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2      字數:4661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崇禎十年,農曆五月初十。

  朝鮮。

  南漢山城。

  一人身著普通朝鮮百姓便服,發須半白,臉容消瘦憔悴的中年人,佇步在南漢山城南門上的望樓處,正用一種驚懼不安的眼神,看著城門外不遠處的望月峰下,那密密麻麻的清軍營帳。

  這個中年人,便是喬裝為百姓,上城門探窺敵情的朝鮮國王李倧。

  自被清軍重兵圍困在這南漢山城中以來,因城中糧草缺乏,李倧飽受饑饉之苦,君臣軍兵在吃盡城中不多的存糧後,便開始從百姓家搶掠糧食,到連百姓家搶來的糧食也被吃光後,竟被逼得殺掉軍中馬匹而食,而城中那些被自家軍隊搶光了糧食的百姓,早已紛紛餓死。整個南漢山城中,滿布著絕望而恐慌的氣氛。

  除了局勢這般崩壞外,城中不時有流言飛起,象清軍就要速來奪城、象有細作偷開了城門之類的謠言,幾乎每天都在城中傳播,讓李倧除倍受饑餓之苦外,在精神上亦時刻處於緊繃的狀態,說是一日數驚,亦不為過。

  而城外的清軍,亦不讓他省心。幾乎每天都有清軍圍著南漢山城打馬環行,大聲喝令朝鮮君臣投降,以及說些若不投降,就要全城軍民格殺勿論,玉石俱焚之類的威嚇言句,把李倧嚇得可謂幾近食不安箸,寢不安席。

  種種情況相加,讓不過四十五歲的國王李倧,憂懼交加,迅速地衰老憔悴下去,此時的他,從外表上看去,倒與一個幾近六十的老人,沒什麽區別。

  他的身旁,緊跟著兩人,一人是他最寵信的右議政大臣金自點,另一人則是頗受他信任的諫議官洪翼漢,兩人亦是喬裝成平民打扮。

  李倧向清營方向探窺了很久,才放下手中的千裏鏡,臉上卻滿是迷茫之色。

  “奇怪啊,這幾天,怎麽清軍一直沒派人來城外喊話勸降,大營之內,旗幟散亂,亦無軍兵在緊張操練,卻是不知何故?”

  李倧喃喃自語道。

  “該不會是清軍準備放棄攻打南漢山城,準備去他處攻擊了吧?”長著一雙銳利陰鷙的三角眼,留著兩撇長長鼠須的金自點,在一旁小聲地說道。

  “應該不會,清軍已將這南漢山城圍得有如鐵桶一般,應是決計一舉破城。以微臣所見,怕是清廷國內,發生了什麽變故也說不定?”洪翼漢在一旁皺著眉頭推測道。

  君臣三人正在城頭嘀嘀咕咕說個不停,忽見得西邊的官道上,竟有數十騎人馬,打著各色旗幟,一路招搖而來。

  待到看清了這一行人馬,打的竟是朝鮮軍旗以及明國的日月旗之後,李倧險些驚掉了下巴。

  更讓他目瞪口呆的是,旁邊竟還有巡邏的清軍,為他們開道而行,仿佛這一行人,是清軍請來的貴賓一般。

  這,這是怎麽回事?

  一旁的金自點與洪翼漢兩人,亦是麵麵相覷,兩人都感覺腦袋瞬間短路了。

  直到這行人快到南門外之際,李倧才看清了,這一行人馬中,打頭的竟是自已的二弟綾原大君李俌、大將李仁瞻、以及一個身著明國服裝的白衣秀士。

  李倧心下,忽覺一陣非常不妙的心緒湧了上來。

  莫非,是江華島城已失守,才讓清軍押了這些皇族俘虜,前來迫降自已麽?

  隻是,他很快就感覺自已的猜測不對,因為他從千裏鏡中看到,前麵的二弟李俌,以及那大將李仁瞻,二人皆是一臉喜笑顏開的表情。

  哪有被俘之人,還能這般笑逐顏開的。

  而隨著這行人馬快近城門之際,那些護送的清軍便自行散去,讓這一行人馬自行前往南漢山城。

  這般怪異的情景,讓李倧心頭愈發迷惑。

  “我們速速下城,更衣準備,看看二弟他們來此,卻是何事?”見得李俌一行人越行越近,心中疑惑難解的李倧,終於開口對一旁的金自點與洪翼漢二人說道。

  待道李倧等人換衣後,他除了帶著金自點與洪翼漢二人外,還帶上了長子昭顯世子李溰,三弟綾昌大君李佺,三子麟坪大君李濬,四子龍城大君李滾,以及尹集、吳達濟等信重文官,一同去往南門之處。

  他們剛剛來到南門口時,便聽到城外二弟綾原大君李俌,高聲大喊道:“皇兄,請速開城門,我等來南漢山城,卻有重大喜訊,要向皇兄稟報。”

  李倧尚未說話,一旁的三弟綾昌大君李佺跑上城樓,向李俌大聲喊道:“二哥,莫怪小弟問得直接,爾等可是成了清軍俘虜,要進城勸降我等麽?”

  李俌仰頭看到弟弟李佺那驚懼不安的表情,乃搖頭大笑道:“三弟啊,你多慮了,我等進城,要是稟報皇兄,現在大明天兵已與清虜達成協議,我朝鮮終於可與清朝停戰了。”

  一旁的大將李仁瞻,亦大喊起來:“綾昌大君,我等確為向通報皇上此喜訊,方來南漢山城。且放我等入城,本將自會與皇上詳言。”

  李仁瞻說完,又指著一旁的那名白衣秀士道:“三弟,這位便是明國使者陳讚畫,特奉明國左都督李嘯大人之令,前來與皇上商討協議簽定之事。”

  李倧等人在城門口,聽到李俌等人的話語,頓時個個歡喜非常。

  尢其是國王李倧,幾乎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這驕橫得不可一世的清軍,竟被入援的明軍,給逼迫得簽下停戰協議了?

  李倧感覺心跳至少加快了一百下,一股難於言說的歡喜與輕鬆,瞬間彌漫了全身。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微臣就知道,大明上國,絕不會輕棄下邦的,那些清軍韃虜,如何是大明天兵的對手。”言館校理官尹集,捋須大笑,一臉喜氣洋洋。

  “是啊,自到南漢山城以來,我君臣百姓皆飽受圍城饑饉之苦,現在簽下這停戰協議,非但聖上安心,我朝鮮百姓,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了。”文院修撰吳達濟,同樣臉上滿是欣喜之色。

  “父皇,現在既然協議將定,那就請速開城門,迎接二叔及明國使者進城吧。”昭顯世子李溰,亦是滿臉激動,急急地向國王李倧請求道。

  李倧的臉上,亦是隱現不已的喜色,隻不過在眾人麵前,他還要努力保持人君的威嚴與氣度。

  難怪城外的清軍防務現在這般鬆弛,難怪再無清軍騎兵前來喊話迫降,原來,皆是事出有因啊。

  李倧心下隨及滿是感慨,若不是明軍及時來援,估計江華島城已然陷落清軍之手,島上的皇族業已盡然被俘,若清酋皇太極強令這些皇族來勸降的話,那自已隻怕是真的再也堅持不住了。

  這位名叫李嘯的明國左都督,真真是自已的救命恩人啊。待停戰協議簽定後,本王定要重謝於他。

  李倧心下想定,隨即下令大開城門,歡迎李俌等人入城。

  進入城來,各人行禮引見,又是好一陣寒暄,隨後,李倧延請李俌、李仁瞻、陳子龍等人,一同入內府敘話。

  入得客廳後,李倧極其熱情地請陳子龍坐於上首,以示對上國使者的尊敬,陳子龍謙讓一番後,便慨然入坐。

  接下來,綾原大君李俌,便簡略地將明軍如何入援江華島,如何殲滅清軍水陸兩部,又如何強迫皇太極簽下停戰協議一事,對李倧一一說明。

  聽到李嘯的這份協議,清軍除了保有擄獲的朝鮮百姓與財產外,竟然不需要朝鮮向清朝稱臣納貢,李倧心下,頓是極喜。

  糧錢財賦,乃是國家根本,李倧當然知道,不用向清朝上貢錢糧,能給自已對朝鮮的穩定統治,帶來多大的好處。

  “若非天朝上國,派出天兵緊急來援,孤之小邦僻地,恐怕再難與清軍對耗下去,一眾皇族,亦恐盡落於清人之手,後果實是不堪設想矣。現在朝鮮得保,皇族得全,皆是大明再造之恩也。這位陳讚畫,請受孤王一拜!”

  李倧激動地說完,遂即起身,便向陳子龍納頭拜去。

  “皇上不必行此大禮。”陳子龍急忙扶住李倧,然後微笑說道:“我大明天朝上國,向來賞識貴邦恭順,故而出兵來援,實如父母愛護子女也。”

  李倧一臉感激之色地說道:“小邦之主,實實承謝天朝上國這般扶危濟困之義舉,若清軍退兵後,小邦雖財力窮憚,卻亦要好生酬勞上國天兵,方表孤心中謝意啊。”

  陳子龍笑道:“皇上,我大明官軍入援朝鮮,非圖賚賞,隻為兩國情誼也。現朝鮮經此兵禍,財物皆匱,我軍卻也不好安然受之。若皇上果欲酬勞我軍,也不必拿出甚金銀財寶出來,但可拔一荒僻之島,供我軍屯兵駐守即可。”

  李倧聞言,略一沉吟,便笑道:“我朝鮮雖地僻民窮,但島嶼卻是眾多,若能給貴軍提供幫助,自是理當奉上。想來天啟年間,貴國大將毛文龍,便曾租借我國椴島,改名為皮島後,作為屯軍之所。現在,卻不知李都督,欲得我國何島以為駐軍之地?”

  陳子龍笑道:“我家李都督欲取者,乃貴國南端那流放犯人的濟州島。李都督欲得此地,以為我大明水師屯兵之所也。”

  聽了陳子經的話語,李倧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他知道,這濟州島,雖然荒僻,但卻是朝鮮第一大島,比皮島可大得多了,又為扼守日本海進出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雖然現在此島未有什麽開發,但將來此地的發展前景,當是可觀,若這般贈於明軍,心裏還真有些舍不得。

  見得李倧麵現為難之色,陳子龍亦斂起笑容,改成了一種鄭重的語氣,緩緩說道:“皇上,我軍欲得濟州島,實是出於全盤考量。首先,今後若有清軍違約來犯朝鮮,我軍水師,當可從濟州速來救援,卻是十分便利,從而可防止清軍在朝鮮肆意擄掠破壞。其次,有我軍駐守濟州島,那東邊的日本,也斷不敢再對朝鮮起覬覦之心,是故朝鮮沿海軍民,皆可大獲安定。故以本讚畫看來,皇上隻不過送於我軍一座發配囚犯之荒島,並不費一糧一錢,一兵一民,便可盡得我大明官軍之護佑,這般好事,失之不在,還請皇上深思。”

  陳子龍說完,一旁的綾原大君李俌,亦急急插言過來:“皇兄,以臣弟觀之,陳讚畫所言極是。這濟州島,雖麵積較大,但其不過是一座未得開發之荒島。現我朝鮮,財盡民窮,又安得有餘錢前往開發?還不如以此島贈於大明天兵駐屯水師,以求大明官軍得此島後,能助我朝鮮北阻清廷,東鎮日本,如此一來,卻是好事一樁啊。”

  說到這裏,李俌壓低聲音說道:“若那苦戰功高,並助我朝鮮與清廷簽下停戰協議的李都督,見皇上不肯給島,一怒之下率軍離去的話,我朝鮮之地,將複有何人可以依靠,我朝鮮的三千裏錦繡江山,豈非隻得任憑清人縱橫蹂躪?”

  見到二弟李俌把話說得這般明白了,國王李倧臉上,頓時浮起了淒愴之色。

  亂世之中,大國之間,尚且互相征伐不休,朝鮮這樣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弱小國度,若無大國的強力護佑,隻怕將來不是被清軍南侵,便是被日本西征,滅國之危險,怕是無日不有。

  若國家都不存在了,皇族都消亡了,這樣一個荒僻的濟州島,又還有什麽用呢?

  再退一步講,那李嘯若是蠻橫無禮之人,根本不對自已搞這禮尚往來的一套,而是趁朝鮮這般孱弱之際,幹脆直接發兵奪下濟洲島,自已除了幹瞪眼外,又還能有什麽反製的辦法呢?

  可見,這位李都督,願意派出使者,以這般協商的語氣來與自已交流,已是給足了自已麵子了。

  弱國無外交,自古宜然也。

  李倧臉上,露出淡淡的苦笑。

  “陳讚畫與二弟所言極是,孤全憑大明天兵之力,方逼得清人退兵,安可惜此一荒島,以拂上國之歡心乎?孤答應了,清人退兵之後,孤便將此島,贈於李都督。”

  聽了李倧的回答,陳子龍一臉燦爛笑容,他大聲讚歎道:“皇上果然聖明遠慮,想來李都督得到這般消息,定會亦是極為歡喜,兩國邦交,亦可進一步深化融洽了。”

  隨後,陳子龍又與李倧談了到時兩國交接濟州島的細節。

  陳子龍慷慨表示,大明絕不占朝鮮便宜,可答應將濟州島上全部的二萬餘名朝鮮軍民百姓,全部幫忙遷回朝鮮的全羅南道,並由李嘯出資,給這些百姓充足的安家費用。

  見陳子龍這般大方豪爽,朝鮮君臣皆十分高興。

  至此,這朝鮮贈於李嘯濟州島一事,便算基本達成了。

  在談妥了濟州島一事後,陳子龍複與李倧商定,於明日一早,便啟程前往漢江入海口,與明國左都督李嘯,清帝皇太極一起,正式簽訂停戰協議。

  是夜,李倧令部下搜羅了南漢山城中,全部的剩餘酒水存糧,並以馬肉為主食,總算好生款待了陳子龍一行人。

  這個夜晚,朝鮮國王李倧,終於睡了自清軍大舉入侵後,第一個酣然而睡的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