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2      字數:3420
  眼看著李三順滑到椅子底下, 劉大銀趕緊把他扶了起來::“你小心點,再閃到老腰那可就麻煩了。”

  李三順右手扶著腰被劉大銀攙起來, 坐到床上:“大銀啊, 你這真花了那麽多錢?”

  劉大銀不說話了。

  “那大銀啊,你買了個啥呀。二十萬,二十萬得買什麽東西啊?”

  李三順心肝亂顫, 二十萬, 什麽東西值二十萬啊。

  劉大銀給了他答案:“我買的是地,在海市不遠的東浦縣買了二十畝地。”

  “二十畝地二十萬?”李三順還是不敢置信, “這不是明搶嗎, 什麽地這麽貴, 一畝地要一萬塊錢?要是在咱們老家, 一畝地頂天幾十塊錢一百塊, 大銀啊, 你是不是被人騙了啊?”

  “咱們老家的地怎麽能和東浦的地比,那塊地可是就在海市邊上啊。你說,咱們在省城買這麽大的一處院子要一萬多塊錢, 在老家賣這麽一處院子才多少錢, 一千塊錢頂天了吧。這地方不一樣, 價錢自然不一樣。再說了, 張水生大伯你知道吧?”

  “當然知道了, ”李三順對張秋山印象深刻, 那可是個大人物, 能讓外國人給他當保鏢的。

  “水生也買了那裏的地,他大伯特地告訴他的,說以後那地能更值錢, 一定要買下來的。”

  “真的?”李三順半信半疑。

  “真的, 不信你去問問水生,他是不是也買了地。”劉大銀說道。

  “大銀啊,你讓我再想想,這麽多錢可不是小數目。”

  晚上,劉大銀夫妻兩個躺在床上,李三順問道:“大銀啊,那塊地離海市很近?”

  “是啊,站在那裏能看到海市的高樓呢。”

  “你說的那個地方叫什麽?”

  “叫東浦。”

  “那個地方離浦江是不是很近?”

  “就在浦江邊上。”

  “水生他大伯真的說那地值得買?”

  “真的說了。”

  “那要不,要不咱們就買?”

  “你同意了?”

  “你定金都交了,我不同意還能咋的?”

  “那就不買了。”

  “還是買吧。”

  劉大銀翻身朝外,不看李三順:“真的,你可不要後悔,可是二十萬呢?”

  “不後悔,這地以後不是還得漲嗎?”

  “那要是不漲呢?”劉大銀問他。

  “要是不漲的話,”李三順想了想說道:“那咱們就在上麵蓋上房子,沒事的時候就住在那裏,去浦江釣魚。”

  這件事定下來了,劉大銀第二天一早就揣上自己家裏的存款單,去銀行辦事。

  現在這個時代要想異地存取款,手續可是麻煩的很。

  如果直接帶上二十萬去坐火車,劉大銀可不放心,火車上人多眼雜,錢要是被偷了,她還不得直接心疼的死過去。

  光是辦理這些手續,劉大銀和張水生就在銀行跑了兩天。

  辦好手續的晚上,劉大銀就坐上了去南方的火車。

  這次李三順也跟著一起去,劉大銀問他:“你不怕燒雞店關門,熟客會跑了啊。”

  “這麽大的事,我可不放心讓你自己一個人去。我也想去看看,咱們的地到底在哪裏。”

  “等這事辦完,咱們在海市好好逛逛。老頭子,我跟你說,海市可繁華了,比京市還要繁華呢,那裏的東西又多又齊全,男男女女穿的也時興,就連人的精神也比別的地方要好上兩分。”

  劉大銀這樣說,李三順有些向往,“那可是‘大海市’,以前就是全國最有錢的地方。”

  劉大銀和張水生比約定的時間遭到了一天,他們也顧不上找招待所了,除了火車站就直奔東浦縣政府。

  朱幹事沒想到他們到的這麽早,“兩個同誌,你們來了,快坐。”

  劉大銀坐下後問道:“朱同誌,我們早來了一天,合同的事是不是能早一天解決啊。”

  朱幹事臉上有些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縣裏的領導去海市開會了,下午才能回來。這領導不在,合同的事我做不了主。”

  張水生和劉大銀對視一眼,張水生說道:“既然領導不在,那我們明天早上來。”

  朱幹事笑著說道:“咱們約好的時間不就是明天上午嗎,我們早就把一切準備好了,這沒想到兩位同誌來的早了一天,領導們都去開會去了。”

  張水生:“我們也是心急,就想著早一天把這事辦好,早一天把廠子建起來。沒想到這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領導們都沒在,那我們明天再來。劉姨,李叔,那我們要不就先回去。”

  “那我們就先走了。朱同誌再見。”

  劉大銀和張水生從東浦縣人民政府出來,張水生問:“劉姨,咱們是住在東浦縣的招待所,還是坐車去海市的的招待所。”

  “去海市,”劉大銀道:“咱們上午先休息休息,養足精神下午逛海市。”

  他們一邊往公交車站走,張水生一邊打趣道:“劉姨,上次逛了一天你還沒逛夠?”

  劉大銀:“一天的功夫哪能逛夠呢,就是逛上三天三夜,海市咱們也逛不完。”

  逛街要幹什麽,當然是花錢了。

  張水生看著劉他和李三順手上的一堆袋子,無奈地笑了:“劉姨,這可不像你啊,你不是最節儉最舍不得花錢的嗎?”

  劉大銀又買了一件小東西,自己拿著,說道:“誰不愛花錢,隻不過是有錢沒錢的區別罷了,以前沒錢當然得節約了,現在有錢了,大手大腳一回也沒什麽。”

  張水生提著一堆東西走在前麵,突然停下腳步,進了一間商鋪。

  劉大銀和李三順趕緊跟進去,水生難道要買東西。

  這間商鋪在一個小胡同裏,招牌做的大大的,劉大銀看著上麵的字:崇德律師所。

  這裏麵不是一間商鋪,裏麵除了兩張桌子,什麽要賣的東西也沒有啊。

  “水生,這是什麽地方?”李三順問道

  張水生把手裏的一堆東西放在靠牆充當接待的桌子上,說道:“這是律師事務所,裏麵有律師。”

  “律師不是幫著打官司的人嗎,水生你要打官司?”李三順又問。

  “李叔,我不打官司。咱們明天不是就要簽合同了嗎,我想帶一個律師去,讓他幫咱們看看合同。咱們對國家的法律一問三不知,要是合同有漏洞怎麽辦?”

  他們在這裏說話,桌子後的年輕人一直傾聽,沒有發言。

  等他們說完,那個年輕人才說道:“三位同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嗎?”

  張水生:“我們明天要簽一份合同,你能不能幫我看看?”

  “當然可以,我姓鍾,三個同誌怎麽稱呼?”

  “我姓張,這是劉姨,這個是李叔。”

  “張同誌,劉姨,李叔,咱們坐下說。”

  張水生把自己的要求說了,鍾向前聽得很仔細,時不時的插話問上一兩句。

  “張同誌,你的訴求我已經知道了,明天跟著你們一起去東浦縣政府,幫你們詳細察看合同,避免有漏洞之處是嗎?”

  張水生點點點頭:“是的,我們以前沒簽過什麽合同,對這一方麵很是陌生,就想找一個專業人員把關。看到外麵有律所的牌子,我們就找過來了。”

  “那好,咱們就這樣說好了,我幫三位看合同,這酬勞方麵?”

  張水生指著牆上貼著的一張紙,說道:“你的這牆上沒寫幫忙看合同,不過幫忙解決一次法律糾紛,二十元。咱們就按這價格算,怎麽樣?”

  解決糾紛可麻煩的很,要調解最少兩方的矛盾,這幫忙看合同有沒有漏洞,可沒有這麽麻煩。

  鍾向前趕緊點頭:“行,一次二十元。”

  張水生和鍾前進說話的時候,劉大銀一直沒有說話,這方麵的事情她一點也不了解,就交給水生來辦就好。

  出了律所的門。劉大銀才問:“水生啊,你怎麽想起找一個律師了,這不打官司,誰願意和律師打交道啊。”

  “劉姨,你不知道,”張水生說道:“我聽我大伯說了,他在美國做生意,無論簽合同,還是辦廠子,做買賣,必須都得有律師參與其中。我大伯還有一個專門的律師,就為他和公司服務呢。”

  “咱們對合同一竅不通,就憑著自己的一知半解簽合同,要是合同上有漏洞,坑了咱們怎麽辦?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小心一點好。”

  李三順心眼實:“咱們是和政府簽合同,能有什麽事?”

  劉大銀很讚同張水生的做法:“水生,你說的對,多長一個心眼不是壞事。二十元錢又不貴,咱們就當買一個安心吧。”

  鍾前進送走劉大銀三個人,開心地在屋裏轉起了圈。

  他大學畢業以後,拒絕了國家給安排的工作,通過了律師考核,成為了一名職業律師。

  國家剛恢複律師製度沒有幾年,人們對律師的印象都還停留在以前,律師都是幫著有錢人打官司欺壓窮人的狗腿子。

  鍾前進放著好好的國家飯碗不去端,偏偏要做自營律師,家裏人都不支持他的這個決定,父母甚至還揚言要和他斷絕關係。

  可鍾前進就是覺得,現在國家已經改革開放了,以後律師的需求肯定得直線上升,國家安排的工作一眼好像就能看到頭,他不喜歡。

  自己這個事務所開業兩個多月了,一個客人也沒有,他都快堅持不下去了。

  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就有三個客人找上了門。

  就隻是幫忙給看一下合同,就有二十多元的收入,他的事務所又能撐上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