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新的農林漁組組長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0      字數:5973
  在經曆了穿越初期的忙亂後,趙警帆一家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除了看見那些黑人就本能地有些不快,他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滿意。在外行看來,穿越集團的賬目繁雜,可在金融口的一眾眼中,也不算多困難。就這樣,本不誌在於金融口發展的趙警帆工作越來越清閑。至於那些服務器等一眾設備,交給李勇則跟魏碧福就可以了。趙警帆隻是將IT視為工具,而舍不得離開現代化環境的他們倆個,就像兩條泡在幹涸水塘的魚,貪婪地吸收最後一點滋潤。海風撲臉——“風還是大了點兒”,趙警帆有時候躺在一把沙灘椅上。深藍色的海水從水平線上慢慢地湧來,顏色越來越淺,近海岸的的浪則快了些,把淺藍色推到沙灘上,摔成了白色的浪。淺白色的沙灘從海浪中長了出來,穿過沙灘椅,一直長到遠處的灌木叢中,兩臂則延伸出來,以三百萬公裏長的沙灘,環抱三千萬公裏的非洲——狠狠地吸了一大口濕潤而鹹鹹的空氣,碧海、藍天、綠草地、黃沙灘,這才是享受啊。想到自己稀裏糊塗地去了一個遠離大海的大學,心裏就憋了一股氣。再想到某個沿海城市,心裏更是像被人錘了一拳,喘不過氣來。

  趙警帆琢磨著得幹點什麽。他終於體會到了閑的難受是什麽滋味。不過,可以確認的是,他再也不用做他不願做的事情了。不過,即使他願意做,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除了IT和財務,能夠算得上優勢的,也就是下過很多次地,比起五穀不分的眾人強一點,他觀察過種地種樹養殖的同誌們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是綜合能力都不如他,這樣一來,他這個外來戶過去當頭頭應該沒問題。於是趙警帆決定做農相,然後在競爭上崗中當了農林水漁組的組長。在日後,南華共和國的曆史上,趙警帆成為了超然於政壇外,卻又對政壇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元老,是南華共和國的驚濤駭浪中不倒的柱石。官方編纂的《趙警帆傳》開頭這樣寫道:“趙警帆(1600年05月05日—1700年05月05日),原名趙九重,字元朗,中華區河南省開封市人。南華共和國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南華共和國和南華人民軍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南華農業的奠基人,長期擔任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是南華共和國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是南華共和國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勳之一,是我們國家和軍隊的一位傑出領袖,他在整整一百年的生命曆程中,在無數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視為南華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後世怎麽吹捧他的他不知道,但是作為新上任的農林水漁組未來的農林水漁部,他新上任就要幹點事出來,就算沒有三把火,起碼也要有一把,首先就是固定式大型的現代化沼氣係統。沼氣池是一定要建設的,不僅是為了肥料、沼氣,還有處於衛生上的考慮。穿越初期挖的沼氣池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其一,太小。其二,不專業。原料收集係統,預處理係統,厭氧消化係統、出料的後處理係統和沼氣淨化儲存、利用係統這五大部分沒有完整建立起來。工程隊和退伍士兵建設的沼氣池僅憑經驗,且沒有估計到基地的快速發展,使得沼氣池的投料濃度過高,變成了糞坑,那可是疾病的來源。

  “一大堆問題啊”,他穿一身中山裝,高大的身板有些虛胖。一張圓臉上,栽著一些不很稠密的胡須,由於臉色顯出一種亢奮似的通紅,那胡須看起來倒黑森森的。他實際上除過情緒不穩定外,身體並沒有什麽大病。隻是因為多年來腦力勞動,身板才顯得浮腫了一些。趙警帆翻看著農業部的《南華共和國沼氣池情況總結》:“截止1625年11月25日,南華共和國共擁有人口5434人,家畜104頭,家禽355隻,主要作物小麥種植麵積15000畝,甘蔗田2000畝。盡管之前的建築隊已經建設並擴建了11處沼氣池,仍未滿足需求。建築隊對沼氣池係統不專業,未能充分預計到發展形勢。隨著麥收的臨近,大量秸稈將無處安置。所以,當前的急務是新建一個超大的沼氣池……”

  在大多數人眼中,沼氣池不過是地下挖個窖,把糞尿秸稈等雜七麻八的東西扔進去,悶它個一段時日,插個管,就能出沼氣,挖出來,就是肥料。要真有這麽容易,要我這個部長作甚?事實上,沼氣工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係統。大體上可分為原料收集係統、預處理係統、厭氧消化係統、出料的後處理係統和沼氣淨化、儲存、利用五部分。沼氣工程不僅能夠供氣,供肥,還能應用於溫室蔬菜種植、柑橘保鮮、儲糧等多個方麵。

  依照舊時空的國家標準,農業組需要修建一個厭氧消化裝置單體容積2000立方,厭總體容積4500立方,日產沼氣量3500立方以上的大型沼氣工程。

  為了實現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效率,新建的沼氣工程應采用高濃度厭氧工藝,畜禽場汙水和鮮糞經厭氧無害化處理後不直接排入自然水體,而是作為農作物的有機肥料的工程。這種工藝適用於沼氣工程周邊的農田、魚塘、植物塘等能夠完全消納經沼氣發酵後的沼渣,沼液,能夠盡可能多地生產沼氣,並實現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通俗點說,這就是小資鼓吹的“生態農業”。

  “我們需要不鏽鋼,委員會肯定不輕易撥啊。”成為新的委員會辦公室頭頭的李祝說道,他和趙警帆關係不錯,趙警帆不敢去找喬女魔,這家夥的算計物資到了克的程度,年輕人看到她就有點發虛,任何弄虛作假的手法在她麵前都是小兒科,對於不鏽鋼這樣的戰略物資不會輕易撥付的所以趙警帆決定先找李祝商量。沼氣工程中的沉砂池、集水井或水泵前都需要格柵,截留雜物,減輕後續的處理負荷。在物料的前處理中,汙糞水進入勻漿調節池之前安裝固定格柵,柵條間距設置為20mm,一般采用不鏽鋼材料,做成可移動式便於清洗。

  “一般大型沼氣工程都采用機械清渣,我們這用不了,就用奴隸算了。”趙警帆似乎沒有理會李祝的抱怨,又揉了揉太陽穴,“曲麵格柵要有水流或機械做動力推動除渣漿板,所以用平麵格柵,還要設置粗、中、細三道。這是平麵格柵的基本參數與尺寸,這樣咱倆去告訴工程組,用不了不鏽鋼用用鑄鐵,不要給我用木頭糊弄一個,堵了池子讓他們下去掏!”

  “行走吧,不鏽鋼還用在別的地方吧!這個我們跟工程組商量商量,如果同意了,那我們可以直接找喬女魔多要點不鏽鋼。”李祝想了想表示同意,這樣的事情是兩個組長商量好了,然後把方案計劃需要的物資申報給委員會即可,委員會隻需要同意物資供給就行。

  “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燒到我們這裏了。”工程組的大小頭頭們打趣著看著小年輕趙組長,這讓趙警帆有點緊張,但他時刻告訴自己是組長,隻能微笑表示這個要商量嗎,把以前簡單的沼氣池整合起來,反正苦活累活交給那些戰俘臨時居住民什麽的而已,看到趙警帆不卑不亢,幾個大小頭頭覺得這還差不多,還算是個幹事的,跟王組長討論了一會就通過了。

  在南華,人力是很寶貴的,但是機器是更寶貴的。所以,趙警帆決定使用人力粉碎秸稈。就當是給勞改營找點活幹。什麽一次、二次粉碎工藝,切向、軸向、徑向、喂料式粉碎機,都沒有。這頗有些暴力美學的意味。而沉砂池主要是為了養殖場設計。奶牛場的沙床和養雞場的雞糞都會帶來大量沙子。如不去除,不僅會損壞泵等設備,進到厭氧消化器中還會占用一定的體積,減小消化器的有效容積。參照了各種設計,趙警帆選用了平流沉砂池。這種沉砂池具有截留無機顆粒效果較好,工作穩定,構造簡單,排沉砂較為方便等優點。

  平流沉砂池的設計參數是按去除相對密度為2.65,粒徑大於0.2mm的砂礫確定的。當汙水流入自流池時,應按最大設計流量計算;當汙水用水泵抽升入池時,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組合流量計算;當養殖場汙水和雨水采用合流製處理係統時,按降水時的設計流量計算。設計流量時的水平流速最大為0.3m/s,最小為0.15m/s。這樣的流速範圍,可基本保證無機顆粒能沉掉,而有機物不能下沉。汙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不少於30s,一般為30~60s。平流沉砂池的設計水深為0.8米,每格池寬為0.85m。經南華共和國農業部實驗測定,沉砂含水率為62%,容重1523kg/m3。儲砂鬥的容積按2d計,鬥壁傾角為60°。沉砂池超高為0.5m。

  平流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設計,1為鐵製儲砂罐,2、3為手動閥,4為旁通水管,將儲砂罐的上清液擠回沉砂池。5為運砂小車。這種方法還要額外挖一條小車通道。這種方法還要額外挖一條小車通道。

  “CSTR,HCPF,UASB是三種主流的厭氧反應器”。

  “不能崇洋媚外!”趙警帆心裏又自責了一遍。金德拉(原名安德魯·金德魯)恭敬地侍立在一旁。他身穿著印著某化肥企業logo的藏藍色工作服,手裏拿著一個小本本。原本普通的工作服套在這個一米六的瘦小歐洲人身上顯得異常肥大。來到這裏後,金德拉享受著終日飽腹的“奢靡”生活(其實就是飯菜管飽而已,偶爾還能有酒喝)惹得他惴惴不安,生怕天主會怪罪他的貪婪。但是他又完全抵禦不了美食的誘惑,隻好邊懷著負罪感邊大吃大嚼,“既然天主要降罪與我,那就讓我墮入地獄,永不翻身吧!”,他這樣自我安慰道。

  經過了將近一年的工作學習生活,他已經能夠聽懂這些韃靼人的日常對話,但是他們嘴裏的新詞似乎永遠都說不完。他的漢字寫的歪歪扭扭,卻被趙警帆拉來當了個農林水產相部長辦公室的幹事,其實就是個跑腿打雜的。趙警帆拉他過來,不過是虛榮心發作,平一平原時空的情緒。看到比自己低了一個頭的棕發碧眼的歐洲人對自己點頭哈腰,心裏就有一種莫名的快感。趙警帆要求金德拉認真記下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至於金德拉到底記了什麽,他一點都不關心,要的就是一個氣氛。可憐的前葡萄牙人金德拉有幾次走神,被趙警帆有意無意間提了幾句獨孤求婚後,心裏的恐懼更加重了,在趙警帆麵前戰戰兢兢,連腰都不敢直起來。

  “尊敬的部長先生”,趙警帆要求金德拉這樣稱呼自己,其實他就是個組長。美中不足的是這稱呼跟自己這身中山裝不搭。以後得再想想是要蘇維埃式禮儀呢,還是要英國式或者美國式的禮儀,這是個大問題。

  “您剛才的‘仨二思體二’等是什麽意思呢?”金德拉小心的問道。

  “那幾個詞你不用管,記下這幾句:‘全混合厭氧消化器,臥式推流厭氧消化器,升流式厭氧汙泥床是三種主流的厭氧反應器,根據南華共和國現有的能力,農業部認為,應建設投資小、運行管理簡單的全混合厭氧消化器。”金德拉隻好用腦袋中為數不多的漢字和字母拚出諧音來。這位南華共和國的貴族似乎永遠不會給他好臉色。

  傳統的全混合厭氧消化器即普通厭氧消化池,借助於消化池內的厭氧活性汙泥來淨化有機汙染物。最主要的地方是在池中加入攪拌裝置。至於需不需要電力驅動得看執委會的意思。單純靠人力是無法攪動幾十噸的物料的,不靠電力就需要設計一套複雜的機械裝置,需要跑多個部門才能做出來。趙警帆打算找電力組的人活動活動,爭取拿到電力配額,那樣能省出不少人力。

  消化池呈圓筒形,直徑6m,高8m,可容納240噸物料。消化池由集氣罩,池蓋、池體、下錐體、進料管、排料管等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加溫和攪拌設備。池底安排排料管,池頂部安裝加料管,池頂安裝沼氣管,液麵附近安裝溢流管,池蓋設置人孔以供檢修,不同部位再裝取樣管及控製裝置。這樣一個裝置需要大量鋼筋混凝土,絕對不能用竹筋什麽歪門邪道,要不然裂開可就酸爽了。趙警帆相信委員會還是清楚這一點的,不會這這方麵吝嗇。

  不同於某些部門誰都可以插上一句,會議室恨不得掀翻。農業部的人馬隔行如隔山,向來是分成幾個小組各行其是。不過在農業部例行的碰頭會上,現學現賣的許周提出了他的質疑。他認為,有更好的生物能攪拌裝置不用,為什麽要用落後的水泵循環攪拌呢?“1986年南陽酒精廠就在5000m3的發酵罐中成功運行了生物能攪拌裝置。”

  趙警帆看著許周,心想還是不要打擊部下的士氣,便把杯子晃了三晃,喝了口水,說到:“知網隻有一篇關於生物能攪拌裝置的文章,還隻是1994年的一篇五百字的報道。我們沒有具體的資料做參考。廠家那邊倒是沒什麽問題,但是這類設備還需要追加種子罐,發酵罐,配料罐、提取罐、結晶罐,不僅設備維護難度增大,微生物那邊的元老也忙不過來。更嚴重的是,生物能攪拌裝置還是要攪拌器,從設備上來說,這跟單純的機械攪拌有什麽區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機械加工工藝也維護不了、造不出最簡單的寬葉旋槳式槳葉。所以綜合來看,水泵循環攪拌是最適合現在的情況的。落後不落後要看環境,不能好高騖遠。”

  農業部的諸位不禁對這位IT和財務人員刮目相看。這位新組長果然有兩把刷子。

  水泵循環攪拌要在池內設射流器,由池外水泵壓送的循環消化液經射流器噴射,從喉管真空處吸進一部分池中的消化液或熟汙泥,汙泥和消化液一起進入消化池的中部形成較強烈的攪拌,所需能耗約為O.005kW/m3,用汙泥泵抽取消化汙泥進行攪拌可以結合汙泥的加熱一起進行。為了防止堵塞,循環混合液管道的最小管徑不能小於150mm。另外為了安全起見,設置兩台汙泥泵,一台備用。

  “我們還需要一個鍋爐。”趙警帆陪著笑臉,給李文長點煙。李文長的臉色是越來越難看了,他本以為挖個池子的事,如今卻不斷要增加建築,還要最好的建築材料,連潮汐發電站都沒有這麽奢侈。拿這些材料多蓋些房子多好,現在可倒好,先給糞水蓋起了房子。趙警帆當然知道這事難辦,不過在他的死皮賴臉以及農業部與建築公司達成了某些PY交易後,這事總算是成了。保溫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對調節消化池的發酵情況有重要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在消化池外部建一個夾層,在夾層中注滿熱水。

  凡取煤經曆久者,從土麵能辨有無之色,然後掘挖,深至五丈許,方始得煤,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節中透上。”煤礦的瓦斯與沼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但是甲烷不是直接插個管子就可以用的,必須經過淨化。沼氣主要需要脫水和脫硫。

  填料塔脫水器是通過填料吸附沼氣中的水蒸氣。就像是清晨沾滿露水的蜘蛛網。不過,“我們現在隻能做網體填料,用鐵絲做成鞍形或Q形絲網。效率不高,隻好用數量填補差距了。”——1625年南華共和國農林水產部部長趙警帆在農林水產部第23次沼氣工程建設小組上的發言。

  於是,土著們看到了碩大的圓柱形型厭氧消化器周圍布置著大大小小幾十個設施,最顯眼的是圍了一圈,十幾個如人大小的圓柱形填料塔。整個沼氣工程錯落而又有著某種排列的設施給了崔漢唐靈感,他經常以參觀學習的名義帶土著們近距離參觀,采用1024陽光工程的手法,讓土著相信這是一個合天罡地煞,星辰命理之類的法陣,是輪回之所(這點倒是沒錯)。在崔漢唐的一番瞎扯後,土著每天起來對著沼氣廠三叩五拜。百年之後,每個天道教教徒家裏都要擺一個方盤,盤中是數個按某種規律擺放的圓柱體、長方體和立方體,彼此之間又按某種規矩以金線錯綜相連。盤子本身和上麵的一切都有著複雜的裝飾。盡管史學家不斷考證這種法器的出處,卻再也沒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