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1      字數:3394
  李三順看著麵前花花綠綠, 一大堆鈔票,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

  “這些......都是?”他有些結巴的問道。

  李大銀大手一揮, 頗有些指點江山的意思, “都是。”

  “咋這麽多?”李三順喃喃自語,“那十隻燒雞也都賣完了?”

  劉大銀點點頭:“賣完了。”

  李三順眼睛發飄,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劉大銀仔細的把錢一張張撫平理好, 說道:“等晚上我把錢給人送去, 總欠著不好。”

  “你說的是公雞錢?”李三順連連點頭:“是該送去,以後再買公雞也好買。”

  劉大銀斜眼看他;“以後?”

  李三順很有精神:“你不是聽省裏的警察說了嗎, 文件上說十月一號就能做小買賣了, 咱們就賣燒雞。”

  “你不反對了?”劉大銀問。

  “不反對不反對。”李三順連連搖頭。

  既然要做燒雞, 劉大銀決定自己買雞養雞。

  鎮上的集市上有賣雞的, 劉大銀轉悠一番, 一下子買了五隻雞。

  不是她不想多買, 市集上根本就沒有多少。

  現在是八月,再過幾個月就要過年了,要不是著急用錢, 誰也不會這個時候把家裏的公雞拿到集市上賣。

  誰都知道, 年底公雞的價格一定會高上幾毛錢。

  這些雞劉大銀沒放到自己家裏, 全部放到李常有家裏的, 讓他們代喂。

  劉大銀和他們說好, 雞長一斤, 就給他們五毛錢。

  李常有夫妻盤算一下, 趕緊答應下來。

  這些雞還是遠遠不夠,因為劉大銀買了那麽多的雞,村裏已經開始有風言風語了, 要是再從村裏買雞, 村幹部和警察就該上門了。

  劉大銀思考一番,決定到附近的村裏訂雞。

  先和喂雞的農戶家裏商量好,讓他們的雞都給劉大銀留著,到買雞的時候,劉大銀按照市場價多給他們五毛錢。

  說幹就幹,劉大銀先去自己的小姑子家裏。

  小姑子家在大根子村,那個村子離自家村子不遠,是周圍村子最富裕的一個。

  大根子村的支書對村民們養家禽家畜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他們村裏的雞要比別的村多不少。

  劉大銀是帶著孫子去的,丈夫好兒子要下地,家裏沒人,不好把孩子留在家裏。

  劉大銀是下午去的,要是上午去,還得讓人家留飯,太麻煩人家了。

  走的時候大門是上了鎖的,回來的時候大門大敞著。

  劉大銀心裏疑惑,家裏來人了?

  丈夫和兒子這時候還沒下工啊?

  劉大銀心裏有些疑惑,快步進了家。

  家裏可不是來人了嗎?村長和兩個穿著警服的男人正坐在他家裏呢。

  “娘,你回來了。”李留柱和他爹在牆角蹲著,看見劉大銀就像看見救星似的。

  劉大銀暫時沒理會兒子,反而問村長:“村長,這是咋了?兩位同誌,你們來我家是有啥事?”

  村長直接了當的說明情況:“有人舉報你們家投機倒把,這兩位同誌是來調查情況的。”

  李三順衝她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自己和兒子什麽都沒說。

  劉大銀心裏有了數,幹嚎一聲:“兩位同誌,村長,這可是冤枉我們了,我們可是遵紀守法,根正苗紅的好同誌,怎麽會幹投機倒把這樣的事呢!”

  “是哪個殺千刀的,竟然把屎盆子往我頭上扣。警察同誌,你們盡管調查,我們李家絕對配合。”

  劉大銀嗓門本來就大,這麽一嚎,屋頂都快要被她掀翻了。

  “我們收到舉報,說你買了許多公雞,做成燒雞去賣,是真的嗎?”一個警察問道。

  “我是收了公雞,做成了燒雞,怎麽做燒雞還犯法?那要這樣說的話,做吃食犯法,那咱們不都得餓死。”

  “你做那麽多燒雞,吃又吃不完。不是賣那是幹什麽?”

  劉大銀自己找了一個板凳坐下:“同誌,我小孫子身體不好,從省城的醫院做的手術。我在醫院的時候,聽人說的,”

  劉大銀像是不好意思:“聽人說隻要在省城每一個寺廟道觀的佛祖菩薩祖師爺前上供,那孩子的病就一定能好。這次開林去檢查,恢複的不算太好,我就想著去求一求,保佑我的小孫子健健康康,順順利利的,這才買了公雞做了燒雞,去省城上供。”

  警察明顯不相信:“你有什麽證據,證明你去了省城?”

  不用李大銀吩咐,李三順就進裏屋把兩張火車票拿出來了。

  劉大銀接過遞給兩個警察:“同誌啊,這是火車票,你們看看。我們一家子在省城一個親戚都沒有,人生地不熟的,要是真的去賣燒雞,總不能當天就回來吧。那麽多的燒雞,我們得偷偷摸摸的賣,能賣完?”

  劉大銀說的有道理,全國都在打擊投機倒把,李大銀母子兩個這麽短的時間裏賣完這麽多的燒雞,是不太可能。

  “我們要在你家搜一搜,你沒意見吧?”其中一個警察問道。

  劉大銀帶著笑容,說道:“捉賊拿髒,捉奸拿雙,同誌,你們盡管搜。要是真的搜出什麽,我接受政府的處罰。”

  家裏已經什麽都沒有了,做燒雞的鹵水已經被李三順趁著天黑送到常有叔家裏藏起來了。

  兩個警察在李家轉悠了一圈,除了做燒雞拔下來的雞毛,什麽都沒找到。

  就像劉大銀說的,捉賊拿髒,捉奸拿雙,證據都沒有,還怎麽給李家人定罪。

  送走村長和警察,李家人都鬆了一口氣。

  李三順擦擦腦門上的汗,一臉後怕:“大銀,還是你會說,把警察給送走了。”

  劉大銀也拍拍胸口:“你不知道,我也嚇死了,幸虧咱們早就把鹵水給藏到了常有叔家裏,要不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以後咱們賣燒雞,一定要更加小心。”

  “娘,你不是說過了十月一號就能做買賣了嗎,咱們害怕什麽?”

  李留柱不解地問。

  劉大銀再次為兒子的智商擔憂:“雖然說過了十月一號就能做小買賣了,可政策從省城到咱們這個小村子得多久,再說了,”

  劉大銀重重歎了口氣:“這政策萬一要是再變了呢?咱們還是小心一點好。”

  接下來的幾天,劉大銀一直老老實實地帶孩子,哪裏也沒去,暗中觀察她的人恨得都快咬碎了牙。

  十月一號終於來到了,天剛剛亮,李家四口人排排坐在院子裏,等待消息。

  早上起來,李三順洗好手臉,拿了個板凳,默默坐到院子裏,不知道要幹什麽。

  李留柱起來以後,跟他爹一樣,也拿了個板凳,坐到了院子裏。

  兩個孩子也有樣學樣地坐到了院子裏。

  一家子五口人隻有劉大銀沒在,她在廚房做飯呢。

  李開元問李三順:“爺爺,咱們幹嘛要坐在院子裏?”

  李三順一直仰著頭,盯著村裏大喇叭的方向:“坐在院子裏才能聽清楚大喇叭喊得什麽啊?”

  李開元歪頭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聽:“爺爺,村裏的大喇叭什麽都沒喊啊!”

  李三順:“再等等,說不定等一會兒就喊了呢。”

  祖孫三代四個人在院子裏坐了不到兩個小時,等劉大銀的飯都做好了,大喇叭也沒個動靜。

  李三孫耷拉著腦袋,神情沮喪。

  兩個孩子的早飯,是紅糖蛋花粥。

  開林自己在板凳上坐好,也不用大人喂,手裏拿著一把木勺子,一勺一勺喝的非常歡。

  偶爾有飯粒掉到衣服上,他就自己撿起來放到嘴裏。

  劉大銀佯裝生氣道:“跟你說了多少次了,掉出來的飯粒不能吃。”

  開林當然聽不懂,開元就對著他嘟囔:“你個笨蛋,掉了的飯粒不能吃,知不知道?”

  飯桌上,李三順一反常態地沉默著。

  以前他在飯桌上總是跟家裏人說上幾句話,今天不知道是怎麽了。

  劉大銀和他做了幾十年的夫妻,自然知道他心裏怎麽想的。

  劉大銀吃完一塊餅子,安慰他道:“你這個人啊,就是死心眼。你也不想想,那文件從省裏再到市裏,從市裏再到縣裏,從縣裏再到鎮上,從鎮到鄉再到村,得經多少道手,開多少次會?你以為咱們這小村子就跟電影上演的一樣,有什麽事,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她這麽一掰扯,李三順終於想開了些:“我這不是著急嗎?一天沒這個政策,我的心一天就放不下來。”

  劉大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慢慢等吧,好日子總會來的。”

  一天過去了,村裏沒動靜,兩天過去了,村裏還是沒動靜,這都快十多天過去了,村裏還是沒什麽動靜。

  李三順沒事的時候就站在院子裏,朝著村委會的方向,豎著耳朵聽消息。

  可就是沒聽到消息。

  李留柱心裏也有些著急,這能做買賣的文件怎麽還不來啊。

  一家三個大人,就隻有劉大銀不著急。

  她早就記起來了,除了“江聞鍾”那本書,“江安妮”那本書裏也寫了,“女主”和前夫離婚的那年國慶節,國家下了文件,允許做小買賣了。

  等過了兩年,國家徹底改了政策,計劃經濟的時代結束了,市場經濟的時代來臨了。

  當時劉大銀滿心憤恨,隻想著趕緊把錢追回來,不能讓小孫子失去性命,倒是把這一茬給忘了。

  等了將近一個月,文件沒等來,李家倒是等來了省城的一個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