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科舉舞弊
作者:莫罪      更新:2021-05-05 05:54      字數:4411
  福弘深的案子已經落下了帷幕,雖然董相的心中有再多的不甘,終究也隻是無濟於事;

  皇帝親自下令,福弘深定於秋後問斬,而作為監斬官的,就是他的親舅舅,當朝宰相,董其武!

  皇帝的用意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給董其武營造出一副大義滅親的樣子,雖然這樣做對董相來說確實是有些殘忍的。

  但是一時的殘忍能夠讓他的良好形象繼續保持下去,這波買賣值了。

  刑場之上,當福弘深看到監斬官是自己舅舅的時候,他是拚了命的衝著舅舅哭喊道:“舅舅救我,舅舅救我。”

  看著自己外甥拚了命的向自己求救,董其武的心也是在滴血,雖然心中有萬般的不舍,可是他明白,自己不能。

  很快,午時三刻,行刑的時間到了。

  縱使台上自己的外甥哭的有多麽大聲,董其武也隻能是強忍著自己心中的痛苦,朝著行刑台甩出令牌,然後大喊一聲:

  “斬!”

  董其武一聲令下,行刑台上的劊子手也是舉起了手中的大刀。

  “哢嚓”一聲過後。

  行刑台上福弘深的人頭應聲落地。

  恐怕福弘深就算到死都想不到,到了最後關頭,下了處斬命令的竟然是自己的親舅舅。

  總之,至此,福弘深的案子終於也是告一段落。

  行刑結束之後,董其武在離開的時候,也是和台下觀看行刑的陳浩擦肩而過。

  看著站在那裏的陳浩,董其武瞪著他,惡狠狠地說道:“陳浩,從今天過後,我們之間的梁子也算是徹底結下了,所以,別讓我抓住你的尾巴,要不然,我一定不會放過你。”

  這番狠話放完之後,董其武甩袖徑直離開了刑場。

  而他身後的陳浩,則還是仍然停留在原處,直到過了好長一會兒之後,他才動身離開刑場,回到了大理寺中。

  今天對於大理寺來說,也有很多事兒要忙。

  一來,福弘深的案子雖然告一段落,可是京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平靜,所以還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大理寺去著手解決。

  至於二來嘛,自從皇帝上次下令說是讓新科狀元耿東澤接替死去的福弘深繼任大理寺少卿一位之後,那位新科狀元卻是遲遲沒有來大理寺上任,不過好在今天,他終於是要到了。

  所以今天一大早,陳浩便是率領大理寺內大大小小的官員親自來到大理寺門前準備迎接那位新科狀元。

  可是一行人在大理寺門前等了都快有半個小時了,那位新科狀元的身影卻是遲遲沒有出現。

  所以這就讓在場的很多官員心中都有些不滿。

  “這是什麽人呀?一個新科狀元,新官上任第一天就擺這麽大的譜,這是完全不把我們這些老人放在眼裏呀!”

  “就是說呀,陳大人上人的時候都沒他這麽大的排麵,更不用說他如今隻是一個小小的大理寺少卿,這如果是換成了大理寺寺卿,那麽那家夥豈不是得上天了?”

  他們倆這話一出,諸位大臣當中也是有很多人開始跟著附和起來。

  “就是,就是~”

  聽到大家說這樣的話,同樣是在門外苦等的陳浩卻隻是微微一笑,然後回過頭來對著他們說道:“諸公稍安勿躁,不就是在外麵多曬會太陽嗎?其實也沒啥,我倒是覺得,比起在裏麵辦公,在外麵曬會太陽也是很不錯的。”

  陳浩這番話一說出來,剛剛還激烈議論的諸位大理寺官員們,也都是逐漸安靜了下來。

  因為陳浩這話說的確實是有幾分道理。

  就算放在平常,他們就算不在這裏曬太陽,也得在裏麵兒辛苦的辦著公。

  所以經陳浩這麽一說之後,他們倒是覺得在這裏曬曬太陽也無傷大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就在大臣當中逐漸又有人沒了耐心的時候,街道的拐角處,一頂轎子終於是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當中。

  看到這頂轎子搖搖晃晃的出現之後,陳浩也是馬上對著身後的諸位官員們說道:“大家準備一下,我們等的人應該是來了。”

  果然,那頂轎子從街角出來之後,搖搖晃晃的落在了大理寺的正門前。

  而隨著轎子的落下,大理寺諸位官員的視線也是落在了那頂放下來的轎子上。

  很快,轎簾被掀了開來,一個身著大理寺大紅官袍的男子,也是從轎子上走了出來。

  當這個人第一此出現的陳浩視線中的時侯,陳浩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又或者說是覺得震驚吧!

  因為這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陳浩一直以來對文官的印象。。

  以前在他的記憶當中,文官們都是一身書生氣息,就是那種乍一眼看過去,就給人一副文鄒鄒的感覺。

  可是這個叫做耿東澤的新科狀元,卻給了陳浩一副完全不同於以前文官的感覺。

  因為這個人不管從長相還是氣質上來說,都和陳浩心目中的文官形象截然不同,甚至陳浩都在想,如果自己不是提前知道他是文官的話,就衝這第一眼來看,陳浩一定會認為他是一個武官。

  就說他的身高吧,足足是比在場的其他人高出了快有一個頭的高度。

  其次,他身體壯實,就算是有官袍的遮蓋,他那健碩的肌肉也能被襯托的一覽無餘。

  再有就是他的外貌,雖然皮膚黝黑,但是這卻絲毫不能掩蓋他那份特殊的吸引力。

  他穿著大紅色的官服,一條暗灰蠻紋皮帶係在腰間,一頭炭黑色的頭發,再有就是他那雙黑色的眼睛,簡直就是一個真血性男兒模樣。

  就在陳浩盯著他出了神的時候,耿東澤已經是快步來到眾人麵前,衝著站在最前麵的陳浩彎腰說道:“大理寺新任少卿耿東澤,奉皇命,前來上任。”

  當聽到他這極富磁性的聲音之後,陳浩也是回過神來,趕緊回禮說道:“我早就聽說新科狀元耿東澤一表人才,今日一見,果然是不同凡響!”

  聽到陳浩對自己的盛讚之後,耿東澤也是立刻謙虛道:“大人言重,小人隻不過是初入官場,還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所以以後要承蒙大人以及諸位大人多多擔待。”

  “這個是自然,既然來了我們大理寺,我們以後就得共同進退了,說什麽照顧,其實都是互相照應罷了。”

  客套的話說到這兒,陳浩知道如果再繼續客套下去,那麽今天在這裏的人恐怕都得曬個中暑了。

  所以話說到這個份上他也是沒有再繼續說下去,隻是隨便說了幾句之後,便和諸位官員以及耿東澤回到了大理寺中。

  就這樣,大理寺又回到了正常的運轉之上。

  各位大人也都是各司其職;總之一句話,自從那之後,京城裏確實是比平常安寧的很多。

  而通過這麽長時間的共同工作當中,陳浩也是確實發現,這個叫做耿東澤的新任大理寺少卿,確實也是有一些過人之處。

  別看他生了一副武官的模樣,但是在舞文弄墨這方麵,就算是那些大學士們,在他麵前,也是經常自歎不如。

  總之,一切都這樣繼續下來了。

  陳浩每天除了是處理公文之外,就是在自己的書房偷偷懶打個盹,偶爾還會翻開一些儒學經典。

  這樣的生活下來之後,陳浩的文學底蘊也是漸漸地深厚起來。

  當然,除了在大理寺忙碌之外,陳浩隻要是一有空,就會去到定北王府和陳德修下下棋。

  因為自從經曆了上次那件事之後,在陳浩的心裏,對陳德修也是漸漸的親近了很多。

  不能說特別親近,但是也已經差不多了。

  而且由於陳浩多次出入定北王府,所以久而久之,陳浩和陳家的那位二公子,也就是有著京城第一才子之稱的陳學武,關鍵也是好了起來。

  陳浩隻要一有時間,就經常會拉著他討論那些文學之類的東西。

  見陳浩如此熱情,陳學武也沒有拒絕,因為從陳浩的身上,他能感覺到一股莫名其妙的親近感,再加上爺爺也挺喜歡他的,所以這樣一來,他和陳浩的關係也好了起來。

  甚至有的時候,陳學武還會拉上陳浩和自己一起去參加京城的詩會。

  不過說來巧的也是,在詩會上,陳浩也是經常能夠碰到董家的那位大小姐。

  因為經曆過上次那件事之後,陳浩和董雪靈之間的關係也是有了質的飛躍。

  不過,或許是因為自己家裏的原因,董雪靈就算是碰上陳浩,兩個人之間也隻是普普通通打個招呼,至於其他的,就很少再說了。

  總之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雖然每天的生活確實都挺充實的,但是陳浩總覺得是缺了些什麽。

  夏天很快就來了,而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是京城舉行科考的時候。

  來自天下午五湖四海的文人,都會齊聚京城,來參加科舉考試,都想著為自己謀個一官半職。

  所以每年的科舉考試,京城雖然比不上春節的時候那麽熱鬧,但是也絕對差不了多少。

  而每年的科舉考試,也會為朝廷選拔出不少優秀的人才,就比如說如今擔任大理寺少卿的耿東澤,就是通過科舉考試一蹴而就。

  但是每年的科舉考試也是會讓很多人頭疼,就包括當今的那位聖上。

  因為每年的科舉考試在向朝廷輸送優秀人才的同時,也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科舉舞弊的情況。

  但是因為朝廷管製的比較嚴格,所以科舉舞弊就算存在,但是對整個科舉考試的最終走向產生不了特別大的影響。

  可是今年就不同了。

  這天一大早,大元早朝之上,坐在龍椅上的大元皇帝南宮慶舉著手中的一本奏折,對著台階下的群臣們大罵道:“枉我以為我大元王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人人都安居樂業,可是呢?還是朕太天真了。”

  看到皇帝如此動怒,群臣也都是麵麵相覷,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一時間也摸不著頭腦。

  終於,還是皇帝身邊的因為太監總管林秋替皇帝對著群臣開口說道:“諸位大臣,陛下原本以為科舉舞弊在我朝是不存在的,可是直到今天這份奏折擺到陛下桌上的時候,陛下才知道,一直以來他都被人蒙在鼓裏,所以陛下怎麽能不生氣呢?”

  一聽到皇帝生氣竟然是因為科舉舞弊的事兒,群臣當中,有一個人的臉色瞬間就變得一副鐵青。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禮部尚書曹鬆威!

  因為科舉考試這方麵的事,一直以來都是由禮部全權負責。

  所以科舉舞弊的事一旦出現,最逃不開責任的自然就是他禮部了。

  林秋的話說完之後,禮部尚書曹鬆威因為驚嚇直接是跪倒在了朝堂之上,口中驚恐的說道:“陛下,這件事和臣一點關係都沒有呀,科舉考試這方麵的工作,微臣一直都是親力親為,怎麽可能會有科舉舞弊的事出現呢?”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你竟然還說和你沒有關係?科舉考試一直以來都是由你禮部負責,現在這上麵出了這麽大的事兒,你覺得會和你禮部沒有關係?”

  聽到禮部尚書曹鬆威到了如此地步,竟然還敢如此大言不慚,竟然將事情的全部責任都推脫的明明白白。

  正在怒氣上的南宮慶怎麽能聽得下去他這套說辭,所以看著跪倒在朝堂下的曹鬆威竟然這副模樣,南宮慶心中的火氣自然全都灑在了他的身上。

  “來人呀,將曹鬆威推出去砍了!”

  眼瞅著曹鬆威馬上就要被拉出去,就在這關鍵時候,朝堂之上突然閃出一人,直言道:“陛下,刀下留人,臣有話說。”

  聽到這一聲刀下留人,皇帝的目光也是看向了玉階之下,那個剛剛開口替曹鬆威求情之人。

  “陳愛卿,你有何話說?”

  此時在玉階之下,開口替曹鬆威求情之人不是別人,就是這段時間在京城裏風聲鶴起的大理寺寺卿,大元王朝平南侯陳浩。

  聽到皇帝問了,陳浩也是連忙開口說道:“回稟陛下,雖然科舉考試一直以來都由禮部負責,但是微臣認為,此次科舉舞弊現象出現,其主要原因不在於禮部,而是在於地方。”

  “愛卿的意思是說,此次科舉舞弊事件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地方上有人濫用職權,徇私舞弊?”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