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歇斯底裏的劉守有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6      字數:2154
  “本國公自然知道劉守有不對勁。”徐文璧深吸口氣道:“這人何止不對勁,簡直是喪心病狂,他以為本國公會跟他一起瘋?”

  “兩年了都沒搞定陸繹,現在陸繹在朝中如日中天,大有我大明缺不得他的趨勢,他怎麽搞他?他不是在做白日夢嗎!”徐文璧憤憤的說道。

  瑪德都把他們這些勳戚當成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現在一出事就想到他們了?可特麽這裏是哪裏?天子腳下京畿重地!他又不是身在南京,號稱半個金陵的魏國公徐邦瑞!

  “國公爺,咱們要是不答應和劉守有繼續同流合汙,他會不會將我們國公府的那些破事,全部供出來?”有一個幕僚擔憂道。

  “他敢?”

  徐文璧冷哼道:“除非他想要和本國公撕破臉!本國公可是與國同戚的國公!除非謀反、謀逆等大罪,本國公都不會死,國公爵位更不會被廢!”

  “可是國公爺,狗急都會跳牆,更別說劉守有這個陰測測的貨色了,他一朝得誌,可不會輕易放棄攀咬他人的機會……說不定他會想方設法的將國公爺拖下水。”有幕僚表情凝重道。

  “本國公還怕他?他有證據嗎?”徐文璧不屑道:“本國公可從來都沒和他有過書信來往,可都是口頭約定,沒有證據他憑什麽拉本國公下水,憑他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嗎?”

  “可別忘了,陸繹不會坐視他蠻橫專行。”

  “那陸繹會幫國公爺嗎?要知道國公爺可是在揚州府與他鬧的十分不愉快啊。”

  “那他是想多一個國公做對手,還是想一個國公做幫手呢?”徐文璧大笑道,隨後抱起身旁早已被自己調情成軟泥的美妾,大踏步朝著魚池旁的別院走去。

  那幾個幕僚瞧見了這一幕,雖然沒有多說什麽,但他們臉上的擔憂卻深深的出賣了他們的心中想法。

  陸繹要真有那麽好對付,你至於吃這麽多次癟,拿對方毫無辦法嗎?

  錦衣衛衙門,都指揮使班房內。

  劉守有麵無表情的坐在案桌後,他的身前許昕等親信早已到齊。

  “都督,定國公那邊怎麽說?”

  劉守有聞言,頓時攥緊雙拳,憤然道:“他就是一個沒卵子的閹人!”

  劉守有麵部猙獰道:“他肯定是察覺到朝中上下的氛圍不對,覺得太後與張居正想要給陸繹上位,這才臨時當起了縮頭烏龜!”

  許昕一聽,頓時癱坐在了地上,汗如雨下。

  陸繹要是上位,他們這些往日和他不對付,一直幫助劉守有的親信,絕對會死無葬身之地!

  “都督,我們危險了!這可怎麽辦啊都督!”許昕哭喪個臉道。

  “直娘賊,老子當然知道危險了!看你問老子怎麽辦……”劉守有狠狠的敲打了幾下案桌,仍不解氣道:“這陣子我交上去的那些涉及在背後腹誹陸繹、以及張居正的官員,全都被陛下給打回來了,可陛下一個十二歲的稚童,他知道個屁?還不是李太後在背後搗鬼。”

  許昕沒工夫去提醒劉守有慎言,而是垂頭絕望的說道:“來了,果真來了,洪武、永樂兩朝錦衣衛都指揮使的宿命來了……”

  飛鳥盡,良弓藏!

  “嗬嗬……咳咳……哈哈!”

  突然,劉守有仿佛癲癇了一樣,從喉嚨處發出了十分古怪的聲音。

  許昕驚恐的看向劉守有,小心翼翼的問道:“大人可是要學習成祖皇帝,裝瘋賣傻的度過一劫嗎?”

  “放你娘的屁!老子隻是想讓他們知道,老子不僅能當他們處置閹髒貨的弓弩,也能夠反噬攻擊他們!”劉守有歇斯底裏的吼道,眼中盡是瘋狂之色。

  這是要造反嗎?

  許昕瑟瑟發抖的想道……

  “劉守有在城內城外的幾處隱蔽宅院,正在悄無聲息搬遷?”

  陸繹正抱著阿秋在魚池邊賞魚,聽見一旁的鍾辰飛的匯稟,笑著說道:“看來留你在京師暗中布置,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啊。”

  “大人說笑了,都是大人對大局的掌控,屬下隻是聽命辦事罷了。”鍾辰飛雖是如此說著,可臉上一副終於被陸繹誇獎,非常欣喜的表情,卻出賣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不過陸繹並不在意,畢竟適當的誇獎一下辦事得力的下屬,他又不會損失什麽,還能讓對方更有動力的去辦事,何樂而不為呢?

  “對了大人,我們還在京師內的一處宅院中,發現了一位不得了的人……”鍾辰飛正欲告身離去,卻好似想起了什麽,回身再道。

  “哦?”

  第二日望塑朝,陸繹打著哈欠告別了妻兒,出府翻身上馬趕向了皇宮。

  每次的望塑朝都有一個主題,而今日的主題似乎有些莫名的含義。

  隨著三聲唱禮,李雲在萬曆小胖子與李太後的示意下,主動念起了手中的奏折。

  “兩廣、湖廣、浙江、福建多地巡按禦史上奏,奏明皇帝陛下地方衛所糜爛之情……”

  “都聽聽,兩廣七成滿編五千六百的衛所,實編居然不足五百?其餘的軍餉呢?全被這些軍官給貪滅了不成?”萬曆小胖子冷聲道。

  隨著萬曆三年的到來,萬曆小胖子十二歲了。

  距離他成婚之日,已經不足兩年。

  所以說他是一個稚童可能有失偏頗,但要說他此刻已經能夠親政,能夠管理這個偌大的帝國,卻又過於不實。

  不過所幸萬曆小胖子已經有了些成長,不至於每時每刻都計較玩耍得失,而是很認真的開始學習有關治理大明的手段。

  盡管萬曆小胖子對於衛所糜爛所造成的後果,隻能隱約猜到,可並不妨礙他借題發揮,朝著文武大臣發難。

  因為他注意到,他身後的母後仁聖太後,珠簾下的俊臉十分鐵青,這是要發怒的征兆。

  殿內的文武大臣有些噤若寒蟬,因為衛所糜爛的問題基本上算是從英宗皇帝時遺留下來的,硬要追尋,似乎至宣宗朝時就已經有了初現。

  真要能解決,怎麽可能還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