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千萬不要搞房產
作者:一萬年太少      更新:2021-05-04 02:03      字數:2163
  “按理說,我應該給嘯林兄弟報仇,不過,我黃金榮不是不懂事的老頑固,知道個人感情在國家大義麵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嘯林兄弟跟了日本人,我們兄弟之間的情誼,也就走到頭了,黃某人保證,肯定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對小兄弟有一絲一毫的記恨。”

  如同耿雲料想的一樣,黃老頭開始說的隻是場麵話而已,就算是傳出去,別人也會說他黃金榮有情有義,更注重國家大體。

  而在套話之後的落點,則是更為直接的表明了立場,他和耿雲就算不是一頭了,也肯定不是對頭。

  不過再怎麽樣,耿雲和黃金榮之間,都沒什麽共同語言,除了一些空話套話,根本就聊不下去。

  好在這老家夥,也是個精明人,並沒有跟耿雲強聊,而是吩咐下人趕緊準備飯菜,為耿雲一行人接風洗塵。

  酒足飯飽之後,就聽黃金榮說道:“小兄弟,我一個糟老頭子,也不知道你們年輕人都喜歡什麽,這樣吧,我有個姓莊的小朋友,做鍾表生意的,如果小兄弟你不嫌棄,可以去他那裏住幾天,你們年輕人之間,應該有共同語言。”

  黃金榮這個提議,正和耿雲的意思,他還真害怕,和黃金榮走的太近,會對自己以後的革命生涯有所影響。

  畢竟,日本人趕走之後,國共之間會有一場大戰,而黃金榮站在共產黨的對立麵,早晚都是被清算的對象,自己可不想因此受到牽連。

  兩人當即一拍即合,由黃金榮的管家領著耿雲幾人,去了黃金榮那位莊姓小朋友家。

  同樣也是深水灣的別墅,隻不過莊家的要比黃家的小了很多,也沒有獨立的院子和遊泳池,算是最為廉價的聯排別墅。

  在黃金榮管家的引薦之下,耿雲和莊姓男子互相做了自我介紹,耿雲依舊報的吳大寶的化名,這位做鍾表生意的莊姓朋友,則是叫做莊靜庵。

  莊靜庵十分熱情的領著耿雲幾人進了別墅,一邊走一邊向耿雲介紹其他幾個人。

  “吳兄弟,這位是我姐夫李雲經,這位是我姐姐莊碧琴,這個臭小子,是我外甥李嘉成。”

  耿雲從一開始,就覺得莊靜庵這個名字比較熟悉,直到他介紹到自己的小外甥的時候,耿雲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莊靜庵,就是港島首富李超人的舅舅。

  李嘉誠是廣東潮汕人,一九三八年的時候,跟著父母一起逃難來了香港,因為生活困難,一直借住在舅舅莊靜庵家。

  說起莊靜庵,也能算是個名人,確切的說是個比較出名的愛國人士,不過比起他外甥的名頭,那可就要差多了。

  相互做過介紹,耿雲幾人就在莊家安頓下來,黃瀟和他的手下並沒有跟著一起,而是住到了黃金榮家。

  一想到未來的港島首富,和自己住在一個屋簷下,耿雲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惡趣味。

  “嘉誠,跟叔叔說說,你有什麽理想沒有,長大了想要幹些什麽呀。”耿雲問道。

  李嘉誠今年十二歲,和許多少年人一樣,都是最有理想的年紀,就聽他不假思索的說道:“我要和我爹一樣,做個教書先生,傳播知識、傳播文化,讓中國變得更加富強。”

  耿雲心說,咱這位首富先生,還是很有理想的嘛,當一名光榮的教師,可比當首富強多了。

  耿雲正很惡趣味的想著,就見李嘉誠低下了頭,有些悶悶不樂的繼續說道:“我爹在老家的時候能當老師,可到了香港之後,就教不了書了,隻能幹些苦工掙錢,可辛苦了。

  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多多的賺錢,這樣我爹娘就不用操勞了。”

  詩和遠方,再次敗給了眼前的苟且,原本有誌氣的李嘉誠,為了能讓家人生活的好一點,拋棄了理想,將賺錢作為了第一目標。

  耿雲怎麽能,讓如此一位有誌少年放棄自己的理想,就聽他語氣堅定的說道:“嘉誠,你是個好孩子,叔叔願意資助你一些錢,讓你求學讀書,好能夠實現將來教書育人的理想。”

  “真的!?”

  李嘉誠一家雖然借助在莊靜庵家,有這麽個富親戚,不過經濟還是相對獨立的,不好意思向莊靜庵伸手要錢,所以各種用度,都顯得捉襟見肘。

  在所有開銷裏,李嘉誠的學費,占了相當的一部分,所以一聽耿雲願意資助自己,李嘉誠的小眼珠子立刻就亮了起來。

  “叔叔說的當然是真的,不過你要答應叔叔,將來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師,不能和別人一樣去學做生意,特別是不能搞房地產,知道了沒有。”

  邪惡呀,真的是太邪惡了,讓未來的首富不去做生意,耿雲的惡趣味可謂是達到了極點。

  小李嘉誠還不知道,自己似錦的前程,就因為耿雲的這幾句話,徹底的變成了另外一條坎坷的道路。

  這小子,還把耿雲當成了大恩人似的千恩萬謝,如果不是耿雲攔著,估計都要磕頭認幹爹了。

  自此之後,港島首富變成了別人,而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名優秀的老師,盡管生活貧苦,曆經坎坷,但他活的卻很充實,很有意義。

  在莊家住的這幾天,耿雲除了調侃小李嘉誠之外,也幹了些正經事,為自己即將建成的兵工廠,尋找專業的機械技師,這也是他選擇來香港的目的之一。

  耿雲讓黃瀟幫忙,在報紙上刊登了招聘技工的廣告,詢問工作情況的人不少,但是一聽說,要回到內地敵後根據地去幹活,所有谘詢的人,就全都打了退堂鼓。

  眼下香港還沒有淪陷,讓這些人從香港去日占區,而且還是和日本人作對,確實是為難他們了。

  而且像這些谘詢的技術人員,基本上都有家有業,哪怕是痛恨日本人,想為抗日出力,一想到家人,心裏的那股心氣兒,也就都泄了。

  這種情況持續了兩三天,登報招聘的法子便讓耿雲給放棄了,他把目光,投向了在校大學生,那些可是最為熱血的年輕人,自己忽悠忽悠,肯定能忽悠幾個去根據地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