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2      字數:3435
  李蓮花要了布料, 貨也已經進好了,在劉大銀這裏住了一天就回去了。

  劉大銀買了許多東西, 本來是想讓李蓮花帶著的, 李蓮花帶不了這麽多,劉大銀和李三順商量了一下,這燒雞店也不算太忙, 劉大銀幹脆回去一趟。

  小女兒的孩子剛三個多月, 劉大銀在省城想的緊,不如就回去一趟。

  學校放了麥假, 李藕花在家看孩子, 劉大銀大包小包地進了門。

  “娘, 你怎麽來了。”李藕花驚喜道。

  劉大銀把東西放下, 自己倒了一杯涼白開, 先喝了水, 這走了這麽遠的路,可是渴死她了。

  “聽你這意思,是不願意我來了?”

  李藕花趕緊道:“娘, 我能不願意你來, 我這不是高興嗎?”

  孩子躺在床上, 劉大銀抱起孩子來, “春生, 讓姥姥抱抱, 姥姥都兩個月沒見你了, 想死姥姥了。”

  劉大銀抱了一會兒把孩子放下了,從包裏拿出給閨女和外孫的東西:“這是我從省城的供銷社給孩子買的奶瓶,這是給孩子的玩具, 這是我給孩子做的小肚兜, 這是給你的衣裳,這是給玉來的衣裳。”

  劉大銀一樣一樣的往外拿,一會兒東西就擺滿了半張床。

  李藕花眼睛有些濕,“娘,你來就來,還給我們買這麽多東西幹嘛,我和玉來都有工資,不缺吃穿。”

  劉大銀拿了蒲扇給孩子扇風:“你們兩個的工資又得養老,又得養小,又得自己吃穿,還能剩下多少。給你買東西你就收著,等以後我和你爹老了,你再給我們花錢。這東西不光給你的,你的兩個姐姐也都有。”

  劉大銀在小女兒家裏住了一晚,又去了大閨女家裏一趟,把買來的東西給大女兒送走。

  大女兒和女婿去年在周圍的村裏收了農副產品拿到周邊的縣城去賣,也掙了幾百塊錢。

  第三紡織廠是個大廠子,劉大銀來過這裏一次,見這個廠子實在是太大了,就不來轉悠了。

  畢竟這廠子越大,越受上邊的重視,家底和脾氣越大,劉大銀這樣的小商小販根本就入不了廠裏領導的眼。

  果然,這廠子的門衛就很不客氣:“你找誰?要是沒事的話就不要在這裏瞎轉悠。”

  劉大銀陪著一張笑臉:“師傅,我是來買布料的,你能幫我通知一下廠子裏的領導嗎?”

  門衛看了劉大銀好幾眼:“你是來買布料的,一個人?”

  劉大銀點頭道:“是一個人,是紅順紡織廠的沈主任介紹我來的。”

  門衛看她說的有模有樣,答應去通知領導。

  劉大銀要看的就是李蓮花看不上的那種布料,那種布料確實像她說的,又厚又不透氣,做單衣太厚,做棉衣不經針,愛漏棉絮,可它能做別的衣裳啊。

  見到這個廠裏的領導,劉大銀吃了一驚,負責接待她的竟然是韓冬青。

  這韓冬青不認識劉大銀,劉大銀可認識他。

  劉大銀裝作不認識他的樣子:“韓領導,我從紅順紡織廠來的,聽說咱們第三紡織廠有一批布料,是三年前支援邊疆時生產的,咱們廠子要低價處理了是嗎?”

  韓冬青來了廠子裏有了一段時間了,對廠子的情況已經很熟練。

  劉大銀一說支援邊疆生產的布料,他就知道是那一批了。

  那一批布料在廠子的倉庫裏已經放了三年多了,價格一降再降,可就是賣不出去。

  這廠裏最近日子不好過,生產的多,賣出去的少,倉庫都快不夠用了,廠裏的領導已經打算把那批布料當做廢品給賣了,這突然來了一個人說打算買那批布料,韓冬青可高興壞了。

  這要是真的給賣了出去,那可是功勞一件,自己在第三紡織廠也能站穩腳跟了。

  劉大銀跟著韓冬青去了倉庫,這第三紡織廠的倉庫可比紅順紡織廠大多了。

  不過相同的是,倉庫裏的貨物也堆得滿滿的,看來這大紡織廠的日子也不好過。

  這才幾年啊,以前是拿著布票求紡織廠賣布,現在是紡織廠求著人買布,劉大銀敏銳地覺得,這時代真的變了。

  韓冬青領著劉大銀到了倉庫最裏麵,指著堆得高高的布料說道:“大姐,這就是那布料,你看一下,這布料是毛滌混紡的,本來打算支援邊疆,邊疆用不了這麽多,這些就剩下了。”

  在紅順紡織廠的時候劉大銀沒有細看,這次劉大銀拿過布料來細細打量,韓冬青說這個是毛滌混紡的,手感上滌綸要占了大半,毛料隻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這些布料是黑色的,顏色不好看,做衣裳也不好,就這樣剩了下來。

  劉大銀看了一眼,問道:“這些布料有多少?”

  “大約有六萬米。”

  劉大銀看了又看:“要是都買的話,這些布料多少錢?”

  “你都要了?”韓冬青微微睜大眼睛,再次問了一遍:“您都要了?”

  這稱呼都變了,從“你”變成“您”了。

  劉大銀點點頭道:“這些我都要了。”

  韓冬青伸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大姐,您跟我來。”

  韓冬青和好幾個人在一個辦公室做工,他把劉大銀請到了一個小會議室。這個會議室隻有開會的額時候才用,平常根本就沒人來。

  韓冬青給劉大銀倒了水,自己也坐下,“大姐,這還不知道您叫什麽名字呢?”

  劉大銀道:“我姓劉。”

  “劉大姐,”韓冬青再次問了一遍:“那些布料您真的都要?”

  劉大銀笑著道:“這個同誌,你都問了多少次了,這些布料我真的都要,你說個價錢吧。”

  韓東青道:“劉大姐,這個我做不了主,你得跟我們的主任談,我們主任現在不在廠子裏,等明天您再來吧。”

  劉大銀:“那我明天下午三點來,你們主任有時間嗎?”

  “我們主任有時間,到時候劉大姐您來就行了。”

  這韓冬青把劉大銀送出了廠子,囑咐門衛:“老高,明天這個大姐要是來的話,你直接把人帶到我那裏就行了。”

  劉大銀從第三紡織廠出來,身上一陣鬆快。

  她為什麽想起買那種沒人要的布料呢。

  這都是從“江聞鍾的書”上學來的。

  按書上說了,就在這一年的七月,國家領導人開始穿了西裝,這引領了全國的“西裝熱”,西裝甚至成了結婚時除了“三大件”以外的“第四件”。

  此後的幾年裏,西裝成了搶手貨,人們拿著錢到商場買西裝都得排著隊。

  甚至還要“托關係”“賣麵子”以求縮短排隊的時間。

  江聞鍾就是發揮重活一輩子的優勢,利用他姐夫的關係,用很少的預付款把布料拉走,做成西裝去賣,等西裝賣出去再把貨款給結清。

  好幾萬米的布料,江聞鍾一共隻花了六千元就給買來了。

  現在劉大銀搶先一步,提前把布料買下,等到國家領導人穿著西裝的照片一出來,她就和張水生一起做了西裝拿到南方去賣。

  那個天殺的江聞鍾。

  劉大銀如此氣憤,是有原因的。

  那次江母和江安妮來到燒雞店沒幾天,就有一夥小混混來了燒雞店裏搗亂。

  劉大銀一開始好言好語的說好話,這個做買賣嗎,就圖個和氣生財,劉大銀包了一個紅包,算是“保護費”。

  誰知道那幾個小混混不要錢,專門堵住店門找事,那客人們看到這樣的情況,誰還敢上門買東西。

  既然軟的不行,劉大銀隻能來硬的了。

  她把店門一關,指著牆上和總理握手的照片:“你們睜大眼睛看清楚了,這照片上的人是誰?我開店的第二天,咱們省的簡愛華省長就來我的店裏視察了,現在那報紙還在呢,要不要我拿給你們看看。我家的這燒雞店現在可是咱們省裏的典型,這省長來的時候親口囑咐公安局的同誌,一定要維護好這裏的治安,要是有人搗亂,那就是咱們人民的敵人,一定得嚴懲不貸。”

  幾個混混這才看到牆上的照片,心裏同時哀嚎,這個中年女人竟然和總理握過手見過麵,她和總理難道是親戚?

  劉大銀又找出省長來燒雞的報道,讓幾個混混看個清楚。

  那報紙上的確寫了,這“燒雞店”是省裏個體戶的典型,也寫了或許有人看不慣這最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人,要是有人危害到個體戶的安全和利益,人民警察絕不姑息。

  幾個小混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氣勢頓時就萎靡了下去。

  這在“江湖”上行走這麽多年,什麽東西能碰什麽東西不能碰他們是知道的。

  什麽是“典型”,那是政府樹立起來的榜樣,他們來找“典型”的麻煩,不就是和政府作對嗎?

  這個燒雞店主要是真的報警,警察來了,他們幾個能有好果子吃。

  往小了說,那就是收個保護費,在看守所得關上幾天。往大了說,那可能就是和黨和國家作對,是人民的公敵。

  這個罪名一旦落到他們頭上,他們得在監獄裏吃一輩子牢飯,甚至還有可能丟了性命。

  幾個混混對讓他們來找事的人,心裏瞬間充滿了怨恨。

  那人知道這家燒雞店的店主和總理,省長都見過麵嗎?知道這家燒雞店是省裏的“典型”嗎?

  他要是知道,那就是想把他們幾個活活推進火坑啊。

  劉大銀察言觀色,見幾個混混臉上有了怯意,當即道:“你們要是說出幕後主使,我就不報警。”

  不用劉大銀說出威脅的話,其中一個小混混立馬就喊道:“是一個叫江聞鍾的人叫我們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