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1      字數:3540
  劉大銀笑了, 張大嘴巴,笑的聲音響亮。

  “是啊, 碰到省長了。”

  劉大銀把她遇到省長的經過又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屋裏的人聽得津津有味。

  “三順叔, 你真的回來了?”村長有些驚奇地問道。

  村長本來在家裏寫報告呢,江母到他家裏告狀去了,“村長, 李家人擅自把他家門口的封條撕下來了, 你管不管?”

  村長放下筆,先打發了江母:“你先回去吧, 我先去看看。”

  村長決定先去看看, 這撕封條的事情可大可小, 要是真的撕下來了, 那就重新貼上, 總比驚動警察好。

  誰知道一進門, 村長就看到本來應該在公安局的李三順,蹲在院子裏看孩子呢。

  “縣裏的領導說已經沒事了,就讓我回來了。”李三順朝屋裏喊道:“他娘, 村長來了。”李三順朝屋裏喊道。

  劉大銀帶著女兒女婿們迎出屋來, “村長, 你來啦。”

  村長站在院子裏, 板起臉, “三順叔, 門口的封條是誰撕的?那可是公安局貼的封條, 要是被人舉報了,可是要抓起來的。我這先來看看,你們趕緊再貼上去。”

  劉大銀笑道:“村長, 我這正要找你去呢, 快,屋裏坐。”

  村長一頭霧水,三順嬸子是個聰明的,怎麽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她還是不著急呢?

  這私自撕了封條,可不是小事情,趁著還沒多少人發現,趕緊再去貼上啊。

  村長在屋裏坐下,李蓮花給村長倒了水。

  劉大銀也不說廢話,把自己在省城賣燒雞遇到省長,今天又去縣裏見到縣長,還去醫院體檢的事一五一十地給村長適配了一遍。

  村長站起身在屋裏走了兩圈,末了停在劉大銀麵前,瞪大眼睛問道:“是真的?”

  劉大銀臉上帶笑:“村長,我還能騙你不成,你要是不相信,明天跟我一起去縣城,見到楊秘書,你就知道我沒騙你了。”

  “村長,楊秘書說,要你開個證明,才能辦營業執照呢。”

  村長又在板凳上坐下,抽著旱煙問:“要辦什麽證明啊?”

  劉大銀想了又想,也沒想起來:“就是證明,這個,到底是什麽證明,我也忘了。”

  “那我明天一起跟你去縣城,要什麽證明,我當場給你開。”村長道。

  劉大銀樂嗬嗬:“那當然好。”

  送走村長,劉大銀和女兒又和麵剁白菜準備包餃子。

  十月一得給祖宗包餃子上墳,這是規矩。

  劉大銀一家一大早就起來,仔細收拾一番,換上最好的衣裳,帶著兩個孫子,一起到村口等村長。

  李開元和李開林見了父親和爺爺奶奶,說什麽也不跟著姑姑走了,劉大銀無法,隻好帶著他倆一起去縣城。

  自行車已經被二女兒騎走了,別人家裏的東西,老在自己家不好。

  今天倒是不用步行了,村長趕著生產隊的馬拉車去縣城。

  上了拉車,劉大銀問村長:“村長,你帶公章沒有?”

  村長一拍衣兜,“帶什麽公章,公章那是公家的東西,不能出屋的。”

  劉大銀趕緊問:“不帶公章,那到了縣城,見到楊秘書,你怎麽給我們開信。”

  村長揚了一下鞭子,拉車骨碌骨碌地響起來:“信都開好了,等見到楊秘書,我就給你。”

  劉大銀總算把心放下來:“那就好。”

  劉大銀從村裏出發的很早,可還有人比她更早。

  楊秘書已經在縣委門口等著了。

  劉大銀從車上下來,先問楊秘書好,又把證明從村長手裏接過來,遞給楊秘書。

  辦營業執照需要的東西,楊秘書昨天就跟劉大銀說了,今天劉大銀把所有的東西都呆了來。

  楊秘書把劉大銀準備的材料翻檢一番,說道:“材料都齊全了,咱們走吧。”

  辦營業執照,要去工商局。

  工商局離這裏不遠,他們走路過去就行了。

  材料都準備好了,加上有楊秘書這個縣長秘書在,辦營業執照的過程很順利。

  一切都辦好了,還不到中午。

  楊秘書道:“等七天後來這裏去執照就行了。”

  劉大銀一家人連連感謝楊秘書,楊秘書擺擺手道:“這是我的本職工作。大姐,等執照辦下來,你可要好好幹啊,你可是咱們涼河縣第一個個體工商戶啊。”

  劉大銀趕緊點頭:“楊秘書,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郭嘉,簡省長,陳縣長和楊秘書的期望和栽培,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把我家的燒雞做大做好。”

  營業執照就快下來了,劉大銀心裏的石頭放下來一多半。

  接下來,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帶著全家奔小康。

  十月初五就是鎮上的集日,劉大銀起了個大早,吃完早飯就去集市上占地方去了。

  她得把家裏的的確良襯衫賣出去啊。

  這鎮上的集市,劉大銀都不知道來了多少回了,哪裏最熱鬧,她閉著眼睛都能摸過來。

  劉大銀占的位置就在兩棵梧桐樹中間,是集市最中心。

  現在時間還早,趕集的人基本還沒來呢。

  為了方便展示自己的襯衫,劉大銀從家裏帶了一根竹竿,綁在了兩棵梧桐樹中央。

  綁好竹竿,劉大銀拿出一個簡陋的衣架掛上去。

  這個是跟小張學的。

  小張就是把衣服掛在衣架上,顯眼。

  家裏沒有衣架,劉大銀讓兒子用鐵絲自己做了一個。

  做好後,劉大銀還給鐵絲綁上了布條。

  這的確良襯衫這麽白,要是沾上鐵鏽就賣不出好價錢了。

  “的確良襯衫,的確良襯衫,七塊一件,不要票。”

  劉大銀站在掛著的白襯衫,用力吆喝。

  她這一嗓子,半個集市上的人都看過來了。

  有人看,劉大銀吆喝的更賣力了。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確良襯衫,不要票了。”

  一個紮著兩條麻花辮子的年輕姑娘最先問道:“大娘,你這襯衫真的不要票?”

  劉大銀:“不要布票,七塊錢一件。”

  和姑娘一起的,是兩個年輕的姑娘。

  “大娘,到供銷社買的確良回家自己做,也用不了七塊錢啊,你這太貴了。”

  劉大銀道:“我這個不要票啊,你要是去供銷社,有錢沒票,人家能賣給你?再說了,我這襯衫可是從省城進來的,都是大師傅的手藝。”

  她從口袋裏取出一件襯衫,拿在手裏,讓那幾個姑娘看的清楚,“這針腳,這裁剪,咱們自己做,能有這樣的手藝。”

  看三個姑娘都有些意動,劉大銀再接再厲,又說道:“我這是頭一天開張,你們要是要,我給你們算六塊錢。”

  三個姑娘把襯衫從劉大銀手裏接過來,仔細打量。

  這做工,的確要比自己在家做的要好很多。

  六塊錢,比在供銷社買布再回家自己做,要貴上一塊錢呢。

  可是不要布票啊。

  三個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買,舍不得,不買,也舍不得。

  “大娘,我們先去轉悠轉悠,一會兒再回來。”

  麻花辮姑娘把襯衫還給劉大銀,依依不舍地走了。

  看這樣子,十有八九她還會回來的。

  劉大銀繼續吆喝:“賣襯衫嘍,賣襯衫嘍,的確良襯衫,不要票。”

  劉大銀吆喝了半天,看得人不少,買的沒有一個。

  好幾個人都表現出買的願望,但最後還是把襯衫放下了。

  走的時候都猶猶豫豫,一步三回頭的。

  劉大銀樂嗬嗬地把他們送走,等他們轉身,就開始大聲吆喝。

  惹得本就舍不得的人又回頭看了好幾眼。

  麻花辮和她的兩個小夥伴又回來了。

  “大娘,在便宜一點,便宜一點我就要一件。”麻花辮說道。

  “那可不行,”劉大銀笑著搖頭:“姑娘,這可是最便宜了,就是不拿布票去跟人買布,也得要這些錢吧。”

  “便宜一點吧,便宜一點我就要一件。”

  劉大銀還是搖頭:“真的不能再便宜了。”

  麻花辮一跺腳,最後道:“那好,六塊錢就六塊錢,我要一件。”

  麻花辮沒走多久,又來了一對青年男女。

  他們也是看過一次的。

  “大姐,我們要兩件,最低多少錢?”

  這兩個年輕人馬上就要結婚了,這次來趕集,就是專門買東西。

  劉大銀想了一想,露出一個為難的神色:“你們要兩件的話,賣你們十一塊五毛錢,不能再便宜了。”

  兩個年輕人沒有講價,要了兩件襯衫。

  他們走了不久,劉大銀又賣出了一件襯衫。

  一個集市上就賣了這麽多,劉大銀喜得不知道說什麽好。

  今天她自己來的集市,丈夫姑奶奶生了病,他去探望了。

  兒子要留在家裏看孩子。

  來的時候劉大銀是步行,走的時候,也隻能是步行了。

  這十多裏的路對劉大銀來說,真算不上長。

  到家的時候,兒子沒在家,孫子也沒在家,丈夫倒是回來了。

  “大銀,你回來了,快快,我給你看一件好東西。”

  李三順一隻手背著,一隻手拉扯著劉大銀,把她按在炕上。

  “什麽好東西,我連一口水還沒喝呢。”

  “你看我這腦袋,”李三順一派腦門,“鍋裏有飯,我這就給你去盛。”

  李三順被手裏藏得東西扔在炕上,轉身出了屋。

  李三順要給劉大銀看的東西原來是一副手套。

  一副兔子皮的手套。

  李三順把飯盛來,放到屋裏的桌子上。

  “你看這手套,好吧?我那個表姑的小女兒嫁到了營縣,那裏以前是有名的皮革之鄉,這不送了娘家兩副皮手套,姑奶奶給了我一副。”

  劉大銀顧不上吃飯,把手套拿在手裏反複打量,“三順,你說咱們做了這皮手套去賣,一定很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