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1      字數:3589
  這次去省城, 劉大銀大包小包的,帶了不少東西。

  除了二十隻燒雞, 還有五件兔皮襖。

  郭老漢的手藝真的沒的說, 皮毛光滑如水,樣式簡單又好看。

  劉大銀這個歲數的人都愛的不行,在家裏試穿了一下幾乎就舍不得脫下來了。

  李三順坐在炕上, 盤著腿, “你要是喜歡,咱就留下一件。”

  劉大銀把脫下來的兔皮襖仔細疊好, 放到袋子裏, “咱們家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外債一大堆, 這襖四十塊錢一件呢, 我能舍得留下。”

  “等咱們真的掙了錢, 我留下兩件,見天替換著穿。”

  李三順點頭附和妻子:“對,咱留下兩件, 換著穿。”

  這次的燒雞也比上次來省城講究不少, 李三順用牛皮紙仔細的包好, 再用繩子打了結, 看上去比草紙包著的好看多了。

  劉大銀很有信心, 這次一定能賺大錢。

  到了省城的時候, 天還是黑的。

  劉大銀和兒子就在火車站, 用茶缸接了熱水,泡著從家裏帶來的餅子吃。

  吃完飯,就要開始幹活了。

  劉大銀把蛇皮袋解開, 在候車室裏賣起了燒雞。

  李三順的手藝不必說, 燒雞被牛皮紙緊緊包著,都擋不住那香味往鼻子裏鑽。

  擁擠不透氣的候車室裏,燒雞的香味散播開來。

  除了劉大銀,候車室裏還有其他人賣東西。

  看來能做買賣的消息在省城已經傳播開來了,上次來的時候,候車室還沒人賣東西呢。

  在候車室,劉大銀一共賣出了五隻燒雞,都是出差回家的乘客買的。

  等到天都大亮了,劉大銀和兒子才從火車站出來。

  刺繡廠離火車站有些遠,劉大銀和兒子背著袋子,慢慢朝刺繡廠走去。

  走過一個報刊亭,劉大銀買了好幾份報紙。

  李留柱很是不解:“娘,你買這個幹嘛?不能吃不能喝的。”

  劉大銀把報紙裝起來,回道:“回去看啊。”

  這次來省城,路邊賣東西的小攤子更多了。

  最多的是賣一些磁帶和花花綠綠的書籍的。

  這些攤主一般都打扮的很誇張,冬天還戴著遮住半張臉的黑色大眼鏡,衣服也不好好穿,扣子係一個散一個,看上去像個二流子。

  劉大銀從一個攤子都走過去了,又折返回來。

  有客人上門,攤主很熱情:“大姐,您要什麽?我的這些磁帶可都是港台原貨,外麵可買不到。”

  劉大銀指著一本花花綠綠,封麵是一個俊小夥的書問:“這個後生是誰,這書怎麽賣?”

  “大姐,您的眼光可真好,這可是港島那邊最紅的電影明星,這書裏都是香港那邊最紅最靚的明星,在年輕人裏麵賣得可好了。我也是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弄到幾本。”

  劉大銀從攤子上拿起那本書翻了翻,裏麵都是一些長得很好看的年輕人。

  就是穿著,很有些傷風敗俗。

  劉大銀不好再翻,把書一放,問道:“小夥子,問你個事,你說這樣的書在年輕人裏賣的很好?”

  “是啊,”現在沒有顧客,攤主給劉大銀解惑:“這省城的哪個年輕人沒有一本港台過來的雜誌或磁帶,這上麵明星穿的戴的,在省城可是拿著錢都買不到啊。”

  攤主把自己的大黑眼鏡摘下來,拿在手裏:“我這眼鏡是我一個去了特區的哥們賣的,我費了好大勁才搶到一個。現在在省城,這眼鏡就是時興的象征。”

  劉大銀稍一思索,問道:“你這樣的書還有多少,我都要了。”

  李留柱驚呼出聲:“娘,你這是幹什麽?”

  攤主從攤子下拖出一個大箱子,找出三本,“一共這四本,剩下的都是一樣的了。”

  劉大銀翻了翻,這幾本都是差不多的書,上麵都是穿著時興衣服的年輕男女,還有劉大銀不認識的字。

  劉大銀把四本書歸攏到一處,問道:“多少錢一本?”

  “大姐,我跟您說,這整個省城,這樣的雜誌就隻有我這一家有。咱們有緣,零頭我就不要了,一本兩塊錢,四本您拿七塊五毛錢,咱們就當交個朋友了。”

  李留柱瞪大眼睛,指著幾本雜誌道:“就這幾本那麽薄的書,你要七塊五毛錢,你這不是獅子大開口嗎?”

  “物以稀為貴,這雜誌整個省城隻有我這一家。再說了,這可是從港島來的,光是火車票就不止這些了。您一下子要好幾本,我還給您便宜了。”

  劉大銀把手裏的雜誌放下,淡淡道:“剛才你跟那幾個姑娘說的話,我聽見了。”

  攤主:“什麽姑娘,什麽話,大姐,您說的我聽不懂啊?”

  劉大銀:“這雜誌一塊錢一本,四本三塊錢。”

  攤主:......

  劉大銀從攤子路過的時候,攤主正跟幾個年輕的姑娘推銷自家的雜誌,等劉大銀折返回來,那幾個姑娘已經走了。

  攤主隻好道:“大姐,您都聽見了,那這四本也三塊錢,合適的話您帶走,不合適的話咱們還是朋友。”

  劉大銀:“行,四本三塊錢。”

  李留柱;“娘!”

  劉大銀已經開始掏錢了,沒搭理兒子。

  李留柱不想讓他娘花這冤枉錢,三塊錢都能買好幾斤肉了。

  他又喊了一聲:“娘!”

  劉大銀:“我聽見了,你別喊了,我買這個有用。”

  付完錢,劉大銀把雜誌給了兒子,讓他裝起來。

  快到刺繡廠了,李留柱終於忍不住了,“娘,你買這個到底有什麽用?”

  劉大銀:“留柱,這做買賣不能隻看眼前,賺錢的機會不會自己長翅膀飛到你眼前來,得自己去找。”

  “可那花花綠綠的啥雜誌,怎麽賺錢啊?”

  劉大銀不想和兒子說話了,默默往前走。

  “娘,你等等我。”

  刺繡廠門口更熱鬧了,大陳沒在這裏擺攤,但多了好幾個擺攤的。

  張水生已經在那裏等著了。

  和上次相比,張水生沒有多大的變化,就是臉上戴著的大黑眼鏡沒有了。

  看到劉大銀,張水生很熱情:“大姐,這多虧你了啊,要不是你說了要我去大集上賣襯衫,我非得賠本不可。”

  劉大銀笑笑:“這也是小張你有本事,小張,我這次可帶了好東西來,咱們找個說話的地方。”

  張水生道:“行,大姐你跟我來。”

  這刺繡廠附近開了個茶館,大早上的,來來往往的人就已經不少了。

  張水生進門對老板道:“掌櫃的,要一個單間。”

  掌櫃是一個中年人,夥計隻有一個,是個不大的少年人。

  “阿柳,帶這位客人去包間。”

  阿柳把毛巾往背上一搭,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

  包間不大,一張八仙桌,四把椅子。

  桌子和椅子都不是新東西,雖然舊了點,但擦拭的很幹淨。

  張水生顯然是一個熟客,點了茶水,阿柳出去後,包間裏隻剩下劉他們三人。

  張水生先開口:“大姐,你又帶燒雞了,剛見你時就聞到香味了。”

  劉大銀把燒雞袋子往地上一放:“帶了,不過我電報上說的好東西可不是這個。”

  張水生好奇了:“那是什麽?”

  張水生剛接到劉大銀的電報時,對她嘴裏的“好東西”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一個鄉下婦女,能有什麽“好東西”呢。

  那“好東西”恐怕就是她家裏的燒雞了。

  張水生也承認,劉大銀家裏的燒雞聞起來很香,吃起來一定也很好吃,在這個時代,也算的上“好東西”了。

  可卻不值當這麽大費周折的發電報,還神秘兮兮的。

  畢竟他是見過她家裏的燒雞的。

  劉大銀把兒子帶來的口袋打開,拿出一件兔皮襖,小心翼翼地擺在地上。

  至於為什麽不擺在桌子上,劉大銀怕兔皮襖掉毛,沾到桌子上就不好了。

  兔皮襖一拿出來,張水生的眼睛就直了。

  從小到大,張水生對皮草的全部認知,都來自電影屏幕上某黨的官太太。

  燈紅酒綠中,穿著旗袍外搭皮草的官太太們扭動著纖細的腰肢,在舞池中央翩翩起舞。

  那時他隻覺得這皮草好看,可見到真正的兔皮襖,張水生才覺得它是如此的漂亮。

  白色的兔毛光滑如水,摸上去的感覺是如此的好。

  皮草當中最次的兔子皮做出的衣裳都能這樣好,那要是狐狸皮,貂皮做出的衣裳,得多麽好看?

  劉大銀把張水生的癡迷看在眼裏,笑道:“小張,我沒說錯吧,這是‘好東西’吧。”

  張水生連連點頭道:“是好東西,真是好東西。”

  阿柳送上茶來,就像沒看見客人蹲在地上似的,把茶壺茶杯放下就退了出去。

  張水生回到座位上,有些不好意思:“大姐,讓您笑話了。”

  劉大銀道:“這個笑話什麽,我剛看到這兔皮襖的時候,比你還失態呢。剛嫁給你大哥的時候,他給我買了一件皮坎肩,當時我愛的不行,可沒穿幾年,就被老鼠咬壞了。這得有多少年,沒見過皮貨了。”

  張水生靜靜聽著,劉大銀說完了,他才問道:“大姐,你兔皮襖你多少錢賣?”

  劉大銀笑嗬嗬的:“你看著給錢就行。”

  張水生略想了一想,道:“大姐,我從南邊也進了幾件衣裳來,您在這裏等我一下,我這就去拿來。”

  不等劉大銀說話,張水生就出了包間。

  劉大銀和兒子在包間裏邊喝茶,邊等他。

  “娘,這茶水有什麽好喝的,一股子苦味,還不如白開水好喝呢。”

  “等喝的時間長了,你就知道味道了。”

  過了半天,張水生背著一個大包裹回來了。

  打開包裹,裏麵是幾件呢子大衣和十多條彩色的襯衫,幾條藍色的褲子。

  那褲子也不知道是什麽布料的,看著又厚又硬。

  “大姐,我剛進了貨,手上沒有那麽多的錢,您看,這幾件呢子大衣跟跟您換兔皮襖,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