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凡事得多想
作者:莫罪      更新:2021-05-05 05:54      字數:3461
  聽到兒子這話之後,陳德修卻是笑著連連擺手,辯解道:“朔兒,那你可真的是誤會為父了;酒這個東西放在以前確實是我的最愛,但是自從那件事發生之後,我可就再沒有碰過酒了,反之,我現在對茶是格外的喜歡。”

  “您老現在都很少喝酒了?”聽到父親這麽說之後,陳朔也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因為整個大元朝中,誰不知道大柱國陳德修嗜酒如命;,

  甚至都可以這麽說,一日三餐,就算少了肉,也絕對不可以沒有酒。

  陳德修就是這樣一個人,酒就是他的一切,甚至都能說成是他的一個朋友,生死之交都莫過於此。

  可是現在……

  陳德修雖然不能說是完全把酒給戒了,但是相比於以前,他確實是已經喝的少之又少,甚至不是什麽重大事情的話,他連酒都不會碰。

  就說最近這幾點吧,陳德修唯一喝多的一次,就是在得知陳浩就是他那死去孫兒陳學文的時候。

  那一天晚上陳德修一個人在外麵喝著烈酒,雖然烈酒從喉嚨滾的一瞬間確實很痛苦,但是對那個時候的陳德修來說更多的卻是來自於內心深處地滿滿的喜悅。

  沒有什麽比起死回生對他來說更好的消息來。

  父子二人的話說說到這兒,陳德修也是終於又回到正題上,開口對著到現在仍然是一臉天真的兒子說道:“朔兒,董文華那個老家夥,可沒你想象的那麽簡單。”

  “您確定您說的是董叔?”

  聽到父親突然冒出來的這一大段話,陳朔也是愣住了,因為一直以來在他的認知當中董文華就是一個溫和的長輩,不管從哪個方麵去看他,他都不像是那種善於耍弄心機之人。

  所以說當此從父親的口中聽到他居然對董文華是這種評價之後,陳朔也是短時間不能把父親說的話和董文華聯係在一起。

  因為在他看來,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或許都可能會成為那樣,但是唯獨那個小時候待他如同親生兒子的董叔,一定不會是這樣,不會是這樣的一個人。

  看著兒子這副表情,陳德修心裏也清楚陳朔在想這些什麽,同時他也估摸著,兒子不太相信自己說的話。

  所以為了打消兒子的顧慮,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徹底的認清楚董文華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陳德修拿起桌上的茶杯又是細細抿了一口之後,也是繼續語重心長地對著兒子說道:“徹底地認清楚一個人就像看清楚事情的本質一樣,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但是我和你那董叔打交道這麽多年了,他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為父心裏比你清楚的多。”

  “可是不管從哪個方麵來看,董叔都和您剛剛說的那些話沾不上邊呀?”

  盡管父親的話都已經說的這麽絕對了,可是對此時的陳朔來講,他仍然是想和父親據理力爭,好好理論上一番;

  畢竟不管再怎麽說,他也是真的不敢相信,年少時對待自己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的董叔,居然還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另一麵。

  聽到兒子事到如今還在為他說話,陳德修倒也不著急,因為真正知道那個老狐狸是什麽樣一個人的,這天底下恐怕也就隻剩下了陳德修就一個。

  畢竟自打新君繼位之後,董文華便是遠離朝廷、賦閑在家;不能說是幾乎,而是他這十多年來確實是沒有碰過任何一件政治上的事情。

  哪怕是平日裏董其武向他指教,他也不會多說一句話。

  董文華很聰明,他早就知道,一個皇帝是絕對不會容忍自己的臣子聲望蓋過自己。

  可是在如今的大元王朝之中,定北王府陳家的聲望名譽,不僅蓋過了皇帝,甚至還壓了皇帝一頭。

  皇家人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臣子繼續力足下去的。

  而事實也正如董文華最開始的料想的那樣,元興帝南宮慶新君繼位;他大赦天下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各種各樣的找陳家的麻煩。

  想用這種方法,達到削弱陳家的效果。

  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不僅沒有什麽作用,而且反倒是讓陳家更加強大了。

  其實說起來董文華比陳德修做的最聰明的一件事情就是上書請辭的時間。

  陳德修是在新君即位的第三年之後,才把定北王府上上下下的一切,全部交給了自己的兒子陳朔。

  而當陳德修告老還鄉的時候,董文華卻已經是在家裏種起了花花草草。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董文華當年告老還鄉的時候,新君並沒有繼位。此時的元興帝南宮慶當年還隻是一個太子。

  當時在任的,仍然是大元王朝的開國皇帝,元祖南宮詢!

  在那個時候,董文華便是在元祖身前請辭,也從那個時候開始,董家也算是徹底的交到了董其武的手上。

  在這一點上,董文華要做的比陳德修高明的很多。

  大元新君繼位,皇帝最為忌憚的不是那些年輕的臣子們,反倒是那些前朝的勳貴。

  所以說就算董其武身居高位,但是對皇帝而言,董家管事的畢竟年紀不大,自己這個皇帝還能鎮得住他。

  但是定北王府就不同了。

  南宮慶繼位之初,定北王輔臣家的所有大權,深圳哪怕是啊大元王朝一半以上的軍權,全部都握在了陳德修的手上。

  而對皇帝而言,陳德修不僅年齡大,而且還是開國功臣,天下武將之首,更是自己父親的結拜兄弟,天下兵馬大元帥,大元王朝僅有的兩位世襲王之一。

  這樣位高權重的老臣,對初登大寶的南宮慶而言,就算自己是當今聖上,可是在陳德修的麵前,自己這個皇帝還是要低下頭來叫他一聲叔叔。

  所以南宮慶繼位之後,定北王府陳家在他的眼裏,始終就是心頭大患,經過這十多年的沉澱,已經漸漸地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

  雖然三年之後陳德修主動請辭,但是這個時候也可以說的上是為時已晚。

  因為陳家已經成為了一根生了鏽的釘子,釘子死死地鑲砌在了南宮慶,鑲砌在了皇帝人的心上。

  所以就單從這一點來說,董文華在心機這方麵,確實是高勝於陳德修一籌!

  “大元王朝開國至今朝堂上的很多重要職位都先後換過人。可唯獨定北王府和董家,這麽多年卻仍然是和原來一樣,一成不變,所以不管是換作誰當這個皇帝,心裏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想法的。”

  書房之中,陳德修語重心長的和兒子說道著。

  他活了七十多年了,可是直到最近這兩年,他才在很多事情上看的通透了。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回光普照吧!

  陳德修其實早就有想過,自己大限將至,畢竟一晃七十多年過去了,自己早就算是活到頭了。

  而現在對陳德修來說,他心裏唯一的執念,就是想再聽自己大孫子親口再叫自己一聲爺爺。

  或許可能是因為執念的緣故吧,陳德修這麽多年雖然早就感覺力不從心,但是身子骨卻一直是很硬郎。

  每天仍然是該吃吃,該喝喝,生活過的還算是有滋有味吧!

  “董文華這個人,遠遠沒有你想的那麽簡單!”

  書房之中,看著兒子陳朔都三十多歲的人了,卻仍然是這麽天真。

  陳德修無奈的搖了搖頭,嗬斥他道:“你說你都30多歲了,也都老大不小了,可是有的時候你怎麽比個孩子還天真?”

  聽父親的這番數落之後,陳朔倒也沒感覺什麽大不了的,因為從小到大要論起被父親數落的次數,陳朔敢說,自己肯定是已經數不過來了。

  因為從小到大,在大大小小的事上,他可都是沒少被父親數落。

  也正是因為從小受到這樣優秀的家族傳統,所以就導致了陳家之中久而久之的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

  陳德修數落陳朔,陳朔再去數落他的兩個兒子,然後他的那兩個兒子再在爺爺麵前一告狀;好家夥,自己那老爹又會來找自己的麻煩。

  這個循環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是最終,卻也是因為陳學文的死,導致了這個循環被特別的打破。

  “對了朔兒,如果哪天皇帝在朝堂之上征詢你們意見的話,如果那件事情是關於是否讓陳浩統兵的話,不管其他人說什麽,你一定要竭力反對!”

  聽到父親的這一番話,陳朔也是瞬間不明白了,因為在他的印象當中,父親對那陳浩是極好,簡直就像是把他當做親生的對待一樣。

  所以正常來說的話,陳浩可以攬上大權的話,不管是對他本人還是對陳家來說,都絕對不是什麽壞事?

  “父親,兒這就有些想不太明白了,您平時對陳浩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孫子一樣,可是為什麽在這個時候,您卻不向著他那一邊了?”

  聽到兒子的困惑之後,陳德修搖了搖頭,雖然說他並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他,但是在有些事情上,自己的考慮應該讓他知道了。

  所以想到這兒,陳德修也是開口突然問了一句:“朔兒,你覺得現在在皇帝的心中,我們陳家對他的威脅是不是最大的?”

  “那自然是呀!”

  聽到父親這麽問,陳朔毫不猶豫的就是脫口而出。

  因為滿朝文武哪個不知道?

  皇帝對陳家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隻是有些話大家心裏明白就好,並不能直接說出來。

  聽到兒子的答話,陳德修點了點頭,然後又問了一句:“你覺得陳浩和我們陳家關係親密這件事情,皇帝會可能不知道嗎?”

  陳朔依舊搖了搖頭:“皇帝手下的眼線遍布京城,這些事情他不可能不會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