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砸場子的
作者:玉今環      更新:2021-04-27 17:14      字數:3944
  <b></b>比預定的二十萬紋銀的募資量超出五十五萬兩。

  楚家鄉的快速建設,等於是給水泥工坊做了個廣告。

  一個募資就幾乎抵得朝廷半年歲入,皇上大怒,楚墨一點也不意外。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不是沒一點根據的。

  “平思,股權認籌如此多,是否可以考慮擴大工坊?”

  劉炳坤也是頭大。

  皇上看過後盛怒,雖然最終強行忍住了,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在今日早朝時提起此事,可皇上也不管了,隻叫他來尋楚墨商量著辦。

  這能如何辦?

  這兩百多人、家族裏,起碼有一大半他都不好駁麵子的。

  “工坊要擴,但不是現在。”

  楚墨接道“一碼歸一碼。規矩是咱們定的,就不能破壞。不是有句話嗎,解釋權歸戶部。”

  楚墨笑了。

  當時隻是習慣性隨手加的一句話,此刻派上用場了。

  “此話何意?”

  劉炳坤當時就問過楚墨,隻是他沒細說。

  “劉尚書可以理解為規則由戶部製定。

  既然超募了,那就搖號吧。”

  楚墨準備利用係統解決搖號匹配。

  “登記股權買賣的時間還有幾天,乘此機會再發個告示出去,讓那些已經繳了銀子的來領號段。就說每一百兩紋銀對應一個號碼,每一個號碼對應一百兩的股權。

  童叟無欺,保證公平公正。”

  劉炳坤又問了幾個問題後,基本理解了搖號的意思。

  至於算籌,楚墨說包圓了,他也就沒多說什麽。

  “糧種一事平思進展如何?”

  “百姓還是對新糧種沒有信心啊,至今登記者寥寥。”

  楚墨能理解。

  民以食為天,侯府承諾兜底,但大家對此並不相信。

  倒不是百姓對侯府不信任,而是單就一個京都府而言,武仁元年時在籍戶數便十五萬,戶均耕地達到五十畝。

  按八百萬畝耕地計算,每畝需糧種三斤計,總共需新糧種三千七百五十萬斤。

  按一斤糧種八錢計算,總共需耗資三十萬兩紋銀。

  別說是侯府、戶部擔不起,便是乾國要短時間內為一府之地砸三十萬兩紋銀下去都夠哈。

  當時在淙信門,楚墨也未算過,光顧著表態,並未計算過花費,等冷靜下來,被趙飛燕提醒後,楚墨差點驚出一聲冷汗。

  工坊投入本就大,若再負擔這三十萬兩,楚墨也是無計可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更何況,一次性就想在京都府全麵鋪開也不現實。

  欲速不達。

  楚墨意識到自己有些想當然,操之過急了。

  “劉大人,百姓有顧慮可以理解。咱們可以將此次股權分配與新糧推廣捆綁在一起。

  將新糧推廣作為附加條件,所有認領一百畝新糧種並在開春後如數播種者,均可多獲得一百兩不需參加搖號的股權配額……”

  楚墨斟酌著說道。

  對尋常人家來說,一百畝很多,但對那些地主豪紳,權貴人家而言,拿出一百畝田地來嚐試並無關痛

  癢。

  “老太君,侯府一共有多少田畝?”

  楚墨忽然朝上首靜聽的老太君問道。

  “算上莊戶、佃農,侯府大約有田八萬餘畝。”老太君想都沒想便回道,“平思盡管去做,莊戶若有不從者,讓他們尋老身來說。”

  “如此算來,種下幾十萬畝新糧應該還是有可能。”

  劉炳坤在心裏默默算過後說道。

  “方府有田一萬畝,可全部參與。”

  “劉府有良田三萬畝,也可全部播種新糧。”

  “如此便多謝兩位大人了。待夏收後,新糧糧種必將供不應求。”

  楚墨笑道。

  劉炳坤雖是譽王的人,但幾次接觸下來,卻也是十分明事理,心懷天下之人。

  “平思莫要說謝。”劉炳坤擺擺手,“我與方大人皆為官身,做這些本就為分內之事。”

  眼見劉炳坤與楚墨總算聊的差不多了,方子墨急切的問道“平思,這水泥工坊……”

  “方大人可是對太陽能無法理解?”

  “正是。”

  “冬日與夏日晾曬衣物,哪個季節更快?”

  “自然是夏日。”

  “大人可知為何?”

  “夏日日頭大。”

  “是這個理。筒單的講,這是太陽散發的能量,也就是太陽能。”

  楚墨列舉風車,列舉水車來做輔助說明。

  “但日頭……太陽能量根本不夠將石灰岩燒熟啊。”

  方子墨依舊滿頭霧水。

  “大人請移步院子。”

  楚墨做了個請的手勢。

  便是老太君都被楚墨說的常識勾動好奇心,在冬梅攙扶下來到院子。

  院子裏陽光明媚。

  楚墨指著不遠處自己與趙飛燕的房舍屋頂笑道“大人可看出那裏有何不同?”

  “可是那琉璃瓦礫?”

  “不錯。那個便是太陽能晶片。通過晶片,能吸收、聚攏、儲存太陽能。”

  趙飛燕知道,那是相公前幾日閑著無聊時爬上屋頂搗騰的東西,說是什麽太陽能熱水器……

  直到第一次使用時,趙飛燕就驚呆了。

  不僅井水在那什麽泵的作用下自動往高處湧,便是那明明冰涼的井水,小片刻後就成了熱水,而且還是冷熱可隨時調整。

  還有那摁一下便比燭火還亮的,嗯,叫太陽能燈,比蠟燭可亮多了,也方便了許多。

  趙飛燕想到楚墨搗鼓這些的原因,俏臉悄然爬滿紅霞,眸光投向楚墨。

  心有靈犀般,在前頭帶路的楚墨轉頭回望,四目相交,楚墨眨了眨眼。

  一切盡在不言中。

  沒有人發現兩人之間的小曖昧。

  “竟然如此神奇?”

  方子墨聽楚墨介紹完,忍不住伸手擰了寧龍頭,立刻便見到那根小小的中空鋼管裏,噴灑出熱水。被嚇了一跳的方子墨伸手試了試,水還有點燙人。

  “平思是怎麽做到的?”

  “這便是太陽能的功用了。”

  楚墨也不知道這是來自哪個時空的太陽能晶片,琉璃瓦大小的一片便足夠實現水溫加熱功能。“此物可容易製作?若是方便的話,平思可否給我府上也搗鼓一個?”

  劉炳坤一眼便喜歡上了此物。

  “若是方便的話,給我府裏也整一個。”

  方子墨也心動了。

  冬天來臨,有個隨時出熱水的熱水器不要太方便。

  “成,等我準備好了給兩位大人府上裝一套。”

  “姑爺,世子派人來尋您,說是萬利商會那邊出事了。”

  夏荷小跑著過來。

  朱雀街。

  萬利商會前擠滿了人。

  匆匆趕來的楚墨等人費了老大勁才擠了進去。

  店門前,榮親王世子正被一群人圍住,男女老少皆有。

  看上去,似乎在解釋什麽。

  好在榮親王世子的身份還是管用,沒人敢上前動手。

  “相公,打進去?”

  趙飛燕粉拳捏起,眨著眼睛問道。

  “不急,先聽聽怎麽回事。”

  “世子這是昧了良心賺咱老百姓的辛苦錢啊……萬利就是個黑心商會啊……”

  一女子忽然坐在地上哭天搶地起來。

  武淮急的滿頭是汗,想去拉起那女子,卻被人堵住去路,壓根過不去。

  女子背對著楚墨,看不清模樣。

  “大姐,這萬利商會發生何事了?”

  楚墨問身旁看熱鬧的一個農婦。

  “聽說是萬利商會的美白霜出事了。你看那女子的後頸,有幾個小黑包。若是看那正臉,根本就看不得哦,好好一個姑娘家,就這麽毀了。”

  “過敏?”

  楚墨第一時間想到。

  “那些又是幹什麽的?”

  楚墨指著圍著世子的人問道。

  “那些女子全都是一樣的症狀,隻是沒有那女子厲害罷了。至於那些男兒,應該是翠屏坊處風月閣拳養的惡客,打手,來壯聲勢的。”

  農婦說道。

  風月閣?

  趙飛燕看了眼楚墨。

  那不就是相公與小北、趙十三一同去過,還耍了自己一道的那間青樓?

  “這萬利商會怕是遭人眼紅咯。”

  農婦緊接著自言自語的話令楚墨眼睛一亮。

  “大姐,此話怎講?”

  “我說什麽了嗎?我什麽都沒說。”

  農婦左右看了看,發現周圍的人都在認真看戲,除了楚墨無人注意後,鬆了口氣。

  “大姐,你不認識我?”

  楚墨奇怪道。

  “模樣倒是挺俊俏的,莫非是哪個戲班裏的伶人?倒是不曾見過。”

  農婦仔細瞧了瞧楚墨後問道。

  趙飛燕聽到此,忍不住噗嗤一笑。

  楚墨瞪了趙飛燕一眼,赧然道“大姐說笑了,我是楚墨,定遠伯府的楚墨。”

  “那贅婿?”

  農婦睜大了眼睛。

  “便是那贅婿。”

  農婦再次仔細打量楚墨,看上去不似作假。

  再說,也沒人上趕著冒充一個贅婿吧,即便是定遠伯府招的婿。

  “聽說隻要到侯府登記,來年開春就能領到新糧種?”

  農婦試探的問道。

  “沒錯。”

  自從放出話後,這還是楚墨第一次遇到想要領取新糧的人,不由勾起好奇心。

  反正暫時武淮也隻是看起來狼狽,並無什麽危險。

  “大姐就不怕新糧種下去後顆粒無收嗎?”

  “那怎麽可能?再說老太君都說了會兜底的,信不過你,還能信不過侯府,信不過老太君嗎?農婦的邏輯很筒單。

  “你莫介意啊,大姐沒有瞧不上你的意思。”農婦多半覺得自己的話有點傷人,解釋了句。

  “大姐與侯府有舊?”

  趙飛燕好奇的問道。

  她對這位麵生農婦話裏流露出的,對侯府的信任很是意外。

  “您是……趙大小姐?”

  農婦忽然驚喜的上前一步,抓住趙飛燕的手就要行大禮。

  “萬萬使不得。”趙飛燕手上用力阻止農婦跪下。

  “我是翠屏坊外牛欄村人。不知大小姐可還記得牛欄村?”

  農婦很是激動。

  “牛欄村?可是文皇三十八年糟了水患,舉村鬧匪的牛欄村?”

  趙飛燕想起來了。

  當年適逢其會,自己與父親、小北等人正馳馬經過,順手將賊寇擊退,回府後,父親又讓小北送了米糧過去。

  據小北回來後說,牛欄村要給侯爺立生祠。

  此事在定遠伯趙摯的控製下,並未傳開。

  如今驟然想起,趙飛燕有種物是人非的傷感。

  “正是。”

  農婦黝黑臉上的笑容很是燦爛。

  “大夥商量了下決定來年全村種植新糧。”

  農婦說著從懷中掏出張紙,“牛欄村一共二十八戶,總共一千六百畝良田。”

  這是張摁滿指印的紙。

  是承載著一村百多口人來年希望的紙。

  楚墨鄭重的將紙張小心疊好放入懷裏,“大姐放心,牛欄村我記下了,必不讓村民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