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2      字數:3358
  劉大銀最近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省裏的人專門到她家,給她送來了一個好消息, 從德國進口的真空包裝機已經定下來了, 等一段時間就能到了。

  這次這麽快,多虧了簡省長,他知道劉大銀想再進口一台包裝機, 立馬就跟在德國的考察團打了電話, 那邊就幫著劉大銀把機器定下來,和國營大廠的設備一起回國。

  包裝機有了著落, 劉大銀找了好幾個人, 把新買的那處院子收拾出來, 重新粉刷一遍, 以後做燒雞就在那個院子了。

  招人的事也得搞起來, 這多了一台機器, 要得工人肯定得多啊。

  還有公雞,養殖場也要多進一批,做鹵蛋的雞蛋也要找到門路, 要不零散著收根本就供應不上。

  丈夫和兒子做活能行, 可操心不行, 這一切都得劉大銀安排好了, 他們才能去做。

  除了這些事, 劉大銀還要上課, 晚上還得一遍一遍的複習, 根本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

  偏偏這個時候,張水生又給她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南方有地要賣。

  這可是劉大銀要辦的頭等大事, 她當即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 和張水生一起到了海市。

  張水生對劉大銀的要求很不解:“劉姨,你要是買地蓋工廠,不如去特區,那邊的人更多發展也更好,海市雖然是老牌城市,但特區現在才是改革開放的前沿。”

  劉大銀:“這些我都知道,隻不過我的錢隻夠買一塊地的,買了特區就不能買海市的地了。我跟你這麽大的時候,海市可是全國第一繁華城市,現在全國都在搞改革開放,海市雖然現在不如特區,但它一定不會落下的。水生,我問問你,特區和海市,哪個繁華,哪個更富有?”

  “當然是海市了,”張水生脫口而出,“特區這才剛剛起步,海市可是發展了多少年了,解放前它就是全國的經濟中心。”

  “這不就得了,特區發展這麽快,海市的領導人能看不清這個形勢。你也說了,海市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要是特區的這條路子走對了,海市絕對會後來居上的。”

  這些話是劉大銀結合“江聞鍾的書”上自己琢磨出來的,那本書上說了,地產業在後來的幾十年裏發展的飛速,是最賺錢的幾個行業之一。

  海市的房價和京市的房價是最高的,一套最最普通的住房也要大幾百萬。

  地產商們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劉大銀沒有那麽大的本事,開房地產公司對她來說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她就想買一塊地以後再賣給房地產開發公司賺錢。

  至於為什麽不先選擇特區,是因為劉大銀心裏有一個感覺,海市也馬上就要開放了,隻要它一開放,就絕對不是劉大銀這種小蝦米能夠插得上手,買到土地了。

  到了海市,劉大銀和張水生先找了一家招待所,接著就馬不停蹄地到了張水生說的地方。

  “這裏怎麽樣?劉姨,江的那邊就是海市了,地理位置好,視野開闊,交通方便,以後這裏絕對是風水寶地啊。”

  張水生說的很好聽,其實現在他們站的地方就是一片長滿野草的土地。

  除了他們,還有幾個人也在這裏看。

  張水生說道:“劉姨,那幾個人是海市人,想在這裏辦個服裝廠。海市的土地租賃太貴了,人工也貴,他們才想到這裏辦廠子的,自己的廠子省了房租,幹什麽也方便,這裏的政府放出消息後,有不少人來看了。”

  劉大銀低聲問:“看的不少,那有買的嗎?”

  張水生生搖搖頭;“還一個都沒有呢,他們也害怕。”

  劉大銀知道人們害怕什麽。

  以前的那些工廠主們,都被打成□□,現在政策變了,允許辦廠子做買賣,這不就和沒解放的時候一樣嗎?

  租別人家的房子還好說,要是真的自己蓋房子辦廠子,政策再一變化的話,可真的不好說啊。

  要不是劉大銀做了夢,大概知道未來的一點事情,她也不敢買地建廠子。

  開個店賣燒雞還不算回事,要是有了自己的廠子,那就真的是資產階級了。

  到時候渾身是嘴都說不清楚了。

  張水生也有些猶豫,到底要不要自己建廠子。

  他的服裝廠已經有了一點規模,他想把廠子挪到南方來,地址就在特區或者海市。

  本來他的打算是租房子的,恰好劉大銀讓他打聽有沒有合適的地,他也想順手買下來。

  劉大銀問:“水生,這價格多少錢?”

  “一畝地一萬塊錢。”

  一畝地一萬,還不算太貴。

  劉大銀現在家裏有錢,她對張水生說:“這裏的政府工作人員在哪裏,我要買。”

  張水生問道:“劉姨,你真要在這東浦買地?”

  劉大銀斬釘截鐵道:“買。”

  “那你跟我來,我帶你去找他們的工作人員。”

  張水生帶著劉大銀到了東浦縣人民政府,找到了主管辦公室。

  辦公室裏隻有一個工作人員,等劉大銀說明來意後,工作人員的瞌睡嗖的就沒了:“你要買東邊的荒地?”

  劉大銀點頭道:“是的。”

  “荒地的價格你清楚嗎?”

  “我聽說了,一萬塊一畝是吧?”

  這下輪到工作人員點頭了:“是的,一萬塊錢一畝。”

  “那好,我要二十畝。”

  “二十畝,你考慮好了?”

  “考慮好了,什麽時候交錢辦手續?”

  工作人員像是有些傻了,這縣裏要往外出租地的政策放出去十幾天了,來看的人不少,要買的人卻沒有一個。

  那荒地離縣城很遠,周圍都是農田,要不是因為那是鹽堿地,種莊稼收不回種子來,那裏也早就種上莊稼了,還會賣出去!

  這一畝地一萬塊錢,叫這個工作人員說,實在是高的離譜,要是有這個錢,要不就在海市買房子,要不就去特區買地,誰回來這裏買地啊。

  可真的就有人來買了,還一開口就是二十畝地,這得是多少錢?

  一畝地一萬塊,二十畝地那就是二十萬塊,天哪,二十萬塊得是多少錢啊。

  工作人員做不了這個主,說道:“兩位同誌,您等一等,我去找我的領導來接待你們,很快就回來的。”

  劉大銀說要買二十畝地,張水生也被驚住了。

  “劉姨,你真的要買,還要買這麽多的地?”

  劉大銀笑嗬嗬:“是啊,要買。”

  “劉姨,我話得給你說清楚了,”張水生怕劉大銀一時上頭,買了又後悔了,“劉姨,咱們國家的土地都屬於集體,私人不能買賣。這地說是買,其實就是租,隻能擁有土地使用權,這可不跟你在省城或者老家買了地和房子一樣,你能傳給兒子,兒子能傳給孫子。這地是國家的,你就是租,最多也就能租五十年,過了五十年以後,這地就不是你的了,還是國家的。”

  “劉姨,你可得想好了,花一萬塊錢買一畝地,使用權隻有五十年,五十年後這土地還是國家的。”

  劉大銀光想著買地了,沒想到這裏麵還有這樣的事。

  這地買了也不是自己的,還是屬於國家的,自己隻有使用權,使用權最多還隻有五十年。

  這和“江聞鍾的書”上說的不一樣啊。

  劉大銀仔細想想,對了,“江聞鍾的書”上也沒說土地的所有權問題啊。

  劉大銀滿懷信心卻被現實潑了一盆涼水。

  這地,買還是不買,不對,租還是不租。

  劉大銀坐在椅子上,仔細回想了一下“江聞鍾的書”上的內容。

  那上麵說大約就在十幾年後,房地產事業全麵發展,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既然賺錢,那些大商人就不可能不考慮到這個問題。

  要不要賭這一把,劉大銀左右搖擺,不知道該怎麽好了。

  剛才的海口已經誇下去了,那個工作人員已經去找他的領導了,她就是反悔,也得找一個好理由啊。

  工作人員回來了,還帶了他的領導來。

  “兩位同誌,這是我們縣主管經濟的副縣長。”

  對於劉大銀租地這件事,縣裏很重視,本來該來的應該是一個主任,可劉大銀是第一個確定要租地的客商,專管這項工作的副縣長就來接待劉大銀了。

  “同誌,就是你要租我們的地。”副縣長一臉和藹地笑容。

  劉大銀現在是騎虎難下了,這該說是還是說不是呢。

  她隻能硬著頭皮問道:“我們家裏是做燒雞的,要是租了你們縣裏的地,有什麽優惠政策嗎?”

  副縣長道:“辦營業執照,水電方麵,我們縣裏都可以盡力幫同誌解決的。”

  說到水電,劉大銀突然想起來,那塊荒地沒有水也沒有電,怎麽辦廠子呢。

  這縣裏就給他們做買賣的一塊不通水電的破地,所有的困難讓他們自己解決嗎?

  這也許是一個能再考慮一下的借口。

  “說到水電,縣裏什麽時候能給解決啊?”

  “同誌放心,今年或者最晚明年,水電的事情一定給你解決。你看我們東浦縣,緊挨著海市,海市可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繁華城市,是全國的經濟中心,現在全國正在搞改革開放,海市當然不會落下,海市的地方就隻有這麽大,要是真的發展起來,還不是要往我們東浦來。”

  劉大銀:“那我再想想,明天給您一個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