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驚天下,全新科舉製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6-25 06:04      字數:4261
  又到一年一度科舉。

  ??今年科舉製度,又有很大的變動。

  ??年中的時候,有一道旨意發了出來。

  ??這消息足以震動長安、震動全大唐,震動天下每個讀書人,李世民步子邁得很快,幾乎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大唐科舉新製擬定,昭告天下。

  ??以前的科舉,不過是朝廷組織的一場考試,既無完善的製度保障,也沒有深入至州府縣,這種科舉,更多是一種形式。

  ??這完全可以理解,任何一個製度,在實施之創,就得考慮它能到廣泛的擁護,否則它就沒有生命力。

  ??而顯然,李治給李世民提出的建言,李世民全盤接受了,而後依靠這個方針,選擇擴大科舉規模;

  ??此新製將在一年後實行,終究,要給大唐學子們一個適應時間。

  ??以後科舉分為了縣試、鄉試、會試三個等級。

  ??和以前舉薦製不同了,任何人想要高中進士,就必須先進行縣試、州試和鄉試,此後再進行會試。

  ??中縣試者,為童生。

  ??中州試者,為秀才。

  ??中鄉試者,為舉人。

  ??中會試者,則為進士。

  ??這一切都仿照了後世明清時期的考試手段。

  ??從秀才開始,高中者就有了功名,得了功名,便有了一定梯級數額的田畝免除賦稅權力,但也僅此優惠而已。

  ??功名至舉人者,即可授官,自九品而始,授予實職。

  ??而至進士者,自七品而始。

  ??又規定朝廷三品以上官員,若無舉人功名,除皇帝特旨,不得升任,至於二品以上,那肯定得是進士及弟了。

  ??所有考試,俱都統一,除了必要經史文章、詩詞之外,竟還考算學,以及一些常識知識,即所謂通識。

  ??題目出自論語、春秋,經史文章有字數規定,內容要求既要切合經義,又要議論當今政事,並且還限定了文體。

  ??其實這樣的科舉,已經非常類似明清科舉。

  ??終究大唐大部分讀書人,還是以熟讀經史為主,若是不將這個作為考試主要內容,隻怕天下非要大亂不可,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妥協,終究你不能馬上就把科學知識作為主考內容吧。

  ??當然,作這樣文章,也不全然沒有用處。

  ??實際上,這樣的文章是最考驗一個人水平高低,你要熟讀四書五經,同時又能熟練運用文字,同時還要有足夠智慧,當然這隻是前提。

  ??結果則是,在短暫時間之內,作出一篇有論點、有論據的錦繡文章。

  ??所以,但凡能考中的人,無一不是學富五車、富有智商之人。

  ??這樣的人,無論作詩、或是作詞,都是能手到撚來;

  ??有這樣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即使是將來為官,其實也有極好接受能力,不耽誤他們繼續學習治理實務。

  ??當然,科舉,隻是到了明清朝,被那些士大夫們自己玩偏、玩廢了。

  ??隻是當下大唐的主要矛盾,根子上還是皇權與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至於將來這新興士大夫階層產生新的矛盾,顯然是現在去考慮,則是為時尚早。

  ??因為就穩定發展而言,任何一個新興階層,未來都可能產生尾大不掉的麻煩,可比之當下世家大族把持一切,對於李世民而言,推廣科舉,已是勢在必行。

  ??至於其他的考試內容,雖然不占主要成分,可是算學和所謂的通識試,也是一個看點,譬如,通識試裏,就引入了一些《老子論格物》、《農學》書中的內容,而這其中《農學》的內容還占有不小份量。

  ??大唐是封建農業社會嘛,當官不會《農學》,你怎麽領導子民?

  ??其實考甚麽,不重要,真正令人震撼的是,以後的大唐科舉直接將觸手觸及到了府縣底層。

  ??從此以後,再不是每年僅僅選拔出幾十個秀才、明經、進士這樣簡單了。

  ??每一年,都會誕生許多秀才、舉人,每三年,也會有不少進士選拔出來,範圍之廣,已經涉及到哪怕是一個小小縣城中讀書人的命運。

  ??人數一多,就會導致,哪怕是一個小小秀才,也會產生自己的利益訴求,自覺地維護科舉取仕這個利益團體。

  ??這個利益團體將會自發將非科舉出身的人排斥在圈子外麵,形成一個個封閉式的學曆鄙視鏈;

  ??而後,其中的出類拔萃者將會登上大唐政治舞台,憑借著廣泛群眾基礎,譬如大量舉人和秀才的支持,開始推動整個大唐進入一個全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誰也不知,這樣的做法帶來的後果,是好還是壞。

  ??可至少,大唐的科舉,它在變,不斷地向好的方向變化。

  ??消息一出,自是滿朝嘩然。

  ??陛下此舉,顯然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不過,李世民顯然還是給世家大族留了一道口子,終究當下識文斷字,還是這些世家大族的專利,至少現今而言,豪門子弟中試的幾率很大。

  ??但是仍然有見識高的人看出了趨勢,憑借著恩蔭和推薦入選為官,將來必定會被排擠,甚至沒有功名的人,在朝班中將日益邊緣化。

  ??於是高門世族開始有所抱怨,但也隻是抱怨,至少這些抱怨,還不至於強烈到成為能推翻大唐的動力。

  ??更何況當今皇帝李世民,是馬上得來的天下,軍中將軍,十之七九,都是他一手帶出來,在軍中威望之高,不是普通的和平時期的皇帝可比的,真若有人敢於輕舉妄動,朕便讓你灰飛煙滅!

  ??隻是,還是有許多世家大族的大臣上了奏疏,反對科舉新製。

  ??當然,也有大量讚成的人,像魏懟懟為首一批大臣,也表示了支持,認為這是寒門進升之路,未嚐不可嚐試。

  ??此後,一條條關於科舉考試新規開始昭告天下,科舉舞弊者將被處以問斬、抄家等極刑、形同謀反罪論處,各州縣官員,也確定了職務權責。

  ??為了推進這項科舉工作,朝廷派出了大量禦史,開始巡查天下、廣泛宣傳最新科舉製度。

  ??李世民以極高的工作熱情,連續舉行了七天的朝會,舌戰群儒;

  ??第一日,有上百人反對,李世民當著全體大臣,斥罵反對大臣,並且將為首的人貶出長安、流放嶺南。

  ??第二天,反對的人就少了許多,剩餘者也隻是旁敲側擊,發表了一些牢騷抱怨。

  ??李世民又生龍活虎、懸河瀉水當殿責罵足足三個時辰,方才罷休。

  ??到了第三天、第四天……

  ??前幾天,那些反對的領頭羊,接連被人彈劾,查出他們以往各種過失,有的被罷官,有的則被直接下獄。

  ??直到了第七天,文臣百官們才紛紛表示,新式科舉有益於國、有益於民,乃前所未有之善政,實乃大唐與前朝之大別也。

  ??大家吧啦吧啦,紛紛舉例說明曆朝曆代興亡之得失,無不讚頌當今陛下聖明,有此新式科舉作為國策,大唐必興。

  ??文臣百官表示歡慶歌舞,當然,李世民覺得有幾個家夥,雖也唱讚歌,卻有陰陽怪氣之嫌,他竟然連此也不放過,於是又當殿大罵。

  ??李治也被拎來上朝,連續參加了七次朝會。

  ??七次啊!

  ??腦子裏滿滿全是父皇斥責臣子的話語,從上古三皇五帝一直罵到了前朝隋煬帝,上下三千年,舉出無數事例。

  ??然後還要從別人的家族淵源開始罵起。

  ??你楊氏當初不就是漢高祖擊項羽,楊喜跑去分了項羽屍首才得了大功,被封了赤泉侯的嗎?

  ??若無楊喜當初這個立下了戰功的祖先,何來今日你們,你還敢說你楊氏詩書傳家,你們也配!

  ??你們王家,……。

  ??你們崔家,……。

  ??李治有些懷疑人生了,父皇充沛至極的體力,是這連續七場朝會的物質保證!

  ??仿佛凡事他一旦鐵了心,便決計不能容忍他人質疑,誰敢質疑,不但直接撕破臉麵,當場羞辱,還要想方設法尋找其罪過,罷黜下獄治罪。

  ??果然,父皇還是那個父皇,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前溫和的麵貌都是騙人,一旦觸及到根本利益,父皇不會介意再來一次玄武門。

  ??世俗的道德,根本不是評價帝王標準,他的一句”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便可秒殺一切。

  ??李治下了朝後,還是覺得自己的腦子裏嗡嗡作響,父皇那些喝斥怒責的話語,仿佛還在耳中繚繞,他也隻好苦笑以對,這真的很剛,他也隻能五體投地拜服。

  ??其實他倒是希望將科舉的內容完全變成初高中課本內容,就如同奶爸那邊的高考。

  ??不過,可能、也許,哪怕是皇帝李世民,也未必能真心實意完全認同教科書中那一套,包括那國企的建立,李世民也隻是先搞個試點試試瞧。

  ??終究,上千年的積習和認知,哪是能說改就能改的。

  ??你若是現在就嚷嚷,我們站立的世界不僅是個大球球,它還在不斷地打著轉,估計不隻是李世民、甚至全大唐的人,都能炸裂半年。

  ??所以,現在這新式科舉,能增加通識題的份量,就已算是很給臉麵了。

  ??奶爸說,步子不能邁得太大,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蛋!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