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趨炎附勢,難成大器
作者:莫罪      更新:2021-05-06 18:40      字數:3362
  看著地上這些黑色的粉末,耿東澤也是立刻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因為這些黑色粉末可能別人不認識,但是從小在大理寺長大的他,對這粉末是再熟悉不過了。

  而這種黑色粉末確實不屬於大陸國家,但是對隔壁島國上的倭寇來說,這種粉末通常被他們製成煙霧球。

  一般的用處就是運用來逃遁。

  而通常身上大量攜帶這種黑色粉末製成的煙霧球的,是被島國人稱作忍者的一種武士。

  就像我們國家的人崇尚武術一樣,對島國上的倭寇而言,他們心中所最為崇敬的便是忍術。

  而平日裏修行忍術的人則是被稱為忍者。

  而忍者又分為上忍、下忍、中忍!

  通過他們的名稱也能夠聽得出來,忍者當中,下忍為次,上忍為最。

  至於中忍,則是局限於上忍和下忍中間。

  而對倭寇而言,忍術就像他們所獨有的東西一樣。

  隻有倭寇才能夠修習,至於別的地方的人,是斷然不能夠被傳授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看到過有忍者使用煙霧球的痕跡,耿東澤的心裏也是猜測,昨晚刺殺襲擊陳浩他們車隊的應該八成就是一名忍者。

  而且就從那個忍者使用煙霧球逃遁這一行動來看,他的刺殺計劃顯然是落空了。

  但是有一點卻是讓耿東澤很是想不明白。

  那就是附近地麵上戰鬥過的痕跡並不是特別多,也就是說昨天夜裏那個倭寇的到來僅僅隻是稍瞬即逝。

  又或者是說,他什麽都沒有做,僅僅隻是露了一個頭之後,便利用煙霧球離開了。

  雖然煙霧球在東瀛忍術當中算不上什麽特別高明的忍術,但是一般下忍是絕對不會配備煙霧球的。

  因為聽他們的名稱也能夠聽得出來,下忍的忍術並不是特別高明,所以這種忍者一般不會被派出去執行任務。

  相反之下,如果有人真的要派忍者出去執行刺殺任務的話,一般來講,上忍是最佳選擇。

  如果昨天晚上那個忍者真的是劉青山派來的話,以他劉青山在這東南道的權利,再加上他和倭寇之間的關係之巧妙。

  劉青山絕對不會把這樣一件事關自己性命的事情交給一個下忍去做,甚至就連中忍,恐怕都不能讓他徹底放心。

  所以照這樣推理下來的話,昨天晚上劉青山派出來襲擊陳浩他們車隊的那個忍者,有百分之九二的可能性是個上忍。

  可如果對方是個上忍的話,又怎麽會在都已經露麵的情況下,如此輕易的放棄了自己的刺殺計劃?

  這一切都太不符合邏輯了!

  可是對方的用意到底在哪?

  一時間,耿東澤和之間的陳浩一樣,都鑽起了牛角尖。

  不是他糾結這一個問題不放,而是就單單是這一個問題,簡直就可以說是疑點重重。

  但是眼下,顯然不是長時間糾結一個問題的時候。

  對耿東澤而言,他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追趕上陳浩他們的車隊。

  一方麵,將陳朔以及他手底下定北軍的到來的消息讓陳浩知曉。

  而另一方麵,他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從陳浩的口中得知,昨天晚上在他們車隊駐紮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還有那個忍者又為什麽會撤退的那麽突然。

  想到這兒之後,陳浩也是停止下來了思考,然後從懷裏摸出一塊手帕,小心翼翼的將地上的那些黑色粉末用手帕包裹好,然後又再次放回到了自己的懷裏。

  做完這一切之後,耿東澤這才上馬,順著車軲轆的痕跡,繼續追趕著陳浩他們。

  與此同時,走了官道的定北軍,此時距離東南府,也就隻剩下了小一段的路程。

  “我們距離東南府還有多遠?”

  騎在馬上的陳朔看著前麵一望無際的官道,扭頭便是朝著身邊一個虎背熊腰的將領問道。

  而在聽到陳朔的話之後,那個將領也不敢怠慢,連忙開口回道:“回稟大帥,按我們目前為止的行軍速度來看,應該再有一個多時辰就能到東南府城下了。”

  “還有一個時辰嗎?”陳朔輕聲的說道。

  然後很快便扭頭對著另一旁的傳令官說道:“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爭取半個時辰之內趕到東南府!”

  “諾!”

  聽到陳朔的命令之後,那個傳令官也是立刻調轉馬頭,騎著馬就在三軍之中來回穿梭,同時也是大聲宣讀著陳朔下達的命令:

  “大帥有令,三軍加快行軍速度,半個時辰之內。趕到東南府!”

  命令下達之後,整個定北軍就迅速的加快行軍速度。

  從前軍開始,然後是中軍,最後則是後軍。

  雖然大軍事突然加快行軍速度,但是在這整個過程當中,讓人意外的是,定北軍的軍陣卻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整齊,從始至終都沒有亂過。

  很快,半個時辰馬上就要過去了,而定北軍,終於也是在此時此刻趕到了東南府城下。

  而此時的東南府城外,那東南府大都督劉青山早早地就是率領城中的官員們出城相迎。

  但是和之前出城迎接欽差大臣車隊不一樣的是,現在的劉青山早早的就做好了出城迎接的準備工作。

  畢竟陳朔和陳浩可不一樣。

  陳浩那小子說白了就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

  可是陳朔呢?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稱得上是大元王朝半邊天的存在。

  陳朔此來的目的何在?

  劉青山也可以說得上是心知肚明。

  所以一定程度上,陳朔的一些話也就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想必是前段時間濮陽城倭寇那件事情已經傳到了皇帝的耳中,而陳朔此來,一定是皇帝派他來試探自己的。

  所以對此心知肚明的劉青山,自然是不能在陳朔的身邊露出任何的破綻。

  要知道,陳朔畢竟是久經沙場的悍將,殺個人對他來說,也隻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正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對陳朔而言,這句話用在他的身上是再合適不過。

  所以劉青山知道,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惹怒這尊瘟神。

  畢竟這可是這個大元王朝當中,唯一一個敢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的男人。

  定北王府,權勢通天,敢與天聽相比肩!

  像如此之類的一些話語,劉青山也不是沒有聽到過。

  所以從這些話當中也能夠看得出來,定北王府陳家在大元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就憑那句敢與天聽相比肩,放眼整個大元王朝,除了定北王府陳家之外,恐怕再沒有其他權貴世家能夠當得起這話。

  隔著老遠的距離,劉青山就看到了那軍陣整齊定北軍,以及一馬當先,坐在馬背上那威風凜凜的將軍。

  劉青山在二十多年前曾經見過陳朔一次,那是當年劉青山受封東南道大都督的時候,按照慣例,在離開京城的時候,他先後去拜訪了相府董家和定北王府陳家。

  不過其實於情於理,不管是董家當時的家主董文華又或者是定北王府的那位大柱國陳德修。

  都是和他劉青山一樣,大元的開國功臣。

  所以自己臨走之前去拜訪一下那兩位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也是在情理之中。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拜訪定北王府的時候,劉青山在定北王府上第一次看到了陳德修的兒子,也就是時任定北王的陳朔。

  當年雖然僅僅是一麵之緣,但是年紀輕輕的陳朔在當時就給劉青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那可真的是英姿颯爽,朝氣蓬勃,好一副少年將軍的模樣。

  當時劉青山心裏就大膽的料想,假以時日,那陳朔一定會和他的父親陳德修一樣,成為如日中天的大人物。

  而後來,一切都正如劉青山當日所預言的一樣。

  在陳朔的帶領之下,定北王府不僅做到了權傾朝野,如日中天!

  就連陳朔其人,也成為人中龍鳳,天下有誌之士之楷模!

  而就在劉青山腦海之中回憶著當年點點滴滴的時候,騎著馬的陳朔已經是到了他身前的不遠處。

  看到陳朔之後,還沒等他從馬上下來,劉青山就是連忙湊了上去,笑眯眯的對著還坐在馬上的陳朔說道:“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老夫今日再見賢侄你,賢侄已是人中龍鳳,老夫也是羨慕得修兄,有賢侄這樣的兒子。”

  此時坐在馬上的陳朔剛準備下馬的時候,就聽到了劉青山如此一長串的恭敬話語,一時間,竟讓平日裏臉上幾乎都看不到什麽表情的陳朔此時竟也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

  但是就像劉青山剛剛話說的那樣,陳朔對眼前的這位東南道大都督劉青山也確實是有那麽些印象。

  隻不過要說那印象,也早就停留在了二十多年前的定北王府。

  那個時候,陳朔也才剛剛二十出頭,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陳朔第一次在定北王府見到了當初準備前往東南道述職,臨行之前來登門拜見自己父親陳德修的劉青山。

  隻不過那個時候在陳朔看來,劉青山給自己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十分猥瑣的老男人形象。

  而且還愛慕虛榮,趨炎附勢。

  而那個時候在劉青山走後,陳朔也聽到了自己父親陳德修對劉青山的評價。

  雖然隻有短短地八個字,但是卻已經是足夠了。

  “趨炎附勢,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