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2      字數:5084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李嘯那規模龐大的船隊,乘著北風,繞過山東半島尖端,一路南下,在二十一天後,也就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淩晨,抵達了台灣中部,丁佑集團所在的大肚地區。

  整個航行,還算十分順利,隻有大概兩千多名老弱,因為受不了海浪顛簸,長期暈船,而在路上生病去世,其餘的36萬多名移民,全部健康到達了台灣。

  這一次,之所以不象上次丁佑等人一樣,要先在澎湖停靠,再轉乘小船前往台灣本土,是因為,大肚溪河到台灣海峽的入海口,已建起了一座簡易的港口。故李嘯的般隊,可以順利地直接駛向大肚地區,在這裏停泊下船。

  因這港口剛開發之際,多有野鹿出沒,故台灣拓殖集團團長丁佑,因物取名為鹿港,他應該不會想到,這個名字,卻與後世的台灣彰化縣的最大港口,正巧同名。

  船隻駛近大肚地區海岸邊時,李嘯已可以在越來越明亮的晨曦中,清晰地看到,整個大肚地區,呈現一片東高西低的平緩地勢,這個現代台灣稱為嘉南平原的地方,海邊波平浪靜,岸上沙灘上,那高大的椰子樹,密密成林,婆娑搖影。而目光盡頭,則是呈現出一片暗青色,巍峨綿延的台中山脈。

  李嘯欣喜地看到,大肚溪河兩岸,原先荒蕪一片滿是雜草灌木的土地上,已分散著星星點點的村落民居,片片相連的新辟稻田,逶迤入天際。

  此時,田中晚稻早已收割已畢,隻剩下一片光禿而整齊的稻荏,而砍下的稻杆則堆起了一座座高塔,有如沉默的哨兵一般,靜佇在稻田的海洋中,不時可見孩子們在田埂上歡笑著來回跑動追逐,這些由移民構成的村落,已充滿了一種閑適悠遠的南方鄉村風情。

  這時,拓殖團長丁佑帶著副團長馬華興,台灣派遣軍總指揮李定國,副指揮羅正等人,在鹿港碼頭上,恭迎李嘯下船前來。

  此時,鄭彩鄭聯兄弟二人,見到運送的任務已順利完成,臉上皆滿是輕鬆之色。兩人正盤算著,趕緊卸下乘客與李嘯自帶的物資,自已好帶著那裝了150多艘大船的商貨,返回澎湖去向鄭芝龍邀功。

  隨後,李嘯與鄭彩鄭聯兄弟二人辭別後,便領著一眾護衛騎兵下船。

  下得船來,與眾人熱情了寒暄了幾句,又連聲讚揚了丁佑等人的治理成就,讓丁佑李定國等人心中皆十分歡喜。隨後,便在丁佑的帶領下,往官衙走去,丁佑早在此處為李嘯備好了接風酒宴。

  李嘯等人雖先行離開,但碼頭上的裝卸工作卻是井然有序。

  為避免出現混亂,一艘艘船隻,輪流在碼頭上卸下滿船的乘客與物資。下得船來的36萬餘名流民,則分別在派遣軍軍兵帶領下,先行就地登記,再前往各處已建好的帳篷處安頓,開始沐浴吃飯休息。而船上的各類糧食、銀錢、商貨,也按種類分批登記入庫。

  不多時,李嘯吃罷接風酒宴,便與一眾官員一起議事討論。

  首先,自然是討論流民接下來的安置工作。

  按李嘯的要求,這36萬多名移民,再不宜全部集中在大肚一處,而是要分別安置到二林與南社等地,以讓每個地方都可均衡開發。

  眾人對李嘯這個建議甚是讚同,隨後,丁佑等人又複提出建議,要對大肚、二林、南社三地分別設立鄉鎮,以便更好地加以管理。

  李嘯同意了他的觀點,隨後在一張粗粗繪好的三地地形圖上,李嘯最終規劃把大肚為5個鄉,二林為3個鄉,南社為4個鄉,並給每個鄉鎮分別命名了名字。

  因為很多地方根本尚未開發,為節約管理成本,李嘯規劃的這些鄉鎮的麵積與規模都比較大,差不多一個新規劃的鄉鎮麵積,可抵山東招遠縣或黃縣等地鄉鎮麵積的三倍多。

  由於各地鄉鎮設立,原本位於大肚的官府衙門,因局於一隅,辦事多有不便,為解決這個問題,李嘯提出了自已的辦法。那就是在三地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大肚溪與濁水溪之間處,擇一處交通便利之地,建一座新城,把官府、軍營、學堂、倉庫等等均設在新城之中。

  李嘯的這個意見一提出,李定國最先表示讚成。

  “李大人這個建議好!有了這座城池,可更好防止土著前來偷襲,將來萬一荷蘭人或西班牙人來襲,我軍憑城固守,亦可更添勝算。”

  丁佑等人亦是紛紛讚同,這時,拓殖團副團長馬華興問道:“卻不知大人要建多大之城池?”

  李嘯沉吟一下,然後答道:“因現在台灣之地,尚是荒僻,且隻有總共十二個鄉鎮要管理,也無甚工業項目,這座城池,就不必建得太大了。依我看,將其建成周長八裏之城,便足夠了。”

  “李大人。那我軍可是要向澎湖等地,采買磚頭泥灰之類麽?”馬華興又問。

  李嘯搖頭道:“不必了,我軍皆來到這台灣,就當以自力更生為主。這次來台,本官亦帶了大批建築工匠前來,從此之後,在台灣,我軍要自建磚廠,采石場,水泥廠,石灰場,所有的基礎建築項目,都要能自行解決。”

  丁佑從一旁插話過來:“李大人說得極是,求人不如求已,將來我軍若在台灣據有更多領地,肯定要能自已生產建設原料,方可保證修建城池,民居、營舍、道路等各方麵的需求。”

  李嘯朝丁佑讚許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丁團長所言甚是,這各類建築工廠籌建一事,由你帶人實地堪測興建,看看在一個月後,可完成工廠建設並開始生產,待工廠正常產出原料後,再開始興建新城。”

  丁佑概然道;“李大人你放心吧,在下保證做好這些工廠的籌建工作。畢竟我軍已有赤鳳衛的各類工廠興建經驗,工匠又是現成,這些工廠要建成投產,隻會比赤鳳衛更快。”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台灣派遣軍副指揮官羅正,笑著問了一句:“那李大人可曾想好,要將這新城取個甚名麽?”

  李嘯笑道:‘本官已然想好,此城,可命名為彰化城。以為在這蠻荒之地,彰顯教化之意。”

  李嘯此言一出,眾人皆表讚同。李嘯心下暗笑,其實,自已不過隻是照搬後世的名字而已,隻不過,這個在1901年才出現的地名,確實起得相當不錯,李嘯自是毫不客氣拿來現用。

  這時,李定國猶豫了下,還是向李嘯問道:“李大人,末將據守這台灣以來,與當地土著戰鬥多次,發現這些土著雖然戰力凶悍,但畢竟缺乏組織又裝備極差,完全不是我軍對手。末將在想,不若李大人下令,著在下率領我台灣派遣軍軍兵,前往台中深山內,將各怙惡不化之土著的大小山寨,犁庭掃穴,全部徹底鏟除以絕後患,如是可好?”

  李嘯看著李定國求戰心切的眼神,微笑道:“寧宇,凡事不可操切,那般怙惡土著,多守險山峻嶺,又多有煙瘴毒霧,攻打非易。我台灣派遣軍,方於台灣立足,補給不易,若萬一有大的損耗,卻是得不償失。我軍移民人數尚是不多,現有荒地也尚未拓荒完成,故我台灣派遣軍之首要任務,還是以先穩守固有領土為要。況且台灣的化外土著多達近二十萬,而台灣派遣軍戰兵不過三千,又如何可以不分青紅皂白一齊殺光。”

  李嘯頓了頓,以一種深沉的語氣說道:“對於台灣土著,以本官看來,還是不宜一味殺伐威壓,卻宜以教化融合為主。從今之後,要刻意引導這般化外土著,以種種優惠之條件,令其向慕我中華文化,讓其孩童習讀我華夏詩書,漸漸習慣漢族的生活與思維方式,從而徹底融合至我大漢族中來,成為我華夏漢族之血脈分支。這項工作,可能花費時間會比較長,但從長期來看,卻是相當值得的。”

  李定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李嘯的說法表示讚同。李嘯見他不吭聲,又繼續說道:“寧宇,你需知道,在台灣之地,真正會成為我軍敵人的,不是這些台灣土著,而是占據台北的西班牙人與占據台南的荷蘭人。這幫無恥占據我中華寶島的家夥,才是我軍不共戴天的死敵!”

  李定國眼睛一亮,忙問道;“那大人可曾有甚計劃,將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一齊鏟除消滅?”

  李嘯眼中一道寒光閃過,他低沉卻清晰地說道:“本官已有計劃,待我軍火炮研習成熟,可以攻打堅城之後,待以先北後南的方式,分別向他們宣戰,將西班牙人與荷蘭人徹底鏟除,將中華寶島台灣牢牢占據,使其成為我大漢民族,永遠不會舍棄的固有領土。”

  李定國騰地站起,他一臉激動地向李嘯表示:“李大人來日若要攻打西班牙與荷蘭人,末將願為我軍先鋒!”

  “好!寧宇既有此誌,本督一定成全你!”李嘯大笑,臉上滿是欣慰之色。

  下一步台灣拓殖的計劃既已製定,一眾官員自是開始分頭實施。

  36萬多移民,在大肚沿海休息了一天後,被台灣派遣軍士兵,分頭引領至各個新設的鄉鎮安頓,然後領取當地各鄉民政分所頒發的身份腰牌,便正式成為了猛虎軍的普通民戶百姓。

  來自陝西的移民王大狗,一家人被安頓在南社地區的一個下屬鄉鎮,這個尚是一片蠻荒的地界,有個嶄新的名字,叫彰化縣永靖鄉。

  在拿到當地民政分怕下頒的身份腰牌,與一家人的戶口冊後,戶主王大狗心下感慨成千。

  王大狗一家,是陝西西安府澄城縣人氏,在他的家鄉,今年年初,混天王與過天星等大批流寇鬧了個翻天覆地,王大狗家所在的村落,被燒殺搶掠一空。

  王大狗一家,因僥幸躲入了深山,才免遭殺身之禍。隻是,全家人自此成為衣食無著的流民,一路乞討東逃,行進到了河南。

  因為河南一片殘破蕭條,一家人還是無處存身,隻得再沿著黃河一路東行,最終到達山東兗州地界。

  這一路行來,已是大半年過去,王大狗的父親病死在路上,最小的弟弟王四狗和妹妹王五妮因為長期饑餓,皆癆死於途。

  到達山東之時,隻剩得老娘,媳婦許氏,弟弟王二狗、妹妹王三妮尚在饑寒交迫中,掙紮性命。

  沒有人知道,這一家人,還能不能活過這個冬季。

  想到這裏,王大狗暗暗感慨自已運氣好。

  原來,他到了兗州後,正好碰上李嘯派出官員,在山東全境招攬流民前往台灣拓殖。原本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王大狗一家人,終於因此得到了寶貴的生機。

  王大狗一家人,隨後被招攬官員帶到赤鳳衛,與另外的36萬多名流民一起,分乘鄭彩的船隻,一路南行到了台灣。

  隨後,王大狗一家人,被民政司安排到了這原為南社地區的下屬鄉鎮,一家人飄泊萬裏,終於在這個名叫彰化縣永靖鄉大灣頭村的地方,正式安家落戶。

  王大狗不識字,他一臉好奇地問那名頒下腰牌的官員,這腰牌上究竟寫的是啥。

  官員笑著把腰牌上的字對他念了一遍,原來,這塊腰牌的正麵寫的是三排大字:王大狗,台灣彰化縣永靖鄉大灣頭村民戶,編號:丙字第xxxxxx號。

  背麵則是幾行小字:該腰牌為個人憑證,需隨行攜帶,以備盤問。若有遺失,要立即向當地民政分所報備,審請重領。

  由於五畝荒地數量不算太多,又有官府提供的以稅糧抵換的耕牛與農具,王大狗一家,在十來天後,便已清理開拓出,規劃給自家的那片荒地出來。

  本來以為要到明年二月份,才能開始種植早稻的王大狗,卻驚奇地發現,農業司的官員,給各鄉鎮,挨家挨戶送來了一種名叫馬鈴薯的奇異種子,令他們栽入新開辟的稻田之中。

  這種子,是李嘯專門派人,向台南的荷蘭人專門購買的,據說,這馬鈐薯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後被歐洲人帶往世界各地。而在荷蘭人征服了台灣南部後,便開始在當地栽種了馬鈴薯。

  李嘯之所以先擇馬鈐薯,而是不是廣大穿越小說中喜聞樂見的蕃薯,作為台灣的冬季作物,其實是有其獨有的考慮的。

  這是因為,蕃薯的產量,雖和馬鈴薯差不多,種植環境也差相仿佛,都是喜愛高溫潮濕的環境。但是蕃薯有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它的成熟期,比馬鈐薯長得多,成長期長達4~5個月,幾與水稻接近,而馬鈴薯成長期卻隻有2至3個月,可大節省種植時間,節省消耗土地肥力。

  而有了這個差距,也就是說,現在台灣地區,從農曆十月中下旬收割完畢晚稻,到明年早春二月中上旬重新開播早稻,這將近三個半月的時間,可收獲完全成長的一期馬鈴薯。若是種冬季蕃薯的話,雖然也可以有收獲,但是在次年水稻正常播種的前提下,冬季蕃薯因為氣溫稍低,成長期要達5個月,將會沒有足夠時間完全成長,則隻能收獲體型較小的蕃薯,產量便會比完全成熟的馬鈴薯要低的多。

  因此,這便是在歐洲諸國,皆選擇馬鈴薯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而不是選擇蕃薯的主要原因。象德國總理默克爾,便是個馬鈴薯達人,她曾說過,要是哪天沒有土豆可吃的話,對她來說,將會是一場噩夢般的災難。

  王大狗原本以為,得到這樣的馬鈴薯種子,這些上門派發的農業司官員,可能要收取費用,卻沒想到,他們表示,這些種子與稻種一樣,皆是免費提供,隻不過,到時每畝馬鈴薯,需要上交田稅2石便可。

  這個田稅聽起來很多,其少相比馬鈴薯的產理來講,還是很少的。因為據荷蘭人在台灣的種值資料顯示,一畝完全成熟的馬鈐薯產量,可達到畝產6至8石的水平!遠超水稻、小麥、高梁之類傳統作物的畝產量。

  收下種子的王大狗,在心頭念了李嘯一萬遍的好,然後帶著一家人,將馬鈴薯種子,按農業司官員所教的方法,播入翻耕好的土地中。

  熾熱的熱帶陽光下,專心耕種的人們皆是汗水淋漓,隻不過,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對收獲的向往,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