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步兵
作者:遙遠之矢      更新:2020-03-01 14:30      字數:4544
  明末之虎最新章節

  李嘯想成立這支步兵隊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自已資金匱乏。

  按李嘯原本的構想,最佳選擇是成立一個人數約四五百人的騎兵隊伍,從而縱.橫遼東,與韃子野戰攻伐,策馬拚殺,不亦快哉。

  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囊中羞澀的李嘯,當然知道,一個騎兵的所需的花費約等於數個精銳步兵。哪怕不算馬匹與裝甲的成本,現在每個月單單要維持這53人的騎兵隊伍,便需近400兩銀子的開支!若要擴充十倍隊伍,這每日開銷加上數額驚人的馬匹與裝甲的費用,對於全部積蓄隻剩下4000多兩銀子的李嘯來說,純屬癡人說夢。

  而另外的一點原因便是,騎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野戰兵種,對地勢地形要求也高。若將來要進行攻城戰、守城戰、山地戰、河網戰之類作戰的話,還是隻能靠步兵來獲得最終的勝利。

  李嘯心下的構想為,先為試驗性質地預招90名步兵,其中盾兵一隊,人數30人,槍兵兩隊,人數60人。

  在李嘯設想的計劃中,盾兵與槍兵的武器配備為:盾兵一人一麵大盾,另配一把腰刀。槍兵則每人隻發一根4至5米的長槍。

  而具體具體的作戰模式為,盾兵手持大盾在前,作為重要的防禦力量,進行開路與掩護。槍兵手持長槍在後,從大盾後發動攻擊,是主要攻擊進攻的力量。

  隻不過李嘯雖有如此構想,但對於所需的槍盾構造,卻還是未作定論。故在田威等人按他命令,挑揀並帶領這批流民返回之後,李嘯立即讓吳亮、王義守、陳猴子、田威、莫長榮、段時棨六人,一齊到官廳中,詳細討論步兵的細節組建計劃。

  李嘯發現,與會各人皆是神采奕奕,也許,每個人在心下,都對自已終於成了李百戶的一名心腹而欣喜吧。

  各人入坐後,李嘯直接切入了要議的正題,他把自已即將要組建的步兵規劃,對在座的各人簡述了一遍,然後誠懇地說道:“李某個人淺見,定有相當不足,古語曰:一人之智不若眾人之智,各位有何高見,還望傾囊告之。”

  各人臉上皆露出笑容,田威忙率先說道:“百戶大人客氣了,您這般看得起我等,我等但凡所知,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您就放心吧。”

  李嘯大笑,然後先把自已對盾兵的規劃對各人講出。其中,重點便是盾兵所使用的盾牌。

  李嘯心中理想的大盾,是古代羅馬士兵的那種sakes盾牌,高1.7米,寬0.8米,立於地如一座工事,向前推進如浮動的城堡。sakos盾牌通常外觀呈長圓形凸麵體,用硬木製成,外蒙厚帆布,再蒙硬牛皮,並在上下部邊緣都包上了鐵邊。上麵還鑲釘著一塊鐵的浮雕花飾,這種盾牌可以把石塊、投槍、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擲武器的打擊都擋到一旁去。sakos盾牌是羅馬人引為自豪的法寶類武器,為古代的羅馬帝國的開疆拓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這種sakos盾牌李嘯決定簡化,長寬不變,凸麵體形狀不變,隻是改成更易製作的長方形便可,不用象羅馬士兵所使用的sakos盾牌那樣邊緣倒圓角。然後那種浮雕花飾也不要,改成整個外麵皆包鐵皮,並打銅釘牢牢固定。這樣雖然從外觀上來看,比sakos盾牌缺少美感,但卻更加實用。既可以增加防護麵積,又可以有效防護敵兵射發火箭。李嘯認為,這種改進的盾牌可以對士兵全身上下進行有效防護,也可以很好地為後麵挺槍而刺的槍兵作提供必要的大範圍的堅實保護。

  李嘯說完,一陣短暫的沉默後,莫長榮第一個發言:“百戶,在下當初剛入尤世威大人之軍時,做過刀盾兵,對這盾牌卻還有些了解。大人,你所說的盾牌,在下以為,大體設計當是不錯,隻是尺寸可加以更改。”

  李嘯忙說:“長榮盡可直言。”

  莫長榮拱手言道:“大人所言的西方羅馬國盾牌,尺寸為長五尺半,寬為二尺六(注:明朝時,一尺合當今的31.1厘米,這種羅馬的sokos盾牌尺寸為長1.7米,寬0.8米),餘以為,若用此盾,單兵持盾攻擊尚可,卻不合我軍戰陣需要。”

  莫長榮說到這裏,抬頭望著李嘯,觀看他的反應。李嘯微笑著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莫長榮接著說道:“我觀大人的之作戰用意應為,前部盾兵主為阻擋摭蔽,而後麵槍兵主為進擊攻殺。那盾牌若有五尺半之高,則亦將後麵槍兵完全摭擋,複如何能出槍進擊殺敵?且其寬為二尺六,尺寸偏窄,遮一人尚可,若要一排盾兵連接阻敵,則顯太短。”

  李嘯笑道:“長榮不愧為經過戰陣之人,此建議甚好。”

  莫長榮連忙又說道:“我還有個想法,若敵兵接連猛撞我盾兵之盾牌,則我盾兵可能會承受不住,不如在盾牌上加裝兩排一寸多長的堅硬尖刺,讓敵兵不得近身衝撞為好。”

  眾人皆歎此舉甚好,隨後一起討論,最後定下盾牌尺寸為高四尺九(約1.5米),寬三尺(約1.2米),盾牌中間均勻分布兩排尖刺,一排三個,共分為上中下三部共六個。這樣為李嘯所設定的戰陣而改進的盾牌,立於地時,由下蹲的盾兵將盾牌下部以略為前傾的角度抵放於地,則上麵後傾的部分,則正好由下蹲的盾兵的肩膀抵住,從而增加牢固程度。那麽,這塊盾牌與土麵的垂直高度,不會超過1.4米,正好護住至後麵槍兵胸口的位置,則後排槍兵在從胸至腿受到大麵積保護時,又可從盾牌上麵自由而不受阻礙地攻擊。而盾牌寬度加寬到1.2米後,左右的摭蔽範圍更多,也可以防止盾兵下蹲護衛時互相擁擠。

  李嘯滿意地點頭:“長榮啊,沒想到你竟對這盾牌這般了解,沒得說,這盾兵隊,便交給你來兼職掌管了。”

  莫長榮聞言,臉露喜色,連忙向李嘯拱手致禮:“在下一定盡心盡力,決不負李大人之托。”

  盾牌剛討論完,段時棨站了出來,朗聲說道:“李百戶,在下聽聞,你欲給槍兵所配之長槍,可是中屯所中普通營兵所使之槍?”

  李嘯點點頭:“正是。”

  段時棨搖了搖頭,說道:“在下在中屯所呆了那些時日,曾仔細觀察過營兵之長槍。在下認為,這樣的長槍,其實皆不堪用。且不說槍柄為普通雜色輕木,皆易於腐爛並折斷,就是那槍頭皆為尋常所製的扁平梭狀,殺敵效果有限。故在下認為,總旗大人要想摧敵更銳,非得重新定製長槍不可。”

  李嘯沉吟了一下,說道:“時棨,請盡述妙思。”

  段時棨受到李嘯激勵,來了精神,他立起身來,大聲說道:“百戶大人,當日我軍與韃子作戰之後,我曾仔細觀摩研究所繳獲的韃虜白擺牙喇兵所用之虎槍,卻是真真銳利而耐用。槍頭近重八兩,長約四寸,全為精硬之鋼所製,分成三棱之狀,尖頭略帶圓形,可不易折。從尖頭到三棱分開之處,皆開有血槽,若被此槍紮中,定然傷口深廣,且會流血不止,中槍之人若未立得醫治,斷難活命。”

  段時棨緩了緩,見眾人皆凝神細聽,便繼續侃侃而談:“再談槍柄,韃虜之長槍槍柄皆用椆木所製,結實耐用,極有彈性,韌而不斷。其長為9尺(約3米),粗過一寸半(約5-6厘米),前有錐度,直入槍頭中部而止,極利與槍頭吻合而無鬆脫之憂,,前輕後重,尾粗頭細,利於手握,雖長大如斯,卻使用靈便,韃虜白擺牙喇兵皆力大藝精之徒,使用此槍,更如虎添翼矣。”

  聽完段時棨精彩的論述,李嘯不由得感歎,沒想到這個段時棨,年紀輕輕,竟還是個使槍的專家,心下不由得對他頗感興趣。

  “時棨,本官真想不到,你竟對長槍這般有研究,實讓本官開了眼界。”

  “稟大人,在下父親,原是廣寧城中振武武館教習,精熟槍術,故在下從小跟隨父親練武,對這長槍構造及使用還是頗為了解。後來韃酋皇太極攻打廣寧城時,我父被征為城牆守衛,卻在與韃虜作戰中犧牲。廣寧城破後,我僥幸逃出,南逃至錦州,替一富戶看家護院為生。前段時間富戶舉家南遷關內,餘等家仆則被遣散,正好中屯所中招人,我便往投之,有幸選入了哨騎隊,在下這段往事,卻是再未對任何人提起。”

  聽了段時棨這段關於自已來曆的講述,眾人頓時好一陣低聲議論。李嘯站起來,走到段時棨身旁,微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時棨,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你既有這般使槍之才能,將來的槍兵隊,便由你來兼職掌管吧。長槍教習,也由你來負責。”

  段時棨年輕的臉上,頓時神采飛揚,他連忙大聲說道:“李百戶信得過在下,在下安敢推托。請大人放心,在下定會竭盡心力,把槍兵帶成讓大人滿意的步戰精銳!”

  段時棨鏗鏘有聲的回答,讓李嘯十分欣賞。

  最後,在段時棨的倡議下,結合眾人意見,最終定為,我軍所使之長槍,大體按韃虜的白擺牙喇兵虎槍為原型,隻是將長度延長到4米,這樣更有利於遠距離殺敵,而敵人兵器夠不到自已,從而增大生存機率。另因椆木昂貴,且難於買到,便以楓木或赤仙木來代替,這也是錦州各處武器鋪中能買到的最好的槍柄材料。

  段時棨方落坐,旁邊的王義守又提出了一個疑問:“百戶,若前排盾兵隻是手舉盾牌阻敵,那所佩腰刀似是多餘。畢竟盾兵隻是持盾密接蹲地而守,如何可騰手以腰刀殺敵呢?”

  李嘯大笑道:“義守心思細密,所慮甚是,盾牌已是甚重,再帶腰刀,贅而無用。以本官觀之,不若以解首刀替代腰刀,費用更低,亦更加輕便,追殺潰敵卻也甚好。”

  眾人皆讚如此甚好,田威在一旁補充到,若是盾牌造成堅實耐用,便足以給盾兵提供良好的防護。現在經費緊張,不如暫時不給盾兵配解首刀,也不會太影響作戰效果,李嘯同意了他的觀點。

  陳猴子從一旁插話過來:“李百戶,現在我軍中,還有庫存棉甲30件,另外祖參將前幾天除送來銀子1500兩時,還送了汰換下來的鴛鴦戰襖60多件,卻不知李百戶打算如何分配這些盔甲?”

  李嘯笑道:“這個好辦,按我的計劃,槍兵隊是分為兩排縱隊,就讓第一排全部穿棉甲,增加防護,第二排與盾兵便全部穿鴛鴦戰襖吧。”

  陳猴子應諾了一聲,回位坐下。這時田威插言道:“大人,那麽現在這些步兵,每月月餉又如何算?”

  李嘯沉吟了一下說道:“步兵技能相對簡單,又無馬匹需要照料,這月餉,可比騎兵少些,就定為每月1兩半吧。”

  田威點點頭,沒有異議。這時,吳亮一臉憂色地站起身來,對李嘯說道:“大人,現在要擴招恁多兵馬,墩內開銷,卻是大增啊。”

  李嘯聞言,心裏亦是為之一歎。

  他在心中,簡單計算了一下花費,更覺心頭沉重。

  一塊這樣定製的盾牌,少說也要20兩一塊,而定製的長槍估計也要15兩一根。按編製30盾兵60槍兵計算,總共要花銀子1500兩。

  李嘯軍還要另外打造重騎兵的馬匹披甲10件,按每件130兩計算,又需1300兩。

  90名步兵的月餉為135兩,每月夥食費約為205兩。

  53名騎兵的月餉為132兩,每月夥食費約為121兩,馬匹每月豆料費為約138兩。

  另外全部的288名流民家屬的每月夥食費用約為339兩。

  這樣可以輕易算出,李嘯的4000兩銀子除掉騎兵與步兵的盔甲與武器費用後,隻剩下可憐的1200兩了。

  而李嘯全軍每個月的固定開銷,哪怕再儉省些算,也要1000多兩。這樣的話,李嘯現有的銀兩,隻不過能維持一個多月的生活用度。

  而李嘯現在唯一可指望的進項,便是朝廷來日可能會下發的賞銀。李嘯估計,這18顆韃子首級,按每顆50兩算,也就900兩。再算上其他賜給李嘯個人的賞銀與綢緞在內,頂多2000兩。

  也許是說,把現有銀子與來日的賞銀加在一起,李嘯全軍,將在三個月多後,陷入資金斷裂,難以為繼的無奈之境。

  麵對吳亮憂心忡忡的眼神,李嘯卻是麵容堅定而平靜,他淡淡地說道:“先生勿憂,車到山前必有路,我李嘯,絕不會坐困愁城,到時定會想好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