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理藩院
作者:倚夜聽雨      更新:2021-08-16 19:13      字數:2114
  一路從被方而來,蘭明乎沉默的看著被修建得筆直的秦直道。

  從河套到鹹陽,這段道路真的不近,但如果有需要,半個月內騎兵不惜代價絕對能到,一個月內步兵也能跟上。

  這本來應該是荒無人煙的荒原,甚至周圍都沒有給軍隊補給的大型補給點。

  但大秦就靠著這條秦直道,硬生生把河套平原納入到控製範圍,而大漢也繼承了這一點。

  蘭明乎看得出來,這條道路有被修繕過的痕跡,顯然大漢也不打算放棄河套。

  “河套地區距離鹹陽有這般的遙遠,為什麽你們哪怕要修出這麽一條大道,也要把河套地區納入統治!”蘭明乎看著身邊的隨何開口問道。

  “黃河所過,本來就是我中華領土,這有什麽好疑惑的!”

  隨何聽著蘭明乎的話,感覺到莫名其妙。

  自從華夏文明開始,黃河就是華夏文明的母親河,所以黃河所流過的地方,自然天生屬於我華夏的領土,這是最正統不過的法理,這有什麽好疑惑的嗎?

  所以,對蘭明乎的疑問,隨何真不知道怎麽回答,因為對隨何來說,這是常識啊!

  蘭明乎被隨何這種理所當然的口氣所震,心中更對所謂的華夏重視了幾分。

  他進入到關中地區,而關中地區所展露出來的繁華,讓蘭明乎有種超乎想象的震撼。

  因為他從秦直道過來,這一路正好見到鄭國渠灌溉區。

  這時候已到夏末秋初,是冬小麥收割的時候。

  當那一片一望無際的金燦燦麥田映入眼簾時,所有人都會被這一幕所震撼。

  風吹麥浪,浪濤不絕,這讓蘭明乎第一次正視,大漢的戰爭潛力。

  匈奴雖然逐水草而居,《漢書·匈奴列傳》載:“會連雨雪數月,畜產死,人民疫病,穀稼不熟,單於恐,為貳師立祠室”,從穀稼不熟可以看出匈奴人是有種植能力的。

  隻不過,在匈奴絕對沒有這般廣闊的田野,更沒有這般金燦燦的麥田。

  因為匈奴種植出來的東西是給下等人吃的,他們吃野菜和雜小麥維持自己的生機,頂多加上牛奶,這也已然是相當奢侈的事情。

  至於羊肉牛肉什麽的,這是隻有貴族才能夠吃到的東西,一般匈奴人可吃不起。

  從這裏就能看出雙方的戰爭潛力,至少在駐守土地上,糧食可以囤積,牲畜卻不行。

  哪怕自己國家的牲畜不斷繁衍,但能承載的草原終究是有限的,否則,匈奴又何必逐水草而居,一直在一個地方吃住不好嗎,但現實是真做不到啊!

  所以,匈奴在草原上的戰爭往往以野戰為主,而隻要進入陣地戰的模式,匈奴手上的資源很少能支撐一年時間,甚至有時候連半年都無法支撐。

  因為他們戰爭時一般都會驅趕牲畜作為糧食,等到這些牲畜把附近的草地吃光,那自己就不得不撤退了。

  不然等到這些牲畜全部死亡,那匈奴人會死得更多,畢竟搶劫也是要講成本的。

  “半個月……最多一個月之內攻克河套防線,否則河套地區想要拿下來真的太艱難了!”

  蘭明乎親自走過從臨河到鹹陽的道路,非常明白在城牆保護下,想從漢人手中把河套地區奪回來會多麽艱難。

  尤其這裏是從一個國家的統治中心直達前線,這樣的動員能力肯定是最有效的。

  “左穀蠡王,您的臉色看起來好差!”看到蘭明乎的樣子,摩爾斯不由道:“可是因為旅途疲勞,有些水土不服?”

  “沒事,隻是想到些東西而已!”蘭明乎搖搖頭,對摩爾斯道,“我從未見過這般富饒的土地,大漢的富庶真出乎了我的想象啊!

  聽到這話,隨何臉上露出幾分理所當然,說道,“這才到哪!繼續走,等你見到鹹陽,才知道什麽叫做富庶與繁華。”

  而越向鹹陽走,所處的地區自然就越繁華,蘭明乎的目光也越明亮。

  畢竟就算匈奴三年一屆的祭祀盛會,也很少能看到這麽多的人。

  但現在在鹹陽這個城市,目光所及仿佛都是人一樣。

  他們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陽光與憧憬,這股說不出的生機勃勃與匈奴牧民的死氣沉沉截然不同。

  仿佛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在奮鬥,而匈奴的牧民不過隻是為了活著。

  所有匈奴來的人,看著眼前的繁華都有幾分亂花漸欲迷人眼。

  在鹹陽這裏不論什麽他們都能找得到,這是在大草原長大的他們全然沒見到過的景象。

  “這裏的人這麽多,這鹹陽到底有多少人?”蘭明乎忍不住的開口問道。

  “不清楚,不過至少超過五十萬了!”隨何隨口回答到,“因為如此,大王決定遷都,把人口分流出去,因為這個城市所能承受的極限已經到達了。”

  “五十萬嗎……”蘭明乎有幾分恍惚,因為現在純粹的匈奴人有沒有五十萬都還是疑問,但大漢這麽一座城市,便是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了。

  這差距,比蘭明乎自己所想象的要更加的大。

  蘭明乎決定要借助這一次的機會,好好看看鹹陽這座城市,更希望匈奴的未來如這座城市般繁榮燦爛。

  隨何把蘭明乎帶到理藩院中居住,對匈奴也沒太多重視,就當做一般的藩屬國。

  頂多這個藩屬國不聽話,居然敢跟自己在河套打一場,還打輸了。

  華夏自古以來對外族都是暴打,很少有藩屬國,不過李適還是讓叔孫通建立起理藩院。

  隻不過原本是為了給西域諸國準備的,卻沒想到第一個住進來的人居然是匈奴使者。

  而蘭明乎倒也沒感覺到恥辱,畢竟匈奴現在還沒完全統一大草原,又被曙光軍團驅逐出河套地區,所以麵對大漢稍稍低頭,也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但如果大漢與匈奴間再次爆發了戰爭,然後被匈奴打出個類似白登之圍的局麵,那以後匈奴怕是不會居住入理藩院,而是要跟大漢平起平坐了。

  甚至大漢皇帝慫一點狗一點,而匈奴態度再蠻狠一點,說不定匈奴連做你哥都不滿足,而是要做你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