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商會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3      字數:2156
  這樣一支強軍,不動聲色的就在城牆下麵擺開,驚得守城之人冷汗直冒,一麵開城門,一麵請遊擊將軍李晗到來。

  “你家將軍呢?”

  見前來迎接的不過是一個把總,陸繹臉上的怒色更甚,他不是喜歡發脾氣的人。可嘉峪關委實太重要了,誰能掌握這一關隘,就能夠掌控西域連接大明的通道。

  哪怕強如征南軍,也無法對嘉峪關這樣的雄關造成絲毫威脅。

  千斤重的大炮轟擊在厚實的城牆上,頂多留下一個小坑。

  就算是李雲龍的意大利炮來了,也得抓瞎。

  城牆這一大明的戰爭藝術,是用鮮血堆積而成,一點一點澆築起來的,足以代表人類的最高水平。

  可現在,嘉峪關不設防的展現在陸繹麵前,隻要有心,陸繹可以一個衝鋒就殺入嘉峪關。

  “還請侯爺恕罪,卑職不知道我家將軍何在。”把總頭冒冷汗,聽到陸繹斥責的聲音,便立馬將責任推脫的一幹二淨。

  “城外的斥候,是誰抽調回來的?”陸繹不動聲色,走近了那把總才忽然道。

  把總本不想說,可一見陸繹那雙能夠看透自己內心的眸子,便忍不住低頭:“回稟侯爺,從十日前,沙州城附近的韃靼人被掃蕩一空之後,嘉峪關再無斥候派出。”

  “卑職雖然幾次與李遊擊將軍直言,卻無音訊。”

  陸繹冷笑一聲,不再追問這嘉峪關守門的把總,而是大手一揮,道:“入城!”

  入了柔遠門,才是嘉峪關。

  “不是韃靼人打來了!”城門裏麵,已經聚攏,準備武裝保衛自己財富的商賈們聽到傳令的軍士飛快的穿越街巷,朝著光化門而去,將整個好消息散布出去。

  “那是誰來了?”河東商會的會長拄著拐杖的,卻精神十足。他攔住軍士,奇道。

  “當然是平海侯的軍隊!”

  軍士全無自己上司的恐慌,反而與有榮焉的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好消息,困擾大明數年的韃靼人再度慘敗,那勞什子的乞慶哈,也是兔子尾巴,長不了了。

  就跟秋日朝會上一樣,大明的軍士也不再將韃靼人放在眼中,當做是一個勢均力敵的敵人。

  商賈們更是將草原當做了新的貿易對象,海量的內陸商賈朝著的草原前進,幫大明軍隊運輸糧食馬料等相對而言,不那麽重要的物資。

  為了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利最大,他們甚至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武裝力量,除了戰甲跟弓弩沒有配備之外,這些商隊跟尋常明軍也沒什麽太大的差別,過的都是刀頭舔血的日子。

  “平海侯回來了?”商賈們聞言亢奮,他們消息靈通,知道大明在朝鮮,倭國,東南亞的擴張,全案都是這位爺主導的。

  任何一個跟陸繹搭上關係的商賈都在大明擴張當中獲利良多,成為捍衛海外利益的忠實簇擁。

  “大明啊,天下無敵!”

  不知道是誰率先高呼,反正商賈們不約而同的開始呼喊這樣簡短的七個字,以此拉近自己跟陸繹的距離。

  “咚咚咚!”

  由生鐵鑄成,重達兩千斤的內牆城門隻有從內才能打開,任何戰爭器械在這鋼鐵打造的大門麵前都是弟弟。

  默罕默*等人更是長久不語,他們無法相信一個嘉峪關為什麽就有這樣完備的防守,這麽多生鐵料用在其他地方不好嗎?非要用在此處!

  難道,大明真就富庶到了這種程度?

  此刻,他們還是無法相信一個比鄰,曾經跟自己打的有來有回大明,居然富裕到了這種程度。

  “入城吧。”陸繹一馬當先,冷漠的看向同樣冷冰冰的嘉峪關。

  關牆厚重,將近二百年的歲月並未讓城牆斑駁不堪,每歲的修繕足以讓嘉峪關仍舊保持最強的姿態,屹立在大地之上,成為斬斷西域跟中原的天塹。

  綿延在群山之間的堡壘,城牆更是連接長城,讓人望而生卻。

  比戰爭更恐怖的事情是,大明無懈可擊。

  漫長防線讓大明不斷修築城牆,讓草原人對那高聳的城牆有著與生而來的恐懼。

  在幼時母親的歌謠當中,他們便知道了明人最強的防禦利器——城牆。

  可以吞噬無數生命,血淋淋,恒古之前便存在的城牆。

  長長的甬道外麵已經擠滿了大明的商賈,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遠遠的看上一眼大明最傑出的航海家,陸地戰神,平海侯——陸繹。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打心底裏麵崇拜陸繹,想要在東亞這一塊廣袤的市場,分下一塊獨屬於自己的蛋糕。

  “河東商會領陝西商會,巴蜀商會,拜見侯爺,還請侯爺吩咐我等,看看我等能為大明做些什麽!”

  方才攔住軍士的老爺子出身河東,跟後來的武聖關羽是同鄉人,也是河東解縣人,姓裴,名烏衣。

  與關羽一樣,他也是以義氣聞名,年輕時候也做過一諾千金的事情。

  如今為了搭上陸繹這條線,他也不顧身份,而是直接主動請纓,恨不得現在陸繹就給他們派上一些任務,錢糧他們是不缺的。

  他們缺的是進入草原的準入證!

  往日大明對草原進行經濟製裁的時候,商賈想要跟蒙古人做生意,那就得走私。

  隻是隨著萬曆加強邊防,走私愈發困難。幾個山西的走私大戶,什麽胡家,喬家被流放到倭國之後,大明走私之風總算是消停了。

  誰讓北方土地貧瘠,比不上江南一年兩熟,又沒有耕讀文化,培養不出什麽傑出的官員,捍衛自己的利益。

  大明東南數省,在隆慶開海之前,玩的就是走私貿易。甚至他們還用海盜掌控了整個東亞乃至東南亞的貿易。

  直到海盜反噬,受到打擊的文官們立馬開始打擊海盜,俞大猷跟戚繼光就是其中的傑出人士。

  而在海盜被幹掉之後,東南的官員們痛定思痛,還是覺得讓大明維護自己的利益,索性上書開海,不做走私了。

  反正朝廷收不上自己的稅,不走私比走私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