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2      字數:5024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在李嘯率領赤鳳營兵馬,從京城返回了山東赤鳳城之時,阿濟格率領的侵明大軍,也終於返回了沈陽。

  沒有任何人來迎接他們。

  盡管入宮通報消息的騎兵已去了多時,但一直沒有回音傳來。這支征明歸來的清朝大軍,人馬散亂地站在冷清的盛京西郊,仿佛被人遺忘了一般。

  阿濟格心下又愧又怒,卻無可奈何。

  他心下知道,這次征明,雖然還有眾多擄獲,但折損了統帥揚古利和大將譚泰,還有過萬的兵馬損失,那心胸狹窄的皇太極,恐怕不會輕易饒了自已。

  一旁的阿巴泰,同樣是滿臉惶愧之色。

  二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麽樣的命運在等待著他們。

  又等了多時,總算有宮中太監,手中端著一道聖旨,帶著十來名官員,從盛京西門中,冷著臉,踱步出來,來到了阿濟格的大軍之前。

  阿濟格阿巴泰二人,慌忙跪地聽旨。

  “皇帝諭令,著征明統帥阿濟格、副帥阿巴泰二人,立即入宮覲見,其餘部眾,各回本營,一眾擄獲錢糧人畜,由戶部官員接收。欽此。”

  太監毫無表情地念完這段話,然後冷冷道:“請多羅武英郡王接旨!”

  “奴才接旨。”

  阿濟格輕輕一咬牙,從太監手裏接過聖旨。

  這時,一旁的阿巴泰注意到,太監宣完旨後,後麵的軍兵明顯喧嘩騷動了起來,很多人臉上都是憤憤不平之色。尤其是一眾蒙古兵與漢軍,臉上的怒色更甚。

  媽的,這算怎麽回事?!

  咱們辛辛苦苦征明打仗,攻州克縣,血戰廝殺,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現在倒好,押著俘虜與繳獲返回盛京,竟沒半點賞賜,一句話就把咱們給打發回去了。

  真他娘的豈有此理!

  見得眾人發怒,阿巴泰倒也機靈,急忙向眾人表態,溫言挽慰,說讓眾人先行回營,等會見了皇帝,定會向皇帝提出,讓朝廷盡早給他們頒下前程與賞賜。這才稍稍抑住了眾人的憤怒,喧嘩吵鬧之聲有所收斂。

  秋風蕭蕭,落葉紛飛,麵色沉重的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跟著宣旨太監,從西門入城,一步一步向盛京皇宮走去。

  兩人都感覺,這段沉默前行的路程,仿佛是前所未有的漫長。

  宣旨太監帶著二人,終於來到清寧宮外,便讓二人在外等候,自已先去通報。

  不多時,宮內傳來消息,讓他二人入宮覲見。

  阿濟格與阿巴泰,兩人眼神複雜地對望了一眼,終於都硬著頭皮,走入清寧宮內。

  入得殿後,阿濟格阿巴泰二人,迅速地注意到,清寧宮中,除了一臉嚴肅,端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太外,另有豪格、範文程兩人,侍立於一旁。

  “奴才阿濟格,拜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奴才阿巴泰,拜見皇上,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唔,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

  “嗻!”

  阿濟格從地上拍打衣袖起身,他迅速地瞥見,一旁的豪格眼中,那滿是憤怒的目光,正有如刀子一般,象自已狠狠刺來。

  而豪格旁邊的範文程,臉上也隱現惋歎之色,一副雖不情願,卻不得不介入紛爭的表情。

  阿濟格心下長歎一聲,扭過頭去,故作不見。

  “阿濟格,此次征明,戰果如何啊?”

  龍椅上的皇太極,臉上依然十分平靜,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稟皇上,我征明大軍,共擄獲了人3萬2千餘人,畜4萬7千多頭,收編明朝降軍3000多人,另獲糧草八十九萬石,黃金2000多兩,銀子二十一萬八千多兩,綢緞6千多匹。”阿濟格臉上努力堆起笑容,用恭敬的語氣對皇太極說道。

  皇太極臉上突然抽搐了一下,他象牙疼一般咧了咧嘴。

  “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此次征明,有這般繳獲,雖不甚巨,亦算是有功了。隻是,朕想問下,我軍此次征明,我軍兵馬損失,卻有多少?”

  皇太極淡淡的話語,卻讓阿濟格阿巴泰二人,瞬間變了臉色。

  “奴才稟奏皇上,本次出征,我軍共折損兵馬一萬三千餘人,其中滿州軍兵7000餘人,蒙古兵與漢軍各約3000人。”

  阿濟格報完這段話,狠狠地咬了咬牙。

  旁邊的阿巴泰,亦深深地垂下了頭。

  “這便怪了,不是說,那明軍皆士氣消沉,不堪一戰,畏我軍如虎嗎?為何我大清軍兵,竟折損如此之多?”

  皇太極話語冰冷,臉色十分難看。

  阿濟格還未說話,一旁一直在壓抑著自已情緒的豪格,搶先一步大喝道:“阿濟格!虧你這廝在出征前還敢口出狂言,說什麽要全勝而返。卻未想到,你這廝如此無能,竟折損我大清恁多兵力!尤其是我正黃旗部的揚古利、譚泰竟然盡死於明軍之手,還折損了六千五百餘精銳正黃旗滿洲軍兵,占了大清折損兵力的一半!我正黃旗精銳兵將,幾乎就此全毀啊。你這個狗屁統帥,斷斷難辭其咎!”

  豪格對損兵折將的阿濟格這般痛恨,其實是有原因的。

  因為,在阿濟格率軍出征時,皇太極曾向他承諾,待征明大軍回返後,恢複原本已已取消的正藍旗建製,並讓他來擔任旗主。

  皇太極這句承諾,讓豪格十分欣喜。

  自鑲黃旗被皇太極從自已手中收回後,豪格一直苦於沒有屬於自已的獨立力量,現有若能得到正藍旗,豪格相信,這將成為自已在政治上進一步晉升的重要籌碼。

  而現在,正黃旗的精銳兵力,竟被這混帳阿濟格折損了大半,兩黃旗兵力頓時大減。因此,豪格也知道,自已想順利接手正藍旗,怕是不可能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現在斷了豪格晉身之階的阿濟格,自然被豪格恨之入骨。

  被豪格這般痛罵,阿濟格臉色猙獰,濃密的胡髯一跳一跳地抖動,牙齒咬得格格響,若不是顧忌上麵的皇太極,依他的暴躁性子,怕是要與豪格當場打起來了。

  一旁的阿巴泰,臉色亦極為難看,他嘴唇哆嗦著,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豪格,不可造次!”

  還是龍椅上的皇太極叱斥了一聲,讓還想說出更多憤怒之辭的豪格,把痛斥的話語,生生憋了回去。

  阿濟格打扡跪地,長歎一聲,向皇太極奏稟道;“皇上,我軍此次出征,原本勢若破竹,所向披靡,之所以會突然損失恁多兵力,全是因為明軍中,那個李嘯率部橫來攪局,多設詭謀,方使我軍不備,中其奸計,此致兵力折損,尤以正黃旗部為甚。奴才身為統軍大將,損失兵將,確難脫其責,請皇上責罰!”

  阿濟格說完這段話,刷地伏跪於地,埋首不起。

  皇太極並未說話,而是把冷冷的目光投向一旁垂首肅立的阿巴泰身上。

  “阿巴泰,你且實說,那李嘯,究竟是用何法,方得滅了我恁多軍兵!”

  皇太極的話語,隱含著無可言說的憤怒,充滿了一種鋼鐵般的凜凜威壓。

  阿巴泰刷的一聲跪地,立刻顫聲稟道;“稟皇上,那狗賊李嘯,先在宣府北路,建得偌大一座雄峻金湯城,便以此城為憑依,投拋震天雷,轟殺我軍將士一千五百餘人。隨後,此人率兵馬入援北京,攻克譚泰鎮守的鎮邊城所,斬殺譚泰,擊殺並俘虜我軍四千五百多人。接下來,此人假扮我軍,並假傳軍令,誘殺了揚古利次子塔瞻及正黃旗部三千精銳軍兵。最後,此人再率部假扮我大清軍兵,詐開房山縣城城門,幾乎攻殺守城的全部大清兵馬,統帥揚古利,被李嘯發箭射中,身負重傷,好不容易率著殘部,來到奴才處報信,便因傷重不治,殉國而死。”

  阿巴泰說到這裏,小心地抬了抬頭,見到皇太極一臉鐵青。他嘴角囁嚅著,不知道還要不要再說下去。

  “說下去!”龍椅的聲音,冷冷地響起。

  阿巴泰竟忍不住打個了寒噤,繼續說道:“隨後,那李嘯撤軍進入京,憑城固守,奴才與統帥阿濟格,在北京城外誘敵三日,明軍始終龜縮京城,不肯出戰。奴才無奈,因考慮到統帥揚古利與大將譚泰皆已陣亡,此為大事,需得早回盛京稟服皇上方好。於是,我與阿濟格二人商議,決定就此收兵,北返我大清。以上奴才所述,句句皆是實情,請皇上查之!”

  清寧宮中,一時間,有如死了一般寂靜。

  皇太極的大胖臉在輕輕哆嗦,表麵平靜心下卻極其惱怒的他,手指顫顫地抬起,指著地上下跪的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卻說不出什麽話來。

  心痛啊!

  要知道,大清國中,滿州八旗的常備兵力,才不過六七萬人,這阿濟格竟一下就折損了7千滿州軍兵。而損失最為嚴重的正黃旗部,竟有六千五百名滿洲軍兵,就此煙消去散,不複存在。要知道,這些精銳的戰力,乃是大清在無數次征戰中,才培養起來的虎狼之師,卻沒想到這些兵馬,竟以這般窩囊的方式,全折在了李嘯的手裏。

  這簡直是在用鋒利的小刀,切割皇太極的心肝啊!

  這個狗入的李嘯,一再壞朕的好事,實在是朕的一生之敵!

  李嘯,你且莫得意,朕總有一一,誓要砍了你的狗頭!

  皇太極心中極其惱怒,好不容易才控製了自已的心緒。

  一道寒光,從皇太極眼中劃過。

  哼,阿濟格,你這折損兵將的無用蠢材,若非為顧慮大清初建,萬事求穩,朕早就要取你項上人頭了!隻不過,既然你讓我正黃旗部,遭受如此重大之損失,那我定要從你們的兩白旗中,將損失被回來!

  “阿濟格,你身為統軍大將,折損兵馬,喪我將帥,實是罪無可恕!朕就是將你就此拿入刑部大獄,亦不為過!但朕念你此次出征,多有辛勞,擄獲也還算可觀,朕便對你從輕發落了。現在,為補正黃旗之損失,朕罰你正白旗與鑲白旗,各出五個牛錄,補入正黃旗中。另罰銀子兩萬兩,雕鞍馬二十匹,甲胄三十副。所罰之銀兩物件,作為賞賜給本次出征有功將士,以為懲戒!”

  “皇上仁慈,奴才甘願受罰。”

  阿濟格咬著牙,伏首認罪,心中卻是暗恨不已。

  操!辛辛苦苦征明數月,結果卻非但沒有賞賜,竟還這般受罰,唉,自已能找誰說理去。

  皇太極頓了頓,那冰冷的聲音又再度響起:“阿巴泰!”

  “奴才在!”

  “你雖為副將,但亦有輕忽之責,不可輕脫。朕罰你出銀一萬兩,以賞賜本次出征有功將士,你可服氣?”

  “奴才服氣,叩謝皇恩。。。。。。”

  阿巴泰心中極度黯然,臉上卻還滿是恭敬從命之色。

  見二人皆無異議,皇太極輕歎一聲道:“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

  “嗻!”

  “嗻!”

  見二人站起來後,皇太極換了一種語重心長的語氣,對他們繼續說道:“阿濟格,阿巴泰,你二人都是我大清難得的能征慣戰之將領,是本汗可以倚重的傑出兄弟,朕希望,你二人就此吸取教訓,牢記此次征明的過失,為明年我大清征伐朝鮮,重新作好準備!”

  皇太極打算征伐朝鮮,其實是有慎重考慮在其中的。

  在清朝建國後,皇太極事先曾將此事通報朝鮮,希望朝鮮參與勸進。朝鮮聞訊大嘩,積累近10年的憎惡、羞辱情緒一並迸發。朝鮮臣僚紛紛痛切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幹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氣氛下,仁祖李倧拒不接見清朝使團,不接受其來書。清朝使團大怒,離開漢城,沿途百姓“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該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正式舉行稱帝大典,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拒不下拜。

  於時,皇太極下定決心,要好好教訓一下不聽話的朝鮮,準備就在明年年初,以朝鮮背約忘恩為由,征伐朝鮮。

  皇太極認為,通過對朝鮮的武力征服,可迫使其與明朝斷絕臣屬關係,轉而向清稱臣納貢。這樣一來,朝鮮若降清,無異於又斷了大明一臂。

  阿濟格,阿巴泰二人聞言,眼中皆不覺一亮。

  “請皇上放心,我等定會吸取教訓,為皇上效力驅馳,為我大清開疆拓土!”二人幾乎異口同聲地拱手回答道。

  在令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退下後,皇太極以一種憂心忡忡的語氣,對範文程與豪格說道:“現在看來,這幾年下來,這李嘯,越發成為我大清難惹的勁敵了。”

  “此人端的可惡!要不,汗阿瑪你下令,著兒臣帶一眾兵馬,再度入關,先把他這金湯城攻下來再說!”豪格在一旁氣咻咻地說道。

  見豪格說此氣話,皇太極輕歎道:“阿濟格領兵馬十萬,尚隻能從李嘯的金湯城處繞行而過,你以為,李嘯那城池高峻的金湯城,是這般易下的麽?且我大清已欲征伐朝鮮,如何又可輕易變更既定之計劃?”

  豪格猶欲相爭,皇太極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這時一旁一直沒說話的範文程,以一種低沉的語氣說道:“皇上,臣以為,李嘯現在勢力漸長,如不早除,恐為大清之巨患啊。還是要想辦法,鏟除此人,我大清方可消除最大之隱憂矣。”

  皇太極歎道:“範學士之意,朕心何嚐不知!隻是眼下,我滿洲兵員受損太多,連既定的明年一月底征伐朝鮮之計劃,都恐要因此推遲時日,更遑論再度入關去消滅李嘯了。此事,隻能從長計議了。”

  讓皇太極沒想到的是,他一說完,範文程卻輕輕地搖了搖頭,然後冷笑道:“皇上,臣以為,要除去李嘯,卻不一定非得我大清親自動手,要殺他的人,也許正在明朝內部。”

  “哦,範學士之意是?”

  “借刀殺人。”範文程前趁一步,目光中寒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