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千裏眼
作者:溪山掩月.CS      更新:2020-03-24 10:21      字數:4189
  但魏豹慌了,失去了冷靜的思維,將蒲板的大軍調了回去,而韓信則是趁機率大軍渡河,與曹參呼應夾擊,把魏豹給嚇傻了。

  總結下來就是,魏豹無腦又膽小,就是一顆牆頭草。這樣的人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從他先投漢,又投楚,再自立的行為看,這家夥妥妥的一個廢物。

  再就是趙國的陳餘,這位也是情緒激動的主。韓信被水一戰,他最多超不過三萬人。陳餘則是有二十萬強兵,當他看到大本營被插了漢軍旗幟也失了分寸。

  假如換一個人,管他呢,先把你韓信幹死,然後再去奪回大本營不就可以了。陳餘卻是選擇了慌張撤軍,二十萬被人家幾萬人在後邊追殺,這簡直就是愚蠢到極點了。

  兵敗如山倒,怎麽能把後背留給敵人呢?

  戰場上,可以退,但那是有計謀有策略的誘敵。臨時的撤退就是兵敗。

  齊國之戰,在濰水龍且是怎麽表現的?你韓信可以攔水,我就不能趁機誘敵把水壩掘開嗎?

  自己挖險境設埋伏,你就自己嚐嚐做餌的滋味吧!

  但真實的曆史上,龍且被韓信淹死了,死於他驕傲自大的作。

  都被提醒上遊可能被攔水了,你丫還裝什麽算,腦袋抽筋非要往人家陷阱裏鑽。

  龍且作死,死了活該。

  項羽其實也算一直在作死,鴻溝和議後,你自己的狀況不清楚嗎?回彭城補給加油,充滿血回頭再戰多好?

  可惜他就是作死,在固陵把偷襲的劉邦打敗,人家躲進了陽夏城,他就傻乎乎的攻城。

  自己多大能耐不清楚啊?你項羽打了兩年多滎陽城,打了兩次城陽,早該知道自己不善於攻城戰了,還不汲取教訓。

  究其原因,還是項羽是情緒動物,行為被情緒支配,這就是作死。

  腦袋稍微清醒點,準備放棄攻城,劉邦一跳出來撩撥兩下,立刻就氣的發昏,掉頭回去幹城牆,你說你傻不傻?

  再看看人家劉邦在陽夏幹什麽了,一邊守城,一邊給彭越、韓信送好處,親自派張良去封韓信齊王。

  硬生生的拖住了項羽,也等來了四方諸侯,布下了十麵埋伏。

  當然了,那是曆史,範簡過來後,曆史真的被改變了。但他改變的也隻是形勢,對項羽性格的改造還不成熟。

  此時的項羽,平了趙、代、燕、齊,信心又膨脹了。

  “我想挑戰一下,進入山西,我不冒進,穩紮穩打,就當是學習地形戰了。”

  項羽堅持要去打魏國,範簡想了想,說道:“我也攔不住你,想去就去吧!”

  本來範簡有很多話想要交待,可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

  西魏的地理地形決定那裏也是一塊死地,九曲黃河凸起內部,所以才叫河內的。

  魏國、趙國其實都屬於河內,這河內之地,中間被太行山脈隔開,西邊是西魏國,東邊是趙國、中山國。

  南北向的太行山將西魏和趙地完全分開,項羽過去後,若是被彭越聯合漢王拖住,很有可能會把命丟在哪裏。

  到時,項羽若是聰明,可以往北逃,逃到代國就安全了。

  但這話範簡不敢說,怕項羽聽到後起反作用。

  等項羽帶兵離開,範簡叫來了韓信。

  “韓兄,你開始做準備。等漢王出兵魏地,你就去打洛邑。”

  “諾!”

  洛邑,秦三川郡,古河南地、河洛地。河水、洛水、伊水,是為三川。夏、商、周三朝都層在這裏建都,是天下的最中心。

  但,此時在漢已經不叫三川郡了,被劉邦改成了河南郡。河南國的申陽丟失了嵩山東部平原的大部分國土,但嵩山西邊的洛陽還在他手裏。

  申陽名為河南王,實際上已經和韓王信差不多了,洛陽此時真正的主人是劉邦,他呆在這裏的時間比關中還要多。

  不過最近關中不太平,他才離開洛陽去了關中,此時也算韓信攻打三川郡的最佳時機。

  韓信兵一萬,至廣武山。漢王劉邦大急,分兵二十萬屯駐洛陽以拒。

  最初,伐秦到達洛陽時,沛公發出感歎:“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

  後來在擊敗項羽登臨皇帝位時,更將都城設在了洛陽。

  其戰略地位尤其重要,楚漢相爭,爭的就是洛陽,“天下之樞紐”,“九州咽喉”,“天下要領”,“天心地膽”,“扼天下之吭,製群生之命”。

  當然,洛陽的重要需一個前提,關中在手的情況下。在周、秦兩朝,洛陽是做為控製東方的前進基地。漢王劉邦爭天下,大部分時間也一直在洛陽呆著。楚漢相爭的滎陽、成皋便是洛陽的門戶。

  韓信登上廣武山,感慨道:“虎牢關太窄了,不好進,進去也不好出來。”

  項它在其側,道:“秦王打算用何計進攻洛陽?”

  “我們不打,就在這裏牽製漢王,讓他無法安心。”

  “他要是引兵出來,我們怎麽抵擋?”項它問。

  “往開封退,把漢王引入中原,星列棋布的烏堡便可將其蠶食一空。”

  這是範簡的戰略,以此來牽製漢王,使他無法去和彭越聯合,給項羽打彭越創造機會。

  開封。

  地理山川沙盤前,呂雲、李左車、範簡、陳平、項隆都在。項隆才五歲,站在一把凳子上觀看地理山川圖,陰沉著嚴肅的小臉,沒有任何的表情。

  “相父,我大楚何時能盡取全天下?”

  “二十年之內,到時大王也長大了,一統天下的功業要在你手中完成。”

  “為何要等二十年?關中真的那麽難打?”

  “若以武功定天下,霸王在五年前就可以做到,可他沒有做。所以我大楚失去了一次機會,第二次就不能再用武功了,必須使用文治。”

  “我大楚占盡天下平原沃土,隻要用心發展生產,關注民生,若是能保證在五年之內無戰爭,或不受戰爭波及,開封必然會稱為天下最富有、最繁榮昌盛的第一城。”

  範簡用手在沙盤的東部畫了一圈,說道:“到時,天下萬民都向往我大楚的國泰民安、繁榮富饒的生活,關中、河內山西、嶺南山區不攻而自歸矣!”

  呂雲接範簡的話尾,繼續介紹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聖人俯瞰全貌是為一,就是這華夏地理山川總圖。華夏之地貌可分為東西兩部分,河水北部以太行山脈為界,東部為古河水衝積而成的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降雨適中。這片地區為燕、趙、齊、魯,現都已歸我大楚王朝。

  太行山以西的河內魏地、河西秦地,都為黃土高原,土地也算肥沃,但因其地勢高,出於群山之內,氣候幹燥,相比起來發展潛力遠不如我東部中原,不出三年便能拉開巨大的差距。

  再說南邊,以巫山為界,西邊為巴蜀,全部都是山嶺地區,不利於發展。東邊是我大楚的巢國、西楚,河水、淮水、江水中下遊地區,廣大的平原地都是我們的,尤其是淮北、淮南,隻要我們投入力量,重點發展農業,此一地之物產便足以養活我大楚。

  江南江東的吳越地區開發的潛力尤其巨大,隻要重視起來,三五年內便可稱為富饒的魚米之鄉。”

  呂雲口沫橫飛,侃侃而談,腦海中描繪的則是唐宋以後江南、汴京、燕京三地的繁華景象。

  要實現唐宋的繁榮,前提自然是強大的軍事防禦力量,邊境穩固之後,國內才能得到穩定的發展。

  範簡用項羽去西魏地攪合,讓彭越無法東顧。韓信屯兵嵩山東側的廣武,阻擋劉邦的東進。以巢國西拒巴蜀、南鎮百越、中控荊襄、東製吳越。

  當然了,呂雲所描繪的是千年以後的華夏盛況,屬於大宋朝的景象。除了範簡和他呂雲外,別人是無法想象的。

  縱觀華夏的中心,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在河水中下遊地區,中原到齊魯一帶。夏商周的中心則是轉移到了洛陽地區,從秦朝開始,西漢則是都在關中。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則是東部平原、沿海地區的崛起時期,至宋朝達到了最巔峰狀態。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才會得以取得進步。

  做為穿越者,每一個回到古代,都想改造人們的思想觀念,改變社會等級製度。

  但是,嘴上喊是不管用的,將大道理,描繪後世的太平也沒用。想要改變古人的製度、觀念,其根本還是社會基礎文明的進步。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火器時代、信息時代,每一個都有著屬於自身的時代特色。

  上古三皇五帝為何在河水中下遊活動?這是石器時代的特色,生產力的低下讓人類的祖先隻能依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嘛!

  到了夏商周,進入了青銅文明時期,青銅武器也是金屬武器,戰爭進一步殘酷化,堅固的城防是保護自身的堅固防線。

  進入戰國、秦、漢,鐵器的發展使得攻擊力再次提升,攻城器械的進步,使城堡的堅固也不足以保證絕對的安全。鐵器的硬度、耐磨等特性,使得機械裝置更堅固、壽命更長。投石車的連續攻擊下,城牆是不足以抵擋大軍攻城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後期的項羽攻打滎陽城,改進的投石車一統石頭雨過去,多堅固的城防也擋不住。

  其最有效的防守就變成了依托山水天險的關隘,秦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據守函穀關便可阻擋關東六國的聯軍,這可不是一座城堡所能比擬的。

  在西周早期,周天子分封了幾百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存在四五百年而不被滅,除了“禮樂”的功勞,最主要的還是人們麵對堅固的城防實在力不從心,想要滅掉一個國家難如登天。

  到後來出現了春秋霸主,到戰國時滅國戰呈井噴式爆發,最終隻剩下了六國。這六國之所以能留下,還是地理位置決定的,東部是依據水係分割,西部是山川和水係。

  所謂的“一夫當關”說的就是地理關隘的重要作用,而秦國便是依據山川之險保證了自身的安全,更是利用東邊的虎牢關、滎陽關做為東進的前哨,逐個將六國覆滅的。

  之後的漢、唐也是如此,都將都城設在長安,依拒險關守住了大統。

  而宋朝之後,天下的中心東移到了中原,這是社會經濟、人類文明的再一次進步,是生產力戰勝了武力。

  你西部的確是易守難攻,但那又如何呢?生產力提不上去,農業發展比不上江、淮、河流域的東部平原,生活條件落後,靠天吃飯,誰願意去那裏居住生活啊!所以人們都往東部大遷徙,關中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得天獨厚”的地位。

  再往後,到了明朝的大航海時代,中原雖然依舊是農業基地,可沿海地區的商業蓬勃發展,對中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尤其是到了清朝,廣東、江浙、閩越、山東半島、渤海灣、遼東半島等沿海地區更是取代了中原的地位。

  看清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軌跡,自上而下的去布局,占盡先機才能得天下。

  “我們不要關中了嗎?”呂雲問。

  “不要了,包括山西也是,讓韓信拒劉邦,項羽攪合彭越,我巢國鎮荊襄,北部以長城據匈奴。將西部高原、嶺南山區、漠北苦寒之地拒之門外。”

  範簡說道:“我們利用五年、十年、二十年,全力發展中原的農業、工業,打造一個繁榮強盛的大楚。到時可就是四方來朝,我們接受他們稱為藩屬國是對他們的恩典。到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發展商業的時機了,農產品、手工業產品換取他們的皮毛、藥草、牛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