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認籌就位
作者:玉今環      更新:2021-04-27 17:14      字數:3921
  <b></b>海盜風波過去後的第三天,船隊拐入清河。

  清河流域自西向東,自景國始,貫穿整個乾國後,並入博海。

  清河河水並不太清,至少,現在楚墨看到的是這樣。

  雖然沒有工業汙染,但沿線堤岸疏於保護,泥土流失下,河水時不時湧進來一股黃泥水。

  四處可見垮塌的地方。

  “清河兩岸這般情況,也沒見有修葺之人?

  春季已然到來,雨水眼見便要多起來,這樣下去不怕出大事嗎?”

  細雨霏霏中,站在甲板上的楚墨眼裏有著陰霾。

  如何治理水患自古便是一個難題。

  “現在不是豐水期,情況還不是太遭,若是到了豐水期季節,清河水流揣急,咱們船隊想要逆流而上,那真得看老天爺臉色了。”

  錢洪濤說道。

  他沒有說每年豐水期時,清河兩岸的慘狀。

  不對,清河以北,現在是遼國的天下。

  錢洪濤下意識看向北岸。

  青山如黛,蜿蜒如龍。

  “江山如畫,奈何落入賊寇手中。”

  沈宏同樣看向北岸,聲音中透著憤懣與不甘。

  “春暖花開時,這蒼茫大地又將餓殍遍野……”

  楊誌遠喟然歎道。

  “所以我們出現在這裏。”

  楚墨收回北望的目光,看向幾人,“為乾國子民盡綿薄之力。”

  來到北地,楚墨的緊迫感越來越強。

  細雨中,北岸遼國所屬地盤上,不知何時有五騎立馬岸邊,看向楚墨等人所在的船隊。

  距離這麽遠當然看不清人臉,也聽不到呼喊聲。

  無聲相望。

  又一日,楊誌遠指著南岸綿延青山中的豁口說道“那裏,便是定遠關所在。”

  定遠關,奠定侯府基業的所在,那位自己的“媒人”,緣慳一麵的忠武將軍王猛鎮守之地。

  過門而不入,似乎有點不地道。

  思量間,前麵河道突然開闊了起來,尤其靠近定遠關方向的河岸,幾乎呈六十度角凹了進去。

  “這是人為開拓出來的?”

  楚墨用望遠鏡仔細查看後問道。

  “的確如此。”楊誌遠對此甚為熟悉,“清河流經此地的河麵狹小,加之定遠關連年戰事,兩軍爭搶河岸控製權的過程中,堤岸修了被毀,毀了又修,再後來,遼國從南洋購買的船隻越來越厲害,河岸眼見守不住了,索性,就將之毀了,免得被遼國利用。

  時至今日便成了這般模樣。”

  楚墨多少能理解一點。

  如同清河這般的天然屏障,比之護城河不知強上多少倍。

  望遠鏡裏,旌旗飄搖,龍飛鳳舞的“定遠”兩個字鐫刻其上。

  “定遠軍騎兵出城了。”

  楚墨說道。

  船隊降了半帆,逆流之下,速度已是降到極低。

  “可是楚墨楚公子一行?”

  一馬獨行,踏足鬆散的河堤邊,中氣十足的喊道。

  楚墨懷疑那被清河水日夜衝刷的黃土地隨時可能崩塌。

  “正是楚墨。不知這位將軍如何稱呼?”

  海船吃水重,7]<手們不敢太過靠近岸邊,一句話喊得楚墨嗓子都感覺要冒煙。

  “王猛請公子下船一敘。”

  黑甲步軍一片嘩然。

  水手船員可能有不知道王猛的,黑甲步軍又如何不知這位乾國近一二十年來,戰功最著的戍邊將軍。此刻,他竟然親自來迎楚墨?

  楚墨略作沉吟便答應下來。

  這次出來機會難得。

  下次就不知道多久才有機會來到邊關了,總歸看看才好。

  “誌遠,錢老,你們領著船隊前去西寧。沈大哥陪我同去見見王將軍如何?後續我們自會追上來。”到了清河流域,就不虞海盜襲擊了。

  河麵剛剛解凍不久,地麵冰凍依舊,遼國海師不會在這個時節出動,應該不至於遇上危險。

  過了定遠關、洛河東路、洛河西路後,便算是進入西寧地界了。

  有楊誌遠這個地頭蛇在,也不虞為難一路關卡上的為難。

  福船上放下了扁舟,楚墨與沈宏揮手道別後解開繩索。

  即便錢洪濤再三交代,有足夠心裏準備的楚墨,仍舊在搖槳上岸後心有餘擇。

  揉了揉酸軟無力的手臂,感慨人力在大自然麵前的渺小。

  幸虧沈宏早年有操舟經驗,這才在順流滑落上千米後,挨到岸邊。

  “平思還是要加強體能鍛煉才行。”

  沈宏笑道。

  這樣的楚墨讓他覺得更加的真實。

  “倒是讓沈大哥看笑話了。”

  楚墨也有堅持不懈的訓練,但主要還是體力上的訓練。像這種要求短期爆發力的訓練,他倒還真沒有嚐試過。

  岸邊水汽重,四處結冰。

  “兒郎們,咱們這幾個月吃好穿好,甲兵齊整,這裏麵,楚公子可沒少出力。”

  王猛爽朗笑聲傳來。

  “謝公子!”

  上千人整齊劃一的喊聲,讓楚墨差點以為回到大學軍訓時喊口號的感覺。

  “隻是作為乾國人應盡的本分,無需謝。”

  楚墨連連擺手。

  這事還得從王猛寫給老太君的一封書信而起。

  言及冬日以至,然邊境士卒冬衣未至,糧餉不足雲雲。

  與西寧路的遭遇的困境如出一轍。

  楚墨從趙飛燕處聽到後便去尋了戶部劉炳坤,請他代為疏通關卡。

  也算是種報備。

  之後楚墨便去信上官虎,請他幫忙從江南路采買棉衣、米糧等物資運送至定遠關。

  銀錢,以香水、美白霜、潤唇膏、香皂等物件抵扣。

  “好一個本分!與公子在朝堂上所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樣令人感慨。”

  “王將軍快別公子公子的叫著了,若不嫌棄,便喊聲平思或者老弟都成。”

  麵對這樣一個功勳戰將,楚墨怎麽聽“公子”兩字都覺得別扭,更何況,侯府與定遠關還有那麽深的淵

  “成,那老哥我就托大,喊聲老弟了。”王猛爽快的笑道,“這位是……“黑騎步軍營副指揮室沈宏,見過王將軍。”

  沈宏整裝施禮。

  “黑騎步軍……”

  這是皇上的親信。

  王猛眼睛微眯,神色冷了下來。

  “黑騎步軍也好,定遠軍也罷,都是為皇上效力嘛。”

  楚墨看氣氛不對,笑著圓場。

  “老弟說的對,都是為皇上效力……”王猛點了點頭,“沈大人,請!”“王將軍,請!”

  六丈高的城牆上,瘡痍滿目。

  那是戰爭的痕跡歲月的印跡。

  這種感覺,比當年遊覽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時的感受更深。

  東聯博海,一望無垠;西倚群山,雄壯綿延,目所難及。

  “定遠關建在群山豁口中,依山勢而建,東西沿線六裏,南北沿線四裏,共有四道城門,牆寬兩丈。”王猛將軍看楚墨為雄關所惑,介紹道,聲音中充滿了感慨。

  “當年,老侯爺便是在此地大敗遼軍,立下不世功勳。”

  “老侯爺英雄事跡一直是我等楷模。”

  沈宏說道。

  王猛看了眼沈宏,看他神色間的確是充滿敬意,點了點了頭,未再說話。

  城門緩緩打開。

  與楚墨想象中的臨戰前緊張的模樣不同,定遠關裏反倒頗為熱鬧。

  吆喝、叫罵聲,買賣聲,此起彼伏。

  “定遠關連年戰事,城裏的民眾早就習慣了……有那戰事吃緊之時,不論商賈還是平民,全都會操起刀槍棍棒上城牆,與那遼賊殊死一搏。”

  王猛很是自豪的說著。

  “民心才是乾國的根基所在。”

  楚墨很有感觸,“我一直覺得倉廩實方知禮節,衣食足方知榮辱,可看這些百姓,這些士卒,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仍舊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舍生忘死說易行難啊。”

  “家國天下,其實,沒有國又何來的家。”

  王猛對此看的清楚。

  “說來還得感謝老弟送來的米糧讓定遠關度過了個不算難捱的冬日。”

  王猛再次感謝。

  “會越來越好的。”

  行走在定遠關完全不同於京都的街道上,楚墨心情愈發沉重。

  “大哥哥,你麵生的很,是第一次來關城嗎?”

  一小女孩好奇的問道。

  那露在外麵的肋骨,讓他對瘦骨嶙峋這個成語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小芳,玩去吧,這是我的客人。”

  王猛摸了摸小芳的頭笑道。

  “一個尉官家的孩子,七歲了。”

  楚墨愕然,他以為小女孩不過四五歲。

  認識的幾個小女孩同齡人裏,三皇子自然不能比。

  陳子毅與小芳站在一起,陳子毅大概可以叫做地主家的兒子了。

  可事實上,陳子毅家一貧如洗。

  “小芳,過來。”

  楚墨回過神時,朝歡快跑來的小芳喊道。

  “大哥哥有什麽事嗎?關城我很熟的,做向導的話,隻要一文錢。”

  小芳說著看向楚墨。

  關城是定遠關人對這座雄關的稱呼。

  “給你塊巧克力糖,很好吃的。”

  楚墨從懷中掏出塊巧克力遞過去。

  “糖?”

  小芳眼裏爆出光彩。

  “我可以帶回去給我阿媽吃嗎?她生病了。”

  “當然可以。小芳真懂事,這樣,這一塊帶給你阿媽,這一塊你自己吃好不好。”

  “謝謝大哥哥。”

  小芳忽然就跪了下去。

  雖然她不知道什麽叫巧克力,但一個糖字,就足以令她激動萬分。

  便是年節十分,她也沒見過糖。

  小芳將兩塊巧克拽在手裏,爬起來就跑。

  她要回去告訴阿媽,和阿媽分享。

  也許,阿媽在吃了糖後,病就好了呢?

  她的記憶裏,阿爸還在的時候,就曾經給了生病的她一小塊糖,吃了後第二天,病就好了許多。楚墨覺得心裏堵得慌。

  “偶有行腳商人前來,也會雇這些孩子做向導。其實就是看孩子們可憐,給點銅子的意思。”

  王猛歎道。

  定遠關光是供應二十萬士卒都捉襟見肘,根本無力顧及這些關城裏,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以及士卒的家屬。

  “若非老弟托人送了批糧食過來,去歲冬日,凍死、餓死的,怕是……”

  “從這小孩,還有那些百姓的臉上看得出來,老哥待城裏這些人已經仁至義盡了。”

  或許清貧,或許吃一頓不知下一頓著落在哪,但楚墨從這些人眼裏看到的不是麻木,而是對生的希望。隻有一個解釋,那便是這裏的主帥王猛,給了他們希望。

  “秋收,秋收後,糧食問題會有極大改觀。再給我一兩年時間,糧食將不再是掣肘邊關,乃是乾國的因素。”

  楚墨鄭重說道。

  一兩年後,不僅有新糧種,還有已經小規模在趙家莊試種的土豆等高產主輔糧麵世,屆時隻要不是四體不勤,食不果腹將從根子上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