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內陸擴張戰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1      字數:4807
  此時的南華勢力範圍也不過剛剛翻過了龍山那個小山口挺近到山對麵十幾公裏的地方,可以說過了龍山,這天氣就跟山對麵是兩回事了。

  龍山山脈兩側東坡陡峻,地形崎嶇破碎,平整道路的時候可是花了大半年呢的時間,但是東麵麵臨的是濕潤氣流,雨量豐富。而西坡平緩,微向內陸高原傾斜,因處背風位置,氣候相對偏旱,多的是草原和灌叢。所以山脈東南側沿海低地和丘陵是熱帶作物的重要產區,西側內陸高原是穀類生產和養畜區,這樣變化的氣候讓過來的人感到一絲清爽。

  而最興奮的不是人反而是那些駿馬,內側的草原和灌叢是非常適合馬匹生長的環境,要知道炎熱潮濕的環境很多人一開始都不適應,更不要說馬這樣嬌貴的動物很了,得病多不說,還容易死亡,要是在新香港或者西北方的位置,不管是熱帶氣候還是內陸炎熱幹旱更要命,在那裏設立城市都要小心翼翼,但是那的豐富礦產又不得不去開采這才是最為兩難的,誰叫那有出產全國37%鑽石,70%的銀,84%的鐵礦石,93%的鋁,99%的銅,在那裏的城市會因為礦石而建立,然後因為礦石的枯竭而重新變的荒蕪。

  南華的騎兵最高指揮官是王凱倫,他這個東北大漢參加穿越後就把家裏的馬場裏的馬全部帶了過來,跟過來的還有一些願意跟他一起幹的原馬場的職工和家屬,盡管他沒當過騎兵,但是綜合貢獻和能力的他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南華騎兵的最高指揮官騎兵連長。

  他的手底下一票來自歐洲和中東的前騎兵,將近兩百人,而可以驅使的戰馬可有四百多匹,手底下的的騎兵穿著還算堅固的輕甲,能抵禦一般長矛的突刺,而他們的武器除了馬刀外還有一把南華手槍和幾顆手榴彈,而王凱倫的武器自然是馬刀、手榴彈、格洛克外加衝鋒槍了,這樣的武裝到牙齒的騎兵在南非大陸可以說是橫著走了,哪怕是象群也要繞開這些殺氣騰騰的家夥,隻不過訓練的時候可是非常痛苦的。

  騎兵連的人員複雜,極少部分的黑人、印第安人、高喬人、明國農民軍、被俘虜後或者找活幹賣到這的波蘭雇傭兵、烏克蘭哥薩克、波斯騎兵和奧斯曼土耳其騎兵、韃靼人,如此複雜的成分光教他們使用基本的華語溝通就不錯了。

  盡管在淨化營的時候,他們已經被收拾的服服帖帖不再打架,但是經過新兵連的基礎訓練後被挑選出來當騎兵後,又因為老兵和新兵的語言不暢(帶著各種方言的漢語)發生誤會以及經軍隊老兵欺負新兵的習慣,然後他們這些人習慣用拳腳解決問題,然後就變成了圍毆,再被憲兵給一個個拎出來暴打一頓關禁閉,然後王凱倫不得不在騎兵訓練的前幾個月以華語的聽懂寫訓練加強溝通,而且三令五申不許群毆,不然那就真的拿去喂野獸了,也就這樣訓練了將近半年外加邊打邊溝通算是勉強做到了不敵對,但也別指望關係能有多好,這也是隻有一個騎兵連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太耗資源,一個騎兵連的成本相當於5個步兵連)。

  於是在1632年的時候,王凱倫的騎兵連開始了他們的掃蕩作戰,那就是消滅騎兵連駐地範圍100公裏內的所有部落,不管是什麽霍屯督人、桑人、班圖人、祖魯人,不管是什麽部落,統統的吞並掉,俘獲人口牲畜還有毛皮,地盤的擴張是需要人口的,當然盡量不讓他們逃跑,這都是現成的勞力,然後一步步的把南華的勢力範圍占領到政府設定的分界線上,因為大多數對黑人若有如無的反感,所以在人口充足的時候就不需要黑人移民了,把勢力範圍占領到非洲分界線上的時候抵住黑人南下的道路,這是一個大政策,以後不管哪屆政府都不能更改,當然二線部隊也會來支援。

  說道所謂的二線部隊,也是政府成立後的陸軍對部隊進行改製,因為買來的移民裏有很多雇傭兵或者戰俘,不管是歐洲的還是中東的他們已經非常習慣了排隊槍斃這樣的線列作戰,讓他們用一二戰的栓動步槍不習慣不說,前軍人也不完全放心啊,而且對於他們而言使用栓動步槍這意味著要重新開始訓練,那從身體素質上是肯定比不上那些什麽都不知道的年輕小夥的,而且越年輕的小夥對南華的認同感歸屬感就越強,越有向心力,值得信任,但是就這樣不用也很浪費,而且陸地上的敵人又如此弱小,於是僅僅在天藍、桌山市、新大同市三個地方駐紮了裝備了後裝步槍的一線部隊,士兵們裝備的是穿越者們帶來的恩菲爾德7.62mm步槍的簡易版,結構非常簡單,槍管長度和槍全長都比標準的短了一些,再加上減量的發射藥,使得它有效射程隻有300多米,但是已經足夠碾壓17和18世紀了。

  而剩下的地方就駐紮的是二線部隊,他們就依然采取排隊槍斃的線性陣列,采用了南華步槍和左輪步槍混搭的方式,當然不管是哪一種刺刀是肯定有的,隻不過刺刀采用的是三八大蓋的刺刀,單鋒直刃,呈刀形,方便刺殺,盡管這樣的裝備在歐洲陸軍裏已經是頂級部隊可以吊打一切了,但是在這裏隻能當二線部隊,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士兵的老去,米尼步槍的生產線將會完全的淘汰下去賣給歐洲,到時候南華將會配置統一的栓動步槍。

  在得到了李軍帶的二線部隊一個步兵連的支援後,然後王凱倫開始帶著大部隊進行征戰,首先就是偵察,如果是小的部族,一般是讓熟悉語言的士兵拿著大喇叭騎著馬去勸降,如果他們拒絕,那一百多個騎兵就會呼嘯而來,先是拿槍的一個排在遠處遠遠的開一次槍,打死幾十人後,剩下一個排去朝著他們人群密集處扔手榴彈然後在爆炸聲中呼嘯而去,然後剩下的部隊開始衝擊部族,基本上這三板斧過後,小的部落基本就死一大半人了,然後他們押著俘虜還有牛羊等各種物資打道回府,然後拆分到各個地方或者到新夷洲島。

  而碰到人數眾多的部族後,二線部隊就會跟著騎兵連一起進行過去,因為要求的就是殲滅戰而不是擊潰戰,盡管是二線部隊,但是他們的武器也是超越這些部落幾個世紀的,兩個排的南華米尼步槍,一個排的左輪步槍,吊打歐洲軍隊都沒問題,更何況這個處於奴隸社會的部落了。

  這個被盯上的部落是個大部落起碼一千百多人,看來這是附近部落開始聯合起來對付我們了,他們麵對這些要吞並他們的敵人毫不畏懼,不少男人包括老人在內拿著各種武器聚集在一起衝了過來,人數估摸六百多人。

  麵對沒有什麽陣型一窩蜂一樣拿著冷兵器蜂擁而來的黑人,首先出場的是騎兵,他們在一百多米的距離上對著黑人進行了一次集體射擊,估計幹掉了三十多人後就拉著馬頭往回撤,繞開了步兵跑到了炮兵的後麵。

  但是小小的傷亡並沒有讓黑人退怯,這些黑人依然在不知疲倦的奔跑,而最後麵的弓箭手也是一路小跑隨時準備把弓箭射入這些敵人的身體裏。

  這樣的隊伍哪怕是歐洲軍隊在數量差不多的情況下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才能獲勝,而麵對南華這跟送死差不多,首先那些弓箭手就在加裝了瞄準鏡的恩菲爾德的穿越眾狙擊手狙擊下打倒在地,甚至有的直接爆頭,而前麵衝鋒的人根本不知道後麵情況的,隻能選擇無腦的密集的衝擊。

  “前麵距離500米,開炮!”李軍命令道,四門4磅炮的炮手早就做好了準備,命令一下達就拉動了拉火管,四門火炮開始輪流發射炮彈,每發射一發炮彈後,炮手就基於長期訓練的本能開始清理炮膛,然後再裝上定裝炮彈包,降低角度,在火炮後炮口的上方插入拉火管等待指揮官的開炮命令,安裝了瞄準儀和測距儀的南華火炮精準度算是17世紀最高的了,十二發4磅炮彈有7發打中了人群,跳彈的跳躍又增加了新的傷亡,先後打出了七條血路,這讓黑人們不得不分散隊形,陣營一下稀疏了不少,盡管騎兵和火炮的射擊讓黑人們損失了十分之一,但其餘人繼續悍不畏死的衝鋒,這時候為了避免誤傷,火炮停止了射擊。

  “黑人也不是傻瓜啊,一排二排記住了,必須靠近了再打,不然效果就差多了,還有一排和二排射擊後直接用手榴彈招呼他們,王連長你的騎兵也要上。”在觀察敵方的李軍命令道,果然如他所料,隨著距離逐漸接近,黑人的陣型開始逐漸密集起來,沒有了那該死的炮彈,他們的勇氣又恢複了。

  等距離快到80米左右的時候,一排長彭暉說開火的同時扣動了扳機,他手裏的武器可是從緬甸帶來的仿八一杠,半自動射擊模式,每扣次扳機就打出來一發子彈,在這個距離上已經可以做到百發百中了。

  “砰!”一個黑人瞬間倒地,子彈穿過他的身體把他後麵的一個也打中了,他們就這樣不甘的倒了下去,而其餘黑人無視死亡繼續往前衝,很快把他們給踩死了。

  隨著他的第一聲槍響後的幾秒鍾內。“砰!砰!砰!”第一排的步兵也迅速的扣動了扳機打出齊射。在最前麵衝鋒的黑人們身體瞬間出現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血花然後不甘的停下腳步吐血倒地,拜火炮威力所賜,陣型沒一開始那樣緊密也讓他們的傷亡降低了,而後麵的人沒有停止腳步踏過倒下的人繼續嗷嗷叫的往前衝。

  第一排士兵打完了後迅速後退到第二排的身後,然後第二排步槍手在二排長華子劍的命令下同樣迅速的端起槍繼續齊射,長期嚴格的訓練讓他們習慣了這樣的動作,這次射擊又讓黑人們的再倒下了不少人,但是李軍看到還在衝鋒的數量已經減少到大概60%了,就這樣隊伍還沒崩潰,在17世紀這已經算是一隻很強的部隊了,英格蘭的部隊曾經可是被蜂擁而上的祖魯人殺光了的。

  也就十幾秒的時間,兩軍的距離已經不到五十米了,這時候拿著左輪步槍的第三排站到了最前方了,他們不需要專門的瞄準準,如同拿著霰彈槍一樣,在三排長李槊寅的命令下把槍放在胸口下部位置對著蜂擁而來的黑人有節奏的扣動扳機,不需要考慮命中,打完8發子彈就行了,這種不追求命中率的武器很適合對付靠近的敵人,而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士兵已經擰開了手榴彈的拉火蓋,隨時可以投擲。而黑人們也衝到了二十多米的距離,但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因為騎兵們也開始射擊了,他們麵對的火力密度突然變大,不少人就倒在了這裏,勝負已定,但是為了減少傷亡,那手榴彈就是最後一擊。

  “預備,扔!”兩個排長同時喊道,算上騎兵連投擲的幾十顆手榴彈扔了出去然後從他們頭頂上落下後爆炸了,爆炸產生的破片插入了他們的身體裏,如此的劇痛讓他們痛苦的叫了起來,爆炸聲和慘叫聲此起彼伏,前麵有左輪步槍有節奏的扣動扳機,中間有從天而降的炸彈,這時候他們是徹底崩潰了,硝煙散去後,已經沒多少活人了,幸存的人開始四散而逃,有的人已經跪著一動不動,他已經放棄了,隻等著給他最後一擊。

  “好了,該我們上了,騎兵連進攻。“王凱倫說完後擺出了亮劍裏騎兵連長孫德勝的姿勢,揮舞著馬刀帶著部隊衝了過去追殺逃兵,而步兵連長李軍則率領步兵們小跑的朝著部落前進,從開始到結束,戰鬥時間還不到一個小時,這個聯合部落就沒了,接下來士兵們開始把部落裏的人全部拉出來,東西全部拿走,但是沒人會做出任何違反軍紀的事情,因為經過係統學習的他們知道,這些沒淨化過的人身上都很髒,所以不要碰,盡快的把他們帶回去淨化才是真的。

  這樣的戰鬥隔幾天就會繼續,在把周圍掃蕩完後,光抓的男女老幼俘虜就上千,牛羊牲畜更是上2萬了,還有不少動物皮、砂金和油脂。而南華部隊損失微乎其微,死亡的主要是非戰鬥死亡人數,也就是俗稱的運氣背或者太輕敵,而那些運氣好逃過一劫的黑人們跑到別的部落口口相傳,然後新一輪的北上遷移就這樣開始了,而遷移不及的小部落也就隻能投降了,這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和物資。

  對於士兵而言,這樣的勝利意味著他們成為正式國民的時間又縮短了好幾個月,最近的一係列戰鬥結束後就會發下不少獎金,這可以讓他們輪流出去瀟灑揮霍的同時可以家人買東西,據說供銷社又出了不少新的商品,就等著這波消費狂潮的到來。

  而在新夷洲島,外號顧少佐的顧佑國帶的拔刀隊(都是是明人、日本浪人、印第安人、朝鮮人和部分黑人,他十分鄙視白人)和獨孤求婚的近戰隊也在新夷洲島對找事的土著們大殺四方,可以說殺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一點也不過分,部族被吞並,人員被拆分,分流到南非的各個地方,然後跟南非的進行人員置換,緩慢的擴大著南華在新夷洲島的勢力範圍,而餘仁他們就在大兵的保護下開始和其餘老實的部族進行物品交換,他們帶的東西收到了當地土著的歡迎,而土著交換給他們最多的商品的就是人,年輕的男女和小孩,附近的煤礦也被勘探,現在正在挖掘中,洗煤廠正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