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出兵否,關鍵在權衡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7-08 00:19      字數:4206
  離開了李莊,魏懟懟的眉頭一直緊緊的皺著。

  ??他也不得不承認,李治說的有道理,大家一聽到東征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般,倒是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若是東征的話,勝算幾何。

  ??所以,魏懟懟禁不住仔細思索起來,如果東征的話,勝算如何呢?

  ??就在眾說紛紜之時,皇帝又召見一幹重臣在兩儀殿見駕。

  ??李治身為晉王,還是神策軍創建者,當然在召見之列。

  ??這一次召見,朝野上下紛紛矚目,因為就算市井小兒也知道,陛下這次召見是所為何事。

  ??出兵還是不出兵,也許今天就能出結果了!

  ??兩儀殿靜溢依舊,但是走進大殿,眾人卻感覺到氣氛前所未有的肅穆、沉重。

  ??"臣等參見陛下!"

  ??李世民莊嚴肅穆言,"眾卿平身吧,今天召眾卿前來,不為別的,就為新羅使臣求援之事,眾卿覺得朝廷到底該不該出兵?"

  ??"陛下,臣覺得該出兵,高句麗實在不把陛下、不把我大唐放在眼裏,所以,必須揍他!"程咬金急不可待的跳出來道。

  ??原本李治就告訴他皇帝有意出兵,昨天他又聽到了消息說,皇帝沒看奏疏、卻一直在看世界地圖,所以他就愈發的堅信了李治的話。

  ??皇帝是真的有意出兵,那還猶豫甚麽?

  ??尉遲恭也不落人後,連忙道:"陛下,該出兵,必須救新羅,若高句麗吞並了新羅必然實力大增,高句麗本就狼子野心,若實力大漲必定會成為禍患,甚至會對我大唐遼東得寸進尺!"

  ??褚遂良立即出列道:"陛下,臣反對出兵,高句麗終究不是對我們大唐動兵,況且前隋征夫百萬仍然沒能攻克高句麗,所以,對待高句麗必須慎之又慎,臣覺得不宜輕啟戰端,不如派人前往高句麗申斥!"

  ??朝堂上眾臣吵個不休,今天在兩儀殿也不過是重演罷了。

  ??李世民的臉色依舊平靜,文臣們引經據典,武將們大聲吆喝著反駁,不過,讓他有點疑惑的是,怎麽魏懟懟今天的火力似乎不大啊。

  ??環顧一圈之後,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李治身上,問:"李治,怎麽一直都沒見你說話啊?"

  ??聽到皇帝終於開口了,眾臣安靜了下來,目光全都落在了李治的身上。

  ??李治拱手笑言:"啟稟陛下,兒臣一直在聽著呢,覺得大家說的都有道理。"

  ??眾人一怔,都這個時候了,李治居然還想和稀泥?

  ??程咬金等人更是一直在給李治使眼色,他們覺得李治今天是傻了,明明都知道陛下想派兵出征,居然還想和稀泥?

  ??李世民麵色沒變化,認真聽著。

  ??李治對於眾人的目光仿佛沒有察覺一般,繼續道:"前隋三次東征,征夫百萬,無功而返,勞民傷財,埋下了亡國之禍,確實是前車之鑒!

  ??而且,如果我大唐不出兵的話,坐視屬國被覆滅,對我們大唐的威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而且若高句麗吞並了新羅、百濟,實力將會大增,遺患無窮!"

  ??李治說的這些,大家都知道,早就聽過不知道多少遍,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李治跟著道:"我一直不說話,是因為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若我朝吸取前隋的教訓,隻出兵十幾萬的話,勝算幾何?"

  ??隻出兵十幾萬,那就算不上勞民傷財了!

  ??那麽問題就來了,隻出兵十幾萬的話,能有多少勝算?

  ??要知道,前隋征夫百萬全都無功而返。

  ??李世民沉吟道:"李治這句話說到點子上去了,若隻出兵十幾萬的話,到底勝算如何呢?眾卿不妨議一議!"

  ??一時間大殿裏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目露沉吟之色,顯然都在沉思。

  ??李世民轉頭看向了李治,問:"李治,既然你一直都在思索,那你就先來說說!"

  ??李治笑言:"這兩天,兒臣確實想了不少,不過因為兒臣並沒有領過兵,所以對各軍的戰力不算了解,所以隻能大略說一說。"

  ??"第一,我大唐師出有名!是高句麗率先挑起了戰端,我軍是為了幫助屬國抵抗進攻,征殘暴之國,乃正義之師!"

  ??眾人點頭,這確實算得上師出有名。

  ??李治跟著道:"這第二嘛,我大唐皇帝聖明!這不是溜須拍馬,相比隋煬帝亡國之君,陛下領兵席卷天下有著赫赫武功,登基以來更是知人善用,國力強盛,特別是在江南大開發之後。"

  ??眾人不由得再次點頭,當今皇帝和隋煬帝相比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當今皇帝聖明當然很重要。

  ??李治跟著笑言:"這第三點嘛,就是人和,前隋雖然征兵百萬,但是人心渙散,又有何用?反觀我朝,上下齊心,其力斷金!"

  ??眾人略一沉吟,再次點頭,現在的大唐相比前隋的亂局,可謂政通人和,確實可以算得上”人和”這兩個字。

  ??就連李世民都禁不住點頭,這三點李治說的都很對,看的很通透。

  ??李治跟著道:"這第四點嘛,說起來倒是有點自誇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遼東苦寒,要出兵遼東一大難處就是嚴寒。

  ??當年前隋征遼東,凍死凍傷不知道多少人,不但非戰鬥減員太多而且大傷士氣,而我們有了棉衣倒是可以無懼嚴寒!

  ??還有就是火~槍和火~炮,尤其是火~炮和能轟炸的氣球,實在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啊!"

  ??李治連說了這四點,每一點都十分在理,不止程咬金等一眾武將連連點頭,就連房玄齡、魏懟懟等文官都禁不住點頭。

  ??李治跟著點頭道:"最後一點便是我大唐將士們的戰力到底如何,比之當年前隋又如何,這個說實話,我不太清楚。"

  ??今天在大殿上,李治說的十分坦誠,把自己知道的並且確定的,都說的透徹明白,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也沒強說理由。

  ??他不知道如今大唐將士們的戰力比之前隋如何,因為他小啊,但是大殿裏君臣之中,除了他之外,旁人誰不知道?

  ??如今的朝中重臣,那可都是老資格、老資曆,經曆過隋末之戰,對前隋的三次東征也知之甚深,甚至還參加過前隋的東征。

  ??而且能站在這大殿裏的重臣,有誰沒參與過隋末唐初之戰?

  ??好像,就李治沒參與過,因為李治太小、太小了。

  ??李治的這一番話,李世民心裏極為滿意,頷首道:"李治的這一番話,朕聽著很有幾分道理,句句都在理。

  ??至於,我軍將士們的戰力如何,李治說的倒也實誠,他確實不清楚。

  ??朕也才驀然反應過來,小九子不是太過年輕,而是太小、太小了,都沒經曆過大戰,也沒領過兵,也不知道這朝中怎麽就冒出了這麽個奇才來!"

  ??皇帝笑罵小九這個最小的兒子,大家聽著也都禁不住樂了,不過李治的功績擺在那裏,皇帝笑罵也不過是打趣罷了。

  ??大殿裏的氣氛一鬆,也不像剛才那麽沉重了。

  ??程咬金當即道:"咱們大唐將士的戰力,其是前隋能比的?前隋奸臣當道,亂七八糟,民怨沸騰,人心向背,當兵的哪有士氣?"

  ??"我大唐就不一樣了,都是百戰精兵,士氣如虹,而且國泰民安,糧草充足,打個高句麗還不小菜一碟?"

  ??李世民起身背著手來到了眾人麵前,沉聲道:"如我大唐出兵相助,也絕不能過於勞師動眾!藥師,你覺得,你出兵的話,需要出動多少大軍,有多少勝算?"

  ??其實李靖一直在心中計算著呢,聽到皇帝問話沉吟道:"若隻為解新羅之圍,那隻需一場大勝即可,十萬大軍足矣!"

  ??李績等武將點頭,如今高句麗舉全國大軍大舉攻打新羅,雖然遼東仍然留有不少兵力駐守防備,但是隻需要一場大勝仗,就能讓高句麗不得不從新羅撤兵。

  ??十餘萬大軍,打一場勝仗,難嗎?

  ??程咬金、尉遲恭等人立即嚷嚷了起來,十來萬大軍打一場大勝仗一點都不難,他們都信心滿滿。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懟懟等文臣也露出了沉思之色,以前他們也是都參與過打仗的,也算知兵。

  ??但是褚遂良等文臣就有所懷疑了,前隋百萬大軍都無功而返,你十萬大軍就信心滿滿一定能打勝?

  ??這兵力差的是不是太遠了?

  ??麵對褚遂良等人的懷疑,李靖解釋道:"兵在精不在多,若是大軍離德離心,士氣低落,那縱有百萬大軍也不過是烏合之眾,隋煬帝禦駕親征,征兵百萬,雖然看上去聲勢浩大,卻亂糟糟一通指揮,根本發揮不出來。

  ??朝廷征東~突厥總共也不過動用了十幾萬大軍,卻能將東~突厥一舉覆滅,要論高句麗大軍的戰力,未必強過東~突厥的騎兵,要征遼東最讓人頭疼的一個是高句麗占據地利堅守,還有冬季的嚴寒!"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