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以嫡不以長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更新:2022-02-14 09:27      字數:2046
  機會很快就來了,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猝然駕崩,無子。

  皇帝死了,沒有兒子,那麽新皇帝的確立就成了問題,而向太後擁有了最終否決權,向太後不一定能確定誰當皇帝,但是能一票否決誰不能當皇帝!也就是說,朝堂眾臣推舉出來的皇帝人選,隻要不合向太後的心意,向太後就能一票否決,直至朝廷眾臣推選出合乎自己心意的皇帝人選!

  這個權力就很大了,向太後就起了心思,自己要好好利用這次機會,為向家謀一個未來!

  當以宰相章惇為首的朝廷眾臣主張依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否則當立長弟申王趙佖後,向太後行使了一票否決。

  皇帝的確立,既是國事又是家事,在駕崩皇帝沒有明確繼承人的情況下,皇帝的確立是要朝廷眾臣與後宮之主達成一致才行!

  向太後行使了一票否決,也不能胡攪蠻纏,得有說得上台麵的道理才行。

  向太後的理由是自己沒有兒子,那麽神宗諸子皆庶子,按照禮法,應該以嫡不以長,以長不以賢。

  向太後出身書香世家,以文官之女嫁入宮中,憑著高超的鬥爭技巧坐穩了皇後的寶座,等到皇帝丈夫一死,榮升為皇太後,鬥爭的經驗是何等的豐富,說出來的理由硬是讓滿朝文武挑不出一點刺來。

  在封建時代,王位或官位,爵位,財產等都會指定繼承人,而指定繼承人所要遵守的原則就是“以禮為先”。其中隻有兩條原則,既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長子繼承製度起源於西周,這種製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皇位(王位)、世襲爵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

  所謂嫡長子,指的是嫡妻(正妻)所生育的長子。

  古代實行一妻多妾製度,皇帝(君王)除了嫡妻外,往往還有多名妾,即庶妻,她們所生育的兒子,被稱為庶子。從地位和身份上來看,嫡妻地位高於庶妻,身份貴於庶妻,因而嫡長子的身份和地位,要比其餘皇子(王子)高貴,被立為繼承人,很符合邏輯。

  在嫡長子繼承製度下,哪怕嫡長子是一個癡呆的人,甚至是一個精神病人,隻要活著,就享有最優先的繼承權。

  西晉的開國皇帝叫司馬炎,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厲行節儉,不但創建了漢朝以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西晉,還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開創了比較繁榮安定的“太康盛世”。

  司馬炎兒子眾多,生育了26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18人。在這26人中,司馬衷以平庸無能著稱,比他賢明的皇子比比皆是。比如,司馬衷的同母弟弟司馬柬,從小就沉著聰明,膽識過人,器量宏大,受到司馬炎的喜愛。然而,司馬炎最終還是確定了年齡最長的嫡子司馬衷(嫡長子司馬軌早夭)為皇位繼承人,而不是賢明的司馬柬。

  司馬衷正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何不食肉糜”皇帝。

  在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後不久,大臣都看出了他的愚笨無知,覺得他不配當皇帝,但都不敢說出來。西晉重臣衛瓘曾經在一次宴會結束後,仗著酒意跪在司馬炎的床前,撫摸著床,說:“此座可惜。”言下之意是:這麽好的寶座,竟然要輪到一個愚笨無知的人來坐了。

  司馬炎之所以堅持立司馬衷為太子,實際上就是受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影響,也正是此舉合乎禮法,眾大臣也不敢表示反對。

  嫡長子繼承製度可是經受住了曆史的考驗,是古人總結出來保持皇朝穩定的最好辦法。

  帝王娶妻生子,正妻必然是有著龐大勢力集團的家族,隻有強強聯合,才能維持中央的強勢。西周最明顯的例子: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後申後和太子姬宜臼。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是申國君主的女兒和外孫,申侯大怒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西周,周幽王被殺。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稱周平王,史稱東周,周王朝從此衰弱。

  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不願立長,導致內亂不斷。很多時候誰先回都城誰就為君主,真是一片混亂。

  在世界曆史上,西方奧斯曼帝國爭奪帝位的競爭最殘酷的,皇子在十二三歲時下放到地方任職曆練。老皇帝一死,各地的皇子們誰最先回到皇宮誰就是皇帝,然後派出使者和大軍殺光還在路上的皇子們。那些皇子會束手待斃嗎?答案是不會的,各地總督會掀起一場叛亂,表示支持哪位皇子。慢慢的到後麵,都城禁衛軍首領想立誰當皇帝,就先把駕崩消息告訴誰,最後奧斯曼皇帝都變成禁衛軍的傀儡了。

  隋文帝楊堅一共有5個兒子,均為嫡子。最初,楊堅立嫡長子楊勇為皇太子。可後來,楊堅以楊勇“品德不修,驕奢淫逸”為由,廢除了他的皇太子身份,改立嫡次子楊廣為皇太子,讓許多大臣感到不可思議,紛紛上奏,請求楊堅收回成命。最後隋朝二世而亡!

  立儲從來都是古代王朝的大事,而標準如何一直都是立長,皇帝一旦偏離“立長”的標準必然招致大臣們的反對。

  大臣們反對理由一般有兩個:一自古禮法如此、二是不立長立賢能的話,大臣和皇子都會鑽空子,大臣支持哪個皇子就說哪個賢,朝堂黨同伐異豈不是一片混亂。而皇子想做皇帝就要表現得賢能,真賢能假賢能,恐怕隻有自己和少數人知道。操作空間太大了。賢明是誰說的?大臣們說的,新皇帝容易被大臣挾持。

  賢明是主觀可以改變的,長子身份是客觀已經定下,改變不了的。立長不立賢是選擇最合適最有利於穩定的繼承人的方法,隨便找個智力正常的嬰兒,從小培養他治國理政能力,長大後一樣可以做一個合格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