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遷都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更新:2022-02-14 09:27      字數:2323
  在張安安的一番忽悠之下,對張安安深信不疑的大宋君臣已經完全被張安安牽著鼻子走了。

  大宋君臣沒有理由懷疑張安安啊,在確定命運之子之前,大宋隻是默默積蓄實力,該幹嘛幹嘛,甚至張安安還要宋徽宗趙佶等人完全當作不知道有這回事,宋徽宗趙佶本人因為是天子,更是不能讓人看出半點破綻。

  根據張安安的解釋,張安安能將這些告訴大宋君臣已經是他天道叔叔睜隻眼閉隻眼了,若是宋徽宗趙佶這個天子露出破綻,老天爺總不能視而不見吧,那麽好不容易爭取來的逆天改命的機會就會失去。

  張安安還一臉得意地告訴大宋君臣,因為逆天改命變數太多,不是輕易能成功的,所以在張安安的撒潑下,仙尊聖母的助攻下,天道老爺不得不答應哪怕逆天改命不成,也會給大宋留下半壁江山,使得趙夢月不會成為亡國公主。

  這是張安安知道北宋雖然亡了,但是南宋還是堅持了很久,若非種種原因還有出了秦檜這個大奸臣,嶽飛差點直搗黃龍收複河山。

  不管怎麽說,隻要跑到南方,張安安的小日子也能過得很舒服,至少在自己有生之年還是會很滋潤的。

  自己這個穿越者什麽都不幹就跑到南方避難是不是有點太丟穿越者的臉了,張安安決定努力一下,忽悠一下大宋君臣,但是安全第一,退路得安排好。

  所以張安安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遷都!

  當年契丹人在東京建立了大遼,趙太祖隨後也在東京建立了大宋,東京雖好,但奈何在宋遼這麽多年的消耗下,氣數已盡,再作為皇城隻有死路一條!

  張安安這麽一說,大宋君臣對於張安安所說更是確信無疑。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就不滿意首都確立在開封。

  開封位於豫東平原之上,早在後周時期,朝廷已經把開封城周圍的蔡河、五丈河與汴河溝連接到了一起,建立了以開封為核心的水路運輸體係。

  到了宋朝建立以後,進一步完善了金水河、運糧河等工程,當時的開封城號稱“四水繞城”,這是開封最大的優勢,也是宋朝定都開封的核心原因。

  但是,開封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根本就無險可守。宋朝建立以後,一直麵對北方遼國的巨大威脅。如果遼國騎兵軍團大舉南下,首都開封連一點節節抵抗的能力都沒有。

  因此,趙匡胤在位的末期,曾經計劃遷都洛陽。不過在遷都之前,趙匡胤進行了一輪試探。按照宋朝的規矩,皇帝每年需要行南郊之禮。趙匡胤每年都是在開封舉行儀式,開寶九年,趙匡胤宣布前往洛陽行南郊之禮。

  宋朝的官員們立刻明白了皇帝想幹什麽,起居郎李符隨後上書,曆數洛陽城市與宮室之破敗頹廢,供給困難。

  但是,趙匡胤並不在意,命令親家公焦繼勳負責修繕洛陽的宮殿,並且加封為彰德軍節度使。

  對於趙匡胤執意遷都的行動,宋朝的武將們也表示反對,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進諫,直接說:“開封漕運便利,供饋無闕,若留在洛陽,誰會想和官家一塊挨餓?”由此可見,李懷忠主要考慮了開封的水陸運輸優勢。畢竟如果遷都洛陽,各地的物資通過水路運往開封以後,隻能通過陸路向洛陽轉運。

  其實,除了開封地理優勢便利之外,宋朝官員們還有私心。由於開封曾經是好幾個王朝的首都,宋朝取代後周基本上屬於不流血的政變。官員們在開封的利益盤根錯節,一旦遷都,對於官員們影響巨大,尤其是對於晉王趙光義。

  為了反對趙匡胤遷都,趙光義說出了“在德不在險”。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引王禹偁《建隆遺事》記載:“太祖語左右曰:晉王之言故善,今姑從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鑒於反對強烈,趙匡胤放棄了遷都計劃。

  公元1004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禦駕親征,20萬遼國軍隊南下。遼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大軍已經抵達了黃河北岸的澶州。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重臣王欽若建議遷都南京,另一位重臣陳堯叟建議遷都成都。

  在寇準的強烈堅持下,宋真宗才勉為其難抵達澶州,並且與遼國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真宗朝的遷都爭議告一段落以後,到了宋仁宗在位時期,遷都之事再次被提上了日程。關於是否遷都的問題,宋朝重臣範仲淹認為:太平盛世可留在開封,戰亂時期則遷都洛陽。範仲淹的建議遭到了宰相呂夷簡的強烈抨擊,甚至上演了仁宗朝的朋黨之爭。

  對於這些,以大宋君臣對張安安不學無術的了解,知道張安安是想不到的,所以張安安提出遷都就隻有一個理由—氣數已盡!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這裏麵牽扯的利益太多太大了,就是後世的拆遷因為利益糾葛鬧得兄弟反目的也比比皆是,何況遷都這麽大的事。

  但是在性命麵前,利益什麽的都是浮雲,大宋君臣是恨不能明天就搬離這氣數已盡的東京,已經對遷都到哪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張安安當即製止了大宋君臣的討論,談定!淡定!在確定命運之子之前,絕不能輕舉妄動!我們可以在南方悄悄建立一個行宮,一旦命運之子與大遼的戰事爆發,我們還是有充足的時間去南方的。到時我等就在南方遙控指揮前線戰事,就算逆天改命不成,至少自己性命無憂!

  聽到有如此安全的方法,大宋君臣沒有了後顧之憂,年輕氣盛的宋徽宗趙佶已經想到了若是逆天改命成功了,東京氣數已盡,那麽該定都哪裏?

  張安安想到後來的大明、大清定都都是在北京,可見北京是個好地方,但是張安安很為難,自己特麽不知道北京在宋朝叫什麽啊,於是隻能表示,這得自己的徒子徒孫出馬了,道家對於風水一說精通的很,讓劉混康去找!

  張安安表示由於時間倉促,自己還沒想好該如何逆天改命,但是沒關係,時間應該很充足,可以慢慢想,現在最重要的是大宋君臣不能在人前露出破綻。

  有了退路的大宋君臣已經心安,誰說仙尊之子沒有逆天改命,現在不就是已經改了,本該死於亂兵的蔡京等人,現在有了退路,難道還會再死於亂兵嗎?隻要緊跟著仙尊之子,他到哪裏自己就到哪裏,那還會有危險嗎?

  仙尊之子口中的逆天改命應該是指的更進一步,就像仙尊之子說得那樣,挑戰與機遇並存,大宋逆天改命之後,吸收了命運之氣,開疆擴土,打下大大的一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