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濮陽書院
作者:莫罪      更新:2021-05-05 05:54      字數:2274
  濮陽城中,眨眼間,陳浩三人已經是來到城中三天了。

  在這三天的時間裏,三人除了出去走動之外,也再沒做其他的什麽。

  總而言之,關於正事,他們至今也仍然是一籌莫展,沒有進展。

  這天天剛亮,陳浩隨便墊吧了幾個包子之後,便是準備出去走動走動。

  看到他準備出去,同樣是起了個大早的王澤宇也是問了一句:“陳浩,這麽早你就準備出去了嗎?”

  陳浩點了點頭,看向王澤宇,回道:“沒辦法,咱們離開京城快有一個多月了,可是至今關於案情的事情卻仍然是一點頭緒都沒有,我擔心事情如果再繼續拖下去的話,我們就真的什麽都找不到了。”

  “好吧。”王澤宇應了一聲之後也是又繼續說道:“那你小心一點,最近的東南道,著實是有些不太太平。”

  “我知道了。”陳浩點了點頭,答應了一聲之後,便是離開了驛站,準備去往城中尋找一些線索。

  畢竟再怎麽說,濮陽也是東南道文人之鄉,如果就連這裏都找不到一丁點有用的線索的話,那麽可能他們就真的什麽都找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到達濮陽之後的第二天,耿東澤便找了一個理由,脫離了大部隊,準備一個人單獨行動。

  雖然陳浩他們覺得有些疑惑,可是那畢竟是人家自己的事,耿東澤想要去的話就由他去吧!

  他們也攔不住人家。

  離開驛站之後,陳浩徑直便是朝著濮陽城裏的書院方向走去。

  因為隻有那個地方,才是讀書人平時集中最為密集的地方。

  陳浩相信,如果是去那的話,他說不定倒能碰到些運氣。

  濮陽書院,

  濮陽內最大的一個書院,每年在科舉考試前後,這裏都能夠集聚大批的讀書人。

  因為濮陽書院的建立者,正好是前朝一位有名的學士,也正是因為他德高望重,所以當新朝交替的時候,濮陽書院才能夠在戰火中得以幸存。

  而且還受到了大元兩任帝君的先後翻新與整改。

  所以久而久之,濮陽書院的規模也就變得越來越大。

  每年皇帝都會固定的派人從京師運送書籍存放於濮陽書院當中,也應該,濮陽書院也是成為了全國上下除了紫禁城中的皇家書院之外,大元占地麵積最廣、同時也是收納藏書最多的一大書院。

  再加上科舉興起,天下讀書人都想通過科舉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濮陽書院一年從頭開始,幾乎每天都是紮滿了前來求學的學子。

  身為東南道的地方學子,濮陽書院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讀書人增進學識的首選之所。

  所以這也是為什麽,陳浩能夠如此篤定的認為,在這裏,他能夠發現一絲蛛絲馬跡。

  由於一開始他們選擇住的地方的時候,就正好選在了濮陽書院的附近。

  所以陳浩出了驛站以後並沒有走太遠的路程,便是來到了濮陽書院外。

  其實隔著老遠的時候,陳浩就已經是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宏偉建築。

  不用多說陳浩也知道,那宏偉建築的所在之處想必應該就是蒲陽書院了。

  再者,放眼整個濮陽城,除了濮陽書院之外,建築還能如此宏偉的地方也就隻剩下了東南府巨賈,巨商楊萬裏的楊府了。

  雖然陳浩已經算是來的早的了,可是就算如此,在他來到濮陽書院的時候,濮陽書院內外,已經是有不少人開始進進出出。

  這些人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讀書人,畢竟除了讀書人之外,其他人都是除了閑的沒事幹的時候,來濮陽書院翻幾本書看看,陶冶陶冶情操。

  除此之外,便是很少來了。

  剛來到濮陽書院外,首當其衝,最先出現在陳浩視線之中的,自然就是書院上方門匾上的四個用金漆刻下的大字:“濮陽書院!”

  而在這四個大字的右下方,同樣還刻著四個小字:

  “皇家禦賜!”

  當年元興帝南宮慶初登大寶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巡幸東南府,想要以此來牽攏住天下讀書人的心。

  也正是在那次巡幸當中,元興帝南宮慶親自執筆,為濮陽書院寫下了這四個大字。

  從那以後,那四個字便作為濮陽書院的門匾,一直是掛在書院的正上方,幾十年過去了都從來沒有人動過。

  畢竟皇帝親筆所寫,尋常人等,就算你再借給他幾個膽子,他也是萬萬不敢道歉皇家之物。

  陳浩盯著那四個大字看了很久之後,最終還是毫不猶豫的走進了書院裏麵。

  書院裏麵很大,就像從外麵看的那樣,書院內部構造嚴謹,各式各樣數的分類也是按照目,分別放於不同的樓層。

  濮陽書院的第一層,所存放的都是一些言情、誌怪小說;而這一層,也是深受那些大家公子和小姐的喜愛,偶爾還有一兩個市井上說書的先生,來這裏背上幾個故事,然後再回到自己的攤上,原封不動的講給那些過路人。

  書院的第二層所擺放的是一些當代文人的詩歌、詞集,而這些文人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就是當朝董相以及南陽的那位諸葛先生。

  除了他們的作品之外,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文人墨客的大作,隻不過收到的數量並不是太多。

  至於書院的第三層,主要是收錄一些番外諸國的經學史集,當然數量並不是很多。

  而第三層除了擺放這些外國的經學典籍之外,還專門空出來了一大塊地方,負責讓那些從全國上下各地來的學子切磋交流的文壇會。

  值得一提的是,文壇會舉報近十年來,唯一一個毫無敗績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董家的那位大小姐,董雪靈。

  董雪靈當年跟隨父親遊曆東南府,途中,自然也是路過了這濮陽的濮陽書院。

  自幼對文學好奇的董雪靈自然是不肯放過這麽好的機會,當天便是男扮女裝,混入了這濮陽書院當中。

  然後便是在這文壇會上一直坐莊,曆時一個下午,毫無敗績!

  而說完這三層之後,濮陽書院唯一剩下的,自然就是如今陳浩身處的這第四層。

  第四層收錄的便是從古至今以來,一路流傳下來的各朝各代的文學經論、四書五經;同時這第四層,也是濮陽書院當中,最受讀書人喜歡的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