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第一個,青海都護府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5-19 12:37      字數:3364
  貞觀九年八月初二,已經是夏末秋始時節,滿地的青草都已經稍稍的泛黃了,高原的天氣已經涼爽了。

  李靖在伏俟城的王宮內,再次向吐穀渾人宣旨,被解救的慕容順兒子慕容諾曷缽及一些殘存的部落頭人們,再次聆聽大唐皇帝的旨意。

  "……文德懷遠,列聖之宏規;……。封河源郡王,食邑四千戶,仍授烏地也拔勒豆可汗。即遣使人,備禮冊命。"

  "臣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叩謝大唐皇帝聖恩!"慕容諾曷缽跪地領旨。

  李靖稍稍的一愣後,把聖旨交給了慕容諾曷缽。

  讓李靖疑惑的是,慕容諾曷缽隻是自稱河源郡王,而不是烏地也拔勒豆可汗。

  在儀式結束後,李靖留下與慕容諾曷缽密談,並還有一些事兒相告。

  李靖身邊隻有王玄策和李成、李萬三人,慕容諾曷缽身邊站著兩位族中的長者,也是這次保護他們逃出伏俟城的幾名幸存者中的兩人。

  李靖先是祝賀慕容諾曷缽任吐穀渾可汗,同時告知這位新任的可汗,唐~軍將在伏俟城、曼頭城、庫山、沙柳河等地駐軍,並準備修建城池,以幫助維護吐穀渾境內的安定。

  讓李靖意外的是,這吐穀渾新任可汗對此沒有意見,隻是向他提出一個要求,這個要求讓他異常震撼。

  "李大總管,作為吐穀渾新任的可汗和大唐的河源郡王,在下有一事煩請大總管轉告大唐皇帝,不需要再複吐穀渾國了,吐穀渾境內所有族人都願內附歸唐,世代為大唐子民。"

  慕容諾曷缽一張稚嫩臉露出與年齡不相稱老成,咬牙用力說出這話。

  "李大總管,這是太子,可汗與我們多次討論,又與其他族人商量過以後才做出的決定,"慕容諾曷缽身邊一位年齡稍大的族人說。

  這也是一位多年跟隨慕容順,對其忠心耿耿,曾到過長安的親信。

  "可汗這不是開玩笑吧?"

  李靖對眼前這個才十來歲小孩講出的話,很吃驚,這決定太出乎他的意料。

  王玄策也很是驚異,對吐穀渾新任可汗刮目相看,是否是這孩子經曆過磨難,如此的早熟了,還是受人脅迫?

  "不,大總管,這是我和族人商議,考慮後做出的決定,族人們也都同意。

  這一年戰爭,還有這次動亂,吐穀渾族人死亡無數,我的父親和母親也都死於非命。

  如今各部落間為了利益,都還相互提防和攻擊,若吐穀渾國還在,這種利益爭奪不可避免,而且,周邊羌人也虎視眈眈,想趁機占地盤。

  如此,死傷族人會更多。為了百姓安定,也為吐穀渾族人不再受戰爭傷害,我代表吐穀渾全體族人,請李大總管代我向大唐皇帝請命,讓我族人內附,成為大唐治下百姓,得到大唐庇護。"

  慕容諾曷缽悲戚說,"我父親因為族中之亂而死,還有我母親也是如此,還有那麽多陪伴著我長大的族叔們,我不願再看到我的親人再如此了。"

  李靖心內大起波瀾,沉思著。

  慕容諾曷缽說完泣不成聲,抹著眼淚喚出兩個妹妹一同來見李靖。

  兩個慕容家小女孩才六七歲模樣,與慕容諾曷缽長得挺像,和慕容家族成員一般,都長得異常美貌。

  兩個小姑娘看著李靖和王玄策臉上驚懼神情,躲在慕容諾曷缽後麵不敢出來。

  慕容諾曷缽曾跟隨著慕容順在長安呆了五六年,常聽慕容順講起長安繁華,漢人禮儀之道。

  慕容諾曷缽和慕容順一般,向往大唐強盛,長安繁華,喜歡著漢服,以學漢禮為榮,還能講一口流利漢話。

  一場戰爭,讓慕容伏允和慕容順先後死亡,慕容氏王族中隻留下這三個小孩,都年幼無助,讓李靖也感慨。

  李靖看著抹幹眼淚,堅強的慕容諾曷缽說:"可汗,這個事需要你自己上表向皇上請命!"

  對於李靖來說,如此動亂過後,李世民沒有除其國,再封慕容諾曷缽為吐穀渾可汗,甚是讓他失望。

  而慕容諾曷缽自願去國,內附於唐,更是讓他大感意外。

  "李大總管,奏折我寫好了,煩請大總管即傳長安,待皇上同意,我想與大總管一道,趕往長安,親自向大唐皇帝表明此意。"

  慕容諾曷缽站起,恭身一禮,取出一份寫就折子,交給李靖,再施一禮。

  "好,本帥馬上把此折送到長安,"李靖站起身,對著慕容諾曷缽恭敬還禮。

  如此大義者,雖然還是個少年郎,還是要得到尊重的。

  年幼的慕容諾曷缽,有如此考慮,心智也算是不錯了。

  不論是因為受其他人影響,或者害怕國內族人和家人再遭遇此亂,還是真心內附。

  能做出這樣明智選擇,實在是吐穀渾族人福氣,小小年紀能做出這樣決定,實非常人。

  慕容諾曷缽這樣做,也給李世民出了難題,若同意其內附,被俘虜的那些吐穀渾族人,也已經成了大唐子民,該如何處置?

  告別慕容諾曷缽後,李靖立即囑人,將慕容諾曷缽請求內附,並想到長安朝見皇帝的折子,急速傳往長安。

  並再次等待李世民的旨意。

  李世民收到李靖急送的奏折後,大喜過望,立即召集朝臣們商議。

  既然是吐穀渾新任的可汗舉國內附,當然沒有大臣們反對。

  貞觀九年八月底,李世民正式下詔,同意慕容諾曷缽的內附請求,除吐穀渾國號,設立青海都護府,歸隴右道所轄。

  這是大唐所設的第一個都護府。

  以伏俟城為青海都護府治所,下設伏俟、湟州、河源、赤水、且末、鹽澤等都督府,都督府下設州縣。

  同時擴建伏俟城、曼頭城、樹墩城等,並在青海湖南北兩岸,及赤海邊築城,駐軍守衛,各地鎮守之將基本按原先的人選不變。

  待年後再任命官吏,並從蘭州、鄯州一帶及其他州府,向吐穀渾境內移民,先安置於河湟一帶。

  原吐穀渾族人,內遷於蘭州、鄯州附近,被俘吐穀渾人如何安排,待慕容諾曷缽到長安後,另行再議。

  這時,出征吐穀渾大軍踏上歸程。

  伏俟城外,被新任命為伏俟都督府都督的李大亮正與李靖話別。

  大軍開拔,長長隊伍往遠方延伸。

  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及被封為縣主的慕容諾曷缽兩個妹妹,還有一些新選吐穀渾部落頭人,與大軍一同啟程。

  高原天氣冷了,士兵們很還沒有換上新禦寒衣服,穿的都是出征時冬衣,都破了,李靖將軍中剩餘不多物資全留給李大亮部。

  大軍在青海湖東岸幾場戰役,還曾得到過從鄯州運送過來的物資,但進入伏俟城近後,補給的物資已經跟不上,必須得趕到鄯州城去,才有衣物之類物資補充。

  除李大亮部外,其他留守的段誌玄部和薛孤兒所領士兵,都到曼頭城集中。

  鄯州刺史李玄運有大批物資運送到這,這幾部在分領物資後,在曼頭城進行休整,再往各自駐紮地,修建城池駐防。

  此次李大亮部留駐伏俟城的有一萬餘人,皆是李大亮從涼州帶過來的邊軍。

  此時這些士兵們已經擴建伏俟城,城外堆滿石料和木頭,這些石料和木頭都從較遠地方采集運送來的。

  伏俟城附近沒有石頭和森林,所需的這些建城用料都是從很遠地方用馬拉過來的,沒有了遠處冰山融雪,布哈河此時水流比較少,無法通過水道運送。

  原來的伏俟城,方圓不過裏許,一些城牆都是用泥築的。

  此次擴建後,比原來要大上十倍,城內不僅有街道,民居,在城門兩側都有營房,可以駐紮一定數量士兵,城外再擴建軍營。

  原來城池,修建後,隻作內城用,待以後青海都護府都護上任,大小官員配置齊全後,作為官員們管理事務的場所,吐穀渾的王宮,則成了青海都護府都護府弟。

  朝廷還未正式任命青海都護府都護,原吐穀渾境內事務,暫由李大亮和鄯州刺史李玄運負責。

  吐穀渾事務最終能如此解決,成為大唐青海都護府,讓李靖大感心安。

  雖然因為李道彥和曾甑生延誤軍期,沒有按要求到達目標點。

  但李靖及時的補救措施,使得這場戰爭最終取得了完勝。

  雖然李靖心中還有一些事兒放心不下,也還有一些羌人的叛亂還沒有徹底掃除幹淨,但此次戰爭巨大勝利是不容置疑的。

  出征吐穀渾終於能凱旋而歸,且戰績比上一次出征突厥還要輝煌,讓李靖很有成就感。

  李靖也知道,說不定此戰就是這輩子收官之戰,而用如此輝煌一戰結束一生征戰,對他來說,也算是完美了。

  "大帥,我們這次是真的班師了嗎?"王玄策騎在一匹高大青驄馬上,跑到李靖邊上,笑嘻嘻問。

  "是啊,這次我們真是回長安,不會再回頭,年初出發時候,還是冬天,如今又快到冬天。"

  李靖感慨,雖然戰事很順利,但轉眼離家又快一年。