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所有兵力
作者:良馬過河1      更新:2021-04-23 08:07      字數:2210
  第九戰區各部在日軍撤退道路接連對其進行打擊,在撤離最後麵的第三師團和第六師團,成為打擊的重點,他們一路上不斷受到四周出擊部隊打擊,付出了慘重傷亡損失。

  到一月中旬左右,日軍各部狼狽撤回駐地,知識這個時候他們傷亡損失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師團和第六師團幾乎徹底失去了戰鬥力,他們陣亡兵力超過了一萬人,野戰醫院裏麵到處都是傷員。

  這兩個師團短時間內,是沒有可能發起任何作戰行動了。

  當然了,要不是日軍在華北區域的牽製,孫衛華隻要帶來更多部隊,他肯定是可以獲取更大戰果的。

  隨著作戰結束後,各部迅速統計傷亡情況。

  此時同盟國各處都是在打敗仗,英美部隊在東南亞區域慘敗,投降部隊數之不盡,國內更是一片愁雲籠罩,認為日軍在東南亞大規模的攻擊,會徹底切斷國內的交通線,從而導致全國抗戰的失敗。

  然而隨著作戰捷報傳遞過來後,不管是對國內外,無異於雲開見日,給國內外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中方部隊對貴國遭遇的也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利堅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讚譽。”

  “對於中方部隊在長沙周圍策動抵抗日軍時,其精神與有效之動態,表示慶賀。”

  “確信吾等通力合作,將證明侵略日軍之最終失敗和吾等之共同目標的勝利。”

  美利堅高層紛紛發來賀電,對中方部隊表示熱烈的慶祝。

  各國報紙更是紛紛進行報道:

  “際此遠東陰霾密布中,唯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耀奪目。”

  “十二月七日以來,同盟國唯一決定性之勝利,係中方部隊之長沙大捷。”

  “中方之勝利,即為同盟國之勝利,且確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戰爭,為一具有不可分性之戰爭。”

  “長沙之光榮勝利為一重大貢獻,實覺無限之感激。”

  此次作戰,是具有曆史榮耀的一刻,它為華夏贏取了無數榮耀,直接挫敗了一些人對華夏的否定,讓華夏成為聯合國四大發起國之一,並且直接導致了1942年廢除各國在華夏的不平等條約,一掃百年恥辱。

  中方部隊麵對實力強悍的日軍,單獨對戰數年,終於贏取了各國的尊重。

  日軍11軍在湘省慘敗,關內日軍丟掉了所有顏麵,11軍沒有能力繼續攻擊,隻能夠被動防禦休整。

  一月底,孫衛華帶領預備第一師返回綏察區域,此時這裏的對峙,依然是沒有解除,反而變得更加嚴重起來。

  第三軍重兵集團集結在熱省,對察省虎視眈眈,綏察派遣兵團在察省南部懷來等區域集結,並且不斷派遣部隊進行試探性攻擊,雙方爆發了數十次小規模作戰,但是彼此還算控製。

  晉省鐵甲部隊秘密集結在與綏省交接區域,他們隨時會展開攻擊。

  二月初,日軍抽調了十幾萬部隊,集結在綏察區域附近,他們是有攻擊的意圖。

  當孫衛華回答察省區域後,他直接來到了張北,目前前敵總指揮部是在張北這裏成立的,另外蔚城一切逐步朝著張北轉移,蔚城位置比較突出,很容易遭到打擊,所以這裏是不能作為指揮機關所在了。

  甚至在進行作戰的時候,這裏可能會被直接放棄。

  張北,前敵總指揮部裏,目前在察省集結的部隊不少,傅宜生三個軍六萬人隊伍是進入到了察省,王戰望一個軍兩萬人,綏察軍區超過八萬人集結,察省總兵力是超過了十六萬。

  因為暫時沒有作戰的需求,冀省和晉省支援過來的兩萬部隊,目前已經是返回了。

  孫衛華來到張北後,直接與陳明見麵,他直接提出了要求,暫時取消軍分區編製。

  預備第一師的番號是第九戰區臨時性的,部隊返回綏察區域後,自然不能使用了,所以改稱預備支隊。

  教導旅這支部隊目前總部是特批留在了綏察區域參戰,所以這支部隊直接改稱教導支隊。

  預備支隊的支隊長由易永泉擔任,教導支隊的支隊長由林晨擔任。

  這樣的話,綏察軍區就下轄有五個步兵支隊,一個裝甲支隊,一個炮兵旅,一個警衛團,一個特戰大隊,四個保安團了。

  不過預備支隊和教導支隊編製下轄隻有三個步兵團,全部美式武器裝備,暫時沒有直屬部隊,兵力有九千人。

  綏察軍區確定編製後,陳明和孫衛華立即與傅宜生、王戰望見麵。

  目前綏察區域部隊隻有這三家,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隻要察省這邊失守,整個綏察區域會重新落入到日軍手上,到那個時候,誰都沒有自保的能力。

  三家抗日部隊隻有聯合到一起,抵抗日軍部隊攻擊,才可能擋住日軍部隊攻擊。

  而且這次是有關東軍部隊的,察省的錫林郭勒區域,是大麵積和關外接壤的,關東軍第三軍目前雖然是集結在熱省這裏,但是他們還是有可能從北邊的錫林郭勒區域展開攻擊的。

  二月十日,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宜生在張北召開了作戰會議,陳明、孫衛華、王戰望等人參加。

  在這次作戰會議上,眾人進行詳細的商討,他們直接達成聯合對抗日軍的協議。

  第八戰區前敵總指揮部增設孫衛華為參謀長,實際負責對部隊的指揮。

  暫編11軍的軍長,兼任前敵副總指揮的王戰望,指揮所部兩萬人,配屬四個保安團八千人,共兩萬八千人兵力進駐錫林郭勒區域,擔任該區域的防禦。

  綏察軍區司令,兼任前敵副總指揮的陳明,指揮第一支隊,第二支隊,第三支隊,預備支隊,裝甲支隊,炮兵旅六萬五千人,配屬新編騎兵第三軍兩萬人,共八萬五千人兵力,沿著豐寧、赤城、宣化、蔚城設置防線。

  35軍的軍長孫畹九一並指揮新編11軍暫編43師共四萬人兵力,在綏省設置防禦。

  第八戰區福司令長官兼任前敵總指揮傅宜生,參謀長孫衛華帶領教導支隊,暫編第四軍,警衛團,特戰大隊,三萬三千人擔任預備隊,部署在張北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