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一次修煉
作者:曉鏡丹愁      更新:2020-03-19 09:23      字數:2711
  所謂修行,便是吐納天地元氣,從而一步步掌握這天地之間的力量的過程。

  按照典籍所載,天下修行功法以三類為主,分別是:周天搬運法門,清修守一法門,凝神存意法門。

  而《基礎煉氣訣》就是在乾元大陸流傳最廣的周天搬運法門。

  所謂周天搬運,即從元入手,煉元化氣,以呼吸催動或意念調動元氣運行經脈竅穴周天,使內氣充足,經脈通暢,竅穴藏元,從而達到淬煉經脈氣血、骨骼髒腑之效。

  “夫築基之功,煉元化氣,收心以還虛,即收神固精養氣之訣也。凝神入氣穴,穴即下丹田,上通泥丸、下貫湧泉,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之根,產鉛之地,千變萬化之道,神妙莫測之機盡從此出。內煉之道,至簡至易,唯欲降心火入水丹田耳……”

  《基礎煉氣訣》理解起來並不複雜,更何況是在打著考教之名詢問過鬱明個中關竅,和親自看到對方演示之後。

  《基礎煉氣訣》有一套完整的元氣運行循環路線,導息之法和如何在體內運轉元氣。搬運周天以九為基,元氣過玉枕、百會後,向下經鵲橋入壬脈。然後經過脈絡突破九個閉合的竅穴,入丹田,即完成一個小周天。

  而要吐納元氣,完成周天運行,第一步自然是要先感受到天地之間無處不在,卻又不可捉摸的自然元氣了。

  “凝神靜氣,心念觀照”

  煉氣心法上講的很明白,這是修行功法的前提。

  剛接觸修煉的人,要在這樣的境界下才能將自然元氣引入體內,然後根據特定的導氣路線運行周天,從而達到修煉的效果。

  “凝神靜氣簡單,應該是修行功法前的一個狀態,那麽什麽是心念觀照呢?”

  陳封低語沉思,暗暗琢磨著。

  在其他人眼裏,陳封隻是根基損毀,修為倒退,又不是把腦子煉壞了,無法修行不代表不會修行。

  找像鬱明這樣的雜役弟子請教,暴露風險倒是沒有,可雜役弟子本就是天資不行的人,自己都煉成那個樣子,還能教個屁啊。

  可修為高深者就算和老陳關係未必親密,但最少都是相熟之人,去問這麽基礎的東西未免太惹人懷疑,解釋不清楚就很容易暴露了。

  而自己琢磨的話,就隻能參考字麵和引申的意思了。

  首先是心念。心為髒腑,應該引申為思想與情感,那麽可以理解為本心,或者初心。念從心常思,一為思考,二為記憶。那麽心念,就應該是思考本心,或者說堅守本心的意思。

  然後是觀照。觀泛指為看,引申為欣賞與借鑒。照泛指光照或鏡子

  ,引申為顯現出來。那麽觀照,就是靜觀世界以智慧而照見事理。

  念初心,如是觀照,用本心照見萬物。

  心念觀照,也就是從本身出發,使得自己與這個世界產生聯係。

  那麽,如何產生聯係呢……

  “先試試看吧!”

  一時之間想不明白,倒不如實踐出真知。

  按照煉氣訣上所示,雙盤坐式效果最佳。

  即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拇指指端相對,微微接觸,放在腿上,靠著下腹部,十指微微張開。身體須端正,脊柱勿挺勿曲。肩宜平、腰宜伸、頭宜正、坐宜穩,舌抵上齶,閉目垂簾。

  知易行難,明白道理是一回事,想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陳封越是想調整呼吸,越是想放空自己的心神,越是心緒難平,雜念叢生。

  雖然早有預料,但真如此的時候依舊免不了有一絲失望。

  要說沒有報萬分之一的僥幸,自己是特殊體質,修行天才什麽的,那是騙人的。畢竟可以修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等同於重活一次,誰不想在起點上就能領先別人一籌?

  好在陳封對這也沒抱太大的希望,情緒一閃而逝。

  修行乃逆天而行,陳封雖然覺得這話有點扯,天怎麽了你就要逆?

  但也知道修行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可以說修行是一件千難萬難的事情,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是充滿了磨難和障礙的。

  入不了修行門檻的人,多如雲泥;一生困頓在煉氣期也是大有人在。

  陳封知道,修行急不得,一次不成,便試第二次,兩次不成,還有第三次……

  時間,便在陳封這反反複複,不厭其煩的嚐試中過去了。

  ——————

  落雲山脈主峰,一座精致的閣樓裏。

  宗主唐守愚披散著長發,穿著寬鬆的黑色長袍。手持畫筆,在書桌上的紙張上肆意地揮灑著墨水,一臉專注,完全沉浸入了畫中的意境。

  “宗主!”

  此時門外一道聲音響起。

  “進來吧!”

  唐守愚將畫筆放在一旁,滿意的看了看畫作,朝著門外笑著說道。

  房門應聲開啟。

  一個青色長袍的中年人走了進來,看著桌上剛剛完成的畫作,忍不住讚歎道:“宗主師兄的畫,是越來越傳神了,不找個傳人傳下去可惜了。”

  “信手塗鴉罷了。”

  唐守愚輕輕的擺了擺手,看著青袍中年人說道:“師弟,讓你辦的事怎麽樣了?”

  “已經辦好了。”中年回答道。

  “嗯,那就好!”

  唐守愚點點頭,卻見對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便繼續開口,問道:“博彥,可還有其他事?”

  “師弟隻是有些困惑。”

  陸博彥看著唐守愚,得到他的眼神回應後說道:“對於陳封師侄的安排,是否過於草率了?陳封的資質潛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一次他私自提前築基尚存疑點,有多處不合道理之處。雖然根基被毀,卻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隻不過代價太高罷了,直接廢除了真傳弟子的身份,是否過於嚴苛?更何況……”

  “更何況是在方長老不在宗門之際?”

  唐守愚笑著接過話頭,看著陸博彥一臉憋了很久不吐不快的表情讓他覺得有趣,繼續說道:“師弟不是第一個對這次處置陳封,提出質疑和困惑的。非是師兄不念情分,而是,方寸長老在離宗之前,執意要求為兄這麽做的。”

  “方寸長老?這是何意?”

  竟是方寸長老親口要求的,這完全出乎了陸博彥的意料。

  陳封是由方寸長老帶上山的,既有授業之恩,又有養育之情。

  本以為這次對陳封的安排,是唐守愚迫於宗門壓力做出的決定,沒有到竟是方寸主動提出來的。不過也對,以師兄的心誌,也非是其他人左右的,若非因為方寸長老的原因,也找不出其他什麽理由了。

  “至於是何意?”

  唐守愚沉默了片刻,然後看著陸博彥神色鄭重的說道:“這是因為觀星樓青空道長的一則卜卦。”

  “無聖聖地,觀星樓?”

  陸博彥驟然之間聽聞觀星樓,失聲問道:“怎麽會和觀星樓有關?”

  落雲宗不過區區一個二等宗門,在離國之內是五大宗門之一,禹州境內就不算什麽了,放眼整個乾元大陸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而觀星樓作為乾元大陸七聖地之一,實力地位和落雲宗實在是天差地別,他想不到落雲宗的一個真傳弟子,怎麽會和觀星樓扯著關係。

  唐守愚點點頭,麵色複雜的緩緩說道:“具體的卜卦內容不可知,據方長老所言,青空道長也因此卦元氣大損,可能,時日無多了。方長老此次離宗,為的也是這件事。”

  “竟然是如此……師弟孟浪了。”

  陸博彥看唐守愚神色沉重,也知道不宜再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