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儀表廠(四)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2      字數:4199
  林智清急匆匆地向外走去,昨天晚上是頭一天安排較精密地工作——遊標卡尺組裝。雖然遊標卡尺的主要難點在於卡尺和遊標的機加及刻線,這些是在之前反複驗證過的,但林智清依然對臨時女工首次組裝卡尺不放心,因此他急於知道結果——卡尺的首次檢定合格率。

  他走入一幢小樓,但並不上樓而是向地下室走去。卡尺在出廠前都要檢驗下準不準——術語叫“檢定”。檢定要求溫度保持20℃。為降低製冷能耗,他把恒溫室設在地下。他在走進恒溫室時又特意看了下溫度汁,還好溫度在控製範圍內。恒溫室內擺著近千把不同規格的遊標卡尺,二名女工一名操作,一名記錄,工作緊張又不忙亂。林智清問了下情況,記錄女工說:“昨天新做的這批不錯,返工的不多,就是返工的也不是組裝的問題,而是機加和刻線的事。”不過隨後又開始抱怨道:“領導,我們這裏人不夠啊!現在要檢的卡尺有上千把,真的忙不過來。”林智清也很無奈,本來檢定工作就非常耗工時,而臨時的女工素質低,人員變化大,不可能把檢定之類的細致活交給她們,於是就出現現在這種窩工的現象。無奈之下隻好打著哈哈:“我再研究研究。”

  正準備轉身出去時,見李小花站在身後,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林智清知道李小花有話要說,又不想讓其他人聽見。便帶她走到恒溫室外的走廊盡頭。李小花神色緊張地對他說道,:“首長,我向你匯報個事,車間的一個女的懷孕了。”林智清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關我什麽事。不過這幾年來的曆練讓他養成了說話前再想一想的習慣。李小花鄭重其事地和自己說這件事八成是未婚先孕。自己這裏招募了大量的女工,這樣的事傳出去明顯對自己在風評不好。對再招募女工會非常不利。猛然想起,昨天他看到李小花和一個哭哭啼啼的女工在角落裏談了半天,忙道:“是不是那個叫梅新玉的女孩兒?”李小花忙不迭地點頭道:“是她,是她,首長您知道這事?”林智清印象中女孩長相普通,生活作風也算嚴謹,苦笑道:“我哪兒知道這事,我隻不過看你們昨天好像談了很長時間。 你說說具體什麽情況吧。”

  通過李小花的敘述,林智清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很老套,梅新玉在工作中,和她的同事產生了感情。兩人私定終身。梅新玉感覺自己身子不對,便去了一趟藥房,請坐堂中醫給她把脈,確認了是喜脈。

  林智清聽罷胃中一陣翻騰,心中腹誹,什麽狗逼倒灶的事兒都讓我遇到了,我一個管技術的還要處理人事。“自己點的大保健含著淚也要做完”。想了想說道:“你抽空和姑娘去一趟醫院確認一下懷孕是否屬實。如果需要我和醫院聯係。再找小夥子摸摸底。先不不告訴他懷孕的事兒,看看小夥子的態度。然後再定。”

  李小花趕忙問道:“要是兩個人都鐵了心過日子呢?”

  林智清心中有種感覺,這李小花早就注意到他倆的事兒了隻不過是不說而已。便道:“如果兩人確實你情我願應該適當考慮下。”頓了下又道:“你安排工作的時候注意下把男女分開,盡量少接觸。 呃……還有耍再加強一下思想教育。主要就是一點,男女搞對象,可以。兩個人感情成熟了,可以明媒正娶嘛!我們廠裏也鼓勵這樣的事情,到時候舉辦個儀式,廠裏同事一起熱鬧熱鬧多好。幹什麽非得偷偷摸摸的。”

  正說著見走廊口他的秘書探頭,忙問道:“什麽事兒?”

  秘書道:“不急,等會再向您匯報。”

  林智清本就對這些婆婆媽媽的事有些膩歪。回頭對李小花敷衍道:“你先把我說的搞清楚再來找我。”說罷便向秘書走去。

  秘書邊走邊向他匯報道:“剛才袁首長打電話問,渦流探傷儀怎麽樣了?”

  林智清對焊接一直很關注。 在他看來焊接是低成本生產大型化工設備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焊接又是那種牽涉麵廣,涉及學科多,對人員、技術、資金投入都要求非常多的資源。因此他早早的就在工能委內部鼓動開展焊接技術研究。他的動議得到了劉湯姆、袁奮鬥等元老的支持。劉湯姆負責焊機的研製,周比利負責人員操作的培訓,林智清隻是負責焊條生產設備的開發。林智清在穿越前對焊條生產一無所知,靠著翻閱書本,查閱資料,向搞機加的元老請教,林智清總算磕磕絆絆地把焊條生產線搞了出來。在林智清看來這條生產線也隻能是聊勝於無。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產品質量,都存在著很多不足。不過在三位元老的共同努力下好歹是把焊接的入門功夫——手工電弧焊初步搭出來了。

  前兩天袁奮鬥又提出新的課題要求,由於焊條、焊機以及人員操作甚至焊材都存在的很大的波動,焊接質量一直無法保證。試製的壓力容器,盡管做了耐壓試驗,但總還是讓人不放心,找不到試用單位。周比利希望林智清能夠搞出探傷來,這樣就能對缺陷進行評估,用起來也能讓人放心。林智清想來想去,覺得渦流探傷儀適合他們現在的技術水平,在動圈儀表的基礎上高了一台渦流探傷儀。

  林智清說道:“應該差不多了,昨天晚上我又調了下,還有點小毛病,今早我跟電工車間的老李說了,你去問一下怎麽樣了。如果弄好啦今天就送過去。呃……今天是不是實習生過來?”

  秘書翻了下手中的筆記本,回道:“對。”

  林智清:“下午我有安排嗎?”見秘書搖了搖頭:“要輛馬車,跟袁奮鬥說下,我和實習生帶探傷儀一起過去。”

  林智清趕到電儀車間,高大寬敞的廠房的一角,齊人高的機架上十多個的線圈快速旋轉著,女工緊張地盯著計數器。“啪”的一聲繞線機停了下來。女工麻利地在線圈上塗上膠,剪斷細如發絲的銅絲,將線圈從機架上取下來,放在一旁的成品盒中。又將新帶著線圈骨架圓形鐵心放在機架上。一係列動作行雲流水,忙而不亂,讓人賞心悅目。林智清欣賞了會兒又去找車間主任李世茂。

  動圈儀表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通過測量電流在的磁隙中形成的均勻磁場受力大小顯示電流的大小。女工繞製的線圈是動圈儀表中的核心元件。動圈儀表雖然簡單但是各種工業用電氣儀表的基礎,無非是通過傳感器將物理量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動圈儀表顯示。就是這樣“簡單”的儀表也讓林智清吃了不少苦頭,一是鐵氧體的永久磁鐵的燒製,在舊世代資料的支持下好歹是通過一個月的辛苦摸索爬了過去,隻是體積顯著地大。另一個就是漆包線的試製又是一個要做麵條先種麥的過程。現在臨高能拿得出的絕緣漆隻有瀝青漆——將瀝清溶於揮發性溶劑中即可。瀝青耐水、耐潮、防腐、抗化學試劑的性能,但不耐油、不耐候、光澤差裝飾性較差,用在儀表上的漆包線上是足夠了。瀝青要從煤焦油中提取,說不得這樣的髒活累活還得由林智清來幹。

  李世茂也是個銅匠,心靈手巧,為人也公道,林智清就讓他當了車間主任。李世茂也不負林智清的期望,把這個電儀車間管的井井有條。隻是林誌清也看出李世茂雖然雖然心靈手巧,但對於遠超他的理解範圍的電學理論的理解有限,隻能機械的執行林智清發出的各項指令。所以他對他對今天早上布署的讓李世茂的任務還是有些不放心要趕來看看。兩人在車間一角的庫房裏忙活了大半天,終於確認了林智清的布置的改動已經全部到位。

  午飯後,林智清和李世茂抬著三台渦流儀走出了儀表廠。早有一輛馬車停在門邊。一群芳草地的學生站在車旁說笑嬉鬧著,見林智清抬著箱子出來,幾個勤快的跑過去把林智清替了下來,直接抬著儀器上了車。

  林智清麻利的爬上了馬車,學生們也跟著爬上車。林智清待眾學生都上來後,問了句人都齊了嗎?見眾人都點頭稱是便拍了下車夫的肩膀道:“老王,咱們出發,去周比利那。”

  在工作中,林智清越來越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歸化民、土著中不乏能工巧匠,工作中也會不時閃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但這些在越來越專業化的工業生產中,都隻是靈光一現,無法適應要求嚴格,步驟繁多,工藝複雜的工業化生產的需要,尤其是組織協調生產這樣的複雜要求。有鑒於此林智清提出了“毒害”青少年的計劃——組織學校裏有天賦的精英到工廠實習。實際上這些孩子們並不能幫助林智清減輕工作壓力。他們目前學識有限,最多也就是描圖員和人肉計算器而已,甚至林智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向孩子們灌輸如何工作。但林智清仍然樂此不疲,他堅信年輕人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的熏陶下這些孩子們將來遲早都會投身工業生產。

  林智清瞄了一眼車上的學生,開口說道:“今天我們是去工廠送渦流探傷儀。渦流探傷儀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對探查金屬內部的缺陷的儀器。”

  他見少年們眼中流露出迷茫之色,便知他們對電磁感應也沒概念,不得不又花些時間解釋什麽是電磁感應。一麵心中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長,對牛彈琴。一麵總結道:“總之粗略地說,電流周圍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周圍的導體中會產生電流。”見一些人有些心不在焉便又道:“前些日子在車間裏看到的電爐,你們有人問我,為什麽沒有火,電爐裏的鋼怎麽就化了?就是利用了電磁感應,外麵的銅排通交流電,在爐中的金屬中產生感應電流。金屬中的感應電流產生熱熔化金屬。”

  林智清見少年們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己身上,便抓緊時間接道:“渦流探傷儀的這個線圈叫勵磁線圈,通交流電後會在線圈周圍產生一個變化的磁場,當線圈周圍有金屬時就會在金屬內部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是周向的,像漩渦樣又叫渦流。渦流會在這個測量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產生的感應電流的大小通過這個指針表指示,或者是通過這個耳機中聲音的大小來表示。當金屬內部均勻一致時,電流的大小不會發生變化。當金屬內部有缺陷、裂縫時,指針指示就會劇烈變化或者耳機中音量、音調就會變化。因此渦流探傷儀可以探測焊縫淺近內部的缺陷,比如裂縫、夾渣等。不僅如此,它還可以用於探測板材、齒輪等金屬件的缺陷。應用這個原理還可以探測周圍有沒有金屬。”說著指了指學生中一個小胖子問道:“你說,這能幹什麽?”

  小胖子囁嚅道:“這個……這個……首長,我想不出來。”

  林智清:“如果有人把金子埋在地下……”

  小胖子興奮地舉手道:“首長,是不是用這台儀器就能找出來?”

  “對,把這台探傷儀改進一下就可以。不光是埋金子,如果地下有金屬礦藏用這個原理也能找出來。”

  接著又拍了拍渦流儀:“儀器是造出來了,但是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加重了語氣說道:“你們以後走到工作崗位上,不要因為這個儀器是我造出來的,就覺得這台儀器一點兒都不能改,甚至連意見都不能提。實際上我也隻是依據南華先賢的圖紙製造出來的,恪於條件所限,產品還很粗糙,可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還很多。這些工作就有待於你們來完成,你們一定要勇於創新。至於說改進的評判標準則是用戶的評價,用戶說好才是真的好,明白嗎?”

  “明白了!”眾人異口同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