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越王泰,言穀賤傷農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5-21 08:49      字數:3580
  <b></b>又過去了小半月。

  冬至日,來臨。

  天上下起了細雨,伴隨著肅肅淒風,淒風刺骨。

  貞觀九年已至盡頭。

  隻是在這年底盡頭時,卻令無數人心焦,大家的心情可是比這濕冷淒風,還要,寒冷刺心。

  糧價已跌到了穀底,誰也不曾想到,在去年遭遇天災欠收的關中,當初無數糧商樂嗬嗬運糧來、準備大賺一筆的地方。

  現如今,所有人都在為屯糧,焦慮不已。

  很多人家,還沒有下定決心建糧倉,可若是這個時候不趕緊雇傭人建造,那麽到了來年開春,便要播種,插秧,那麽想要發動閑置的勞力可就來不及了。

  那麽,到了來年秋收時,又會如何呢?

  一旦無數的糧食賣不出去,那麽最後的結局,糧食可能就要爛在,地裏。

  而可怕的是,種糧是需要成本的,更可怕的是,就算你放任土地撂荒,也需要,成本。

  於是乎,幾乎所有世家子,都鎖緊了,眉頭。

  十一月二十三日。

  果然如李治所料,越王李泰果然,鸚鵡學舌了。

  他當著李世民的麵上奏,俱言”穀賤傷農”,卻看不見”米貴傷民”。

  這說明他就是個,人雲亦雲、一知半解的半瓶子醋!

  他深深地憂慮,若是穀物價格,再這樣滑落下去,隻怕那時農人再無,心思耕種,甚至他還舉出了大量逃奴的,例子。

  因為土地價格大降,以及穀物廉價,導致大量農莊裏的奴婢和佃農,逃亡。

  根本原因就在於,原先土地是有很大價值的,因為有著很大價值,所以壟斷土地的人家,才有積極性組織生產。

  而普通百姓,因為沒有足夠土地,所以不得不租種土地,或者賣身為奴,因為有了世家大族庇護和土地,他們才能生存!

  否則,即便是成為自耕農,他們那點單薄財產,也無法抵禦任何災害。

  可現在,當人們意識到,隻需要一小筆錢購置幾畝地,就足以產出足夠糧食,養活一家,又或者,現在糧價低廉,隻要自己尋點事做、賺一點錢,便足以購置糧食果腹,那麽,人心就開始,動搖!

  逃奴問題,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重。

  李泰聲情並茂講述關中見聞,他希望父皇能有所觸動,拿出具體解決方法。

  李世民,冷冷淡定、看著這個兒子,他頓了頓,終於擠出一絲微笑,道"朕知道了,青雀能有如此用心,關心民生,朕很欣慰。"

  李泰看不透父皇的喜怒,於是如履薄冰道"長此以往,隻恐要出大問題啊,父皇,兒臣以為,朝廷應該拿出一個切實的解決良方。"

  李世民笑吟吟鼓勵"應該拿出什麽良方為好?"

  "不如,由朝廷出麵,收購一些糧食,再令各地抓緊追索逃奴。除此之外,兒臣還以為,……。"

  李泰本是要侃侃而談。

  可李世民驀然打斷他"青雀,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這話就是有質問的意思了,李泰嚇了一跳,忙道"都是兒臣自己琢磨的。"

  李世民點頭、似乎點讚"唔,你年紀輕輕,就思考如此高深的問題,真是不易啊。"

  李泰"父皇謬讚了。"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何況他文質彬彬,恭謙有禮,任何人見了,都會忍不住去給他,點讚。

  隻是對於李泰的建議,李世民臉色,有一絲不善,手撫案牘、默不作聲。

  卻在此時,坐在一側的李格,冷笑"哼,一派胡言。"

  李世民,濃眉一動。

  卻聽李格道"你,小小年紀,也敢,妄談國事,若是不懂,那就該多去看、去聽、去學,而不是在此妄議朝政。

  國家大政,是你這個小毛孩子可以議論的嗎,就算要議論,那也不是看了幾本書,聽了別人慫恿,就覺得自己什麽都懂了;

  你隻知穀賤傷農,卻不懂米貴傷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哼,你真可憐。"

  李格不敢罵太的太多,怕把他罵醒了。

  李泰聽了,不由一時愣住,他萬萬想不到皇兄李格,會如此、氣衝衝、直截了當、批評他。

  但他沒有顯露出,一點氣惱,隻微笑,表現很謙虛"是,皇兄,我知錯了。"

  這一拳,就猶如打在了棉花上。

  李格意識到,自己好像竟然不是這個小毛孩子的對手!

  隻是,若是在往日,隻怕父皇又要收拾自己了。

  可李世民今日很奇怪,他沒有訓斥李格,而是,坐在一旁,不發一語。

  其實李格也忐忑,他定定神,"回去之後,多體察民情,不要成日將自己關在書齋裏讀書。

  你瞧瞧你成日文縐縐的,像神馬樣子,我大唐是馬上得天下,天下不是靠讀書讀來的。"

  李泰依舊沒有和李格爭辯,而是顯出一副委屈,朝李格行禮道"知道了。"

  一直默然的李世民,這才目光落向李格的身上,道"這些話,又是誰教你說的?"

  李格倒是沒有遲疑,立馬道"父皇,兒臣是和皇弟一樣,都是兒臣自己琢磨的。"

  李世民便又微笑"好啦,你們都是朕的兒子,是同胞兄弟,不必為這樣的小事爭吵,你們的母親近來身子不好,去瞧瞧她吧。"

  李格和李泰此時都不知道父皇的心思。

  不過,李格,罵的痛快了,有幾分,得意!

  反正今日罵了李泰,父皇也沒訓斥自己,仿佛是自己,得勝了!

  哈哈,小九哇,九弟那個小家夥,還真是父皇,肚裏、蛔蟲。

  於是二人乖乖的出了殿,往長孫皇後水晶宮那裏去了。

  等這兩個兒子一走,李世民臉拉了下來!

  他眼裏,掠過幾縷殺機,毫不容情,怒喝道"王珪、蕭德言等人,該死。"

  姚公公,聽到這驀然一句厲喝,心頭、猛地、哆嗦、一下!

  王珪是李泰老師,曾是禮部尚書,地位崇高,素來被皇上所敬重。

  而蕭德言,更是天下名士,這二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越王府人。

  現在陛下驀然咒罵這二人,這是神馬情況?

  姚公公心知,這定是二人觸犯了李世民,逆鱗。

  姚公公,如履薄冰"陛下,是否讓百騎……"

  李世民,很快平靜,抿唇擺手"不必了,靜觀其變吧,朕倒要瞧瞧,接下來,還會有誰和李泰一樣跳出來。"

  姚公公忙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若有所思皺皺眉,驀然用森然目光瞥姚公公一眼"今日這裏發生的事,你會傳出宮去嗎?"

  姚公公雖是內常侍,可實際上,確實和宮外的某些人打得火熱!

  終究,姚公公不傻,無論是太子還是李泰,都各自有自己的資本,將來都可能是李世民的繼承者。

  太子自不必說了,而越王李泰,極受陛下的信任,按理來說,他這個年紀,應該隻能成為郡王,可是越王卻早早就成了親王。

  若隻是親王倒還罷了,陛下居然還敕封他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

  督常、海、潤、楚、舒、廬、濠、壽、歙、蘇、杭、宣、東睦、南和等十六州軍事。

  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

  除了讓他掌握這二十多州的軍權,李泰封地更是多達二十二州!

  這是神馬概念呢?

  整個大唐,也不過三百多個州。

  而李泰封地占天下一成,更可怕的是,這封地還處在江南區域。

  現如今,揚州和越州因為東晉時期就開發了,已漸成魚米之鄉,地方富庶,其每年賦稅,占了天下兩成以上。

  李世民甚至還覺得單憑這個,還無法讓李泰地位穩固,又給他請了王珪和蕭德言等人做他老師。

  王珪乃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而蕭德言,是南齊尚書左仆射思話玄孫。

  這兩人都是南朝世家大族,他們背後家族,在江南有著極高聲望。

  姚公公甚至懷疑,陛下真正屬意繼承人,極可能是李泰。

  作為一個宦官,無論是討好太子還是討好越王,都是一個不錯選擇,至少在將來,可以讓自己安度晚年。

  現在陛下驀然發出警告,令姚公公立即意識到問題嚴重!

  他嚇得連忙拜倒在地"奴萬死,奴不敢。"

  "很好。"李世民臉色又恢複平常!

  他翻撿奏疏,看似是漫不經心,可是從天下各州送來奏疏,仿佛都不約而同講起當下穀賤傷農!

  李世民,也不急著、批閱回複,而是,似笑非笑,觀賞每本奏疏,他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非常期待。

  就是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李治此時,又在做什麽?

  接下來一定會,很有趣吧。

  說不定那些世家大族,會將李治按在地上,一頓痛毆吧。

  李治還是有些不自量力了,妄圖以一己之力,想要幹翻全部世家大族。

  不過,少年人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點很像朕。

  並且,他還有能掐會算的奶爸在背後支持。

  可惜朕年歲大了,年歲越大的人,越瞻前顧後,越凡事皆如履薄冰,遠不如少年時那般,胸懷,淩雲大誌。

  當然,固然李治十之七九要被世家大族打得屁滾滾尿流流,可萬一成功了呢?

  李世民此時,又生出幾分困惑猜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