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厚封賞,王薜兩駙馬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6-25 06:04      字數:4806
  李世民走回禦座上,重新坐下,這才說:"河源郡王如此大義之舉,朕定有封賞,慕容諾葛缽聽封。"

  ??慕容諾昌缽再次跪拜在地。

  ??"以河源郡王慕容諾昌缽為青海都護府大都護。授冠軍大將軍銜,正三品上,食邑四千戶,鎮守原吐穀渾所轄之境。"

  ??"臣多謝陛下如此恩典,然臣有一請求,"慕容諾曷缽拜謝後,抬起頭看著座上的李世民說,"臣這些年想長住在長安,聆聽陛下教誨,不想再回青海,青海大都護之職,還是請陛下另授予他人!"

  ??李世民對慕容諾曷缽如此的任命和封賞,並沒出乎朝臣們的意外,以其領青海大都護是順理成章的事,與當初阿史那思摩等突厥將領歸附時的狀況相似,但慕容諾曷缽推辭的決定卻讓他們很是驚訝。

  ??"唔?!為何?"李世民臉上露出了也許的笑容,慕容諾曷缽推辭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的任命,並沒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青海都護府剛成立,事項煩雜,或間有紛爭,臣年少無知,恐沒有能力處理這些事情,因此,定無法勝任青海都護府大都護之職。為了青海之穩定,還是請陛下另選他人,"

  ??慕容諾曷缽再次叩首道,"臣久慕長安繁華,也曾和父親一起居住幾年,以後更想在此長住,還請陛下恩準。"

  ??李世民仔細地打量了一番站在殿下的慕容諾曷缽,對這個才十來歲的少年人刮目相看了。

  ??這個著漢服的鮮卑族王子,容貌上與漢人並無二致,心思卻比常人聰明。

  ??一些反應過來的朝臣們也暗暗稱讚慕容諾曷缽的明智選擇。

  ??其實很人都知道,朝廷既然已經在青海境內築城駐軍了,那慕容諾曷缽任都護府的大都護,也隻是一個象征性的擺設,即使其到任了,也不能左右青海的事務,朝廷肯定會再任命一位副都護以掌管事務。

  ??而且慕容諾曷缽還如此年少,在族人中間並無太多的根基和威望,若回青海,說不定還會重蹈慕容伏允或者慕容順的覆轍,兩相權衡,不如在長安做個逍遙王爺自在。

  ??"河源郡王既然向往長安的繁華,朕也許你這些年長住在長安,但朕仍封你為青海都護府大都護,待你再年長些,再去赴任吧。青海之事務,暫由新任的青海副大都護處理。"

  ??李世民略思片刻,順水推舟,接受了慕容諾曷缽的請求,"朕會在長安賜你一座府弟…"

  ??慕容諾曷缽鬆了口氣,沒再推辭。

  ??王玄策大概地聽慕容諾曷缽說過,因慕容順久居長安,慕容諾曷缽在族內常遭族人的欺淩,童年過得也是不堪回首,而且父母親也都死在族人的叛亂中,那個傷心地,再也不想回去了。

  ??或許在長安為官,還更有前途些,歸降的胡將,阿史那思摩、執失思力、契苾何力等都是個榜樣,在朝為官,受到李世民的重用,慕容諾曷缽與王玄策交談時透露過相似的想法。

  ??隻是王玄策也尋思著,慕容諾曷缽邊上應該有人在幫他出主意,不然,以這個年齡的少年人,心思再成熟,也不可能想到這麽多的。

  ??慕容諾曷缽接受了任命,隨後李世民又宣布了對原吐穀渾軍隊的安置。

  ??被俘獲押送到長安來的原太子尊王和高昌王慕容孝雋及其他一些名王和頭人們,也封以官職,置散官,朝廷自有府邸賞賜給他們,一應服侍的人俱全。

  ??跟隨慕容諾曷缽歸附的一些頭人們,將在新置的青海都護府內任職。

  ??其他那些被押送到長安來的近十萬吐穀渾族人,被分散安置到江南道、嶺南道諸地,其餘留置在青海都護府的族人;

  ??若願意內遷,可以在內地選一安置地,不願內遷的居住在原地,但必須在原來的領地上放牧,不能大範圍地遷移。

  ??當然,朝庭還會安排他們工作,比如修驛道、修水泥路。

  ??慕容諾曷缽叩謝了聖恩後領命而去。

  ??跟著開始對出征的諸將進行封賞。

  ??"此戰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並迫使吐穀渾內附,作為主帥的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功不可沒。

  ??其不辱使命,周密布置,運籌帷幄,以我方極少代價的傷亡,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朕必須給予重賞。"

  ??慕容諾曷缽識大體,讓李世民心情大悅,說話的聲音當然也高亢起來,"朕想複其尚書右仆射之職…"

  ??"陛下,臣有話說,"李靖出列,跪拜在地,"多年來,臣雖然許功勞,然陛下給予的獎賞已經遠超應得,因此臣不敢再領陛下的賞賜。"

  ??李靖抬起頭,惶惶然地說,"且臣在此番征戰中,腿疾複發。

  ??行動異常不方便,這些日子更是疼痛難忍,連走路都需要旁人幫扶,已是不能再替陛下處理朝事,請陛下恩準臣辭去所有職務,在家休養!尚書右仆射職,臣無法再受。"

  ??"李愛卿快快請起,此番征戰,如此輝煌的戰績,作為大軍的主帥,怎麽可不賞?

  ??若朕沒有賞賜,所有出征的將士定會不滿,天下人也會怪膳有失偏頗,獎罰不明,朕何以麵對朝堂上的眾臣,及所有出征的將士們。他們定是不同意,朕也不同意!"

  ??李世民從座上站了起來,示意李靖起身。

  ??"陛下,李大總管作為此次出征的主帥,率領諸將奮勇作戰,才取得如此之戰績,如此戰功若不賞,臣等也無顏接受陛下的封賞!"大惑不解的李道宗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李道宗多次跟隨著李靖出征,對李靖的用兵之道可是異常的佩服和仰慕,如今見李靖推辭,忙出來說話。

  ??跟著李孝恭也站出來,讚賞了一番李靖,此戰若無周密的部署,那吐穀渾的戰事,定然要再大費周折,不可能在這麽短的兩個月左右就結束,作為主帥,理應得到重賞。

  ??"陛下,臣實在是腿疾嚴重,在青海高寒之地奔波數月,疾患更是進一步加劇,身子疲憊不堪。

  ??雖還想替陛下分憂,然己力不從心,今日上朝都是由人攙扶著而來,陛下就讓臣在家靜養一些時候,待養好了身子,再替皇上效命!"李靖卻長跪不起,一力請辭。

  ??李世民已經快步走下禦座,親自攙扶起李靖。

  ??"李愛卿既然如此說,朕若再強求,那也實在是有違人道,朕就允你,"李世民長歎了一口氣,無奈地應允。

  ??最後李世民同意了不授以李靖官職的請求,還是保留特進職,若身體允許,可以到中書、門下平章事,另加真食邑五百戶,賞絹兩千匹,黃金二十斤,尚乘馬五匹。

  ??跟著是出征的兩位副帥李道宗和李孝恭的封賞。

  ??作為主帥的李靖都推辭朝廷的封賞,李道宗和李孝恭也是依樣作了番推辭,最後仍以李道宗為邢部尚書,並授鎮軍大將軍銜,加食邑五百戶;李孝恭仍為禮部尚書,授懷化大將軍銜,加食邑五百戶,兩人還有賞絹及黃金。

  ??段誌玄仍授左驍衛大將軍職,歸德大將軍銜,加食邑三百戶,年後即進京述職。

  ??原涼州都督李大亮為青海都護府副大都護,從三品上,歸德大將軍銜,封武陽縣公,加食邑三百戶,在慕容諾曷缽未到任前行大都護職。

  ??執失思力,因此戰功封安國公,轉授左衛將軍職,並以皇帝胞妹九江公主下嫁,授駙馬都尉。

  ??神策軍擴大編製,成立左右神策軍,神策軍一旅、二旅,為左神策軍,新招募士兵三萬,編為右神策軍,一旅、二旅原官兵均官升一級,新老混編、以老帶新,力爭把新兵早日訓練出來。

  ??神策軍設大元帥一人,由皇帝親領;

  ??王玄策為統軍,統領左右神策軍,正四品上,忠武將軍銜,封武功縣公,食邑五百戶,並以長樂下嫁,授駙馬都尉。

  ??薜仁貴,在此次征戰中表現的異常出色,庫山、曼頭山、牛心堆、赤海幾場戰役,皆其主要之功;

  ??因此,授薜仁貴正四品上,忠武將軍銜,統領神策軍騎兵,封渭南縣伯,加食邑三百戶,賞絹行匹,黃金三百兩,並以豫章下嫁,授駙馬都尉。

  ??歸海一刀和王玄武各領左右神策軍,正四品下,壯武將軍銜,食邑三百戶。

  ??跟著其他的將領也都自有封賞,未到場的蘇定芳和鄭仁泰為正四品下的神策軍中郎將,壯武將軍銜,各加食邑兩百戶,還有其他的諸將如薛孤兒等也都有封賞。

  ??其他出征各部的所有將士們也都有朝廷的賞賜。

  ??宣布完獎賞,李世民大喝一聲:"契苾何力、薛萬均、薛萬徹何在……"

  ??契苾何力、薛萬均、薛萬徹,忙上前跪拜在地。

  ??其實薛萬均和薛萬徹,早已經在流汗了,各將的封賞即將結束,也沒點到他們的名,就知道皇帝要責罰他們了。

  ??兄弟兩人也後悔,為了爭軍功,不惜謊報軍情,誹謗契苾何力,往自己臉上貼金,現在想想是多麽不明智的選擇。

  ??卻聽李世民跟著說:"契苾何力、薛萬均、薛萬徹,在鄯州因爭軍功,發生械鬥,幸被製止,才未釀成慘劇,暫時無封賞,待朕查清事項,再作處理!"

  ??三人都表示願領罪,不敢再領朝廷的封賞。

  ??朝堂上一片寂靜,還有兩道的行軍總管未被皇帝點名。

  ??李世民在大殿上來回走了幾步,寒著臉說,"有賞即有罰,此次出征,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鹽池道行軍總管高甑生不尊軍令,延誤軍機,按律當斬……"

  ??"陛下,李道彥、高甑生延誤軍機,犯下重罪,按律當斬,然因此戰大勝赦天下之時,斬殺鎮邊的大將,實乃不妥,"長孫無忌出列奏道,"陛下應寬大處理為好,讓其有悔過之機會……。"

  ??跟著房玄齡、溫彥博、魏懟懟等朝臣也是出列請求免兩將的死罪。

  ??最後李世民接受了諸臣的請求,改李道彥和高甑生坐減死徙邊。

  ??諸將封賞完畢,李世民又宣布,因此戰的勝利、吐穀渾的內附而大赦天下。

  ??去年所放的三百九十名死囚,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歸朝,也全部無罪釋放。

  ??但是封來封去、賞了那多,卻是沒有李治一點屁事,身為皇子,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王生也艱,命苦哇!

  ??不過這關外的西海(青海)之地,以後都由晉王府轄治也算不錯了。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