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瞞天過海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0      字數:4473
  於此同時正在出售東北延邊火柴廠的趙國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聽口音是個年青人,20出頭,聲稱是中非貿易公司的采購主管,要求約時間談火柴廠收購事宜。

  若是以往,趙國慶是不願意和這樣的毛頭小子見麵的,可是現在火柴廠不好做啊,同行紛紛轉行,或者專攻旅遊、酒店的禮品火柴生產,由於趙國慶缺乏銷路,手中的延邊火柴廠早已成為了負資產,急於脫手,現在救命稻草找到一根是一根,於是下午安排在廠裏見麵。

  對方非常年青,英俊,和他正在讀大二的兒子差不多,然而卻開著價值100多萬的寶馬(租的),一看就是富家子弟,不知這種人為啥要做火柴廠的生意,不會是過來戲耍他的吧?帶著這樣的疑問,趙國慶謹慎地接待了他。

  延邊火柴廠車間裏,“平安生產,人人有責”的巨大標語下。

  “我方在南非有一項大生意要做,然而南非方麵要求我們在當地援建一座工廠,我方思來想去,覺得火柴廠這個項目不錯,首先在南非方那邊有市場需求,其次投資不大。趙總,若貴方報價合適,我方會買下來。”那個叫王雕的年青人侃侃而談。

  他正看著工人們將一段段的木材切斷、削皮,木材被削得圓圓的,刨片機裏走一遭,就成了一捆捆薄木片。薄木片攤平了碼整齊、烘烤、定型,很快,就分切成了一根根小細棒。

  這是火柴梗的初始外形,還要經過挑選,才幹進入下一道工序。機器轟鳴,工人們把數以萬計的火柴棒排到挑選機器上,密密層層,灰塵和樂音齊飛。

  工人們早就習氣了,有人會戴上口罩,有的嫌費事,便也省去了。夏天天氣熱,有的工人索性打起赤膊,機器響起來,也分不清哪些是灰塵,哪些是汗水。

  一根火柴,最關鍵的在火柴頭,調料時來不得一絲渙散。先打上蠟,再塗上黑色的“藥水”,嚴厲按配方分配的藥水是南海火柴廠質量的保證。塗料之後,烘烤,逐級分選,再分類裝盒,質檢,貼商標,打包裝箱,入庫。

  參觀完生產工藝流程,王雕笑道:“我非常滿意。”

  聊了一陣子,趙國慶弄明白了,原來王雕隻想購買火柴廠生產產線,並雇傭一批工人去非洲進行為期半年的技術援助,不想完整地收購整個廠,這與趙國慶的原計劃不符合,他遲疑地報了150萬。

  王雕表示沒什麽問題,明天安排付款。

  當天晚上,趙國慶接到可靠消息,聲稱湖南的南海火柴廠也聯係了王雕,報價更加便宜,才80萬,還免費支援3個技術員去非洲工作。

  “我恨湖南人。”趙國慶仰天長歎,其實延邊火柴廠的那些破機器設備,賣50萬也算賺了,因為湖南人攪局,他賺不了那麽多,為了防止重要客戶跑掉,隻好改變主意,當晚親自去酒店找王雕重新議價。

  “王總,生產線我可以60萬賣給你,不過我廠裏的工人很多都工作了20年以上,辭退他們需要支付一筆很大的費用……”

  王雕點燃一支香煙,笑道:“這您不要擔心,我這個人最不想折騰,不是怕麻煩,而是不想浪費時間在無用的方麵。這樣吧,生產線70萬,另外我雇傭你們廠的員工,願意跟我去非洲的,每位每月的工資是7000元,包來回機票。每個去非洲工作的員工,按人頭算,一個人我另外支付一萬元給您。不願意去非洲的,每個員工支付3個月的辭退工資。”

  “成交!”趙國慶一咬牙,答應了下來,他有信心勸說50多人的員工去非洲打工,這樣他可以另外私人進賬50多萬,太劃算了。

  令趙國慶意外的是,王雕竟然當場給延邊火柴廠的對公賬戶轉了50萬的定金,這更堅定了跟王雕合作的信心。

  二、雇工

  “老趙,你就這麽把廠子賣掉了?”51歲的老員工劉文勝不可置信的盯著廠長,隨後又重重地歎了口氣,他也明白老趙的痛楚,如今廠子生產100包火柴35000根,利潤才5元,利潤越來越低,而產量越來越低,不足鼎盛時期的1/4。

  “我有什麽辦法?一個時代過去了,已經回不去了,難得有個老板要收購,就隨他去吧。隻是老夥計們,那位王老板要求各位跟著他去非洲工作,薪水豐厚。”趙國強把廠裏的80號人召集過來,辦了一場酒席,跟大夥宣布了散夥的消息,並告知不願意去非洲的,現場發散夥紅包。

  很多老員工一聽是去非洲工作,就打了退堂鼓,工資也隻比國內高1000元,有心想拿了散夥紅包算了。

  可是啊,很多老員工在廠裏已經做了30年了,這一走不知道將來做什麽好。

  可是第二天,老趙又告訴大夥,他據理力爭,為大夥又爭取了每月多1000元的薪水,另外,幹滿一年,再每月多發2000元。也就是普工每個月累計有7000元的高薪。幹滿一年,報銷來回機票,有醫療保險。

  “老趙,你真是太有本事了!不愧幹了多年的廠長,口才不是吹的。”技術骨幹陳正軍用力地拍了拍趙國慶的肩膀,這個消息給了他很大的期望,畢竟現在東北找份7000元的工作不好找啊,家裏兒子要結婚,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還是幹老本行好啊。

  思來想去,在高薪的誘惑下hh,有70多人要求去非洲工作。

  後來大老板王雕出現了,他自費給眾人去體檢,注射疫苗,講注意事項,期間又刷掉了20個年紀太大,身體欠佳的不合適員工。

  最終留下了52個員工,平均年齡40歲。。。

  趙國慶安慰王雕,老員工好啊,都是技術熟練吃苦耐勞的一輩頂梁柱,保證在非洲幹活給力,不丟東北人的臉。

  三、出發

  經過13小時的航班,期間中轉了幾次,一路上王老板全程陪同,給老員工們答疑解惑,終於來到了非洲大陸,緊接著,眾人上了3輛改裝卡車,全封閉式的,裏麵有通風空調。

  不知道顛簸了多久,王老板突然喊到了,於是眾人下車,迎麵而來是一間簡陋的廠房,四周都是荒地,不遠處有一條小河,還有一些樹林。

  120多個身穿工服的黑人站成三排,有男有女還有小孩,拍掌歡迎老員工的到來。

  劉文勝拿出手機,想給家人報個平安,誰知一看沒有絲毫的手機信號,這時王雕笑道:“非洲不發達,廠子附近沒有信號。到了這裏,就不要想太多了,條件很艱苦,大夥忍著點奮鬥。”

  由於事先也得到了通知,劉文勝並沒有太意外,他意外的是,火柴廠的生產設備先一步抵達了非洲,這家貿易公司的效率非常高啊!

  四、生產火柴

  火柴廠的項目用地非常闊綽,占地麵積200公頃,也就是3000畝,實際規劃中工廠廠房僅2000平方米,倉庫1000平方米,員工住宿用地8000平方米,菜園1000平方米,配套養雞場2000平方米,籃球場三個。

  此外廣闊的空地就這麽空置著,樹木砍光,視野開闊,在項目用地外圍有黑人士兵手持棍棒巡邏,並組織勞工修建圍欄,不允許員工離開項目用地。

  整個工地,就像一座大監獄。

  王雕解釋道:“這是為了保護各位的人身安全,這裏是非洲,在工地是安全的,到了外麵就難說了,所以不準外人進來,也不準各位出去。非洲的蚊蟲蛇鼠毒物多,在工地裏已經經過一輪消毒,各種蚊蟲基本滅絕,然而外麵就說不準了,所以千萬別出去。”

  每個老員工配置2~3個黑人幫手,一方麵是協助工作,另一方麵,老員工有義務教他們中文和技術。

  這些黑人幫手顯然是經過篩選的,不少身上都有挨揍的痕跡,早已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指派他們幹活,個個都很勤奮老實。

  廠長王雕基本都在工廠,他有2個很漂亮的黑人女助理,沒什麽忙事的情況下,他的辦公室經常傳來一些呻吟聲。

  這天劉文勝有工作需要匯報,站在總經理辦公室外,發現裏麵又在做一些啪啪啪的事情。

  “現在的年青人,真是生龍活虎沒處消停。”

  他搖搖頭,抽了幾支煙,等裏麵聲音漸停了,敲門。

  “請進。”

  兩個黑裏透紅的女黑人匆匆離開,王雕整理好衣服,坐在辦公桌後,點燃一支煙,道:“劉工,來這一個月了,工作上有什麽困難?”

  “廠長,特別的困難沒有,相反工作很順利。一些小困難,例如語言不通,我們都想辦法克服了,手把手教黑人兄弟學技術,學生產工藝,盡管他們很笨,經常出錯,但是耐不住我們這群老家夥有耐心啊,情況一直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還有生活方麵的困難,例如食物的匱乏,一方麵總公司的補給車每周有運送食材,另外我們的人也自己在經營菜園,再過一陣子也有新鮮的自己種的蔬菜產出了,總的來說這方麵也沒大問題。

  現在主要的困難是,從中國過來的年輕一輩的員工反應這裏的生活太枯燥無聊,沒地方消遣,娛樂,特別憋。要求放假去外麵轉轉,例如打獵之類的。”

  王雕笑道:“年青人精力旺盛,一直憋在廠區也確實無聊,請放心,我已經采購了100套電腦設備過來,還有卡拉OK設備,晚上下班了可以聯機打遊戲,看電影。香煙,酒,低價供應,管夠。除了這些,還希望劉工多組織一下工廠的文藝活動,每周舉辦一次文藝競賽吧,唱歌,小品,舞蹈等,獲勝者有獎金,獎1000元。

  至於出廠遊玩,這一條就免了,我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旅遊的。外麵的世界不安全。”

  五、懷孕

  由於廠長長期帶頭在辦公室和女黑人啪啪啪,導致其他中國過來的員工也忍不住心癢癢,加上王雕曾經說過,來這裏工作的黑人都經過了健康檢疫,沒有帶病。

  這裏的黑人性格又淳樸,好勾搭,這無異於鼓勵年青人亂搞,工作的第四個月,已經發現有好幾個女黑人有懷孕的症狀。

  對於這件事,劉文勝不知道怎麽給王雕解釋,生怕他批評,結果王雕哈哈大笑,道:“懷孕了就懷孕了唄,非洲這邊孩子經常搞不清父親是誰的,不需要你們負責。她們已經習慣了獨自帶孩子,你們不必放在心上現在是抓緊時間教會黑人兄弟學會生產火柴才是最關鍵的。放心吧,以後這些女黑人生下了孩子,有公司負責教養,不過這個工資就每個月扣三千當生活費和撫養費,做人不能太渣男不是。”王雕的話讓劉文勝雷了半天,他不知道的是,祖魯女人如果生下了黃種人的孩子,等他們離開後,等級可以從臨時居住民提升成為長期居住民的。

  王雕的話很快就傳了出去,這導致很多中國工人都和黑人同居,懷孕的人數飆升。

  由於性需求的解決,很多男性員工更踏實地在這裏工作,生產效率竟然還得到了提升。

  產量在第三個月進入正軌,每天可以生產7600包火柴,到第七個月,每天生產17200包火柴,巨量的火柴成品被一袋袋運走,不知道王雕的銷路在哪兒。

  劉文勝見王雕有銷路,他也放心了,畢竟投資人是中國人,他也不希望老板虧錢。

  六、回國

  在工期第11個月,黑人兄弟們已經完全熟練了火柴廠的運作,黑人員工也達到了200人,在不需要中國員工的參與下,火柴廠也運行得井井有條。

  這天,王雕宣布送眾人回國,並道:“各位也想家了,公司決定送各位歸國休假一個月,過個好年,來年再視情況接各位回來工作。”

  就這樣,50多個中國員工依依不舍地與相處了近一年的黑人兄弟/老婆道別,踏上了歸國的路。

  公司答應的薪水一分不少,每人甚至多發了一萬元的紅包。

  令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一別,王老板王雕從此永遠地消失了。多年後,劉文勝回想起來,依舊唏噓不已,後悔沒在臨走前多找王雕喝杯酒,而他不知道的是同時進行的不止一個廠,好幾個小輕工業廠也在這瞞天過海的過程中運到了17世紀的南非,然後提出計劃並實施計劃的王雕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李文的副手,國安組的二把手,而後南非分部的同誌們算是全部進入了時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