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教堂
作者:一萬年太少      更新:2021-05-04 02:01      字數:2326
  聽過耿雲的解釋,一名鬼子又過來看了看他和冬子的良民證,幾個鬼子嘰裏呱啦的說了半天日語,似乎在討論這件事情。

  最後,一個看模樣像是小隊長的鬼子,站出來開口說道:“我們不相信你的話,這樣,我們和你們一起去教堂,如果那裏的神父,能證明你說的話,那麽我們就相信你。”

  小鬼子不上當,一旁的冬子,聽著小鬼子的話,右手就不自覺的向腰間摸去,結果就聽耿雲喊道:“冬子,還不趕緊跟太君走,咱找神父說明情況,一會兒還得幹活呢。

  大半夜的去墳卷子埋孩子,那是越早越好,要是過了子時,小心小鬼纏上你。”

  硬拚必死無疑,耿雲不怕死,但也不能白白送死,況且還有兄弟們等著他帶藥回去呢,可不能死得這麽沒有價值。

  眼下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去教堂再說,既然那裏的神父做藥品生意,相信隻要說明情況,應該會配合自己的。

  這麽想著,耿雲和冬子,被一隊鬼子壓在前頭,走向了教堂的方向。

  市裏的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天主教堂,尖尖的房頂,上麵豎著十字架,五彩斑斕的玻璃,配上教堂的建築風格,顯得十分漂亮。

  教堂的門開著,一位身高得有一米九的西方人,穿著黑色的神父袍子,正在清理耶穌像前的祭台。

  聽到門口的動靜,身材高大的神父,看了過來,發現是日本人來了,露出一副厭惡的表情。

  “Der priester!”

  剛剛走到門口,看到了裏麵的神父,耿雲就提高聲音,對著神父說起了德語。

  荷蘭人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但基本上每個荷蘭人,都會說英語和德語,想來能當上神父,語言上肯定不會有問題。

  至於耿雲,他前世可是維和部隊成員,除了母語之外,必須掌握英語,而在維和部隊的時候,他閑來無事,又有語言環境,所以就學習了德語和俄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也學了一點。

  聽到門口這個中國人,說出了字正腔圓的柏林腔,神父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甚至感覺自己是幻聽了,把中國的某種方言,平常的德語。

  可馬上他就確認,自己沒有聽錯,耿雲繼續用德語說道:“神父先生,請幫我們一個忙,就說是您叫我們來這裏的,具體原因一會兒和您解釋,謝謝。”

  耿雲覺得,這時候就說買藥,可能會適得其反,從神父的表情來看,應該對日本人不怎麽感冒,幫這個小忙應該沒有問題。

  神父打量了一眼耿雲,又看了看冬子,最後眼神鄙夷的看向日本兵,微微朝耿雲點了點頭。

  因為和德國是盟國,小日本對荷蘭神父還算客氣,帶隊的那個鬼子走上前,微微躬身說道:“你好神父,這兩個人行蹤可疑,說是您晚上叫他們來教堂的,不知有沒有這回事?”

  “沒錯,我需要他們幫忙幹些活,所以就叫他們晚上過來,現在你們可以走了,上帝的地盤兒,不歡迎滿身血腥的家夥。”

  神父夠硬氣,日本小隊長和這些普通日本兵,可惹不起人家,於是嗨了幾聲,就灰溜溜的滾蛋了。

  等日本人走了,神父看著耿雲說道:“年輕人,你是誰,怎麽會說如此標準的德語?”

  “神父,我是一個需要上帝幫助的中國人,不知道你能否向我伸出援手。”

  “年輕人,上帝愛所有世人,你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盡管說。”

  “神父先生,我需要西藥,我需要盤尼西林,許多盤尼西林,希望能從您那裏得到。”

  說到了藥品,神父的表情立刻就一變,對於盤尼西林的緊俏,他自然知道,而需要大量盤尼西林的是什麽人,神父心裏也有數。

  這時候需要大量盤尼西林的人,一是私藥販子,二就是那些抗日分子,比起國軍,八路軍要更需要這些藥品。

  “年輕人,對不起,恐怕你的要求,上帝無法滿足,請回去吧。

  藥品,是用來治病的,而不是給你們這些商人,發財用的。”

  打量了耿雲一番之後,荷蘭神父給出了拒絕的答複,在他看來,耿雲的這一身打扮,加上一口標準的德語,肯定是哪個在海外待過的走私藥販子,軍隊裏出不了這樣的人。

  “神父先生,我要向您說明兩點,第一,我要潘尼西林,為的是救命,而不是發財。

  第二,你們荷蘭人,被稱作海上馬車夫,不掠奪,隻做生意,既然你以前賣過潘尼西林,那為什麽不能賣給我呢。”

  耿雲拿出了自己的氣場,一名真正見過血,殺過敵的戰士,之前因為有日本人在場,他才表現的像個小市民,被神父誤認成了商人。

  此時的耿雲,在荷蘭神父眼裏,與之前完全判若兩人,這也讓他最開始的判斷,徹底被推翻。

  “年輕人,不知你可不可以,透露一下自己的身份,然後告訴我,你需要多少潘尼西林,我在考慮是不是要賣給你,以及用什麽樣的價錢賣給你。”

  西方人一向坦誠,很少賣官司,所以眼前這位荷蘭神父,來的很直接。

  “我叫耿雲,是一名八路軍連長,我們有許多戰士,受傷感染了,希望得到您的幫助,潘尼西林是不怕多的,我無法告訴你我買多少,隻能說有多少,要多少。”

  對方直接,耿雲也直來直去,跟西方人做生意,要是還打機鋒,會把對方給繞死的,打破頭也不知道你想要什麽。

  “年輕人,我販賣潘尼西林,確實賺了些錢,但可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在戰爭中,失去父母家園的孩子,而且是你們中國孩子。

  現在歐洲,也在打仗,我們這種海外教堂,從教會那裏,很難再得到資助,所以所有開銷,都需要我們自己籌集。

  而你們這裏,每天都有無數的孤兒在產生,育嬰堂的負擔太大了,如果不想辦法弄些錢的話,恐怕很難維持下去。”

  關於育嬰堂的事情,耿雲非常的清楚,因為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聽自己的姥姥,講過有關育嬰堂的故事。

  確切的說,他姥姥跟著父母逃荒,快要餓死的時候,是育嬰堂給了耿雲姥姥一口飯吃,幫助老人家活了下來,在那個戰爭年代,教堂確實接濟了許多中國孩子,這是誰都無法否定的事實。

  當然,荷蘭神父此時這樣說,除了要表明自己的高尚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樣說,可以開一個更好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