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喜峰口大捷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4      字數:2172
  “捷報,捷報,喜峰口城堡大捷!殺敵兩千二百有餘,俘虜四千一百二十有餘,活捉北蠻酋首侄子董長昂!”

  “捷報,捷報,喜峰口城堡大捷!殺敵……”

  “捷報……”

  一人三馬的傳訊官從京城的主幹道飛馳而過,來往的商販百姓紛紛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自成祖太宗皇帝朱棣遷都至北平改為北京後,大明的都城就一直身處於北部瓦剌韃靼的兵鋒之下,這也造成了北京城中百姓不畏戰的性格。

  或者通俗點講,就是韃靼下一秒兵臨北京城下,百姓們也相信他們大明的軍隊能夠完美的擊退他們。

  一方麵是相信戚繼光戚老爺這當代的將星,另一方麵則是拱衛京城的三大營以及整整二十萬禁軍!

  京師,文淵閣。

  正所謂上下兩層稱為閣,一般而言,閣老以及協同處理政務的翰林院編修都在第一層辦公,第二層則是封禁藏書的位置。

  可今日不知為何,張居正身處於第二層,看著閣前去歲才鑿出一方清池,上方駕著一座石橋和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

  一顆躁亂的心,似乎也得到了洗稚。

  “既然有捷報傳來,元輔應該開心才是,最不濟也是波瀾不驚,可為何元輔悶悶不樂?”

  一道平穩的聲音從張居正身後傳來,他緩緩回頭,注視著現任兵部尚書譚綸,苦笑道:“譚天官應該知道江陵此時的心情。”

  “是因為山西的糜爛之情至今未有起色嗎?”與此同時,閣內另外一個人開口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目前在整頓京中軍務的王崇古。

  “不,學輔,山西的糜爛終會瓦解,挖出,江陵隻是擔心一個人……”張居正看著王崇古,幽幽的說道。

  “罷了,幹著急也沒用,還是先關注眼下的局勢吧。”張居正微微搖頭,看向王崇古問道:“學輔,聽說俺答今日又有些蠢蠢欲動,他哥哥吉囊把從河套以東到宣府、大同等邊關之外的草原全部充為了自家牧場,怎麽,他是覺得我大明的兵鋒不夠鋒利了不成?”

  王崇古聽著張居正這般殺氣凜然的話語,不禁微微歎息,“元輔,咱大明的兵鋒卻是有些不鋒利了。前些年我在總督山西、宣府、大同的軍務時,就已經上書過,一個衛所五千六百餘人的滿響,你猜他們怎麽做的?實編人數居然不足三分之一,餘下三分之二的糧餉全都被衛所的都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給瓜分了。”

  “更有甚者,那三分之一的盡皆老弱病殘,這九邊重鎮尚且如此,大明兩京十三省乃至地方衛所的糜爛程度,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王崇古哀歎道。

  其實這也就把了,可邊軍殺良冒功的“傳統”實在是讓王崇古難以啟齒,他倒是想協助張居正大刀闊斧的改良軍政。可那些勳貴還沒站出來跳腳,那些迂腐的文官禦史們,自詡清流的給事中們就急忙的跳出來站台,說什麽祖宗之法不可亂動,動則國滅家毀,讓他從心底升起無力感。

  殊不知,前宋的祖宗之法如何?往前數兩千年,竟然是第一個有史以來兩次被外族侵略而亡的王朝!

  如果不是太祖高皇帝雄才偉略,驅逐韃虜複我華夏,收複了遺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那現在他們腳下站立著的就不叫北京,而叫元大都!

  但這些王崇古不敢說,而敢說卻不能做的還有張居正。

  “不能再等了,待山西事情結束,江陵會想辦法動一動的。”張居正自言自語道。

  他絕不能允許有人成為他匡扶大明的攔路石,嚴嵩不行,他的老師徐階也不行,就連曾經和他誌同道和的高拱高新鄭也不行!

  平和的陸府外,卻來了一隊不速之客。

  這隊人皆身著青色道袍,麵色肅然的看著府宅門前的牌匾,為首的是一名年不過二十三的青年,模樣與張琳兒竟然有六分相似,他甩了一下懷中的浮塵,喚來一旁身著黑色道袍,有些賊眉鼠眼的中年男子,輕聲道:

  “你確定舍妹曾經寄宿在這座府宅之中嗎?”

  “回小天師,大半年前小人曾經看見小天師之妹進出過這座府宅,以小人的記憶裏,在龍虎山聖地見過小天師之妹後,哪怕她化成灰我也認得,小人絕對沒有認錯的。”這名賊眉鼠眼的中年道士連忙點頭說道。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張國祥皺了皺眉頭,給了身邊同樣服飾的道士一個眼神,他們當即從懷中掏出了一張一百兩的銀票,扔給了那名有些賊眉鼠眼的中年道士。

  中年道士接過,頓時歡天喜地的親你一口銀票,也不嫌髒,事末他看向張國祥作揖恭敬道:“那貧道就在白雲觀等候小天師的好消息了。”

  說完,一溜煙就跑了。

  “清遠,就這樣放他走了?萬一他是哄騙我等怎麽辦?”一名道士口念張國祥的道號,忍不住出言說道。

  “哼,那群禿驢有句話說得很好,跑的了和尚跑步了廟,隻要他敢哄騙我等,我非拆了他的白雲觀,讓他知道我們正一教不是好惹的!”張國祥不屑道,說完,他用嘴努了努陸府大門,喊道:“去叩門吧。”

  “你說門外有自稱小張道長親哥的道士尋見?”

  陸府後院內,袁今夏正喝著丫鬟小菊親自熬製的養神補胎湯,突然聽見有人稟報這事後,差點沒將口中的湯水給驚的吐出來。

  她似乎記得,當初小張道士初臨陸府時,她的夫君確實說過,小張道士出自龍虎山正一教,不過卻沒聽說過他還有親哥的呀?

  既然有親哥怎麽還會流落在外,讓他夫君給撿了回來?

  之所以說是撿,是因為自打小張道士來到陸府之後,除了給她算了一卦有沒有喜後,就再也不曾出手,曾經一度讓袁今夏以為小張道士是準備繼續吃白食下去了。

  不過即便如此,袁今夏也並非沒有不樂意的想法,隻是單純覺得可惜了小張道士的一身本領。

  不然也不會和張琳兒一同瞞著陸繹,讓其跟著陸繹去了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