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看書
作者:肉餅餅      更新:2021-04-24 09:59      字數:2356
  他們說話的聲音很小,但徐州揚大概本就睡得不大安穩,因此片刻後還是醒了過來,一睜眼見到尋卿,他懵懵地叫了一聲尋姐姐。

  聽到徐州揚叫她,尋卿便沒再去管愣頭愣腦的三十八,轉過身走到徐州揚身邊,溫柔地開口道“怎會在此處睡覺?可是太過疲累了?”

  尋卿有些擔心,這會不會是昨日徐州揚被人用了迷藥留下的什麽不適之症,所以他才會在個時候打瞌睡。

  不過徐州揚卻搖頭否認道“不是的,隻是我也沒有什麽事情做,發著呆不知不覺便睡著了。”

  “是這樣啊”

  尋卿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不是因為身體原因,隻是因為太無聊所以徐州揚才會睡著了。

  也是,徐州揚在明月閣不像鎮國公府中,沒有人要求他做些什麽,但他性子又謹慎,大概有些畏手畏腳,就算有什麽要求也是不大好意思說出口的,所以便隻能坐在這兒發呆了。

  想通之後,尋卿便對徐州揚問道“那你平日裏喜歡做些什麽呢?”

  徐州揚思索了片刻後,小聲地答道“我喜歡看書。”

  聽到這個回答,尋卿其實並不意外,雖然徐州揚之前在外人麵前表現得十分地任性又不懂事,但是她不止一次碰巧撞見過他在認認真真地看書練字,可見他是真心喜歡這些的。

  而後尋卿便對徐州揚說“我也喜歡看書,你平日都愛看哪一類的?”

  “我什麽都看,不挑的。”

  尋卿愣了愣,發現徐州揚真的同她小時候十分相似,那個時候她不愛出門,也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每日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

  大概是因為書看得多也看得太雜了,所以她的想法總是會與宮裏的許多人都不太一樣,有一種雖然身處在宮城之中,但卻總是置身事外的感覺,對於從小長大的這座宮城,從未有過歸屬感,總覺得自己並不屬於這個地方。

  不過她覺得這樣也沒什麽不好的,反正就算她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至少也能夠選擇自己成為什麽樣的人,而她對這樣的自己,也並沒有任何的不滿。

  因此聽到徐州揚這樣說,尋卿對他微笑著鼓勵道“這樣很好。”

  聞言徐州揚似乎有些訝異,對尋卿問道“尋姐姐不覺得這樣是不務正業嗎?”

  “不務正業?為何會這樣想呢?”

  徐州揚微微低下頭,低聲道“兄長說過,讓我少看些雜書,要多看正經書,還說看那些書是沒出息的。”

  聽到這話,尋卿眉心微蹙,心想這徐州青真是個缺心眼的,徐州揚既然喜歡看書,為何不由著他去呢?這又不是什麽壞事,而且越是逼著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便越會適得其反,倒不如順其自然。

  尋卿再次篤定了心中對徐州青的看法,徐州青悔過之後,雖然想要為徐州揚做些什麽,但卻始終不得要領,最後總是弄巧成拙。

  竟然還連徐州揚看什麽書都要管製著,還說看一些雜書會成沒出息的,真是荒謬。

  尋卿從來不覺得苦讀四書五經便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而且都說三八六十行行出狀元,就算徐州揚沒能讀好那些所謂的“正經書”,也並不代表他就是個無用之人,說不準他的才能在於別的地方。

  隨後尋卿對徐州揚說“不用在意那些,看書是件好事,隻要不是那些不好的,糊弄人的書,別的你看什麽都行,看的書越多,於你便越有益處。”

  徐州揚原本有些黯然的神情,在尋卿這樣說之後,頓時明朗了許多,而後尋卿又接著道“你喜歡的是看書這件事本身,對不對?既然如此,那看書能夠給你帶來些什麽也並不重要,更無需為了得到什麽,強迫自己去看書,隻要做你想做的就行了。”

  聞言,徐州揚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目光中顯出了一絲茫然,對尋卿說“還從未有人對我這樣說過,無論有沒有意義,隻要是我想做的,都可以做嗎?”

  尋卿輕歎了一口氣,想到徐州揚這樣說,便反映出了他在鎮國公府中,過得都是何等水深火熱的日子,就連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被允許,也難怪這孩子本性如此謹小慎微了。

  “打今日起,你想做什麽都可以,就算我不同意,你也隻需用正當的理由說服我,我不會平白無故阻攔你做些什麽的。”

  徐州揚微微睜大雙眸,看向神情真摯地說出這番話的尋卿,內心漾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尋卿這樣說,首先就表明了,日後她會照顧他,也會管教他,這對於徐州揚來說,是令他又驚訝又感動的事情。

  徐州揚原本以為,他與尋卿之間非親非故的,尋卿大概也是一時好心才出手救下了他。

  做到這一步,其實尋卿已經仁至義盡了,至於別的,他也不應當去奢望,他也想不出,尋卿願意將他這個拖油瓶帶在身邊的理由,

  沒想到,現下尋卿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她往後是不會拋下他不管的,這如何能不讓徐州揚意外,他又怎會不因此動容呢?

  人隻有走到窮途末路,才會知道什麽樣的人是真心對待自己的,而這份真心,便是最彌足珍貴的。

  徐州揚沒有想到,尋卿這個突然出現在他生命中的人,會全然改變了他的人生,他覺得,大概自己這輩子的運氣,都用在遇見尋卿這件事上麵了。

  而另一方麵,尋卿也表明了她會如何對待於他,她不會隨意插手他的事情,他想做什麽都可以。

  不過也並不是完全地放任不管,隻不過若是遇到了她反對的情況,隻要他能夠拿出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她就行了,她是不會用強硬的態度去限製他的。

  尋卿這樣開明的想法,實在是世所罕見,尤其是在靖朝這樣以“孝”為先的的國家,子女孝順父母,晚輩孝順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孝順,就是不僅要“孝”還要“順”,無條件地順從長輩說的一切,否則就是不孝,要受到旁人的指責和唾棄。

  但尋卿卻不是這樣想的,或許這也與她小時候的經曆有關,她覺得小孩子並不需要完全聽從於長輩,任何人都不是別人的附屬品,都應當有自己選擇的權力。

  誠然,父母生養了子女,長輩教育了晚輩,那麽一定的孝道是人必須具備的,不過孝就一定要順嗎?

  父母長輩所說的,所要求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若是不對,那麽子女晚輩無條件地順從之後,帶來的後果又該由誰來承擔呢?又究竟是誰的過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