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夷洲的橡膠(一)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1      字數:4346
  清晨天剛麻麻亮劉克來到自己的辦公室,整個人靠在太師椅上,辦公桌上立著小山一般的文件。極不情願的拿起桌上的文件,整個人感覺像被掏空一樣的,隻看了兩眼就丟到了一邊。

  不過為了這份工作,劉克的還是克服了疲倦,不到中午一口氣的把桌上的文件全部處理完了。

  穿越前劉克畢業於一個二本農業大學橡膠種植專業,畢業後在安全套工廠當工人。劉克穿越不是為了改造世界甚至不是為了搞人種博物館,而是剛畢業時遇上經濟不好成為了失業大軍。在受到一個大學同學忽悠後以為南華的“穿越公司”是個包吃包住又不用幹活的善堂後,抱著蹭吃蹭喝的想法帶著一堆實習時橡膠園老板送的橡膠種子和遣散時套套廠送的幾大箱套套便加入了“穿越公司”。結果同學在穿越前找到了工作,而劉克稀裏糊塗的跟著大夥穿越了。

  因為本人二本又沒有很長時間的工作經驗在博士成排、碩士成連的元老院裏成為了低分低能的“行政儲備人員”。

  一五的頭幾年,萬事草創,元老們往往身兼數職,辦公廳自然也不會讓劉克光吃飯不幹活。所以在管理橡膠林外像什麽支農、支軍、支建之類必須元老幹的各種髒活累活以及其他元老都不想幹的沒有什麽油水的苦活幾乎次次都會想到劉克。搞的劉克身上的兼職一堆,什麽生物教師、化學教師、技校文化教員、農技員、法庭陪審團成員以及各類找元老剪裁的嘉賓!

  雖然幹的不是主業,但他也樂在其中,尤其是占領了新夷洲後,在一五結束後他就被外派去種橡膠。

  今年由於絕大部分第一批種植的橡膠樹已經達到了割膠所需的33.2公分樹圍,而對於橡膠的需求也就慢慢增加了!因此劉克最近幾個月幾乎每隔幾天都要組織橡膠林裏的工人割膠並對橡膠親自監工,白天早上要處理計劃委不斷送過來的各種橡膠的交割指標,還好數量不大,拜穿越前的海量物資所賜,他有的是時間。

  當劉克騎車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有兩個國民幹部等在了劉克的家中,都是找劉克要生膠的。等劉克打發走那兩個幹部的時候已經快要吃晚飯了!

  晚餐是兩個生活秘書春梅和瓶兒準備的紅燒牛肉、麻婆豆腐、燒雞塊和酸菜魚再加上白果燕菜湯配上香噴噴的白米飯。大概因為自己手底下的人最近取得了成績劉克心情格外的好,風卷殘雲的把桌上的飯菜都吃光了。

  吃完飯後由於瓶兒懷孕劉克在春梅的服侍下一起洗了一個鴛鴦浴。洗完澡後兩人躺一起!劉克由於每天晚上的橡膠采收工作已有小半年沒碰過女仆了。(自行想象)

  第二天早上劉克打了幾個哈欠,從枕頭下摸出昨晚的女仆給他上好弦的手表和準備好的計劃。今日劉克需要給來橡膠林的新員工講橡膠種植課程!

  早晨7:00,劉克在橡膠林外的土地上對廣大的新護林員演講到。

  親愛的新員工們:

  我代表廣大的橡膠林的員工向你們問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美麗宜人的季節裏,我們迎來了新的員工。你們將帶著青春活力,帶著對南華政府和人們的無限熱忱,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邁進了我們的橡膠林。你們將是我們橡膠林裏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相逢是首歌,相聚是歡樂。橡膠林全體老職工對你們表示最誠摯和最熱烈的歡迎!

  劉克說道:“廣大的新職工們,我代表橡膠林廣大的老職工們歡迎你們加入我們的大家庭”更多的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我們先講橡膠栽培技術的采種與選種和幼苗的培植。

  一、采種和選種

  (一)采種

  培育砧木的種子,要在規定的采種區采集。不是所有種子都可作砧木。因為不同無性係的種子所育成的砧木對接穗的產量、生長、抗性都有密切關係。根據國內外試驗資料,優良的砧木比用未經選擇種子培育的砧木一般能提高接穗的產量15%~25%。所以要采好種。

  (二)選種

  一般要選用成熟、飽滿、新鮮較重,花紋鮮明光亮的種子。種子成熟後,無明顯休眠期,呼吸作用仍很旺盛,水分和養分的消耗量很大。種子放置半個月則有40%不能發芽。因此,采種時要做到隨熟、隨采、隨運、隨播,若需短期保存,宜置於陰涼通風處。

  二、播種、催芽、移床

  (一)種子發芽適宜條件

  種子發芽要有適宜的溫度、水分和透氣條件。

  1.氣溫。橡膠種子在平均氣溫25℃左右時正常發芽,低於18℃發芽慢,發芽率顯著下降。絕對溫度低於10℃不能發芽。為了滿足種子發芽的溫度要求,秋果應盡早播種,冬果改為春播為宜。

  2.水分。水分可使種子中呈凝膠態的原生質轉化為溶膠狀態,以加強代謝作用。據測定,當催芽床表層河沙的絕對含水量為6%~7%時,最適於橡膠種子發芽。

  3.氧氣。種子吸水開始萌發後,需氧量急劇增加。在缺氧的條件下,種子不能正常萌發。因此,適當淺播和用沙床催芽是滿足種子發芽時對氧氣的需要的措施。據試驗,淺播比深播的種子發芽率高25.5%左右,用沙床催芽比土床催芽發芽率高約41%。

  4.種子發芽過程。在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下,播種後5~7天開始萌發,10~15天為發芽盛期,至20天時發芽可達80~90%。種子從萌發到第一蓬葉穩定約需要3周。

  (二)播種、催芽、移床

  種子先經過催芽再移栽到砧木苗床或容器內,其好處是便於初期集約管理,有利種子發芽,且省工。還可減少日燒病、畸形苗及牛獸等為害,提高保苗率。

  1.播種方式。播種有平播和側播兩種。據試驗表明側播比平播的發芽率稍高。但畸形苗較多,故生產上以平播為宜。

  2.播種間距。在催芽床上種子的播種間距為2~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5~2公斤。

  3.播種深度。以不露發芽孔和微露種背為好。

  4.播種時間。根據不同地區種子成熟期而定。一般以秋播為宜。

  5.移床

  (1)移床時幼芽適宜高度。以幼芽長5~7厘米芽杆挺直而又未開葉時移床成活率最高。

  (2)移床技術。移床前催芽床要淋透水。移床時,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輕捏住苗莖基部,右手持竹片撬土,邊撬邊輕拔起,要注意保護種子,不要損傷子葉柄。移床時淘汰黃化苗、畸形苗及弱苗,並幼苗高度分級移床,使幼苗生長一致。移床時間最好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晚進行,不要在烈日下和雨天移床。移床時幼苗深度以剛埋過種子,不露根頸為合適,根係要舒展,回土壓實,隨即淋水。

  三、移床後的苗圃管理

  (一)幼苗生長特點

  以秋播苗為例,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1.籽苗期:移床後到第蓬葉穩定,營養主要靠種子的儲蓄養分,莖幹幼嫩,根係不發達,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很弱。

  2.越冬期:第一蓬葉穩定到次年3月,此期間天氣低溫幹旱,苗木生長緩慢,並易受寒害。

  3.恢複期:3~5月,氣溫回升,降雨尚少,常出現長期幹旱,水分供求矛盾突出,苗木生長逐漸加快。

  4.生長期:5月以後進入高溫雨季,幼苗根係和葉麵積已有較好的基礎,因此苗木生長最快。

  對苗圃要按不同季節、苗齡精心撫育管理,及時淋水、施肥、鬆土、除草、蓋草,做好苗木保護。

  (二)淋水

  在第一蓬葉穩定老化前的幼苗,根係分布淺且苗床暴露,風吹日曬,水分蒸發快。所以每天要淋水,保持土壤濕潤。在第三蓬葉或苗床蔭蔽前的苗木,根係分布尚淺,生長較旺盛,可根據天氣和苗床土壤濕潤情況,隔幾天淋水一次。高溫幹旱季節蓋草,保水效果好,還可抑製雜草生長,苗木蔭蔽後,水分蒸發較少,膠苗根係也發達,而雨水亦較多,可不必淋水。

  (三)施肥

  幼苗施肥應視苗圃的土壤肥力、幼苗生長情況。一般磷肥、有機肥已在苗圃整地時作基肥施用了。冬季適當施鉀肥。氮肥主要是在生長旺盛季節追施。

  在第一蓬葉穩定至第二蓬葉抽葉期間,種子貯藏的養料已經耗盡,可酌施1~2次稀薄的氮肥。進入恢複期後,水肥矛盾突出,必須及時施肥。施肥宜少量多次、均勻。一般每床施漚肥1~2擔或加水施尿素100克,或硫酸銨300克。每月施1~2次。苗齡在6個月後,可在株行間開淺溝施肥。要防止化肥撒到苗木上導致傷害。

  (四)除草、鬆土和蓋草

  關鍵是蓋草,如能經常保持良好的死覆蓋可大幅度地減少除草、淋水用工。並可有效地防止雜草滋長,使土壤疏鬆,均衡土溫,減少蒸發,有利於保水保肥,也可防止衝刷,從而促進幼苗生長、發育。在除草、鬆土、蓋草和培土時,切忌使土塊,幹草觸及幼苗莖基部,以免引起日燒病。

  苗畏的化學除草。三個月以上的幼苗,可在除淨雜草後噴萌前除草劑“西瑪津”,畝用量0.3公斤左右,加水75~100公斤,均勻噴在苗床和步道上,能保持2~3個月內無雜草。這種藥對人畜無害,但對兩個月以下的膠苗有藥害。也可每畝用草甘膦0.05公斤(有效成分計),加水40~50公斤。均勻噴在苗床和步道上,一般噴後15~20天雜草基本全枯,可控製雜草達4~5個月。

  (五)預防自然災害

  1.防風:在寒風或常風較大的地區要在迎風方向搭防風障保護幼苗或提前種甘蔗或高稈綠肥作防風障。

  2.防寒:在冬前首先要清除苗床的死覆蓋,並要做好防霜準備,如搭活動霜棚可設熏煙堆。如出現凝霜,要在陽光照射前用水淋洗霜。

  3.防治病蟲害:苗期常見病害主要是白粉病、炭疽病和麻點病。蟲害常見有螞蟻、蠐螬、大頭蟋蟀等。

  4.防牛獸害:應設圍籬或挖防牛溝,並派專人看管保苗。

  5.防火:冬旱季節要開好防火帶,並加強專人巡邏。

  芽條增殖

  專門繁殖芽條用的苗圃稱增殖苗圃。目前生產上所需的芽條有兩類。其一,為褐公芽條,即木栓化或半木栓化的芽條,適用於大苗芽接。這類稱“栓化芽條增殖圃。”另一種,為綠色芽條,即適用於小苗芽接。這類稱“叢枝殖圃”。

  品係使用,根據農業部農墾局確定的生產性推廣的品係名單進行繁殖。

  一、褐色(栓化)芽條的培育

  增殖褐色芽條的苗圃,種植株行距為80×100厘米。用芽接樁建立的增殖苗圃,1年後即可鋸取芽條。第一鋸芽條時,一般在芽接位上方10~15厘米下鋸。以保留足夠抽生二枝芽條的部位,第二次及其以後各次鋸取均在抽芽點上方10厘米處下鋸,留芽要數量視株行距、植株生勢而定,一般每株留3~4枝芽條,每年取芽條一次,可連取5年,每株增殖苗第一次可取1米長芽條,第二次約2米,第三次及以後各次約為3~4米。每米長芽條一般可取15~20個芽片。由止可以估算單位麵積芽條及芽片的產量,作為安排生產的依據。培育芽條,除做好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工作之外,還應注意到:

  (一)防止品係混雜,在芽條出圃前,作好品係鑒定。在鋸取、包裝、運輸芽條過程中,要防止把品係搞亂。

  (二)在取芽條前一個半月應停止施用化肥,以免植株生勢過旺,影響芽接成活。

  (三)剪葉。在鋸芽要前兩周適當剪去下部葉,保留頂部3蓬葉,以增加透光,加速莖幹栓化,提高芽片利用率。剪葉時隻剪彩去葉片,葉柄可自行脫落。

  (四)修枝芽。鋸芽條後,砧木上抽出的芽要及時掉。芽條上萌生的側芽過多也要掉,僅留2條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