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章 雷澤
作者:溪山掩月.CS      更新:2020-06-12 10:42      字數:2959
  項羽道:“我不是說這個,而是他可能發現了什麽,往西北去了,還不會是攻打陶丘去了吧。”

  這個陶丘不是定陶的陶丘,定陶的陶丘是帝堯在那裏築城。館陶的陶丘是趙王在這裏設館,故名館陶。

  定陶是濟水邊(後世黃河河道),館陶是白溝(秦時黃河水道,今曰衛河)。

  在前602年,河水在宿胥口改道,東流匯入白溝,經內黃、館陶、臨清、武城、故城、東光縣、南皮境內入宿胥故道,從天津入海。

  說這些,是因為館陶、臨清、冠縣這一帶屬於上古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雷澤之地,到處都是水,蘆葦遍地。

  季布若是中了陳餘的誘敵之計,鑽進人家的埋伏圈,可就真危險了。

  “這也沒辦法,若想順利過河,我建議去請彭越相助。”

  範簡說道:“在湖澤中,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彭越真的被項羽請開了,項羽很是得意,他說道:“亞父從沒求過人吧,我這回算是給你麵子了。”

  “這樣啊!”

  範簡笑了,說道:“我從來都是強迫人的,所以不求人,這叫無欲則剛。”

  “到自己女兒頭上亞父也剛不了了吧?”

  “好吧,這個情我承你了。”

  範簡看向了彭越,說道:“你對這湖澤熟悉,幫著分析下眼前的局勢。”

  “是。”

  彭越早有準備,說道:“漢帝劉邦的目的是趙國、中山國,但韓信不是,他要的齊國。”

  項羽道:“哪個都不能給他們,就算是趙歇、張敖不來求援,這燕趙齊也不能給漢王。”

  “這是自然。”

  彭越道:“我已經做好了出手的準備,即便是項王不去找我,我也會破壞韓信的詭計。”

  “什麽詭計?”項羽問。

  “將你引入古雷澤,到時隻要掘開大清河,古雷澤便會化為泥潭,若沒有飛天之能必死無疑。”

  上古雷澤已經幹涸,地麵都凝固了,趙國人在戰國初便已在上麵開墾了耕地。但依舊有不少的湖澱存在,彭越這樣說,項羽也警惕了起來。

  “彭王,還請告知哪裏可去,哪裏不可去。”

  “這個簡單,項王下一道命令,不必理會任何人,大軍直奔朝歌、巨鹿、邯鄲。”

  “我同意彭越所說。”範簡深以為然的點頭。

  三天後。

  陶丘西北,原本的散串柳林(叢生灌木)在項羽闖進去後,瞬間塌陷成為了泥沼,兩千親兵全部被泥漿吞噬。

  “亞父,快去救項王。”

  跑回來的是季布,這位頭頂的黑氣消失了,災劫竟然躲了過去。

  難道是對方請來了高人?

  範簡懷疑,在漢軍中有妖人相助,先是攝了季布的魂,讓他把項羽給引到的灌木林。

  雷澤、大野澤、菏澤,在大洪水時期是連成一片的,如同汪洋大海。但是在大洪水之前,也就是隻是湖澤了,伏羲、炎帝、神農都曾在這裏生活,華胥氏曾在雷澤踩腳印,精衛鳥也曾添東海(大野澤)。

  古雷澤再次變成了泥潭,範簡過來的及時,項羽也是命大,他腳下是蓬鬆的灌木堆支撐著,一時半會兒還真沉不下去。

  “亞父,快帶我出去。”

  “籍兒莫慌,有亞父在,那就死不了。”

  範簡的腳踩到哪裏,地上的泥水便會幹涸凝固,一路將項羽給帶了出去。

  也是項羽夠聰明,在發現地麵變軟之後,並沒有驚慌,而是讓手下砍灌木叢堆積了起來。

  兩千親兵一個都沒站上去,就是為了確保項王能堅持時間更長。哪怕是多上一個人,都會增加下沉的速度。

  範簡問:“不是說徑直去巨鹿的嗎?你看到了什麽?”

  “漢王劉邦。”項羽道。

  “沒看錯?”也有可能是找人假扮的。

  “千真萬確,我和他對上了話,否則我也不會去追他的。”

  “你先回去吧!”

  項羽沒在多說什麽,跟著項冠回了陶丘的楚軍大營。

  經過這次遇險,項羽定然不會在任性了,老老實實的去巨鹿、邯鄲、朝歌才是正確的選擇。

  打仗時士氣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計策和謀略。戰術和戰略方麵,項羽都差不少,這是他的弱點。

  一個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做到揚長避短。可項羽就是軸,總是想挑戰他不擅長的項目。

  這精神可嘉,但用在打仗上就不合適了,弄不好是要送命的。

  雷澤。

  傳說有雷神,有著龍的身子,人的頭,拍打肚子就打雷。華胥踩了雷神的腳印懷孕後生了伏羲和女媧。

  這事是真還是假?

  說是假的也沒錯,說是真的也可以,畢竟是神話傳說,誰也沒有見到,怎麽認為都是主觀的。

  冀州鼎。

  就在雷澤地下。

  將地球表麵的水抽幹,將沙土扒開,剩下的山脈、岩石才算真正的地殼。這裏就是太行山、燕山的山腳,再往東南是盆地,平原。

  冀州鼎在地下的岩層中,周圍全身地下水。

  或許,在金星、火星,甚至水星、月球的地殼縫隙裏也有地下水層的存在。

  這個不是重點,找到了冀州鼎,兗州鼎的範圍就小了。

  黃河有兩條水道,兩條水道中間夾著的地帶就是兗州,也就是冠縣、臨清、聊城一代。

  “應該是在東平湖或巨野澤下邊了。”

  至於青州鼎,差不多應該在昌邑的峽山湖。

  濰水下遊的峽山湖也是風水寶地,當代最出名的高人黃石公就在峽山湖北岸的黃公山隱居。

  黃石公是張良的老師,許負也算是他的記名徒弟,這位黃石公能裝,以至於他的名氣都快趕上鬼穀子了。

  剩下的雍州鼎在涇水上遊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也不排出在鹹陽的渭水附近。

  至於王屋山所在的山西河東,太行山脈的東邊和西邊,在上古大禹時期都屬於古冀州地。

  梁州鼎在巴蜀的四川盆地,荊州鼎在荊山(荊山有好多,楚國遷都好幾次,不管到哪裏,其都城都改名叫郢,在郢都附近必有山改叫荊山)。

  揚州鼎定然是在江東了,太湖的可能性最大。

  上古時,華夏大地上有九澤,大陸澤、雷夏澤、大野澤、孟瀦澤、彭蠡澤、雲夢澤、菏澤、震澤、滎澤。

  雲夢澤就是洞庭湖,傳說鬼穀子也曾在雲夢山隱居修道。

  彭蠡澤就是鄱陽湖,震澤是太湖,大野澤是巨野澤(東平湖、梁山濼)。

  滎澤就是滎陽南邊的滎澤、圃田澤。列子列禦寇就是圃田澤人。

  孟渚澤,為九澤之首,也最為古老。

  上古五帝時(堯之前)便有了大洪水,那時的洪水有山阻隔,不能東流入海,在內陸便形成了大澤。

  《呂氏春秋》記載:“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溢逆流。所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

  鴻水,是水流被山脈擋住後,返回來的水。鴻,大也。

  《淮南子》:“古者溝防不修,水為害民,禹鑿龍門,辟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

  後來到了大禹時,鑿開了龍門、開辟伊闕,大洪水才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從而東流入海。

  龍門,說的是今天陝西韓城及山西河津兩縣的中間,也就是韓信攻魏國時木罌渡河的夏陽口。

  伊闕,洛陽南邊的伊闕口,在兩山之間,為伊水的出口。

  著名的伊闕之戰,就是秦國大將在伊闕擊敗了韓、魏、東周聯軍,為秦國東進中原打開了大門。

  伊闕到了隋煬帝都洛陽時,又叫做龍門。著名的龍門石窟就在這裏。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於,館於洛。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臨諸侯,禹之力也。”

  春秋時的劉定公看到伊闕被鑿開,分成了東山、西山,感歎不已,認為要是沒有大禹,他們就變成魚了。

  當然,後世之人是不認可大禹能把堅硬的秦嶺鑿穿的,認為當時的技術條件打不到。

  孟渚澤在商丘東北,徐州北邊,也就是秦始皇在泗水打撈徐州鼎之處。

  大陸澤在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