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範簡變法
作者:溪山掩月.CS      更新:2020-03-22 13:59      字數:3835
  範簡甚至於懷疑真實的曆史上,範增也沒死。原因非常的簡單,範增的真實姓名叫項渠。

  季陳女是範簡的娘,但不是老範增明媒正娶的妻子,甚至連妾都算不上。

  項渠是項梁、項伯的大哥,一樣是因為殺人躲到了巢湖,化名範增在季陳女家避禍,與之發生關係並生下了範簡。

  項羽是項渠正妻所生,比範簡小不到一歲。

  項莊是妾室所生,比項羽還小一歲。

  三人算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了。至於定遠公主羋玥,則和項家沒有關係,而是楚王室後裔,真正的楚國公主。

  楚國風俗,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所以稱羋玥而不是熊玥。

  “父親!”項羽見禮,不再稱呼亞父。

  範增臉色陰沉,對項羽說道:“你要是真的想出去,就姓範氏吧!叫範籍。”

  項羽不願,但他也沒用辦法,隻好苦著臉答應,“我知道為什麽給我起名為籍了,原來是排著簡之兄叫的。”

  簡,竹簡、書簡。

  籍,書籍、典籍。

  冊,史冊、書冊。

  果然是兄弟。項冊,字莊。

  範簡,字簡之,這不是敷衍,如同李白字太白一樣是很有意義的表字。

  項羽化妝,帶了一副人皮麵具出了地下室。

  範籍,範簡的弟弟。這個突然出現的人接替了大楚王朝太尉之職。而且他還有一個身份,宮裏的太監。

  當然,這個是假的了,假太監。

  此時,大楚王朝底下人都在議論範簡,說他竊取項家江山,用手段害死了項羽、項莊、項聲等項家子弟。

  但是這些言語對範簡的作用有限,這位對任何的流言都坦然接受,承認。就像麵對劉邦的問責一樣,直接回應:“就是我幹的。”

  怎麽著,你們不服啊!

  不服不行,在亂世中,一切還是以實力說話的。

  範籍變法。

  大楚王朝任用範籍進行軍事改革,任用範簡對製度改革。

  軍事上,摒棄大規模的臃腫兵製,向輕兵、強兵、精兵三個方向改革。

  製度上,範簡任用呂雲為副相,實施了一係列猛烈政策,“拆毀城牆”、“建立烏堡”、“莊園經濟”等。

  巢國、楚國最先施行政策,郡縣、封邑治所的城牆全部拆除,使城市變成沒有任何防禦錯失的開放式格局。

  拆除下來的磚瓦、木料、石材,被運輸到具有戰略要素的位置點,修建純粹駐兵的軍事烏堡。

  烏堡,具有更為堅固的城防,所有的建築工事都是為戰爭設計的。一句話,烏堡隻駐兵,沒用居民。

  烏堡所處的位置都是地形製高點,易守難攻。

  再有就是莊園經濟和集體經濟並行改革,有爵位有封地食邑的大小貴族為地主,施行莊園經濟。自由的百姓則是以村落為單位,施行集體生產製。

  農業、工業、礦業、畜牧、漁業等也專業化,規模化。

  兵製,全部朝著野戰、特戰的高標準改革,堅決取締以人數論的落後思想。大規模戰堅決被取締,重點發展遊擊戰、閃電站、突擊戰。

  巢國、楚國,所有的城池全部拆除,國王所在的都城都沒用了城牆。

  這個不難實施,巢國的國王就是範簡本人。楚國的項伯也叛楚投漢了,便直接將楚國劃歸王朝直轄,設郡、縣、鄉、亭四級。

  十裏一亭,每一亭為一個經濟體。

  十亭為一鄉,十鄉為一縣。十縣為一郡。

  與郡縣鄉亭對應的是封爵貴族,食邑數十萬戶者為王,數萬戶為侯,數千戶為君。

  不管你是布衣還是貴族、士族,都不允許製私兵,簡單的護院保鏢還是可以的,但不能形成規模建製化的軍隊。

  軍事上,一亭設一烏堡駐紮。烏堡有大小,分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數萬人四個級別。

  有戰事,采用烽火聯防製,有統領、大統領、校尉、將軍統一指揮戰鬥。

  烏堡的小型化、輕型化、多據點等特征,相比臃腫的城池防禦更加的靈活多變,聚、散靈活,在戰事不利時分散逃避更有效果。

  烏堡采用供養製,就近采邑鄉亭。郡縣稅收歸諸侯國,諸侯國向王朝繳納賦稅。

  朝廷負責大規模軍事行動,錢糧從國庫出。

  巢國、楚國的改革全麵開展,有阻力,但是不大。

  貴族、士族、平民的利益並沒受到損失。貴族不允許養軍隊,但還是給了他們一定的私兵權限,可以組建不多於千人的私人護院,以保護自身利益不被侵犯。

  至於齊國,範簡沒有管,隻要你繳納足夠的錢糧就夠了,王朝可以派軍隊保護你的國土安全。

  齊王田廣也是一個聰明人,自從上次對付韓信的策略湊效後,齊國對於他國入侵就采取了提前棄城逃走,不予抵抗的戰術。

  諸侯國間的戰爭目的是為了控製地盤,而不是禍禍百姓,更不是為了燒殺搶掠。假如真的是那樣,是不會得到民心的,這樣的軍隊到哪裏都會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

  既然目的明確,隻要放棄抵抗,敵人侵占了城池,將什麽也得不到,反而會付出管理成本,實在有點得不償失。

  在早先,各國對領土完整看的非常重,丟城被認為是莫大的恥辱。

  可從秦末大亂開始,阿貓阿狗的隻要手裏有兵就敢稱王,東六國的君主基本上都換了三四茬,哪裏還有什麽國家榮譽,民族自豪,早在項羽裂土分封的時候就摔的稀碎了。

  關中加東六國被項羽分成了三十多個諸侯國,真的是極大的破壞了所謂的領土完整,也傷害民族的歸屬感。

  比如漢王劉邦,其祖是魏國大夫,魏國南侵,占了不少楚國的地盤,豐縣、沛縣便是如此。劉邦的爺爺就是魏王派駐豐縣的縣令,全家從大梁搬遷到豐縣。

  一直到秦滅六國,豐縣、沛縣還都是魏國的,隻是秦末大亂後,項梁叔侄到彭城起事,楚懷王也到了彭城,沛縣才從新成為楚國領土。

  劉邦為何對楚沒用感情,而且他也不認自己是楚人,就是因為他家是遷徙戶,原本就不是楚人。隻不過最初起事時,在楚懷王手下帳下聽令而已。

  項羽和劉邦共同伐秦時的確是兄弟,而且經常一起聯合作戰。分歧是從項梁戰死,熊心奪項羽兵權那一刻開始的。

  熊心重用劉邦,讓他走南路去打關中。項羽也想去,可熊心就是必讓,非要他跟著宋義去救趙國。

  開什麽玩笑啊?

  之前項羽見到章邯軍都是躲著走的,不敢直觸其鋒。君不見他叔父項梁在定陶撞上章邯就被斬殺了嗎?

  章邯為何幹掉項梁後掉頭往北走,那是他認為楚地的叛亂已被他平定了,不足為慮。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很明顯的,楚軍在項梁死後“士卒恐”(恐懼章邯),項羽、劉邦、呂臣都退回了彭城。

  趙國被王離、章邯圍困,向楚國求救。懷王以宋義為上將、項羽次將、範增末將、英布、蒲將軍為將軍,北上救趙。說是救趙,其真實目的是用諸侯聯軍拖住秦軍主力,為沛公軍爭取時間攻入鹹陽。

  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從其他諸侯皆“作壁上觀”、宋義“留四十六日不進”的狀況看,懷王及其他諸侯王就是打的這個主意。

  項羽那時去找宋義了,說:“吾聞秦軍圍趙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

  宋義則是持另外的觀點,他的目的非常明確,眼光也看的更遠,那就是一切戰役都以覆滅秦國為目的。

  此時即便破了章邯軍,也沒大用。最好的辦法是坐看秦趙相鬥,他們坐收漁利。趙國勝了,就聯合趙國一起往西攻打秦國。章邯勝了,咱們的軍隊也沒有什麽損失。

  等秦趙分出勝負,即便是章邯勝也會傷元氣,到時主動權就到了聯軍手裏,聯合起來再收拾章邯豈不是更省力氣。

  打仗時,一定要避開敵軍的鋒銳。就如同一把剛剛磨過的刀,冒然迎上去是最不明智的。

  破除敵軍陣勢,需要有祭陣的,俗稱“炮灰”。待炮灰祭陣後,敵人的刀鋒便有了磨損,這時才是最佳的出手時機,而且要快,不能給對方修整磨刀的機會。

  此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風頭要讓別人(炮灰)去砰,自己則是等待對方的再而衰,或三而竭時出手。

  宋義便是把趙國當成了炮灰,等趙國磨去章邯王離的刀鋒,然後再出手。

  這個宋義絕對是個聰明人,而且想的也很有道理。

  在《封神演義》中,闡教遇到截教擺下的陣法時,燃燈老師都會先找些散仙去試陣,然後摸清了陣法路數,才會派闡教的師弟們去破陣。

  可項羽聽不得這個,而且是個非常自負且危險的家夥,上去就把宋義給砍了,然後奪了兵權,按照他自己的戰術去幹挺了王離、章邯。

  “唉!”

  範簡歎息一聲,他覺得自己和宋義屬於同一類型的。帶兵打仗就要權衡個得失,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力的方略去執行。

  兵權謀。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從高處往下看,很明顯宋義的眼光、格局、謀略都遠在項羽之上。

  按照宋義的戰略進行,無疑是最為安全穩妥的,不會將楚軍至於險境。

  反觀項羽,簡直就是個亡命徒,打仗根本不想以後,也不給自己留後路,一切以擊敗敵人為目的。

  破釜沉舟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那個問:把做飯的鍋都砸了,我們用什麽做飯?項羽說:想吃飯就去殺敵,打贏了咱們用敵人的鍋做飯。敗了,就死去吧,還吃什麽飯。

  這也就是楚軍,換個試試看,碰到這樣的主帥咱投降算了,反過來幹死你或許更有希望。

  累啊!人家項羽有主角光環加持,就那麽給打贏了巨鹿之戰,還一舉成名。

  猛如章邯、王離,慘啊!斬陳勝、誅項梁橫掃起義軍,到頭來競發現是人家的磨刀石。

  沒天理兮,沒道理,降了吧!

  兵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製敵者也。

  項羽無疑是兵形勢之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