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毛遂自薦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4      字數:2189
  “方掌櫃,不用如此。”陸繹還是搖頭,他對徽商並無需求,也不需要他們唯自己馬首是瞻。

  “你我都是大明子民,隻要全心全意為大明效力,便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這算什麽支持?方田心中不安,隻覺得陸繹單純是因為看不上自己給出的東西,才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善意。

  “侯爺莫要說了,投名狀學生還是有的,不過需要稍等片刻,學生命人取來才行。”

  “方掌櫃,本侯說的話不管用是不是?”見他東扯西扯,投名狀都搞出來了,陸繹神色也變得不善。

  “回稟侯爺,學生不敢,學生隻是想要盡些綿薄之力,好叫侯爺知曉學生心意,知道我方家商會與其他商會並不一樣,乃是大明忠臣。”

  “何況學生有把握聯絡諸多商會,與他們一起吃下侯爺手中的牛羊駑馬人口,至於價格,絕對不會讓侯爺吃虧。”

  “此事本侯已經安排好了,去往京師的書信上也向陛下陳明這幾件事情,介時商會紛來,用不了幾日,便能夠全部賣出。”

  陸繹微微意動,但也隻是意動。他並無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在小小的方家商會的念頭,相反,他對主動上門的方田心中報以警戒。

  方才姚繼可所言,方家商會所在的徽商聯盟跟董飛的關係不錯,這一點值得警惕。萬一方田是董飛派出來的間諜怎麽辦?

  這樣一想,陸繹隻覺得方田渾身都不對勁兒,剛才的投名狀一說,更是讓他心中凜然。

  “侯爺都這般說了,學生告退。”方田氣餒,知道陸繹看不上自己的能量,想要一個人便將此事推行下去。

  “不過學生不會放棄的。”他心中暗道,決心現在便去串聯,讓消息最快的傳遍大明四處,讓天下的行商都知道此事,好讓民意滔天。

  不然董飛這類人跳出來,阻止重開邊市,他們倒是無甚損失。可涉及邊貿的商會,就會損失加巨,無法在支撐下去。

  過去三個月,嘉峪關封閉讓大明做邊貿的商賈損失不少,沙州之圍更是讓自詡膽大的商人都腿軟。

  大明承平多年,除了北方,西南之外,其他地區都是一片祥和,並無戰亂。

  商賈也用不著刀頭舔血,冒險行商。

  方田離去,姚繼可才放開膽子道:“侯爺,此人來曆不明,萬萬不可輕信。方才投名狀倒是點醒了下官,董飛隻怕是已經暗中盯著的侯爺,隻等侯爺露出破綻……”

  “破綻?本侯為大明兢兢業業,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為了自己,若是還能被他找到破綻,讓陛下責罰,我陸繹甘願受罰,就此退出官場,下半生閑雲野鶴。”

  陸繹滿不在乎,董飛這樣的人他見多了。這種人做不得海瑞,不會得罪當朝權柄最大的權臣,隻會明哲保身,等權臣失勢之後從,才敢出來攀咬附會,將自己收集的信息公之於眾。

  隻可惜,董飛應當是活不到那一天了。

  萬曆還在一天,張居正就算是被貶,他陸繹也不會成為階下囚。

  無他,利益太大。

  朝鮮,倭國,三佛齊,說起來都跟他毫無幹係。可這裏麵的聯係卻又是千絲萬縷。

  張居正所代表的改革派,海瑞這類實幹派,都跟他關係極佳。

  他的錦衣衛都指揮使更是天子親軍的統帥,本就是身受皇帝信賴才能擔任的官職。

  更別說大明如今戰兵數十萬,陸繹隻占了一支征南軍,而這一支征南軍的虎符還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隨時調走。

  這樣一個能打,聽話,忠誠。還跟文官尿不到一個壺裏麵去的人,哪個皇帝不喜歡?

  正說著,駱秉良姍姍來遲:“侯爺,請柬已經發送完畢,今夜總共宴請三百七十一人,現在便有人到了,是否將其請出城去?”

  “請出去,不對,是請進來。”陸繹糾正駱秉良的圖謀,“你啊你啊,不要總把商會想的那麽壞,誰都想要銀子,隻是他們做的比較露骨。”

  “他們當中總還是有好人的。”

  好人當然是有,方田並未就此離開,他一麵吩咐下人現在就去把應該繳納的銀子送來,一麵將迎麵碰到的幾個商會掌櫃,或是會長拉到一起。

  “重開邊市,隻怕沒那麽容易。”並不是所有商賈都對陸繹信心十足,其中報以懷疑的反而處於大多數。

  以他們對朝廷的了解,心中清楚邊市遲早要開,隻是怎麽開,什麽時候開,這兩點足夠朝廷討論一兩年的。

  再說了,西北做生意做麻煩的不是開不開邊市,而是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往日不開邊市的時候,他們就能光明真大的走私,現在兵荒馬亂,他們也怕自己貨物被邊軍看到,直接沒收。

  或是撞在不相熟的韃靼人手中,連人帶貨都變成韃靼人的財富。

  “韃靼人分裂的時候,朝廷就有了重開邊市的聲音。當是我們商會花了十萬兩白銀打通關節,最終銀子全都打了水漂。”西安商會會長馬會長語氣莫名,他是最支持重開邊市的人,不然也不會拖著六十歲的身軀出現在府衙裏麵。

  可他也是經曆的最多,當初關閉嘉峪關的時候,他青蔥年少,還等著朝廷重開。

  這一等,他就等了一輩子。

  “平海侯我知道,此人與皇帝關係極佳,跟張閣老的關係也不錯。隻是陛下即將十七歲,也到了親政的年紀,到時候朝堂爭鬥起來,開市這等小事,隻怕無人關注。”

  “等張閣老回鄉守孝之後,留下來的朝臣未必支持平海侯的開市計劃。”

  牽一發而動全身,朝堂上的爭鬥也對地方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在商人們想要奪回自己對於地方的話語權,想要主導開邊其實是頗為無奈的選擇。

  隻是,他們同樣不相信在文官當中毫無根基的陸繹,能夠代表自己的利益,真的完成這一壯舉。

  皇權對抗文官係統,不用想就知道,皇帝肯定會一敗塗地。大明皇帝,早就不是當初的高高在上了。這天下是皇帝跟士紳共享的,勳貴不過是看家護院的打手,隨手就能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