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藝術
作者:景明冉亓      更新:2021-05-01 22:10      字數:2149
  藝術!

  人類精神領域的實體衍生物。它具有千奇百態的樣子。

  同樣在人類社會中,黑暗角落裏的犯罪藝術家們也同樣會將自己精神中的衍生物全都在受害人的身體上展現出來。

  國內外都有,形形色色,甚至有人緊緊擁一幅畫就可以殺人。

  怎麽殺?就是用心理暗示,例如有些被禁的畫作,他們都會給人一種奇怪的心理暗示,在心靈上摧殘一個人。

  慢慢地讓他們的精神死亡,然後肉體也隨之潰敗,最終選擇了自殺。

  江河把自己這些想法簡單陳述了一下,“兩起案件具有相似之處,但是又不在同一時間發生,時隔七年零一天。那麽我想知道,再七年的兩天,也就是2014年的1月5日,是否有同類案件發生?”

  盧廣看了看趙亮,“查查看,我沒什麽印象!”吳廣這段日子一直進行著618緝毒行動,也沒有在新聞上看見南豐市有相同案件發生。

  “師傅,這個信息量有點兒大,我先交給若蘭他們幫咱們查一查!”

  “行,查一查也好,看看凶手作案是否有一定的規律,或者是預謀,不過要說是女性犯罪者,那還真是有些不可思議。好,那江河,你這個大膽的猜測,可以給我們進行一下案件還原!”盧廣其實對江河有一個最感興趣的地方就是,江河幾乎可以準確的判斷出,嫌疑人的心理和作案手法。

  “我聽喜歡江河講故事的,咱們先不說這個故事是否跟案件一摸一樣,就說他的精彩度,絕對可以給個滿分。”鄭楠先給江河戴了一個大高帽。

  “我也隻是猜測,畢竟從第一起案件是無法找到相關證據的,凶手在之後的幾年內都沒有過犯案,從某種角度來講是打算隱姓埋名的,用時間來慢慢消減這個案件的熱度。”江河喝了一口桌子上的咖啡。

  “這倒是,當年南豐市可是觸動了全體警員啊,幾乎沒有任何發現!凶手就好像人間蒸發一樣。不過如果剛才我跟你說過的那三家店鋪的老板還在,我其實挺想借此機會重新審問他們一下。”

  “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在這裏審問。不過我認為除了證據意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對於嫌疑人的心理進行了解!”江河心想,還得體會嫌疑人或者受害者的心理才可以。怎麽才能快速的進入嫌疑人的心理狀態呢?”

  催眠!利用催眠暫時的轉換一個人的心理,可是這會對一個正常人造成精神影響。

  “你說的倒是很有建設性,但是怎麽實施呢?而且我們日程表可是發下來了,還是見不沒有想象的那麽充裕。“盧廣點了一支煙。

  “是的,剛才我看了,我想問一下,樓下1414室現在還有人住嗎?”

  “不知道啊!我今天也是才來,都多長時間不來了!怎麽你不會要住吧?”盧廣愣了一下。

  “是的,我可能會在樓下,為了查案子嘛!我的人設相對自由一點兒,你們的人設我會背下來的!”

  盧廣也不知道江河是什麽計劃,但是看他如此嚴肅,突然自己竟然也跟著緊張起來了。這兩起案件難道真的是一個人所為嗎?

  “這事兒先放下,你先給我們還原一下案件!”盧廣說道。

  江河搖搖頭,“線索較少,而且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心理我一時間也沒辦法拿捏,再等等吧!大家為臥底行動準備一下,別耽誤太多。”

  江河剛才反複翻查了一下兩個受害人的遺物,還有在現場發現的證據。都沒有什麽可以深度探究的東西。如果兩個人內向,而且經常會將心裏隱藏的秘密壓抑在心裏。這種人一般也不會憋的太久。

  畢竟是人,人的心裏就算是能裝下千千萬萬的事情,但是隻要有一件讓自己紮心的事情出現,那麽痛苦就會瞬間湧上心頭,肯定需要去發泄。

  現在的人發泄的方法很多,例如蹦迪,唱K,打遊戲,甚至是找陌生人在網上無限杠。這都是一種新時代的解壓方式。

  可是90年呢?97年呢?14年呢?那個時候有什麽好的方法呢?而且是符合受害人的。一般情況下,在辦案的時候,都會先對嫌疑人有一個擬定,或者是側重,在某種角度會忽略一些受害人。即便是江河過去查案,也會在還原案件的時候,處於嫌疑人的位置。

  因為嫌疑人更具一種優勢,誰也不願意去當受害人。

  江河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台,望著遠處的白茫茫的一片,心想,90年的一個樣貌不突出,很平常,又內向的女生來講,什麽才是宣泄心中悲痛的行為呢?

  散步,聽音樂,記筆記,或者是半夜的時候看著自己的手自言自語?或者是將自己心中的秘密放在盒子裏,就好像趙峰一樣。

  “盧哥,死者兩人可能都有記錄心中秘密,或者宣泄秘密的東西,應該是被人給偷了,或者是被人銷毀了。如果嫌疑人具有一定的能力對死者下手,那麽肯定會用死者的弱點來進行接觸。傷心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個對自己了解深刻的人說話,你們就好像兩百年沒見過,但是一聊起來就能燃起友誼的人。每一個話題都是一個高觸點,可以讓死者不停地說話。把心中所有的一切都說出來。讓死者感覺總算是遇見了知己!”

  “不可能吧!江河,哪有第一次說話就掏心窩子的?”鄭楠還是不信。

  “不是沒有可能,一見鍾情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而且大家應該是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時代環境的問題,那個時代是存在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其實就是一個不是很過分要求,就可以讓死者為了受害人甘願做一些事情,甚至是死!”江河說的頭頭是道。

  剛開始大家都有些半信半疑,但是現在卻越發相信江河說的可能是真的。

  “女性其實更了解女性,所以說話的時候更會從理解他人,做傾聽者,甚至是關心一方。首先我感覺死者和嫌疑人有兩種方法可以產生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