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傻猴泰,離長安就藩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5-26 20:46      字數:4039
  晉王府將上百個親隨送到了礦場,給這些部曲、家仆安排的事情,有采礦的,也有在此冶煉的,但都是小頭目。

  就比如那李正、李亮,李亮是李正的族兄,就被送來了冶煉,他的職責,是管理這高爐。

  別看這小家夥從前是個小紈絝,來的時候還不樂意,甚至鬧了幾天,可是在餓了兩天之後,整個人就老實了,讓幹啥就幹啥,他終究是晉王府的部曲子弟,是讀過書的。

  讀過書的人肯定比不識字的匠人,是不一樣的,因為有學問,所以學東西快,並且還能總結經驗寫下來;

  時日一長,這高爐或是其他的東西出了問題,他漸漸的都能修理了。

  普通人隻知道按部就班的做工,而李亮卻開始慢慢琢磨高爐的各種運作,慢慢琢磨出高爐裏不同的熱度,產的紫銅是不同的,這紫銅裏含有的雜質也有所不同。

  久而久之,他就脫穎而出、成了冶煉作坊裏的技術骨幹。

  在這裏雖是又苦又累,可慢慢的嚐到了艱辛之後,不但適應,也開始享受這裏的生活了!

  一方麵,隨著技術的增長,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尤其是下了工,許多人還求教自己學問和技術,那些捧著課本大字不識的人,也想家裏多發一些糧食,都想請李亮教授一些課本的內容和技藝!

  這些人都是"患難之交"的工友,大家都有強烈的求知欲,為了求知,平日裏都伺候他、捧著他,叫他李先生。

  另一方麵,是大量的銅塊產出之後,李亮一點也不傻,一下子就意識到這是晉王府下金蛋的金雞啊,自己那堂弟李正將自己調來此外,莫非是因為他不放心用別人?

  有了這個心思,他便開始安分起來!

  此時,他已對高爐冶銅的原理大致摸清了,從前不太重視的課本,驀然讓他產生了極大興趣!

  而那小學的課本,他興趣不多,可初中的物理和化學課本,在冶銅過程中,他卻發現能產生許多的吻合。

  尤其是在生產過程中,許多課本裏的原理竟和生產時不謀而合,這就是理論聯係實際了。

  李亮一下子便如獲至寶了,反正在這裏日子過得枯燥,每日除了上工,下工之後,方圓十裏之內,連個母豬都看不見,於是最大的娛樂,就成了看書。

  今天,他見了自己家小王爺竟帶著皇帝和百官來,心裏樂開了花,老餘一直都說小王爺乃是我們大唐新龍,現在他越來越深信不疑了!

  嗯,哪怕是送自己來此做冶煉,這也一定是小王爺和老餘有意的安排和布置,我懂的。

  他樂嗬嗬的一邊賣命勞做,一麵時不時朝這邊瞄來,心裏暗綽綽地想著,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今日陛下見了我們晉王府的高爐和冶煉,將來大唐新龍一定會水漲船高,我們晉王府,遲早會超過像京兆韋氏和杜氏那樣的豪族,成為天下最富。

  他用心聽著李治和李世民的奏對,雖然隻聽的隱隱綽綽,先說跳進高爐去,此後卻又在呼喚自己,登時他麵如,土色了!

  跳進高爐裏去?

  你曉不曉得,人一旦進了這高爐,立即就化成了,灰?

  天呐,這豈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嘛?小王爺你怎麽能這麽幹啊?!

  李世民聽李治胡咧咧,一時也是無語,朕不過是順嘴提一句嗎?

  你李治還真讓你們晉王府的人一個個往高爐裏蹦?

  那,朕豈不是成了商紂、隋煬這樣的昏君了?這還得了!

  於是乎,李世民便繃著臉道:"好啦,好啦,小九,開玩笑到此為止。"

  李治委屈,"兒臣沒有開玩笑。"

  李世民便暗綽綽地想,這小屁孩又是故意的,不過他不介意,便道:"時候不早,在此久留無益,回長安吧。"

  李世民當然不願在此多留,奶爸新式煉銅法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留的越久,別人偷學到這技藝的可能就越大!

  現在看來,朕的內帑,十之七九要從這銅礦上來了,當然是讓這些人,越遲明白越好,特別是那長孫無忌。

  他卻不知這高爐冶煉裏麵的學問大了去,那裏是這些連初中物理化學都不懂的大唐人,那麽容易就偷學會的。

  目前這高爐隻是初級高爐,奶爸的打算是先解決有無問題,然後再逐步升級,由此可以培養出一批技術骨幹。

  於是李世民不再耽誤,一聲令下,立刻擺駕回長安!

  回到宮裏,直接到了太極殿,而後,召來了李格、李泰和李治。

  出了這趟門,去的時候得意揚揚、心高誌滿,可回來時的李泰卻,萬念俱灰!

  但他最後仍然想垂死掙紮一下,於是入殿之後,立馬拜下道:"父皇,兒臣還想在長安多留一年,等明歲開春~~"

  他不甘心啊,自己多年讀書和假裝乖巧,最後換來的卻是被趕出了長安,一旦離開長安,他就再也沒有任何爭位的希望了。

  李世民強壓怒火道:"青雀,朕說過,你已長大了,朕也早就冊封你為越王,若是再不就藩,難道要朕奪你爵嗎?

  這幾天你便動身吧,不可猶豫,如若不然,休怪朕罔顧父子之情。”

  李世民的話,說的很是絕情,李泰聽的,如墜冰窖、心身冰涼。

  李世民的臉陰雲密布,李泰令他過於失望,他原本還以為李泰當真是乖巧,可現在他才看明白,平日他說一些大而空的漂亮話倒也罷了。

  可是他如此熱情高漲地"為民請命",令李世民深刻的意識到,這個兒子,若不是讀書讀傻了,那便是蠢了。

  可若是此子明知這裏頭的利益瓜葛重重,卻還如此,那麽就純粹是壞了,並且是從心裏向外的壞。

  李世民頗具深意的瞄李泰幾眼:"你要時刻記著,朕乃天下人的君父,不是幾家幾姓的天子,大唐的基業,憑借幾家幾姓,也撐不起來。到了揚州之後,好生讀書,朕和你的母親,你就不必掛念了。"

  李泰的眼眶早就紅了、垂淚欲滴哽咽著,仿佛也意識到他的哭泣沒有效果。

  李世民隨即道:"退下吧。"

  李泰還不肯走。

  李世民揮揮手,姚公公便和幾個宦官,七手八腳的將他攙走了。

  李泰才一被攙出去,李世民驀然痛心疾首道:"朕最痛心的是,朕所養育的親子,竟為了些許名聲,而壞朕的大局啊。"

  說著,他看向李治:"小九兒,雖有時也荒唐……"

  李治便委屈眨眼道,"兒臣沒荒唐啊。"

  但李治實際上卻覺得很爽,他這個四哥,實在太戲精,明明大家都明白他沽名釣譽。

  可偏偏,李泰這麽個戲精,在自己的父皇麵前甚是得寵,李治心裏恨的牙癢癢,偏偏隻能乖乖忍耐,拿這討厭鬼一點辦法沒有。

  而這人一旦忍耐的久了,容易精神失常的,卻沒想到今日父皇居然會狠狠的訓斥李泰,而後又要讓李泰就藩!

  他心裏清楚,若自己想做太子,已經十有六七成穩固了,問題是他真想做這,太子嗎?

  做皇帝有什麽好?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奏折一大堆,每天起早貪黑、一大攤子爛芝麻穀子麻煩事,那有做一個閑王,舒坦!

  當然,這一切都多虧了奶爸,這是恩情,得記著。

  李世民故意氣哼哼道:"你不要在此強辯,你是什麽人,朕會不知嗎?"

  李治像霜打的茄子,訕訕道:"兒臣往後,一定……"

  李世民擺擺手:"朕現在不想聽這些,李格,你似乎有話要說?"

  "是。"李格正色道:"兒臣確實有話要說。"

  李世民饒有興趣,今日看了這奶爸新式煉銅法,隻怕要天下震動了。

  可是他很清楚,李治的本事並不止於此,因此,他就先敲打一下李治,然後再壓榨一下,這叫帝王之術。

  李格道:"父皇,兒臣想問一個問題,這錢到底有什麽用處呢?"

  "嗯?"

  李世民心裏想,錢還沒有用處?誰不知道錢的好?誰能嫌錢多?

  當然是,錢越多越好啊!

  李治便微笑言:"若是銅錢緊缺的時候,這錢自是物以稀為貴,可一旦朝廷可以大規模的鑄造銅錢,那麽銅錢恰恰也就沒有了好處,反而是壞處了。

  父皇啊,這銅錢究竟有沒有用、有何用,其實還是掌握在父皇手裏,它既可以成為朝廷謀取巨利的工具,也可以成為掌握國計民生的利器,這就看父皇如何宏觀調控了!"

  李治頓了頓,繼續道。

  "奶爸的新式煉銅法,最有用的並不是它可以冶煉出數不清的好銅,而是用此法可倒逼出世家大族們手裏儲藏的大量銅錢,讓他們的錢流向市場。

  這些世家大族,經過多少代人的經營,家中私藏的錢之多,絕對能令人瞠目結舌。

  可為何,市麵上的錢卻是不多呢?

  根本原因就在於,錢都被私藏了,錢被私藏了,所有人都不願意多花,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錢藏的越多,越有價值。

  兒臣之所以建議父皇,今日帶百官去鄠縣,其實就是故意讓他們看到’鋼鐵是怎麽煉成的’,兒臣的本意呢,就是告訴他們,從前私藏錢的方法,不管用了!

  從今天起,私藏錢已經不再是世家大族們積累財富的手段,因為若是他們繼續無節製的儲藏,那麽必定,他們儲藏的銅錢不但不會增值,甚至會越來越沒有價值。"

  李世民同意點頭,這個道理,他懂。

  "那麽下一步他們會如何呢?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私藏的一萬貫錢,到了明年,可能縮水成九千一百貫,到了後年,則成為了七千八百貫,他們還樂於儲藏錢幣嗎?

  也就是說從明天開始起,他們就不樂意私藏錢了,他們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將這些錢花出去,父皇啊,這麽多世家大族,若是人人都想花錢了,這也是極其恐怖的事。

  一旦如此,那麽市麵上流通的錢幣就會泛濫,到了那時,錢幣流通得越多,就極有可能讓錢幣變得越來越廉價;

  而天下的各種貨物、土地乃至於糧食,由於,總量是一定的,而錢卻變多了,那麽,這些貨物必將價格暴漲。"

  "父皇啊,總之,大家都私藏錢不是好事,而物價若是暴漲,肯定也不是好事。"

  李世民道:"朕還愁不漲呢,我們的手裏不是有的是土地嗎?漲一漲,對朕和晉王府沒有壞處。"

  李治卻道:"若隻是漲了一點點,當然沒有問題,可若是漲的太多,對於普通庶民而言,卻也是危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