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儀表廠(一)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2      字數:3986
  林智清站直身子,一麵擦著臉上的汗,一麵敲了敲有些酸痛的後腰,心中充滿怨念,在現代都市過得好好的,為什麽要穿越到古代,找罪受呢?

  林智清出生在湘西山區的一個農村——定邊寨,寨子裏全姓林。定邊寨裏的林家人生活都不富裕,對學習卻異常重視。他順利成為全村第一名大學生——雖然僅是一所二流大學,但也足以讓林智清成為村裏的“別人家孩子”的代表。但林智清研究生畢業留校後,僅管他競競業業,但總是進步很慢。比他後來的卻比他先晉升了職稱。領導總是對林智清稱讚有加,但到晉職稱、評先進時卻總是失之交臂。幾次折磨下來,林智清那顆傲嬌的心破碎了,但也看清了一個真相:工作再努力也不如有一個好後台,凡是進步神速的都有著強大家世的傳說。

  這對他打擊太大了,林智清想要靜靜。他決定回老家,他已經七八、年沒回老家了,在老家他可以靜靜地舔舔傷口,思考下未來。

  闊別多年的老家給林智清的震撼同樣巨大,山村不再貧困——雖然父母的信中也提到整個村子都富裕了許多,但嶄新的房舍,平整的道路還是讓林智清大吃一驚。村人獲取和積累的財富遠超他的想像,而且是蒸蒸日上,速度日漸加快,言語中充滿了腳踏實地的自豪感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林智清越來越感覺自己像隻花瓶,外表花團錦簇,內裏空無一物。

  在村中他遇到了和他有著同樣感覺的林明起。林明起雖比林智清小三歲,但比林智清高一輩,林智清見他要恭恭敬敬地稱呼他一聲“小叔”。林明起與林智清際遇相似,隻不過他去了南方某市的農科院。

  林智清與林明起多喝了幾杯之後,共同難題、類似的際遇拉近了二人的距離。離鄉後返城二人的關係與其說是遠親不如說是朋友。

  林明起偶然在網上看到南華的穿越計劃,兩人經曆了懷疑、確認、思考後,最張下定決心參加穿越。籌委會對倆人的加入表示了熱烈歡迎,林明起是熱作專業,林智清是石化專業,這都是4300人中的稀缺品種。

  林明起去了新夷洲跟劉克搭班,而林智清負責了壓力表的製造。

  林智清走進掛著“臨高儀表廠”的工廠。牆內大部分都是空地,野草肆意生長,隻有在靠近門口處,孤零零地矗立著幾棟建築。

  林智清向一幢工棚走去,靠近時熱氣迎麵撲來,工棚裏一字排開四、五個衝天爐,四周擺放著鑄件和鑄模。隻見一夥人操縱著吊杆正在將一個紅亮的坩鍋裏的金屬液傾倒入事先準備好的鑄模中。見林智清到來車間主任小跑著過來,主任個頭不高,人長得瘦小精悍,原是德意誌地區的銅匠,叫肖二根。林智清見他精明能幹,接受新事物物也快就讓他負責這個車間。肖二根大聲說:“首長,這爐是磷青銅,等會兒測下成分,合格就可以拉彈簧管了。”車間裏的噪聲很大,說話不得不大聲。林智清點了點頭說:“今天怎麽這麽早?”肖二根:“天太熱了,早點幹活還能涼快點。”林智清:“要注意安全,夜裏天黑,人也困容易出事故。”肖二根:“我注意著呢,爐前工昨天下午就發放回家了,特意叮囑他們吃完飯就睡覺,不準在媳婦兒肚皮上耍威風。”林智清笑著搖搖頭向旁邊走去。隻見一個銅錠被分割成銅塊,又在液壓機的巨大壓力下擠壓成銅管,最後再調徑、校直、最後檢驗合格出廠。林智清走到成品前,挑出一根看了下外觀,又用卡尺簡單地測了幾個數據,微不可查地點了下頭。一旁的肖二根全神貫注地看著林智清,見狀麵露得意。工位上的檢驗員則略顯木訥,根本沒有注意到林智清的表態。肖二根心中一喜,開始沒話找話:“這是建築公司定的水管,據說要用港口的旅館裏。”

  林智清也不搭茬,大力地拍了一下肖二根“幹得不錯,繼續努力。”邊說邊向外走去。

  一旁的平房,工作環境比這裏好得多,工人們——大多是女工正在安靜、專心地工作,林智清走到一名女工的身後,女工正在一個盤子大小的砝碼搬到活塞上,輕輕轉了一下砝碼,砝碼帶動活塞輕快地旋轉起來,女工又輕敲了一下壓力表表殼,將讀數記在記錄紙上。一回頭見車間主任李小花——一名年方二十,頗有幾分姿色的女子,已不知何時站在身後。

  林智清問道:“這批彈簧管怎麽樣?”

  李小花喜滋滋地道:“這批彈簧管老化後,穩定多了,壓力表基本上裝一個成一個。還是首長有辦法。”

  “任務多嗎?幹得過來嗎?”

  “最近不少,鋼廠、機械廠都要,但要得不急。現在裝表沒問題,就是機芯有時拖後腿,首長你看能不能再從機加那邊調個成手來。”

  “機加那邊人手也緊,上回派來的三個學徒培養得怎麽樣了?”

  “姑娘們學得很快,但還得師傅帶著幹,沒幹過的機芯還是沒把握。”

  “任務緊的時候就讓他們加點班吧。再過半年也就是成手了,到時候人手就能擺布開了。”就這樣兩人說了一個多小時,林智清才走出這個車間。

  壓力表是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儀表,舊世的壓力表生產極為簡單,林智清就見過隻有二個人,蝸居於一間6平米民宅中的壓力表廠。林智清要籍生產壓力表打開突破口,將儀表小組升格為儀表廠。科工委也對此很興趣就同意了林智清的請求。林智清之前一直是白麵書生,直正投入到辦廠才知道其中的艱難。先是廠房基建,然後是物色人選,最後是生產管理,前前後後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算步入正軌。

  但在真正開壓力表時,林智清才體會到什麽是工業體係。壓力表的彈性元件是壓扁的銅管,而臨高當時拉不了銅管。再向上遊追,銅管的銅料——磷青銅,南華以前也沒生產過。林智清想想都吐血——這分明要吃饅頭得自己先磨麵,不,是得先種麥子的節奏。這種零部件生產占用了遠大於最終產品生產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喧賓奪主現象,林智清也是無可奈何。

  好在科工委對林智清十分支持,在一幹元老的努力下上馬了一套銅管拉管設備和一台熔銅爐算是應付過去。其實科工委更看重銅管生產,銅管量產後,許多製冷、流體設備就都可以生產了。其結果就是“小頭大身”——銅管車間的規模、生產工藝遠超壓力表車間。

  林智清沒有那麽多時間去空發感慨,他向溫度計車間走去。一進車間,噪雜的“哢嗒”聲海浪般湧來,這是刻線機的聲音——溫度計上的覆蠟在刻線機上刻線後浸在氫氟酸中,就會在玻璃上蝕刻出劃線。李小花跟在林智清身後,這裏也是她負責。

  林智清剛要說話,一個中年婦女闖了進來,喊到:“李主任,李主任……”,猛然看到林智清也在,急忙頓住。林智清見她如此心中莫名其妙地升起了不祥的預感,深吸了一口氣,平定了下心情,擺手製止了李小花的嗬斥,盡量心平氣和的對來人說道:“別急,有什麽事慢慢說,”大媽本來看見首長嚇了一跳,見首長和言悅色,心下稍定,結結巴巴連說帶比劃,花了好一陣子才說明白。

  原來今天早上,李小花見王鎖柱沒來上班,偏巧又有一批溫度計要得急,要馬上蝕刻,於是就讓一個大媽去找王鎖柱,催他上工。大媽找到王鎖柱的宿舍,同宿舍的舍友正在忙亂。王鎖柱今天早晨起床,突然渾身痛疼,舍友們正準備抬他去醫院。大媽眼見王鎖柱在那裏痛苦呻呤,伸出的兩手手指指甲發黑,顯然是不能上班了,急忙回來報訊。

  林智清聽了心頭一動,暮然想起王鎖柱的症狀與氟化氫中毒的症狀很像。又向李小花問了問王鎖柱最近的出勤情況,忙給大同總醫院掛電話。接電話的恰好是今天值班的蘇廣然,

  “蘇主任,我是林智清啊。”

  “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我們廠有個工人今天早晨突然渾身疼得受不了,工友就把他送你們醫院了,這事還得張主任費心。”

  “那是,那是。蘇主任是杏林高手,一定能妙手回春。”

  “那就拜托了,小夥子是我們這的骨幹,幹的還是有毒有害工種,不知道這次有病是不是和這有關?”

  “工作中要接觸到氟化氫。”

  “那能治好嗎?會有後遺症嗎?”

  “這樣我就放心了。”放下電話,林智清對一旁的李小花說:

  “人剛送到醫院,還沒有開始檢查,估計沒有生命危險,不過是不是氟化氫中毒還不好說,看症狀像。不管是不是以後都要加強防護。”

  李小花在一旁一個勁點頭。其實林智清心中早己將王鎖柱的病認定為氟化氫中毒了,因為他以前接觸過這樣患者,症狀一模一樣,但他不知道本時空能不能治,所以隻是輕描淡寫的向張土木提了一句。

  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他和李小花定下了替換王鎖柱人選,親自談了話。再檢查一遍各道工序,把可能的紕漏再次確認了一遍。這時中午休息的鈴聲響了起來。林智清在午餐前把全體職工召集在一起,再次強調一下安全紀律,才放這些人休息。

  忙碌了一上午,直到中午林智清才算是把日常性的工作處理完,在一幹幹部的陪同下去幹部食堂就餐。說是幹部食堂實際上飯菜與職工食堂一樣,隻是就餐環境能稍微好些,不是那麽吵鬧。

  林智清今天吃飯時有些心不在焉,他在想如何徹底堵住紕漏。自從他獨立負責儀表廠,他算是見識到了農民與成熟產業工人的差距。農民習性尤其是十七世紀的農民習性成為他每天都要鬥爭的頑疾。最可笑的一遇到下雨天就會有大麵積的曠工,其理由是:“下雨天地主也沒有讓我們下地。”對此林智清也是哭笑不得,先後反複幾次才將此根絕。諸如此類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搞得林智清一個頭兩個大。林智清心下十分懷疑是王鎖柱中毒是因為操作時沒有注意防護。僅管他一再強調要注意安全防護,但是還是有人置若罔聞。對此他也是十分頭痛。

  不過林智清也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有些人似天生就點開了管理天賦,比如說那個肖二根本身就是銅匠,接受新事物特別快,又肯琢磨,有上進心,很快就脫穎而出。至於李小花則是林智清怎麽想不到的。她出身農家,其貌不揚,也不見得如何聰明,連文憑也隻拿了個乙種文憑,但她記性極好,林智清交待的事從不見她動筆記,但是到時準不會忘,而且辦事絕不拖泥帶水,條理清晰,分派得當。別看是個女流也把車間裏的人擺弄得服服貼貼,很得林智清的賞識。

  “這樣得力幹將再多幾個,我就輕鬆多了。”林智清心中歎息道。他突然發現食堂裏靜了下來,原來所有吃完了,見元老沒有發話都不敢離開。他笑了笑說道:“沒事,剛才想事走神了,你們有事忙你們的。”眾人聞言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