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物實驗室(一)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1      字數:3125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李三思一邊塗著平板,一邊再一次的歎氣。

  遙想當年填誌願,李三思報了生物學專業,一半是因為“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一半是想跟女神去同一個學校。可惜老天不太喜歡這個選擇,先是把生物學變成大坑,再把女神送到2000公裏之外——也是生物專業。總而言之,李三思畢業之後無處可去,隻好跟他的師兄師姐一樣,找個研究所繼續讀研究生。

  李三思所在的實驗室主要研究傳染病的檢測,跟其他生物實驗室一樣,每天朝九晚十,周末無休。時間長了他難免無聊,沒事就在論壇潛水。杜誠銳的帖子發出不久他就看到了,開始隻當作個笑話,可是隨著討論越來越火熱,他也有點動了心:要是真的有個時空門呢?這個時空的生物狗出路無非那麽幾個,當老師/賣試劑/轉行,何不到另一個世界碰碰運氣?

  讓他下定決心的是他的老板(導師)。畢業答辯前一周,老板通知他,他的研究“不夠深入”,答辯需要延期,並且強烈建議他繼續攻讀博士。於是他請假去了一趟廣東,待親眼看過蟲洞後就打定了穿越的主意。此後每隔十幾天就有快遞往返於研究所和穿越基地,不過除了快遞小哥,沒人注意這一點。

  幾個月後,一切準備停當。至於研究所那邊,他這種延期畢業生本來也沒什麽人管,跟老板大吵一架後順理成章地離開。他買了張去魔都的車票,帶著父母正式踏上了穿越之旅,然後把家賣了全部帶了過去。

  到了穿越基地後,李三思才發現,這裏的生物狗遠比他想象的多,顯然都是在本時空混得不如意。李三思在登記時堅決要求不分配到醫學/生物組,寧願搞他的業餘愛好——編程。於是他如願以償去了IT組,協助開發各種自動化係統。D日之後也繼續負責IT係統的開發和維護,成為那段時間為數不多的能夠隨時用電的人之一。為此他在那些生物同行麵前著實得意了一把。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IT係統逐漸趨於穩定,係統組隻剩下簡單維護的工作。至於什麽信息革命之類,實在遙不可及。李三思發現他又要掉進坑裏,果斷要求換到剛成立的百仞總醫院。不過他這知識結構又不太合適:有病人生了寄生蟲,他能把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說得頭頭是道,唯獨對於怎麽治療隻有三個字:問醫生。這樣一來,在醫院發揮的作用也有限。最終又被劃到生物實驗室去了。

  這個“生物實驗室”與其說是研究場所,不如說是管理機構。一幫生物學的博士碩士們統統劃到這裏,算是“基本勞動力”。醫院也好,農場也好,哪裏需要人手就派去哪。李三思發現他繞了一圈又回到坑裏,不由得唉聲歎氣。再看周圍,也沒人有好臉色。倒也不怪他們,在這個時空想發展生物技術,比原時空還要讓人絕望:現代生物學嚴重依賴儀器和試劑,而這些在這個時空顯然買不到,沒有過硬的產品,在委員會麵前自然沒有話語權,幸好穿越前買了大量的物資。

  李三思找到韓子充,他表示青黴素的產量還很低,但可以上馬四環素。韓子充的考慮主要是醫療方麵:四環素類在舊時空不太常用,主要是因為舊時空很多細菌對青黴素已經有耐藥性,而四環素與青黴素有交叉耐藥,連帶著效果也不好,這個時空顯然沒有耐藥問題。與土黴素相比,四環素的副作用更小,有利於製成口服藥。

  李三思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於現在化工廠能生產或即將投產的原料,小量生產一批,將整套工藝路線走通。以後原料充足後直接按這套方法大量生產。跟藍豔梅討論了具體方案後,李三思如願拿到了部分舊時空帶來的原料,走進臨時分配給他的試驗車間。

  李三思打開酒精燈,開始無菌操作。按舊時空規範應該是在超淨台上進行,可是超淨台上的HEPA過濾網在本時空沒得換,隻好省著用。他首先打開工農商帶來的金黴素鏈黴菌(Streptomycesaureofas)保存管,用接種環挑取少量孢子,在事先滅菌好的紅薯瓊脂斜麵上劃線接種。這種培養基是生物實驗室新研究出來的,主要是由於當前臨高的紅薯產量很高,便於就地取材。他用棉花將試管口塞好,放入30度水浴鍋培養。現在臨高沒有自動恒溫設備,微生物培養隻好都用恒溫水浴的方式,由歸化民隨時添加熱水或冷水控製溫度。

  一周後,李三思再次來到試驗室,這時斜麵上已經長出一個個菌落了。他繼續無菌操作,挑選若幹菌落分別接種至液體培養基裏。液體培養基是用紅薯澱粉、黃豆粉、酵母粉、硫酸銨配成的,除硫酸銨外均可自產,而硫酸銨在合成氨裝置投產後也很容易得到。這一步在原時空是起到菌種篩選的作用,不過現在沒有篩選的條件,接種多管純屬是怕染菌。他把裝有培養基的試管放入34度水浴鍋,隨後繼續準備別的材料。

  40小時後,李三思估計培養得差不多了,把試管拿了出來。果然不出他所料,饒是小心再小心,還是有一半染了雜菌,五顏六色地向他示威。他把幸存的幾管拿出來,分別接種到裝有500ml培養基的搖瓶中。這次由於不打算大規模生產,他選擇的是搖瓶培養而非發酵罐,這樣比較好控製。接種好的搖瓶被放在簡易搖床上——所謂簡易搖床就是水浴鍋上架個木頭架子。由於還沒奢侈到給搖床配電動機,現在是每個搖床配一個國民,既負責搖菌也負責保持水溫。

  30小時後,鏈黴菌已經充分生長,這時需要改變培養環境,使之進入產抗生素階段。李三思又向培養液中加入了硫酸鎂、碳酸鈣、磷酸鹽等無機鹽,具體濃度沒有優化。反正這些隻是影響四環素的產率,第一次試驗能做出來就是勝利。還有最重要的抑氯劑,這是生產四環素的關鍵:正常情況下金黴素鏈黴菌產生的是金黴素,隻有加入抑氯劑使氯原子不能結合才能產生四環素。舊時空的抑氯劑可以使用複雜的有機物,李三思沒這個條件,隻好用最簡單的溴化鈉,通過競爭性結合起抑製作用。溴化鈉可以通過氯氣置換出鹵水中的單質溴,再與鈉鹽反應得到,食鹽電解車間可以提供。

  又培養了1天,終於到了收獲的時刻。李三思首先在培養液中加入草酸酸化,這一步是為了將之前沉澱的四環素鈣鹽溶於水,之後對培養液進行離心——目前沒法生產過濾設備,隻好通過離心的方法進行固液分離。離心機自然也是手搖的,李三思對它的可用性持強烈懷疑態度,隻好盡量延長離心時間。他將離心後的上清取出,調pH至9.0,再加入氯化鈣溶液。鈣離子可以與四環素形成複合物沉澱下來,再次離心將沉澱取出後,他向其中加入草酸,這樣四環素重新溶解,而草酸鈣仍然是沉澱。再次離心取上清,加入氫氧化鈉,四環素粗堿就沉澱下來——這是提取生物活性物質常用的酸溶堿沉法。他將沉澱用同樣的方法再純化一遍,就算得到了四環素的粗產物。

  下一步是精純,李三思打算用結晶法進行純化。他將上一步得到的粗製品用0.3%草酸溶液溶解,再加入氨水調pH值至4.8,5度下攪拌。這個溫度可來之不易,製藥廠沒有冰箱,他是從生物實驗室拿來的冰塊。2小時後冰塊基本消耗光,不過結晶也差不多好了。他再次離心,取沉澱用水淋洗去除殘液,最後烘幹,得到了成品四環素。

  這樣製成的是四環素堿,舊時空還會繼續酸化成鹽酸四環素,使藥效再上一個台階。可惜製取鹽酸四環素需要用有機溶劑萃取,臨高無法自產,隻好先拿四環素堿將就著用了。“反正七、八十年代吃的都是四環素堿,也這麽過來了。”李三思自我安慰到。

  2天後。製藥廠專門為四環素的問題開了一次會。這算是製藥廠第一次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藥物,所以會議的規格相當高,正副廠長、正副常務廠長都到場了。會上首先是由韓子充宣布了四環素的化驗結果。這批產品的純度達到了90%,雖然跟舊時空的98%沒法比,也算是不小的勝利。不過代價是得率低得可憐,8升培養基最後產出的還不到1克,隻相當於舊時空製藥廠的千分之一。李三思解釋說他為了保證純度,操作時傾向保守,很多原液也當廢液扔了。理想情況估計能達到舊時空的百分之幾,再往上就要靠優化了。這時農工商表示他會抽出一部分時間做鏈黴菌的發酵優化,算是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