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無所事事孫伯符
作者:朱學長      更新:2021-05-04 04:06      字數:2798
  “別人都在高歌猛進,隻有我在這裏碌碌無為嗎?”

  策馬走在襄陽的郊外,孫策歎了一口氣,陪在他一旁的是周瑜和陸遜。

  今天天氣明媚,所以他們相約去郊外打獵。

  “這是伯符不能預料的事情啊。”

  私下之間,二人關係親密,所以都是以表字相互稱呼。

  “誰能想到武陵郡的蠻夷竟然起兵反叛,內亂不除,我們也不能有什麽大動作啊。”

  “這也是我疑惑不解的事情啊。”

  聽周瑜這麽說,孫策心裏也是有些不舒服。

  “我就算治理疆域不像堯舜那樣聖明,但是也算是盡心盡力,愛惜民眾,對於他們山越蠻夷,我也是多加安撫。可是為何他們卻要沒事找事,起兵作亂?”

  “伯符,周公賢德天下聞名,尚且還有作亂之人,更何況是如今?而且蠻夷之人,不懂恩義,並不是伯符對他們好他們就能接受的。”

  “我隻是厭煩罷了,這完全是無謂的損失,為什麽士兵要折損在這種地方?”

  討伐就會死人, 死人就會有損失,這是孫策最討厭的事情,

  士兵戰死確實正常,但是為不該發生的戰爭戰死太可惜了。

  “那主公又為何要把此次討伐異族的事情交給呂蒙和黃敘,他們都是年輕將領,如果出戰不利,軍中老將也會對主公有所不滿。”

  “他們敢。”

  孫策笑了起來。“讓他們領軍就是為了讓他們盡快獨當一麵,如果一直不給他們機會,怎麽成長?我十四歲就被我父親踢到了戰場上,才弄出現在這麽一個我。而且武陵蠻夷這種事情他們都解決不了的話,那隻能說我真是看錯他們了。”

  “其實這次的武陵蠻夷之亂,未必沒有人為的因素在裏麵,荊南四郡多次易主,人心難附,稍加誘導,民眾就會有乖離之心。這不是我們花一兩年時間就可以解決,想要長治久安,最起碼也要十年以上。”

  周瑜開口,說出了他的猜測,孫策則是聽著這個十年覺得有些為難。

  “十年,說長不長,說短倒也不短啊,我掌管這裏達到十年的時候,說不定那時候我已經橫行天下了吧?”

  “說不定已經問鼎天下了吧。”周瑜笑著附和一句,孫策則是搖了搖手指。

  “謹言慎行,不要讓人懷疑我對朝廷的赤膽忠心啊。”

  “伯符真會說笑。”

  周瑜也不再多說,隻是順著自己的話。

  “此次武陵蠻夷作亂,和以前的山越作亂也並沒有什麽區別,究其本源,幕後黑手也隻能是中原的曹操,他無法坐視天下諸侯做大,所以就煽動一切可以煽動的,想要讓這些人給他的敵人帶來麻煩。”

  “哼,對我來說不過隻是送上門的經驗值了,正好給我手下將領練練級。”

  “嗯,經驗值,練級?伯符你在說什麽?”

  “口誤口誤,我隻是想說這些小打小鬧,都可以讓我用來練兵,我雖然心疼士兵可能會死去,但是能如果能讓士兵們提前習慣作戰,避免以後的損傷,那麽這些就都是值得的。”

  孫策才想起自己又把一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名詞帶了進來,他雖然魂穿到孫策的身上這麽久了,還是對以前有那麽一些懷念啊。

  “我也相信二位將軍不會讓伯符失望,而且孔明和士元也一同前去,這些後起之秀在一起不會出問題的。”

  “呂蒙,黃敘,諸葛亮,龐統,這可是黃金陣容啊。”

  孫策自己在心裏笑了笑。“這種陣容如果打個蠻夷都輸了,那以後就別指望了。”

  “那我就不知道伯符為什麽要如此煩憂?”

  “我不說過了嗎,別人都在高歌猛進,隻有我在這裏原地打轉啊。”

  孫策拿手畫著圈圈。

  “劉備得漢中,馬超下安定,袁熙定青州,就算是曹操那邊,匈奴五部也已經宣言歸附朝廷。到了最後隻有我在為內部的問題頭痛?我這也算是高開低走的典範,錯過了不少機會。”

  “如果事事都能如意,漢朝如今又怎麽會失了天下?我們也不就早早的的得了天下?”

  周瑜則是把事情看的很開。

  “如今不是楚漢相爭的時候勝者就能得天下的時候了,說不定最後獲得天下的是伯符的兒子輩,孫子輩。輔佐他們的也是我的兒子輩孫子輩。”

  “如果要拖到那個時候,那我這個做爺爺的似乎有些無能啊。”

  孫策開了個玩笑,他是穿越之人,自然明白這個時代統一的困難,

  在經曆了漢末群雄的混亂,然後魏蜀吳三國的鼎力,最後統一的還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

  孫策也想自己這一代一統天下,現在看來這個目標稍微有那麽些艱難。

  “飯要一口一口吃,雖然艱難,但是也未必不行,如果可以輔佐伯符成就始皇的偉業,我周公瑾死而無憾。”

  “為什麽要是始皇的偉業,要成就我孫伯符的偉業!”

  兩人哈哈大笑起來,跟著後麵的陸遜和馬忠則是相視一笑。

  這世上能有幾對君臣,可以像孫策和周瑜這樣呢?

  說是出來遊獵,但是孫策其實也沒有遊獵的興致,這種事情放在古代就是浪費錢財,而且還影響民眾的生活,

  所以孫策也隻是出來散散步,看一看自己治下的風土人情。

  “對了,現在的襄樊學舍進展如何?”

  為了大力開展教育事業,孫策在建鄴和襄陽這兩處州都,都斥巨資建立為了學舍,也就是學校。

  揚州那邊是以王朗為首的名士作為學舍教師,而荊州這邊則是直接把荊州三賢請了出來,讓司馬徽等人出去教書,

  給孫策教書有錢拿,可以培養學生,這些學生出師後又會感激師恩,可謂是一舉三得,所以也無人拒絕。

  如今這學舍開設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孫策就想知道情況如何。

  “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天下聞名,四處而來的求學之士,數不勝數。現在的學舍是前所未有之盛況。”

  陸遜則是開口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因為是孫策親信的原因,有事沒事還能去偷偷聽個課,所以對情況也是非常了解。

  “這就是名士效應啊,也算是對得起我的那麽多投資了。”

  聽到陸遜說的,孫策點了點頭,他在教育方麵也算是付出了不少,如果一點成果都沒有那可就完蛋了。

  “已經有人稱讚說如今的襄陽學舍就如同當年楚國的稷下學宮。”

  這句話說出來,孫策卻是搖了搖頭。

  “這種話聽聽就好,可千萬不要當真,才開了幾天,就被吹上天?”

  “保持現在的情況就好,絕不可盛極而衰。”

  孫策擺了擺手,意思也是非常明顯,平穩發育才是正道。

  “你也多加留意,看看是哪些人說出這種論調,故意抬高我們,隻不過是希望我們摔的更狠。”

  “是,我明白了。”

  陸遜心裏覺得孫策的擔心沒有必要,但是孫策既然命令下來了他,他也會堅定的去執行。

  “本來想著內部安定下來,我就能安心征討天下。現在看來這內部的問題還是很多啊,揚州安定了,荊州又不穩定了嗎?”

  孫策呼了一口氣。“公瑾,我們必須整治一下了,把內部肅清一下。”

  “如果伯符決定這麽做,那我也自然會盡力而為,現在確實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也許是應該提前抹殺掉。”

  周瑜點點頭。“說不定又要殺掉一些人……”

  “無所謂了,在某些人眼裏我就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我可在乎名聲,隻要作為基本的民眾們可以安居樂業,我就心安了。”

  孫策低著頭,說出了一句後世帝王的名言。

  “民眾對於君王,就像是水和小舟一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