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李格有子王妃有疑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8-27 09:50      字數:2830
  "怎麽辦?當然是給新羅的那幾大家族提個醒,別以為有陛下將新羅列為不征之國的詔書就有恃無恐了。如果金勝曼和她肚子裏的孩子有閃失,我非血洗了那幾大家族不可!"李格冷笑。

  要知道李格大婚都好幾年了,卻沒有一個子嗣,你說如今猛然知道自己有了孩子,他如何不重視?

  且如今他在遼東的威名恐怕不下於大唐皇帝,那新羅的幾大家族也得掂量掂量。

  說罷李格再次展開紙來寫信,這不是給金勝曼的信,而是寫給幾大家族的信,還有給鄭仁泰的信。

  現在李格還真慶幸這個安東大都護是鄭仁泰,終究是自己人,事做起來要方便的多。

  李治等到李格寫好信、幾位老將散去,抽了個空跑到了李世民那裏。

  "恭喜父皇,我三哥終於有孩子了,你可算是見到第一個孫子或者孫女了。"

  李世民聽到愣住了,可不是嘛,若是李格有了孩子,這就是他第一個孫兒輩的孩子啊!

  自己要做祖父了!

  李格有孩子了?

  那隻有新羅公主了!

  終於?

  等等,小九兒話裏有話啊!

  "是新羅公主懷上了?"

  "父皇明見,是的。"

  "那,李格終於有孩子了,是甚麽意思?"

  "父皇,你想啊,三哥從貞觀五年就大婚了,這都多少年了?

  結果呢,不但王妃沒動靜、三哥府裏那些女人也沒有動靜,而如今三哥卻與新羅公主有了孩子,這說明了甚麽?"

  是啊,說明了甚麽?

  孟子曰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此時的大唐對於所謂"開枝散葉"的重視程度,可不是後世能想像得到。

  延續香火,乃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

  當然,這其實並非是古人們的愚昧思想。

  一方麵,留下子孫後代,本就是生物的本能,任何一個物種在基因中若是沒有這個意識,那麽也不可能在延續至今。

  而另一方麵,古人的死亡率實在太高了,若是不早早生子,隻怕人還未成年,就已故去。若是不多生幾個,隨意一個感冒,都可能導致無後。

  因此,香火的延續,本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這裏頭本身就是大唐關於權位和財富的某種折射。

  對於世家大族而言,他們有更好的醫療條件,可以娶更多的妻妾,可以養更多的孩子,因此可以開枝散葉。

  而對於普通小民而言,某種程度而言,想要留下後代就困難得多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來說,小民是必然要絕後的,終究,死亡率太高,婆娘太難娶,生了病太難治了。

  於是,在人們的意識之中,就誕生了一種隱形的觀念,即生育,也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優越感,我有後代,你沒有後代,我棒棒噠,你就……嗬嗬嗬吧!

  李世民對於生育的事很看重,或許這得自於李淵的遺傳,終究人家都是太上皇了,被自己兒子擺了一道,總要坑一下李二郎對吧!

  那就多生孩子,哪怕已經年老力衰,也要勤奮耕耘,孜孜不倦,反正別人都是爹養兒子,李淵不一般,他是自己的兒子幫自己養兒子,不但要養,你還得養好,得有爵位,有封地的那種。

  "你的意思,是說李格的王妃不能生,而且她還不準別的女人給李格生孩子?"

  李世民那叫真聰明,這一會功夫,他就想透了。

  李治道,"是的,父皇,你想啊,以前還不能說是誰有問題?但現在可就明顯了,絕對不是我三哥的問題,那就隻能是我三哥王妃的問題了,而三哥府裏還有不少女人,卻也沒動靜,那麽這裏就有許多問題需要說叨說叨了。"

  李世民點頭道,"對,朕心裏有數了,你在外麵也不要亂說。"

  李治忙點頭,"父皇放心,這是家醜,不可外揚。"

  李世民看著李治出去,心裏充滿了欣慰、歡心與憤怒。

  小九兒聰明啊,從李格與新羅公主有了孩子上,馬上就看到了李格王妃有問題,這是他欣慰又憤怒的原因。

  欣慰的是小九兒聰明,當然,小九兒的聰明從很小就表現了出來,這從淵蓋蘇文留有伏兵被李治首先發現,還有那個鮮湯沒有放他的鹽,等等事情上都能看出來,這小子總能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

  憤怒的是李格王妃楊氏,這個女人歹毒,朕可是天可汗,哼哼,……。

  而歡心呢,就是自己終於做祖父了,老李家的香火又能得以延續,……。

  ……

  長安又落滿城雪,卻掩蓋不了長安百姓的高漲熱情。

  今年的棉花再次豐收,棉花終於不再稀缺,長安的百姓幾乎人手一件棉衣,整個冬天就一個感覺,那就是暖和。

  寬厚的棉衣穿在身上,把兩隻手那麽一抄,就倆字舒坦。

  所以這個冬天,長安百姓就沒覺得有多冷,因為傳說中的棉衣穿在身上果然暖和,所以整個長安的百姓都在感激李治。

  可惜,李治不在長安,所以這個冬天他們分外的懷念李治。

  也不能叫可惜,因為此次皇帝東征以李治的功勞最大,如果沒有李治的話,這次東征能這麽順利嗎?

  當東征大軍拿下平壤城的消息傳到長安的時候,整個長安的百姓激動的都快瘋了!

  前隋隋煬帝發動百萬大軍三次東征,勞民傷財死傷無數,都無功而返;

  誰能想到當今皇帝東征隻帶了十六萬大軍居然就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下了平壤城,覆滅了高句麗!

  雖然大軍東征之前,大家都對此次東征充滿信心,覺得此次東征一定能打勝仗,卻也覺得打下遼東城就已經是最好的戰果。

  可誰又能想到,居然就這麽輕而易舉的攻占了整個高句麗!

  簡直如在做夢一般!

  誰不激動?

  這簡直就是一雪前恥啊,將前隋所造成的屈辱全部洗刷幹淨。

  大捷的捷報讓整個大唐臣子百姓都陷入了激動之中,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的火熱,而且這火熱經久都不能散去。

  就連一向莊嚴肅穆的皇宮裏也都顯得歡快了不少,長孫皇後也露出了歡顏,因為攻占了平壤城,那就意味著大軍將會凱旋。

  規劃整齊的李莊,在雪後十分的美麗,而雪後的晉王別府更加美麗,後花園溫室溫室之中,武媚娘一身華麗的皮裘披風,卻是愁眉不展、更沒有心情欣賞這美麗的雪景。

  雪景雖美,卻無良人在側,就是再美的美景也失去了顏色。

  此刻的武媚和蕭淑然最懷念的卻是洛陽老君山的雪景,那是去年冬天她陪著李治去洛陽"出差"時去玩過的景區,而她更懷念的是和李治一起打雪仗、堆雪人的日子。

  "此刻大軍應該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武媚娘自我寬慰道。

  蕭淑然、睛兒、翠墨、瓔珞,也是心中期昐,仗已經打完了,小王爺不但沒有遇到危險,而且還立下了大功,如今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可為甚麽還沒回來呢?

  武媚娘悠悠說:"長安的雪下的都這樣大,遼東的雪下的肯定更大,大雪封路,道路難行,大軍行軍更慢也不知道要走多久呢!"

  是啊,連長安的雪下的都這麽大,遼東又沒有水泥路,大軍要走起來肯定更慢。

  翠墨委屈巴巴道:"那小王爺是不是就沒法回來過年了?"

  武媚娘搖頭:"就算沒有下雪,小郎君也不可能來得急趕回來過年,平壤城距離咱們長安實在是太遠了,那天我看地圖發現,完全就是在繞路,如果走海路的話倒是挺近的!"

  瓔珞叫道:"對啊,咱們不是有海船嗎?海船從登州回來了嗎?可以讓他們駕著海船去接王爺啊!"

  武媚娘搖頭:"海船倒是悉數回來了,不過去遼東也不成,遼東那的大海冬天結冰。"

  翠墨失望地說,"遼東有那麽冷呀,大海都會結冰?"

  武媚娘搖頭:"又沒有約好時間地點,怎麽去接王爺?而且做海船終究有危險,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安危,陛下未必會同意乘坐海船返回大唐,而且有這時間王爺早就回長安了。"

  蕭淑然展顏笑言:"等吧,既然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我們也算是有盼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