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楊世才的妥協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4      字數:2183
  陸繹最後一番話,直叫那些榆林軍聞者色變。

  當事人楊世才更是心中叫好,這誅心之言莫說是他不敢說了,就算是他敢說,也無用。

  莫說是別的,就是他娘的他自己都以為自己似乎是這一件事情的主使者。

  誰讓自己就是此事的受益者。

  “下馬,殺賊!”

  但陸繹沒有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他一聲令下,便有十數名騎士下馬。他們用的是同樣的法子,下馬步戰,讓雙方的弓箭都變成華麗的裝飾品。

  無論是步弓,還是騎弓,都無法將山文甲射穿。想要穿透明軍的防禦,得打崩他們高昂的士氣才行。

  “殺!”

  也不知道誰先開口,自從紫禁城之後,征南軍再度將刀口對準了明人。

  但這一次,沒有任何退讓,陸繹麾下的精銳冒著箭矢,撞上身穿同樣樣式戰甲的榆林軍。

  榆林軍的精悍是相對於瘦弱的軍戶,而非征南軍這樣一等一的精銳。

  現在甲士一碰撞,孰強孰弱一目了然。讓楊世才呼吸都變得艱難的是,他給予厚望的親衛在短促的交鋒當中,竟然被壓著他。

  那些大吼聲一聲連著一聲,宛如怒虎的勇士,麵對征南軍卻隻有後退一途可選。

  但是陸繹卻在亂軍當中,他身先士卒,一撕外套的棉衣,直讓人罵娘。

  與其他軍士一樣,陸繹也是穿著山文甲,早就做了交鋒的準備。似乎,他時刻都準備好了作戰,每一天都是他的最後一天一樣。

  而這,正是他心中最恐懼的地方。

  他臉色慘白,從未發現有像陸繹這樣身份尊貴的人,還跟黔首一樣,將每一天都當做是自己的最後一天去過。

  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

  此時此地,他已經變得冷酷,毅然決然起來。

  “是你們逼我的。”

  驟的,楊世才發難,靠著一雙拳頭,猛地起身便一拳砸在身邊的甲士臉頰上,換來一生悶哼。

  已經被殺的連連敗退的榆林軍回首一看,頓時肝膽俱裂,沒了戰心。

  “老爺拋棄自己了……”

  “末將榆林鎮副總兵,受人脅迫,還請侯爺明察秋毫。”楊世才一臉正氣,毫無方才被脅迫時的窘迫。

  “此事本侯知曉了。”陸繹不為所動,他來這裏的唯一目的就是借兵。現在楊世才栽倒在他的手中,莫說是借兵了。就算是借他的項上人頭,楊世才都不敢說一個不字。

  “陳十一,楊總兵就交給你了。你領人現在便與楊宗兵一道去大同鎮。先去榆林鎮,替我跟總兵說一聲謝謝。”陸繹大手一揮,楊世才的判決書就已經下來了。

  這樣的人,他不放心用,想查的話,到最後也是查無實據。

  但整治一個封疆大吏的法子太多,陸繹信手拈來。

  “楊總兵,我不妨實話告訴你。這一次你要是配合的話,我保住你一家老小的性命,送你去南洋,還讓你做封疆大吏。要是你不想配合的話,你說你全家是跟喬家一起流放倭國,還是南洋,與人做奴隸?”

  威脅,赤裸裸的威脅。這玩意兒沒有任何的花哨。但現實就是,毫無花哨的威脅,反而更管用。

  “末將明白侯爺對我的一片苦心,不然末將現在已經人頭落地了。”楊世才一肚子苦水,他雖然對陸繹有所不滿。可殺官造反的事情,那是活不下去的人才做出來的。

  他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十七八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中間還有上個月納的第二十三房小妾。

  這樣愜意的日子,一旦沾上造反,那就全都完了。

  朝廷對外或許軟弱,不會次次都是一樣的強硬。但是對內,朝廷一向是寧殺錯,不放過。

  “小的願意遷移宗族去南洋,日後絕對不做現在的事情。”楊世才發誓賭咒,獻媚陸繹。

  他現在黃泥巴掉進褲襠裏麵,朝廷可不管具體情況,一旦涉嫌,一律徹查。

  “這倒不用。”陸繹聞言一笑,微微頷首道:“南洋跟內地不一樣,反倒是跟二三十年前的邊關一樣的。隻要你有能力,想要擴土,本侯就給你權利去擴土,去教化百姓。”

  “私兵可以有,但對陛下的忠誠更重要。”

  南洋土著眾多,這些家夥殺之不盡,想要教化花的時間更是不少。陸繹看來,唯一能夠讓這些土著改變的方法就是,讓大明的軍戶體係直接紮根南洋。

  讓南洋的軍戶一代代的繁衍,從而將這片土地變成大明的。

  這些軍戶有土地的時候,戰鬥力是杠杠的,打仗都是嗷嗷叫的。

  戰鬥力不行是因為軍戶製度變成了累贅,他們這些軍戶吃不飽肚子,也沒了土地,老婆都討不到,誰還願意效忠大明?

  小民也是要恰飯的。

  “不然我大明水師一來,足以碾碎所有不服。”

  臨末,陸繹不忘提醒一下。

  征南軍真正強悍的並不是陸軍,而是海軍。

  南洋多島嶼,陸軍再強也隻能在島上掛機,真正主宰戰爭走向的是海軍。

  所以,對於島嶼,內陸的探索,最終還是需要海軍的保護,才能將利益變現。

  而南洋匱乏打造遠洋船隻的技師,也沒有足夠的原料。

  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尤其是這些被陸繹丟到南洋拓邊的人,根本不可能齊心協力去做一件事情。

  不然的話,他們也不至於混到去海外玩荒野求生。

  說白了,這些都是政治的失敗者,實幹能力是有的,但是有限。但對比現在南洋的土著,他們對大明絕對是忠心耿耿,能力也非常出眾。

  楊世才爽快的交出權力,準備帶著家人去南洋的時候,陸繹提著的心並沒有放下去。

  這一支榆林軍成分頗為複雜,都是地方駐守部隊拚湊而成,士氣不好,戰意也不濃厚。

  沒轍,大冬天的,別人都在老婆孩子熱炕頭,偏偏他們還得去塞外跟韃靼人交手。

  放在以前,他們早就當場嘩變了。現在朝廷有錢,解決了他們的衣食住行後,他們雖然不想打,卻也沒人敢公然違抗朝廷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