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劇本分析
作者:貓無恤      更新:2021-04-28 19:45      字數:2810
  現在的半島導演怎麽回事,是相約好了要拍又喪又現實的電視劇了嗎?

  金元錫的前作《末生》開了新例,在半島掀起了這種頹廢電視劇的熱潮。

  但喪要把握到一個度,喪到極致的話是沒有辦法治愈人們的。

  而《我的大叔》就平衡地很好。

  從細微之處就能體現人物的轉變,而不是一味地講述人物有多慘。

  就在李至安開始竊聽樸東勳後,第一次轉變就發生在地鐵上。

  大叔正坐在地鐵上發呆,車站到了卻忘記了下車。戴著耳機的李至安用腳踢了踢大叔的腳尖,他才神色慌張地從車廂裏跑了出來。

  那是李至安第一次,對別人有了善意的提醒。

  李知恩看完劇本後,越發覺得自己出演《我的大叔》是個無比正確的選擇。

  “IUxi對李至安的理解很到位,有些感悟已經超出了我的意料,給了我不少驚喜。那你對其他人物有什麽看法嗎?”樸惠英編劇看到李知恩如此專注地看劇本,十分滿意,待到她看完劇本後,開口問道。

  “大叔嗎?”李知恩低頭沉思了一會,答道:

  “大叔不是背鍋俠,他不笨、也不是老實,他比任何人都通透。”

  “中年危機不期而至,他的生活從來沒有過的順心過。盡管妻子和上司出軌、盡管自己被栽贓陷害,他也仍然保持著善良,在欲望和良心上,他從來都是倒向良心。”

  “他是家裏最後的頂梁柱,家裏一切的開支用度都需要他來維持。看似是三兄弟裏最風光亮麗的那一個,實際上一直都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大叔一直隱忍著,為了在孩子、母親麵前維持和妻子的關係,為了補貼待業在家的兄弟,他上著自己不喜歡的班。他以為隻要自己一個人犧牲了,就能避免一切的不和諧,然而……”

  “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大叔會有一次徹底的爆發,破而後立,來對過去做一次釋然和告別。“

  李知恩頓了頓,繼續說道:“我認為作家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都有自己專屬的故事。”

  編劇神色中有了異彩,接著說道:“除了男女主角,IUxi對劇中哪個人物最有感觸?“

  李知恩不假思索。

  “靜熙。”

  “前麵幾集對她的描述很少,但要完全演出靜熙人前人後巨大反差的樣子卻很難。後麵的劇情還沒有寫出來,所以我也沒什麽思緒。但正是這種冥冥之中欲遮還羞的神秘感,讓我感受到了她的痛苦和執著。”

  編劇和導演各自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樸惠英拿著鉛筆,在劇本上勾畫了起來,開始分配任務:“前幾天我跟導演見過李善均演員了,他對人物的想法很深刻獨到,而IUxi你的剖析也一針見血。我想我們這部劇的確是找對人了。”

  “作家nim客氣了。”

  “電視台那邊已經把《我的大叔》檔期安排到了明年3月,也就是說我們要趕在2月中旬以前拍攝完前四集的戲份,時間會有些趕。所以IUxi你要抓緊時間領悟台詞,準備進組拍攝了。”

  “好的,沒問題。”

  ………

  雙方交流完意見,相互道別後,李知恩就乘車離開了。

  “一開始我還在想李知恩能不能勝任李至安這個角色,現在看來我們還真是找對人了。”樸惠英編劇抿了口咖啡感慨道。

  李知恩沒有當編劇的資質,但看過那麽多晦澀難懂的書,短短幾天內就基本領悟到《我的大叔》這部劇的內涵以及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信息。就是這種出色的理解能力,打動了編劇樸惠英的心,讓她覺得除了李知恩以外,再無能夠勝任李至安的演員。

  更令她驚喜的是,在原劇本的基礎上,李知恩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這給了她靈感,後麵的劇情走向變得清晰了起來。等和導演商談完後,事不宜遲,她打算立馬回工作室動筆寫作。

  “一切都還隻是開始,先不要這麽早下結論。劇本分析和演戲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李至安是比男主角樸東勳還難演的角色。如果IUxi沒有在演技上下功夫,恐怕我……”導演金元錫語氣漸冷。

  樸惠英歎了口氣,她知道金元錫有號稱片場暴君的稱號。要是演員在同一場戲上卡了幾次,他真的會當著全部人的麵開口大罵的。

  如果因為演員狀態不佳而耽誤了拍攝行程,每拖延一天,損失就是幾十上百萬。

  投資方到時候肯定會來找導演麻煩的。

  還是那句話,演技比什麽都重要。

  就在李知恩開始琢磨演技時,金正赫的新歌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首先要定下一個主題,要有一個完整的專輯概念,裏麵所有的歌曲、元素、設計都要以此為中心。

  同時還要準備8首以上的歌曲,低於這個數量的專輯隻能叫做EP專,比如說《palette》被叫做IU的第四張正規專輯,而《花書簽2》一共才6首歌,隻能被稱為迷你專輯。

  正規專輯囊括了十首歌,其中要先準備兩到三首質量上乘的歌曲作為先行曲來試水。市場反響好的話,公司就會定下公布正式專輯的時間;反之則立馬腰斬,及時止損,發出去的歌曲就轉為EP專輯。

  如果是大勢藝人發歌的話,公司當然就不會像對待普通歌手那樣隨便處理。哪怕音源成績不好,他們也會撥款出正式專輯的。畢竟爬到那種高度的歌手已經不是靠音源吃飯了,他們開演唱會、接廣告代言都比發專輯掙的錢多。

  金正赫是個例外,他隻需要鹹魚躺死就行了,不需要考慮發專輯賺不賺錢的事情。

  不過為了在年末大賞上衝一把,第一張正式專輯還是要商業化一點,受眾人群越廣泛,得獎的幾率越高。

  除了抒情曲以外,最好加入一首舞曲風格的歌作為副主打,這樣就能滿足不同喜好的觀眾取向。

  金正赫早在為Winner寫歌時就已經嚐試過舞曲風,這不是什麽大問題。逼自己一把就摳著腦袋寫出來了。

  專輯隻需要十首歌就行,金正赫卻寫了十三首歌出來,另外三首歌作為備用,以便不時之需的時候換上去。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後,現在隻差定下專輯風格和名字了。

  第一次擔任音樂製作人,他還不太熟悉流程。本來該在一開始就確定專輯風格的,但金正赫一拖再拖,直接拖到了最後。

  不同於主流的K-pop,金正赫最終還是為自己的第一張專輯選了K-Indie這種與眾不同的音樂風格。

  即半島獨立音樂。

  最初把錄製過程、發行音源都由同一個音樂人製作而成的歌曲叫做獨立音樂。而進入新世紀後,半島的獨立音樂自成體係,形成了區別於大陸和霓虹國的音樂風格,與K-pop並列。

  可笑的是促使金正赫定下風格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張基河。

  因為半島獨立音樂的複興始於張基河創辦的樂隊。

  “張基河和臉孔們”

  曾經是10年代初期半島最成功最受歡迎的獨立樂隊。

  可惜隨著張基河的入獄,樂隊也被迫解散。

  金正赫不服氣,一定要什麽都比過張基河才好。

  這樣想著,一邊熟練地轉著鉛筆。

  有了

  《2011》

  專輯就叫這個名字吧。

  那是他初見李知恩的一年。

  疫情已經發生一年多了,才慢慢明白自己錯過了好多東西。

  不知道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多久,但慶幸的是我搶在20年之前看過麗姐的演唱會。

  20年值得回憶的是,我開始寫書了。

  我知道很爛。

  但我好像慢慢的,從這本書裏得到了治愈。

  不話癆了,我去聽love poem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