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小九哇,說說咋改革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7-21 20:39      字數:4227
  "父皇,從邏些城傳來的情報,到長安需要近二十天,想必如今吐蕃大軍的動向應該明了,過些時候會有更詳細的情報傳來!"李治說。

  ??雖然特戰隊用上了這個時候最先進的情報傳遞手段——信鴿。

  ??但速度還是不快,從邏些城過來要近二十天,情報才能到長安。

  ??而且,帶到邏些城的信鴿數量雖然多,但還是有限。

  ??這次使團出發時候也帶有一批信鴿,但總有放完的時候,接下來也將要使人帶著信鴿到邏些去,以傳遞情報之用。

  ??這也是讓李治甚是頭疼的問題,信鴿隻認回家的路,不能雙向傳遞情報。

  ??從長安發出的指令要過很久,經中間分部的人員接力傳遞,才能送抵邏些城,若緊急情況,無法做出有效的應變。

  ??"若有進一步的情報,馬上報知於朕,看來吐蕃人上次吃的苦頭還不夠大,他們想玩,朕就陪他們玩玩,"李世民怒目切齒,"若吐蕃人敢來挑釁,朕要讓他們有去無回。"

  ??李治聽著李世民如此說話,也是心中一凜。

  ??若吐蕃人真敢如設想的那樣,用脅迫尼婆羅下嫁公主般手法來要脅李世民許婚的話,那大唐與吐蕃之間直接大規模的武力衝突將不可避免。

  ??放眼大唐四圍,敢如此威脅大唐,要以武力逼迫大唐應允事兒的部落或者國家,還真沒有。

  ??如今生生地跳出一個吐蕃來,定會讓李世民十分惱恨。

  ??若兩軍要交戰,那戰場將會在大唐西部的高寒地帶,地理、氣候環境比青海周邊之地更是惡劣;

  ??相較而言,長期在高原上生活的吐蕃人在適應環境方麵占著優勢,這對長期在平原地帶訓練的大唐~軍隊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而且要想控製或者兼並吐蕃,必須將吐蕃打得無還手之力,那就需要大量能適應高原環境的將士,征集原吐穀渾族人入伍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現在要應對吐蕃可能的侵犯,還是主要依靠漢軍將士。

  ??漢軍將士們要適應一下高原的環境,才能在與吐蕃人大規模的作戰中,不至於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這是個訓練隊伍的好機會。

  ??李治想到這些,當即對李世民說:"父皇,吐蕃人長期在高寒之地上生活,對西部高原環境已經很是適應。

  ??而我軍長期處於平地上,若要與吐蕃人對仗,恐怕很的將士們都適應不了那種環境,會有很多軍士因為環境的惡劣而影響戰力,連特戰隊都不一定能保持良好在戰力。

  ??不若以後讓一部分特戰隊員,甚至神策軍各部,以後到岷州、疊州一帶進行長期適應性的分批輪訓,以期能與吐蕃人一樣,不會因適應不了高原的環境而降低戰力。"

  ??李世民想了一會,點頭同意:"唔,此言甚是有理,朕同意特戰隊去一部分到這一帶進行訓練,以期能在與吐蕃人的作戰中能適應環境,同時令青海一帶李大亮和段誌玄所領之兵不可鬆懈,加強戰備布防。"

  ??李治應道,"是,父皇!兒臣這就去做安排。"

  ??跟著,他就想告退了。

  ??"小九兒,稍等,朕還有事要問你。"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說,"你有沒有考慮過,若全部以募兵代替府兵,諸軍如何布置,各地邊境之軍如何調防?朕這些日子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卻沒有異常好的解決之道!"

  ??"父皇,這事需要您和諸位朝中大臣們做決斷,兒臣心智尚淺,所慮不周,不敢妄議!"

  ??若府兵全部退出現役,以募兵所得補充兵員,那大唐~軍隊的戰力必將提到大力的提升,神策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如今神策軍已經進行了兩年的試驗,左右衛也進行了嚐試,效果是異常的不錯,李世民要大力推行募兵,那也是正常不過的事兒。

  ??但也不可能把整個大唐的武裝力量一下子就全部轉換為募兵製,從府兵製到募兵製的過渡,也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朕知道你奶爸有主意,你說來聽聽,無論是對是錯,朕都不會怪你!"李世民眼中有精光在閃,"朕不信當初你讚成以募兵取代府兵,你奶爸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原來是想聽聽奶爸的建議啊!

  ??李世民這段時間一直為這個問題頭疼,從左右衛及左右領軍衛部分兵卒的試驗性結果來看,以募兵所得的兵卒經過訓練,單兵素質可是大大的提高,紀律方麵更是差距明顯。

  ??這也讓李世民下定決心要將募兵製在軍中大範圍地施行,並按李治當初的建議,逐步將府兵作後備兵員使用。

  ??如今江南經過多年的開發,使得朝廷所儲備的糧食是異常的充足,賦稅收入更是大增,已經基本有能力供養一支龐大的常備軍隊開支。

  ??但如何設置軍隊模式,在保持軍隊戰力的基礎上,又不使領兵將領專權,使各軍隊都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卻是個困擾李世民的問題。

  ??後來一想到募兵之道是李治奶爸提出的,想必奶爸也給李治說過這個問題,所以,李世民就想找個機會問問他了。

  ??"父皇,那兒臣就說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或有說錯之處,還請兒父皇勿要責怪!"

  ??對於采取募兵製後如何管理軍隊,李治心中自有一些想法,就按照奶爸所說的以大軍區管轄軍隊的模式,這個模式是現成的,拿來就可用。

  ??在全國之內設置幾個類似軍區的主管軍事的機構,每個軍事機構下麵轄幾個類似集團軍編製的軍衛,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法。

  ??隻是如今軍隊的基礎、將領的組成和任命,及後勤供應與後世完全不同,不可能全部照搬。

  ??當然,以現在十七衛模式管理募兵所得的軍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十七衛的管理機關都在京師,不可能將全部軍隊都置於長安附近。

  ??不說這麽多的軍隊放在周邊無用武之地,光這些人的各種消耗都供應不起。

  ??也不可能十七衛所轄的軍隊在各地,而管理機關在京師,那軍隊沒有有效的管理,還不亂成一窩粥了。

  ??"朕說了,無論說得對與錯,朕都不會怪你。"李世民再次皺皺眉,仿佛覺得李治有些婆婆媽媽。

  ??既然李世民如此說,李治就把奶爸所說的,並且他自己理解的,所謂的先進軍製以及PLA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軍隊管理模式,講給李世民聽,還說出了各自的利弊。

  ??李世民仔細地聽著,並不插嘴。

  ??講了大半天,李治最後說:"兒臣覺得,可以在兵部管轄之下,在每道內設置一主官兵事的分支機關,如現在各邊州的都督府,管理駐防在此道內的軍隊。

  ??各級主將設置也可以如同現在各神策軍,負責其所轄軍隊的日常管理及訓練,但隻有管兵權和練兵權,沒有調兵權。

  ??遇有戰事,兵部奉皇上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將領,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將領繳印回朝,軍士各回衛所,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

  ??而且隔個三五年,把各主將進行互相調換,且武將不得幹預地方事務,避免武將專權,所領的士兵也可以在各地間進行調防,每處的兵員由朝廷指令兵部安排各道統一招募,招募所得士兵由兵部重新分配……

  ??軍需供給軍隊的武器、鎧甲、馬匹、糧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應,這些戰略物資的供應可由地方州府與各道的軍事分支機關共同主管……

  ??軍隊組成可以分京軍與地方軍,還有水師,京軍為大大唐~軍隊隊之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地方軍包括各道所轄之神策軍、都督府邊兵及作為後備兵員的府兵……

  ??各神策軍可施行軍事屯田,可作軍用,特別是邊軍,以軍衛在所駐之地能長期駐屯,穩固我新占之地的治理,"這點是李治最為上心的,後世那生產建設兵團的模式,是對西北那最大的省份進行有效治理的極佳模式。"

  ??……

  ??李治講得口幹舌燥,也不知李世民理解了沒有、又會如何想。

  ??李世民似有所悟,對李治道,"你說的甚是在理,朕會仔細考慮,他日與諸臣們商議此事時,朕也要你發表自己的看法,你回去後,寫一份這方麵的詳細奏疏,交與朕!"

  ??"是,父皇!"

  ??李治又變成一臉苦瓜相,這就是一件苦差事,寫那麽多字真是累人的活。

  ??嗯,得找人幫忙,要把那能寫一手極佳毛筆字的裴行儉留下,自己口述讓他寫,也省些功夫。

  ??"隻是軍隊兵員全部采用募兵所得,朝廷所花費定是巨大,雖然南方經過幾年的有效開發,朝廷財力尚可。

  ??但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還要支撐不斷的戰事,這點家底經不起折騰,

  ??小九兒,你還有何法能使朝廷賦稅方麵的收入進一步的增加?"李世民問。

  ??這也是困擾大唐這位皇帝一個很重大的問題,若以後有不斷的戰事,國家還是不一定能支撐的起,漢武帝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李治既然能在所有朝臣都沒想到的時候提出開發南方,他的奶爸或許還有更好的方法,因此也就有此一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